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揚
【摘要】2018年5月23日在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習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科技強審,加強審計信息化建設。在此背景下,山西省審計理念落后、審計信息化建設進程緩慢的問題逐步顯現,急需審計方法與技術的創新。文章分析了山西審計信息化建設進程緩慢的原因,將區塊鏈技術引入審計信息化建設中,重構審計作業模式,對山西省基于區塊鏈的審計信息化建設進行展望,提出應對措施和建議,為進一步優化山西省審計信息化建設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區塊鏈技術;審計信息化;審計信息化建設
【中國分類號】F239
★ 基金項目:本文為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課題“基于區塊鏈的審計信息化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019B446)階段性成果。
2018年3月,“十三五”規劃中,時任審計署審計長胡澤君指出:審計信息化建設必須加強,必須與時俱進、馳而不息地大力向前推。“十四五”國家審計工作發展規劃又提出要健全集中統一的審計工作體制機制、著力構建全面覆蓋的審計工作格局以及推動形成權威高效的審計工作運行機制。目前我國的審計信息化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刻,當務之急是進一步強化理論方面對審計信息化的研究,努力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高水平信息化人。而我國的審計信息化建設還處在起步階段,客觀條件尚不完善,發展相對緩慢,學者們對關于審計信息化建設方面的研究也十分有限,現階段的研究重點是如何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合理運用新興技術,以加快我國審計信息化建設的進程。區塊鏈技術的出現構建了一個分布式記賬數據庫,這個數據庫“去中心化”的特性恰好符合審計工作流程要求,借助區塊鏈技術的時間戳、默克爾樹、共識機制和智能合約等技術構建新的審計作業模式,能夠有效實現信息技術與審計工作的融合。同年4月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學者們在“再談區塊鏈”分論壇對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和運用進行了深入研究和討論,參加年會的許多國際知名企業也表示將加快研發區塊鏈技術并擴大其適用范圍,此舉證實了區塊鏈技術將會對我國企業的運營模式帶來巨大變革。事實上,區塊鏈這一新興技術除了對商業模式產生影響,還會對我國經濟產生巨大影響,最終帶來會計工作方式和審計工作模式的巨大變革。
一、相關理論概述
(一)審計信息化
隨著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審計工作的對象也不再只是財務數據,而更多的是對財務數據進行分析。本文對審計信息化的理解,將其定義為政府審計、社會審計及內部審計部門為達到提高審計質量和提升審計效率的目的,在對信息數據進行開發和利用的過程中,將大量的信息技術融入審計工作中,逐步實現審計工作流程的信息化。在審計工作實現信息化的過程中,應重點加強管理人員和審計人員信息化知識的普及和技能的提升,同時豐富數據采集手段,加強信息系統數據平臺的構建。
(二)審計信息化建設
現有文獻顯示,我國最早關于審計信息化方面的研究,開始于1993年9月1日審計署發布的《關于計算機審計的暫行規定》。隨后涌現出的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以及云計算技術等新興技術,為進一步研究審計信息化帶來了新的契機。審計署的“金審工程”“863計劃”也正是在這些新興技術的背景下提出的,致力于推動我國的審計信息化建設。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信息化技術的審計工作逐步代替了傳統手工審計,區塊鏈技術的融合又將進一步推進審計信息化建設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三)區塊鏈技術與審計
2008年NAKAMOTO S.Bitcoin在比特幣白皮書中首次提出區塊鏈的概念,開啟了世界各國對區塊鏈技術的探索之路。區塊鏈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共享賬本和數據庫,使用密碼學方法將相關聯產生的區塊進行鏈接,用于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并為下一個區塊的生成提供條件。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追溯性、集體維護、公開透明等特點,應用于審計工作中會對審計行業產生重大影響。區塊鏈根據去中心化的程度不同,可以分為公有鏈和私有鏈兩種形式。公有鏈是完全去中心化的,而私有鏈是部分去中心化,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程度與其安全程度呈正相關的關系,而與交易效率呈負相關的關系,因此在審計工作中更適合用私有鏈。
區塊鏈技術與審計的結合勢必會革命性地改變審計行業,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可以防止數據被篡改,同時提升被審計單位電子數據的保密性;分布式系統結構以及帶有時間戳的鏈式區塊結構存儲數據,為數據增加了時間維度,提高了獲取審計證據的時效性;區塊鏈技術下實時審計的實現,提高了審計效率的同時降低審計成本和審計風險;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簡化了審計流程,縮短審計流程步驟。
二、山西省審計信息化建設進程分析
(一)山西省審計信息化建設概況
早在1990年,山西省審計局就開發了一套面向工業企業財務收支審計業務的審計軟件,該軟件也是第一個通過審計署驗證的審計軟件,意味著審計信息化建設在山西省拉開序幕。
2017年9月,為貫徹落實《加快推進落實〈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快推進山西省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工作,結合本省實際,省發展改革委、省委網信辦、省編辦、省財政廳、省審計廳制定了《山西省加快推進落實〈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2017年工作計劃》。計劃中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負責對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山西省政務信息共享網站、山西省數據開放網站、全省政務服務平臺等重要基礎平臺建設,加大支持力度,簡化審批流程,加快推動工程實施。
2019年,為促進審計工作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強化精準管控審計過程,省審計廳出臺了《審計業務操作指南》,明確了制度規范要求和具體技術性操作流程,為審計人員開展審計和審計調查提供了規范和指導。太原市審計局積極推進審計信息化隊伍建設,提出建立一個大數據審計應用平臺、形成一套數據共建共享機制、出臺一套大數據審計工作制度,為審計信息化建設指明了方向。同時大力培養和引進數據分析人才,積極組織培訓,充實了信息化審計隊伍。C370ECB0-2743-44A5-B40E-70270546B6AF
2020年,山西省審計廳舉辦全省大數據審計培訓班,對省市縣三級審計機關的審計工作人員針對大數據審計模式和審計案例、大數據分析前沿技術應用、數字經濟、數字政府和政務云基本情況等開展培訓工作。出臺的《關于深入推進審計全覆蓋的實施意見》指出,要實施科技強審戰略,推進大數據條件下的審計信息化建設,強化審計項目統籌,推進審計組織方式創新,優化整合審計資源。
(二)山西省審計信息化建設進程緩慢原因
通過上述信息化建設的歷程,不難看出山西省審計信息化建設的工作多年來一直在逐步推進,但是力度明顯不足,通過對本省審計部門以及多家事務所實地調查發現審計信息化進程緩慢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管理層重視程度不夠
管理層對審計信息化建設方面重視程度不夠,資金投入不足,使得審計信息化建設流于形式,真正能夠助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實質性工作不到位,尤其是審計部門的領導滿足于技術化審計工作的現狀,沒有起到審計信息化建設的帶頭作用。
2.審計信息系統平臺缺失
通過走訪調查,目前市面上的審計軟件可供選擇的不多,且山西省大部分會計師事務所使用的軟件不能統一,審計平臺的搭建也不完善,很難實現資源共享,給審計信息化建設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礙。
3.審計人員信息化技能有待提升
具備信息化技能的綜合性審計人才嚴重短缺,人員配備不足,導致沒有先進的技術團隊應對審計環境的變化和要求。審計信息化建設需要思想活躍、技術精良的人才帶隊,提升審計人員整體職業素質,使其具備信息化建設的技能是目前急需解決的根本問題。
三、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審計作業模式重構
(一)區塊鏈技術對審計機制的影響
1.實時偵測持續追蹤
利用區塊鏈技術的智慧合約機制可以提前設置相關規則,構建實時預警系統,對異常記錄進行自動實時處理,從而有效剔除異常數據。在區塊鏈系統中,時間戳扮演著公證人的角色,為每一個區塊打上時間戳,能夠證明數據存在或發生的時間點。每個時間戳都是一個完整的可驗證時間數據的證明,每個區塊的時間戳都會包含前一個區塊的時間戳并對其進行加強,確保區塊鏈數據的可追溯性,這就使得更改一條記錄的困難程度按時間的指數倍增加,時間戳越靠前的記錄越不容易被篡改,區塊鏈運行時間越久,篡改的難度就越高。
2.杜絕舞弊降低風險
基于區塊鏈技術,能夠將每一筆交易在發生時同步到企業的財務會計信息系統,杜絕事后更改記錄或者添補記錄等舞弊行為,改變已經產生的記錄幾乎不可能,從而將會計舞弊扼殺在萌芽狀態。同時,由于和審計對象之間的交易行為能夠在區塊鏈技術下實現數據共享,加之數據的可追溯性,區塊鏈技術將在很大程度上極大提升注冊會計師發現舞弊的可能性,降低審計固有風險,提升審計質量。
3.提高效率節約成本
區塊鏈技術的時間戳能夠保證數據的連貫性,按照時間順序還原交易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審計人員能夠迅速發現相關憑證和文件的修改痕跡,所有人為篡改的舞弊行為都無處遁形,審計人員不再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去驗證交易的真實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審計人員的工作痕跡也會被完整地記錄和保留,有利于對審計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整改和實時反饋,也為進一步持續追蹤和問責提供了時間線索,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審計人員不作為的潛在風險,提高了審計質量和審計效率。
(二)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審計模式重構
區塊鏈對審計的影響必將導致區塊鏈與審計的融合,進而改變傳統的審計工作流程,引發出新的審計模式。即以被審計單位的區塊鏈數據為審計切入點,開展數據分析,精確延伸取證,最終實現審計目標,以數據為導向的審計工作流程,如圖1所示。
區塊鏈的分布式賬本能夠記錄審計相關的全部數據信息,在審計過程中交易雙方分別提供能夠證實自己身份的數據信息,所有信息都具有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有助于驗證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實現數據信息在管理層和審計人員以及審計對象之間的驗證交互。與此同時,分布式賬本存儲的數據信息通過區塊鏈的交易證明機制能夠實現各方共享數據的實時追蹤和集體維護,可以為審計工作提供擔保的不再局限于審計人員,還包括管理層、審計對象等信息交互的各方。
伴隨著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物理對象可以在物聯網中產生關聯關系,借助區塊鏈技術對業務活動進行實時監控,為實時審計提供了幫助。傳統審計不能提供實時保證,難以滿足實時財務報告的時效性要求。區塊鏈技術恰好能夠將相關數據記錄在分布式賬本中,通過創建智慧控制層有助于持續數據審計,實現審計人員對審計工作的持續監控和審計數據的實時分析。如圖2所示,構建了基于區塊鏈技術包含數據層、區塊鏈層、智慧控制層以及支付層的審計作業模式。
在這里對重新構建的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審計作業模式進行了不同層次的劃分,在數據層借助信息系統和物聯網技術將會計信息、產品特質、事務所及利益關聯方和其他相關信息的數據進行篩選、清理和驗證,并將數據傳輸至區塊鏈層;在區塊鏈層通過記錄數據層傳輸的會計相關數據、物理對象全生命周期日志、系統日志以及非財務審計相關信息,借助時間戳和共識機制確保信息不可篡改且可追溯,從而構建一個良性循環的會計信息系統;在智慧控制層借助智慧合約機制有助于實現持續數據審計,審計人員通過對審計工作的持續監控和審計數據的實時分析為審計對象提供高質量的審計服務;在支付層借助智慧合約機制便于審計雙方實現相互監督,審計對象監測審計服務質量后,可在自己的信息系統中設置電子錢包的自動支付功能,當系統提示審計工作完成時,將不對稱加密技術設定好的付款金額借助電子錢包的口令支付給會計師事務所,而會計師事務所則通過監測審計工作的進程開啟電子錢包自動收款功能,最終實現雙方交易。
四、山西省基于區塊鏈的審計信息化建設的展望C370ECB0-2743-44A5-B40E-70270546B6AF
(一)對策及建議
1.轉變領導態度,重視審計信息化建設
管理層的重視程度是審計信息化建設的基礎,領導對審計信息化建設的態度直接影響審計信息化建設的進程會產生。因此,加強宣傳和培訓,重視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并將信息化技術與審計工作進行有效融合是十分必要的。
2.構建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信息化審計平臺
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進程中,構建完善的信息化審計平臺是基本保障,應加大對審計信息化建設的投資和支持力度,購買專業的審計信息化軟件,構建完善的信息系統平臺,實現財務數據資源共享。同時,加大區塊鏈技術在審計中的應用研究,開發依托于區塊鏈技術的審計系統,創建適合企業使用的實時審計應用平臺。
3.提升審計人員信息化技術技能
信息化建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培養,根據審計環境的變化和審計人員知識結構以及審計的現實需求分層次、分類別進行培訓,在保證現實審計需要的同時,儲備先進的技術團隊,以應對審計環境的變化和要求。就山西省具體情況而言,短時間內提升審計人員信息化技能的有效辦法是人才引進,可以招收優秀的高校畢業生,也可以從地方科技公司吸納人才,提高引進人才的薪資待遇,從而確保信息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二)展望
通過借助區塊鏈技術構建新的審計作業模式,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共識機制、智能化合約機制以及點對點傳輸的信息保護機制等技術,將會帶來山西省審計作業模式的巨大變革。現階段學者們對審計工作中引入區塊鏈技術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理論研究還不足以支持項目的實施,新的審計作業模式仍需克服重重困難才能付諸實踐。
對區塊鏈技術下審計作業模式重新構建后,也對審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信息化審計工作中僅對數據進行記錄和驗證已不能滿足現在的需求,審計工作將更側重于高級的信息分析工作,隨之對審計人員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簡單的數據驗證、繁雜且重復率高的工作由信息系統來處理,審計人員則需要具有更高的數據分析能力,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在為審計工作提供合理保證的前提下,還要對審計對象的內部控制以及運營風險和應對能力作出正確判斷,在審計工作中不斷發現問題,深挖問題的本質,為解決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助力審計對象實現價值提升。審計人員需要逐步適應數據分析師、企業決策咨詢師等角色。由此可見,在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審計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審計人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但要參與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信息系統的設計和測試,還要對數據進行分析和實時監控。確保審計信息化建設穩步進行的首要條件就是盡快加強對審計人員的信息化知識的培訓和專業技能的提升,幫助審計人員實現審計工作中角色上的實質性轉變。
主要參考文獻:
[1]吳勇,周才力,何長添,朱衛東.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審計模式變革研究——一個整合性分析框架[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9(03):85-91.
[2]高廷帆,陳甬軍.區塊鏈技術如何影響審計的未來——一個技術創新與產業生命周期視角[J].審計研究,2019(02):3-10.
[3]徐超,陳勇.區塊鏈技術下的審計方法研究[J].審計研究,2020(03):20-28.
[4]章劉成,張莉,楊維芝.區塊鏈技術研究概述及其應用研究[J].商業經濟, 2018(4):170-171.
[5]張亮,劉百祥,張如意,江斌鑫,劉一江.區塊鏈技術綜述[J].計算機工程,2019,45(05):1-12.
[6]房巧玲,高思凡,曹麗霞.區塊鏈驅動下基于雙鏈架構的混合審計模式探索[J].審計研究,2020(03):12-19.
[7]劉杰,汪川琳,韓洪靈,陳漢文.“區塊鏈+審計”作業模式的理想與現實[J].財會月刊,2019(08):3-10.
[8]陳波,鄔培琴.區塊鏈技術會顛覆審計行業嗎?——對于區塊鏈環境下審計模式的探討[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9(11):110-114.
[9]方智.基于區塊鏈技術構建的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框架[J].中國內部審計,2018(07):26-28.
[10]王琳,向際剛.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實時審計框架構建[J].財會通訊,2020(09):139-142+147.
[11]朱淵媛,涂建明,龐琦.基于區塊鏈審計平臺構建的審計范式變革[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9(07):67-73+3.
[12]唐衍軍,楊宇.區塊鏈技術助力審計監督全覆蓋[J].國網技術學院學報,2017,20(06):26-29.C370ECB0-2743-44A5-B40E-70270546B6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