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OBE教育理念下大學生專業實習與就業狀況反饋研究

2022-05-31 22:59:26付金柱包晰瑩胡永杰
理論觀察 2022年4期

付金柱 包晰瑩 胡永杰

關鍵詞:OBE教育理念;人才培養反饋;專業實習;就業現狀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2)04 — 0158 — 07

根據新時代國內人才市場對高校人才培養的需要,以成果導向的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成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改革與討論的熱點,研究文獻數量呈現逐年攀升的趨勢。據研究者統計,相關研究文獻數量在2015年之前穩步小幅度增長,2015年后開始快速增長,近兩三年更是呈現激增趨勢。[1]諸多相關OBE教育理念的研究,其實探討一個共同的問題,即高等教育應對人才市場的需要應培養什么樣的人才,以及通過哪些途徑達成該類人才的養成。基于這種問題框架,我們建構了OBE理念下“三位一體”人才培養反饋體系,即通過課程教學反饋、專業實習反饋與就業狀況反饋之“三位”體系的實施,達成創新復合型人才培養之“一體”目標。[2]

在上述研究思路下,我們分別進行了課程教學反饋、專業實習反饋與就業狀況反饋的問卷調查。調查對象針對我們所在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的畢業生。調查方法則是把問卷投放在問卷星網絡平臺上,把網址與二維碼發送給畢業生在線上填寫。因為課程教學反饋關涉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指標乃至課程體系等相關環節,因此擬專文進行分析。此文僅就專業實習反饋、就業狀況反饋的問卷調查予以統計分析。另外,把這兩項調查放在一起進行分析還有一個原因,即專業實習與就業狀況均屬于工作實踐范疇,把課程教學環節中掌握的專業知識、技能與綜合素質應用到實際工作的具體實施能力,更能呈現出OBE教育理念的反向成果驗證,然后再據此重新設計課程體系、知識與能力結構以及畢業要求,最終達成預期學習成果以及人才培養目標的回環。

專業實習以及畢業實習、生產實習等大學生在校期間進行的社會實踐環節,是學生畢業后從事工作崗位實踐的重要能力培養過程。因此,大學生實習實踐能力的培養已經得到高校的高度重視,對于此方面的探索和討論尤為突出。丁海蒙等通過對上海地區部分高校專業實習的調查分析,提出應該架起政府—社會—高校—大學生之間的互動橋梁,構建全方位、多功能、立體式的專業實習體系。[3]周春月等基于OBE教育理念,根據工程教育認證對工科畢業生培養目標的達成度要求,開展了“項目導向,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校企合作”的實習創新模式探索實踐。[4]王富偉等則對機械專業進行了“項目導師制”的多元化實習模式實踐,即以項目為基礎,與畢業設計相結合,經學生自主選擇校內導師和企業導師進行“雙導師”指導,提升實習效果。[5]上述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考察視角與研究路徑,本研究則以畢業生為調查對象,分別從專業實習的準備狀況、工作狀況、效度狀況以及對專業實習的建議等四個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有66名畢業生進行了填寫,下面分別從四個方面予以統計分析。

表1? 在校習得的知識與能力對專業實習的滿足度

對“專業實習前的培訓狀況”調查中,參加系統培訓、一般性培訓、個別培訓及沒有培訓的比例分別為:36.36%;39.39%;7.58%;16.67%。

對“學生實習前對實習的準備情況”調查中,準備充分、準備一般、個別了解以及沒有準備的比例分別為:31.82%;56.06%;7.58%;4.55%。

在“專業實習崗位與專業培養方向的符合度”方面,完全符合、較為符合、稍符合及不符合的占比分別為:19.7%;60.61%;9.09%;10.61%。

在“認為專業實習的主要目的”多選項目中,選擇由高至低的分布為:加強溝通協調能力(92.42%);學會處理人際關系(86.36%);提高專業技能(77.27%);了解實際工作環境(74.24%);其他(7.58%)。

從上述統計數據來看,在專業實習前多數學生經過了系統與一般性的培訓,學生個人也多經過了充分和一般性的實習準備,并且實習崗位與專業培養方向也有基本的符合度。而學生在實習目的的認知上,加強溝通協調能力與學會處理人際關系要超過提高專業技能和了解畢業后的工作環境。

在學生專業實習環節,對學生配備了學校導師與實習單位導師的“雙導師”指導,因此,對于實習指導狀況的多選項分別為:學校導師指導狀況由高至低的分布為:打電話進行指導(63.64%);定期到實習單位指導(62.12%);發現問題個別指導(31.82%);很少指導(10.61%);不指導(3.03%)。實習單位導師指導狀況由高至低的分布為:分派工作時指導(78.79%);專門培訓指導(54.55%);發現問題個別指導(53.03%);指導很少(6.06%);不指導(無)。

在“實習單位最看重的素質與能力”多選項中由高至低的分布為:溝通協調能力(80.3%);綜合素質(78.79%);解決實際問題能力(71.21%);專業技能與方法(66.67%);辦公軟件使用能力(65.15%);專業知識(60.61%);其他(3.03%)。

在“實習期間遇到最大的困難”調查中由高至低的分布為:獨立解決問題(33.33%);溝通與協調、知識與技能(均分別為22.73%);工作強度與工作壓力(16.67%);其他(3.03%);無事可做(1.52%)。

對“實習工作崗位的滿意度”調查中,認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一般與不滿意的分別占42.42%、48.48%、7.58%、1.52%。

由上列數據可以看出,學校與實習單位“雙導師”對學生實習指導狀況正常,學生對自己的實習工作崗位也較為滿意,但實習單位最看重的能力與素質則是溝通協調能力與綜合素質高于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而學生在實習期間遇到的最大困難也是與此相關的獨立解決問題以及溝通協調能力。

在“所學到的知識和培養的能力能否滿足實習工作的需要”選擇中,認為完全滿足、比較滿足、少部分滿足以及不能滿足的占比分別為:37.88%、53.03%、7.58%、1.52%。

對“在校學習期間哪些方面對實習工作有較大幫助”的多項選擇中,由高至低的分布為:綜合素質(74.24%);專業技能與方法(57.58%);專業知識(46.97%);課外活動(33.33%);其他(無)。

在校學習期間所學到的知識與培養的能力各分選項中,對專業實習工作的滿足度如下表所示:

在“通過專業實習你認為需要加強的知識與能力”多項選擇中,由高到低的分布為:解決問題的能力(80.3%);綜合素質(71.21%);溝通協調能力(68.18%);說寫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均分別為59.09%);專業知識(53.03%);其他(6.06%)。

在“認為專業實習對以后職業發展的必要程度”方面,認為非常必要、很有必要、可有可無以及沒有必要的占比分別為:59.09%、36.36%、4.55%、0%。

從上面的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認為大學期間得到的知識與能力能夠滿足專業實習工作的需要,專業實習對以后的職業生涯亦有必要。而在對哪些知識與能力對實習工作更有幫助,以及自己以后更需要加強哪些方面的知識與能力中,學生的選擇更傾向于綜合素質、解決問題的能力、專業技能與方法,而在課程教學中更多傳授與要求掌握的專業知識則明顯靠后。

調查設計了兩個建議題。其一,你認為影響專業實習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從學生的回答來看,與上述選擇題有著高度的一致性。學生填寫頻次較高的因素依次為:有效的溝通協調能力;實際工作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素質;自身知識儲備與自我反思總結能力。同時,也有少數同學填寫了諸如專業的社會認可度、工作環境與氛圍等一些外在因素。

其二,你對增進與完善專業實習效果有哪些建議?針對上面的影響因素,學生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合理化建議:要求培養環節要著重于提升學生個人綜合素質,增強人際溝通能力,增加動手實踐能力訓練;要求聯系實習單位要增強學生的自主選擇性;提前專業實習時間,盡可能避開學生考研、考公務員的備考期。

無疑,從大學生就業狀況反饋反向設計大學生在校培養諸過程,是OBE教育理念的題中應有之義。因此,對大學生就業狀況的調查研究就更為必要而關鍵。隨著新時代市場經濟下勞動力市場格局的變化,用人類型日趨多樣化,要求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亦隨之發生變化,由此也引發研究者從諸多角度進行探討。秦玉以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為主體,構建了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的雙重反饋機制。[6]吳蓉芳則以武漢大學為例,從高校就業市場與就業指導這兩個不同主體,探索就業的雙向反饋機制。[7]楊娟側重于重要性—滿意度的角度,通過調查研究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能力的評價和重視度,探索完善高校本科生能力培養的框架體系。[8]方雅靜則以同濟大學為例,通過調研反饋、國家導向、使用頻率等依據,篩選出就業數據反饋人才培養的二級指標體系,進而提出通過對就業大數據的挖掘與分析、推送與分享,提升人才培養改革的決策咨詢功能。[9]本研究則以畢業生為主體進行了就業狀況的反饋調查,共有116名畢業生填寫了調查問卷。下面則分別從就業前的準備狀況、就業現狀、就業后的反思以及對學校就業工作的建議四個方面予以統計分析。

在這里設計了兩類問題,一是畢業生個人對初就業的規劃,二是學校對畢業生初就業提供的相關指導與幫助。先看畢業生個人對初就業的規劃。在“初就業時是否有比較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選擇中,明確規劃、籠統規劃、隨機而定、沒有規劃分別占比:33.62%;41.38;10.34%;14.66%。

在“初就業時對就業地域的預期”選擇中,一線城市占23.28%;中小城市占29.31%;小城鎮及鄉村占2.59%;東部發達地區占6.03%;中西部地區占1.72%;家庭所在地占29.31%;學校所在地占3.45%;其他占4.31%。

在“初就業時優先考慮的因素”選擇中,工作環境占12.07%;社會地位占1.72%;工作穩定性占26.72%;發展機會占17.24%;薪酬待遇占24.14%;專業對口占1.72%;工作地點占12.93%;其他占3.45%。

在“初就業求職過程中感到的難題”多項選擇中,由高至低的分布為:缺乏實踐經驗(60.34%);就業能力不足(46.55%);社會關系欠缺(43.97%);專業知識與求職崗位不對口(41.38%);求職崗位信息不足(33.62%);求職方法與技巧欠缺(32.76%);其他(11.21%)。

在“就業時第一個工作的信息獲得渠道”選擇中,校園招聘會占21.55%;學校發布的招聘信息占10.34%;老師或校友推薦占4.31%;就業信息網站占13.79%;家庭及其他社會關系占17.24%;專業實習占3.45%;直接向用人單位申請占16.38%;其他占12.93%。

再看學校為畢業生就業提供的指導幫助方式與學生滿意度方面。在“大學期間得到的就業指導與服務”多項選擇中,由高至低的分布為: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課程(79.31%);簡歷制作與面試指導(41.38%);就業形勢分析與指導(38.79%);就業實習或實踐(34.48%);就業信息發布(26.72%);其他(12.93%);一對一的就業幫扶(0.86%)。

在“對大學期間受到的就業指導與服務的滿意度”選擇中,非常滿意、很滿意、一般、不滿意的占比分別為:30.17%;23.28%;41.38%;5.17%。

在“學校就業與創業教育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選擇中,教材不適用占2.59%;師資力量不匹配占1.72%;教學內容空泛占26.72%;教學方法單一占6.03%;實踐機會欠缺占50%;其他占12.93%。

在“希望得到的就業指導與服務”多項選擇中,由高至低的分布為:就業技巧培訓(58.62%);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50.86%);就業素質拓展訓練(49.14%);就業政策與形勢分析(43.97%);就業信息發布(43.1%);校園招聘會(36.21%);其他(10.34%)。

在“認為從學校教育中應該獲得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多項選擇中,由高至低的分布為:溝通協調能力(71.55%);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專業知識(均分別為68.1%);團隊合作能力(62.07%);終身學習能力(58.62%);組織策劃能力(56.9%);動手實踐能力(48.28%);其他(5.17%)。

從上述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大多數同學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都有所規劃,就業地域傾向于家庭所在地以及中小城市和一線城市,對小城鎮及鄉村、中西部地區期望不高。優先考慮的就業因素則是工作的穩定性與薪酬待遇,而在求職中遇到的難題則以實踐經驗、就業能力以及社會關系的欠缺為多。超過半數的同學對于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服務感到滿意,但也存在感覺一般的占比超過40%的情況。畢業生認為在校就業指導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實踐機會欠缺、教學內容空泛,最希望得到的就業服務是就業技巧培訓、職業生涯規劃以及就業素質的拓展訓練、就業形勢分析。而認為從學校教育中應該獲得的能力方面,靠前的選項則是溝通協調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專業知識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終身學習能力。與專業實習時的認知發生了一些變化,即對專業知識以及終身學習能力有了更真切的認識。

(二)就業現狀

在“現在的就業工作領域”選擇中,由高至低的分布為:民營企業(31.9%);政府機關(24.14%);學校、科研院所及其他事業單位(21.55%);其他(9.48%);國有企業(7.76%);外資企業(2.59%);自主創業(1.72%);部隊(0.86%)。

在“現在的工作對施展才能實現理想的滿意度”選擇中,非常滿意、很滿意、一般、不滿意的占比為:14.66%;41.38%;40.52%;3.54%。

在工作的不同階段,對自己的不同工作狀況符合度的選項見下表所示:

表2 不同工作階段工作狀況符合度

從統計中可以看出,畢業生就業的工作領域主要有三大塊,即企業、政府機關與事業單位,合計近88%。其中政府與事業單位就業達45.69%;企業就業達42.25%,而以私企為主。而工作的滿意度則基本上為很滿意和一般,在工作不同階段對于自己各種工作狀況的符合度則呈現基本符合狀態。

在“認為影響就業的主要因素”多項選擇中,按從高至低的分布為:實踐和工作經驗(81.03%);學校知名度(62.07%);學科專業(61.21%);專業知識(57.76%);溝通協調能力(51.72%);社會關系(39.66%);中共黨員(22.41%);外表形象(20.69%);參加過學生社團(12.93%);其他(5.17%)。

在“認為容易就業的專業”多項選擇中,按從高至低的分布為:計算機類(56.9%);經濟管理類(50%);醫學類(49.14%);法學類(42.24%);機械工程類(40.52%);文史哲藝類(16.38&);農林類(10.34%);其他(6.9%)。

在“在校學習期間哪些方面的培養對你的工作崗位最有幫助”多項選擇中,按從高至低的分布為:綜合素質(63.79%);專業知識(50%);專業技能與方法(47.41%);創新創業能力(30.17%);課外活動(20.69%);其他(10.34%)。

而對在校學習期間分項的能力與素質訓練對工作崗位的滿足度選項,見下表所示:

表3 在校習得的能力與素質對工作崗位的滿足度

從統計數據來看,在學校與專業既定的情況下,如果身處知名度較低學校以及所學非熱門就業專業,則只有靠自己能力與素質的提升來增強就業競爭力。從問卷統計結果來看,實踐經驗、綜合素質、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與方法以及溝通協調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與素質,仍然是就業競爭力的核心要素。調查也可看出,這些素質與能力在學校的培養環節中,基本上能夠在就業過程中達到比較滿足的程度,這也是比較正常的。

調查設計了兩個建議題。其一,你認為影響就業能力與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前面相關統計優先選擇的實踐能力、綜合素質、專業知識與技能、溝通協調能力等,在這里也是學生建議的高頻詞。同時,還有的同學認為學生要養成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的清晰自我認知,根據個人的職業偏好、成長背景、知識能力結構等因素,進行明確的職業規劃。另外,有學生認為學習沒有止境,在工作過程中應該不斷學習,勇于挑戰自我,才能有更好的職業發展前景。

其二,你對完善學校人才培養體系及就業工作以促進就業效果有哪些建議?經過歸納,大致有以下幾點建議:一是加強在校期間實踐技能的訓練與培養,在實習環節多與有一定知名度的企業合作,拓展學生的就業視野;二是加強學生應用寫作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訓練,通過課外活動與社團組織引導學生的文字書寫、語言表達以及溝通協調能力;三是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課程的內容太空泛,建議學校多組織大型的校園招聘會,多聘請大型企業高管來學校做講座,提供多元化的職場信息。

上述基于OBE教育理念指導下關于大學生專業實習反饋與就業狀況反饋問卷調查的統計分析,借鑒同行的同類研究成果,以及多年從事大學教學實踐的研究思考,可以對本項研究進行總結與探討。

首先,大學生在校期間習得的知識、素質與能力,在專業實習以及就業后的實際工作具有一定的滿意度。從表1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學生對在校習得的分項知識、素質與能力對專業實習的滿足度選項中,選擇非常滿足的在34.85%—40.91%區間,均值38.39%;選擇較好滿足的在46.97%—54.55%區間,均值49.5%。如果把這兩個選項合計,則在84.85%—89.4%區間,均值87.88%。在表3的在校習得的分項能力與素質對工作崗位的滿足度選項中,選擇完全滿足的在9.48%—18.97%區間,均值15.27%;選擇比較滿足的在44.83%—58.62%區間,均值52.22%。兩項合計則在61.21%—76.73%區間,均值67.49%。其中,就業后對在校期間習得的能力與素質滿足度不如專業實習時高,主要是工作之后根據不同職業、不同工作時段會不斷補充新知識、提升新能力,因此在校期間習得的知識與能力則呈逐漸遞減趨勢。即便如此,平均67.49%的基本滿足度亦屬于正常態。由此可以說明,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所得到的能力與素質能夠滿足工作需要。

表4? 在校習得的素質與能力有助于專業實習及就業的優先排序

其次,既然大學期間所習得的能力與素質,能夠基本滿足大學生專業實習乃至畢業后工作的需要。那么,接下來的問題是,哪些能力與素質是大學生專業實習尤其是畢業后長期工作生涯所優先需要的?根據上面的統計,我們進行如下表所示位列于各項調查前三位的素質與能力排序。根據表中所出現素質與能力的位次與頻次,給排序一、二、三者分別賦值3、2、1,經核算可得出由高至低的綜合排序:綜合素質、溝通協調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與方法、團隊合作能力。

綜合素質排在第一位是毫無疑義的,它涵蓋后面的各項素質與能力而又不僅限于這些,還有諸如動手實踐能力、組織策劃能力、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等。但是,綜合素質又非這些素質與能力的簡單相加之和,而是深入融匯所有素質與能力綜合運用而生發出的新型能力。排在第二位的溝通協調能力,則是傳遞信息、溝通思想、和諧相處、解決問題、團隊合作等能力的基礎,因此良好的人際交往與溝通協調能力是一切用人單位首先予以考察并重視的能力。有研究也表明,各種類型的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有待提升的能力,都把人際交往能力、溝通與表達能力排在最前面。[10]后面的解決問題能力、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與方法、團隊合作能力則是相輔相成的。在工作過程會隨時出現新問題,而解決問題又需要專業知識、技能與方法,但是工作過程中的專業知識、技能與方法又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不僅僅是在校期間所習得的,應視工作需要而不斷繼續學習并掌握新知識、新技能與新方法。同時解決問題往往不是個人所能獨立完成,需要團隊合作共同攻關,而團隊合作又需要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需要所有能力與素質的綜合運用,進而形成綜合素質的回環。

第三,基于OBE教育理念所達成的創新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我們可以對調查過程中大學生就業所需諸項素質與能力予以歸納概括為:多元的知識結構、扎實的職業能力、拓展的綜合素質、發散的創新思維。這四種能力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前兩個能力是基礎,是大學生就業以及職業生涯的必備能力;后兩個能力是大學生具有良好職業前景的拓展能力與提升能力。其中,多元知識結構的養成,則要求學生在校期間所必需習得的專業知識、技能與方法,并要求形成一個良好的知識結構體系;扎實的職業能力包括溝通協調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組織策劃能力等。具備這兩項基本能力才能生發出經過拓展了的綜合素養,蘊育出創新思維,進而締造出一個熟練而優秀的職場精英。

最后,則是反向規劃具備上述素質與能力的創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路徑。不過茲事體大,非本小文所能翔實論列,僅就問卷調查和從教思考,以及參考諸多學者的研究,就其大端作一個簡單框架的討論。大學生在校素質與能力培養大致有三大路徑,即課程教學、實習實踐與“第二課堂”,下面進行分別的敘述。

一是課程教學。這是大學生在校期間最為主要的能力習得路徑,主要是掌握專業知識、技能與方法,形成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本環節另有專文討論,這里只提出我們教學過程中的探索與思考。我們主要從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教學,因此歸納出文科生除了具備基本的專業知識、技能和方法外,還需要具備三項綜合素質:基本的人文素養、熟練的說寫能力與發散的邏輯思維。為了達到這個培養目標,我們進行了“讀寫議”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該教學模式首先從一門課程展開,教學實踐相對成熟后,又將該模式或全部或部分地拓展到其他課程中,進而形成了以“讀寫議”教學模式、多元化考核模式為手段,以課程教學、專題研究、經典研閱與素質導航為載體的綜合性教學體系。[11][12]

二是實習實踐。該環節主要體現在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專業技能訓練、勞動實踐以及創新實踐等實習實踐體系中,主要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根據專業實習與就業反饋反映出的問題以及學生的具體建議,需要進行以下方面的強化:1.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增加實習實踐環節的比重;2.加強實習實踐環節的系統指導與針對性指導;3.全面切實踐行實習實踐環節的學校與實習實踐單位的“雙導師”項目制模式;4.拓展與深化“3+1”學校與實習實踐單位的聯合人才培養模式。

三是第二課堂。這是在高校被認為課程教學之外的第二大育人載體,可以拓展學生綜合素質,煥起人文關懷,培養溝通協調能力,促進社會適應性等等,是重要的人才培養渠道。然而,由于在高校人才培養方案沒有這方面的硬性要求,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學工作者對此都重視不足。從就業狀況反饋調查中,在其中的“認為影響就業的主要因素”“在校期間哪些方面的培養對你的工作崗位最有幫助”兩項調查中,“參加過學生社團”“課外活動”兩個選項均分別排在“其他”選項之前,位列倒數第二位,由此可以看出第二課堂不受重視的現狀。對于在高校如此重要的育人載體,必須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建議:1.嘗試將第二課堂列入人才培養方案,規定學生修夠適當的學分才能畢業;2.改變學校第二課堂隨機性開展的現狀,科學化、系統化、結構化地構建第二課堂的課外活動體系;3.第二課堂活動的設計要有高校學生工作者、專業教師、學生以及行業專家共同參與,尤其要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

OBE教育理念指導下的大學生素質與能力培養是一個長久而持續的命題,因此對此命題的探索也是一個漸次深入拓展的長時段過程。經過高校教育工作者不斷努力的實踐與研討,會逐步完善大學生的素質與能力使其適應新時代人才市場的需要,成為適應時代發展的創新應用型人才。

〔參 考 文 獻〕

[1]王鏡,蔡佳佳,原燕妮.近二十年中外成果導向教育(OBE)研究進展與熱點——基于CitsSpace的可視化分析[J].科技經濟導刊,2020,28(35).

[2]付金柱,胡國利,朱寶泉.OBE理念下“三位一體”人才培養反饋體系構建研究[J].理論觀察,2021(08).

[3]丁海蒙,錢明.大學生專業實習的現狀、問題與對策探析——基于上海地區部分高校的調查分析[J].思想理論教育,2011(23).

[4]周春月,劉穎,姚東偉,等.OBE理念下的本科生畢業實習創新模式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10).

[5]王富偉,高陽,何建寧,等.基于“項目導師制”的多元化畢業實習模式——以北方民族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機械專業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7,

3(18).

[6]秦玉.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雙向反饋內涵與機制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7(02).

[7]吳蓉芳.高校就業市場與就業指導雙向反饋機制初探[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6(16).

[8]楊娟.用人單位對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的評價:基于重要性—滿意度的角度[J].高教探索,2018(09).

[9]方雅靜.就業大數據在高校人才培養反饋中的應用——以同濟大學為例[J].生涯發展教育研究,2019,17(01).

[10]孫志鳳.用人單位對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的期望和評價——基于已就業畢業生的調查[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3(01).

[11]付金柱.政治學原理課程“讀寫議”教學模式的實踐與研究[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8(02).

[12]付金柱.“讀寫議”模式下的研究性教學實踐探索[C].田恩銘,鄒曉偉主編.新文科視野下的人文教育研究.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21:239-254.

〔責任編輯:丁 冬〕

收稿日期:2022 — 04 — 06

基金項目:本文為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OBE理念下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三位一體’反饋體系構建與應用研究”(GJB1320233)、黑龍江省新文科項目“基于行業特色的地方農業院校‘一體四維’新文科建設體系研究”(HLJXWY071)的階段性成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 色综合天天娱乐综合网| 亚洲视频在线青青|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国产|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一区女同|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欧美亚洲香蕉| 好紧好深好大乳无码中文字幕|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美女扒开下面流白浆在线试听| 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在线人成大黄瓜 |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国产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亚洲视频无码| 亚洲AⅤ无码国产精品|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玛|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精品| 亚洲天堂色色人体|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清无码久久| 中文一级毛片|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全色黄大色大片免费久久老太|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久久|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91国内在线视频| 91av成人日本不卡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综合影院| 亚洲第一成年网| 亚洲福利视频网址|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91网址在线播放|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不卡视频| 久久免费视频6| 欧美一区精品| www.91在线播放| 婷婷成人综合|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亚洲天堂网视频| 国产门事件在线| 全部毛片免费看| 好吊色妇女免费视频免费| 不卡的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视频二区中文无码|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裸模|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在线播放|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TS|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另类AV|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 综合天天色| 国产美女丝袜高潮| 欧美一道本| 99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99热|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五月激激激综合网色播免费| 国产精品第一区| 五月天婷婷网亚洲综合在线|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亚洲a级毛片| 国产91成人|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婷婷| 国产小视频在线高清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