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掏心掏肺地“為你好”,孩子卻不心疼不感恩不領情:“我知道父母愛我,但我感受不到愛。”
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僅僅是“為你好”還不夠。
我們來看一個生活中的例子:
你辛辛苦苦做好一頓飯,孩子不愛吃不想吃。你著急生氣,會怎么說?
“別人個子都躥上去了,你看你,還不好好吃飯?”
“我看你就是沒挨過餓,才會這么挑食!”
“為你好”沒有錯,但是要讓孩子在“為你好”中感受到愛,就需要父母多做一件事:我愿意和你一起看看什么是“為你好”。
跟孩子有關的事情,就要尊重孩子的意見。暫時不理解,我們也不能圖省事,要用他們理解的方式去商量。
改成這么說,是不是更有愛了?
“是身體不舒服,還是今天的飯菜不合胃口?”
“下次你報個菜名我來做。”
“這頓你要不要試著嘗嘗,給我提點意見?”
“我擔心你沒吃飽,待會兒會餓。”
(據澎湃新聞8.25 尹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