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玲
摘 要:雙減”背景下的幼小銜接,一方面要求教師準確把握大班幼兒的發展規律,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師時刻了解未來的教育動向,兼顧這兩方面來設計幼小銜接活動,關注幼兒的長遠發展,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能力、自理能力、社交能力,讓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形成較強的專注力、思考力和學習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言行舉止。
關鍵詞:雙減;幼小銜接;策略
“雙減”政策的提出,要求幼兒園在開展幼小銜接工作時,要從幼兒未來長遠的學習和發展出發,培養幼兒獨立思考的意識與能力、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成熟的社交能力,確保幼兒在進入小學后,能夠輕松應對和處理學習與生活上的各種難題,盡快適應小學生活,以有效的幼小銜接活動,守護童趣,迎接未來。
一、幼兒園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
幼兒園的幼小銜接所存在的問題絕大部分是因為家長的觀念影響了幼兒園的教育方向。幼小銜接的定位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幼小銜接?這需要向家長作一概念上的滲透,讓家長了解到幼小銜接并不代表提前讓幼兒學習小學課程,這種超綱學習并不能提高幼兒的學習能力,相反還會造成幼兒厭學的逆反心理。所以,幼兒園幼小銜接所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要緩解家長的過分焦慮,讓家長了解到在政策的指導下,小學已經漸漸與幼兒園緊密靠攏。孩子升入小學不再意味著沒完沒了的作業和補課,而是在逐漸過渡中給予幼兒成長和適應的時間。
二、雙減背景下幼兒園幼小銜接的策略
(一)培養幼兒的獨立思考意識
為了把握好幼小銜接的方向與尺度,教師就需要充分認識到幼兒的實際發展規律。首先,幼兒的思維處在單向不可逆的狀態,如果教師單純地向他們傳授各種算數知識,幼兒是難以理解其內在的邏輯關系的。其次,幼兒自身具備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過早傳授各種知識,容易造成幼兒自身的思維受到限制,阻礙幼兒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發展。在把握這兩個特點后,教師就能做到從幼兒的實際出發,關注幼兒的自身發展,在開展教育活動時,也能以培養幼兒的學習習慣和思考能力為目的,利用各種途徑引導幼兒主動思考和主動探究,讓幼兒學會主動思考,并樂于主動思考。
例如,在平時的幼兒園生活中,教師要抓住一切契機引導幼兒思考,在幼兒對一件事情表現出疑問與好奇時,教師可以以引導和啟發的方式,鼓勵幼兒,或與幼兒一起對此展開主動探究。比如,當幼兒對怎樣孵出小雞感到好奇時,教師可以為每個幼兒設計一張調查表,請幼兒回家通過自主探究或和父母一起探究的方式,探究孵小雞的方式、孵小雞的條件、雞蛋的形態、小雞的孵化過程等問題。在完成調查任務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幼兒與父母一起,利用小型孵化器孵化出一只小雞。這種讓幼兒帶著問題進行自主探究的方式,能夠讓幼兒主動運用各種方法來思考和解決問題,培養幼兒良好的思考習慣和探究習慣,讓幼兒始終保持獨立思考的意識,能夠輕松化解以后遇到的各種難題,這一能力的獲得恰好與“雙減”政策相契合,能夠真正做到以有效的幼小銜接助力“雙減”政策的順利落實。
(二)培養幼兒秩序感,做一個自律的孩子
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教師應通過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提升幼兒的秩序感,教師也可以通過與幼兒的對話和交流,融入一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或使用指示性的語言策略,引導幼兒在生活中思考,鼓勵幼兒探索,不要怕自己的想法是錯的。同時要對幼兒犯下的錯誤進行及時糾正。教師要考慮幼兒的實際幼兒狀況,進行有效的引導,不能從成年人或一些大孩子的角度判斷幼兒的思維。所以在指導或對話的時候,也要注意給孩子一些由淺及深的路徑,引導幼兒對秩序進行逐步的思考。
例如,排隊如廁、喝水、滑滑梯、做游戲,取書本、領水果等,同時,還要讓幼兒學會等待,讓幼兒知道在幼兒園和小學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在學習和生活中,要正確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要學會尊重他人,為他人著想。當幼兒進入小學后,要學會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而良好的秩序感會讓幼兒更快地融入小學的日常生活,更好地掌握和遵守校內的各項規定。針對以上情況,教師應為幼兒開設有關社交禮儀的小課堂,帶領幼兒一同學習一些社交禮儀,讓幼兒學會自律,也要學會尊重和遵守社會秩序,做一個文明有禮的孩子。
(三)培養幼兒的合作社交能力
“雙減”背景下的小學生活,更加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弱化了教師教的部分,強調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為了確保幼兒順利適應這一新的小學學習形式,教師就要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培養幼兒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合作能力,確保幼兒在以后的學習中,具備良好的合作意識,能夠積極主動地與他人合作,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表現自己,顯示自己的才能。因此,教師在開展活動時,就要多設計合作型任務,鼓勵幼兒以團結合作和互相幫助的方式完成,與此同時,教師也要教會幼兒正確的社交語言,讓幼兒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
(四)體驗小學生活,樹立美好憧憬
幼兒園的幼小銜接更重視幼兒的內心成長,為了讓幼兒提前感受小學的生活,教師會通過組織多種多樣的活動帶領幼兒了解小學的生活,同時,幼兒園通過組織幼兒到小學校園進行參觀,親身體驗小學的學習氛圍和校園文化,并與哥哥姐姐一同參與課程體驗和課間活動,在哥哥姐姐的指導下,幼兒很快便融入其中。提前讓幼兒體驗小學的生活能減輕幼兒對未知世界的恐懼,也會讓幼兒以更飽滿的情緒憧憬小學的生活,同時,教師也應對幼兒進行心理建設,教育幼兒進入了大班就是幼兒園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了,應成為弟弟妹妹的榜樣,成為他們學習的對象,以此激勵幼兒的自信心,鼓勵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身作則,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
三、結語
“雙減”政策的背景下,幼兒園應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讓幼兒順利適應“雙減”政策下的小學生活,使得他們能夠在未來的學習中大放異彩,從而獲得更大的成功。
參考文獻:
[1]李丹.指向“雙向互通”的幼小銜接實踐探索[J].上海托幼,2021(1):22—24.04CF3D27-8AB1-4C71-AC35-B39C24EAB2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