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茂


現階段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各種問題,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應順應新課改潮流,不斷創新綜合實踐活動的形式,將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建立起聯系,積極主動引導學生思考和實踐,從而促進其思維發展,提高其綜合實踐能力水平。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原則
(一)綜合性
綜合實踐活動是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基礎上,對傳統教學進行創新,是一種形式多元的學習活動,能將學習的決定權還給學生,深度激發學生的主觀學習能動性。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初中數學教師應堅持綜合性原則,不斷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綜合性,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接觸到多元化知識內容,從而增長見識。初中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可以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分析,使之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同時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不斷開闊學習視野,為日后的重難點知識學習和可持續發展積累寶貴學習經驗。
(二)趣味性
綜合實踐活動能讓學生多感官參與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使之產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應堅持趣味性原則,不斷在活動中融入學生喜聞樂見的案例、道具,由此提高數學教學的趣味性,深度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之獲得內在學習動力,積極主動投身于探究中,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初中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利用趣味綜合實踐活動來創新教學形式,不僅可以優化課程結構,還能順應新課程改革潮流,推進素質教育進程,使數學課堂煥發活力。
(三)實踐性
實踐項目是初中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核心,強調數學實踐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所以,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堅持實踐性原則,將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建立起聯系,通過實踐性的方式來引入不同的數學知識內容,鼓勵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來感受理論知識與實踐的距離,結合與生活相關聯的經驗來完善自我認知體系,從而深入理解所學理論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提高數學學習水平。初中生的洞察力和個性發展意識較強,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能順應初中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激勵學生積極主動進行實踐,有助于促進其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二、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明確學習指導
農村初中數學教學更加注重學習成績,部分教師沒有意識到指導學生逐步學習的重要意義,而是選擇通過單向傳輸知識的方式,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理論知識。此舉不能順應初中生的身心素質發展規律,還容易導致學生缺乏明確的學習指導,其會在被動聽講的過程中,產生較強的學習依賴性,不利于學習能力的發展。
(二)認知視野相對狹窄
認知視野決定了學生的發展高度,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資源,可以讓學生增長見識,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但在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有一些教師未能注重知識擴充,而是長時間按照教材的要求來講解數學知識,沒有關注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導致學生的認知視野相對狹窄,很難不同的視角來審視問題,不利于學習水平提升。
(三)缺少基本合作意識
合作意識是合作行為產生的基本前提和基礎,而合作能力是初中生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通過參與實踐活動,可以促進學生的合作意識提升,使之能得到全面發展。但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有些教師過度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學生很難通過合作來完成任務,也無法形成良好的集體榮譽感,不利于未來的綜合能力提升。
三、初中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意義
新課程改革提倡教師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使之能更好地學習和發展。初中數學教師立足實際學情,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來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能創新教學形式,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做足鋪墊,顯著提高知識教學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由于綜合實踐和傳統教學活動具有形式上的不同,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均衡分配理論教學和綜合實踐的時間,科學利用綜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能化“被動聽講”為“主動探究”,不斷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初中生能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擁有更多的自主實踐機會,同時,教師施以科學的引導,幫助其直觀感受數學知識,使之在初步建立概念的基礎上,深入理解數學知識的應用意義,這對其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能產生積極的影響。
四、初中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策略
(一)制訂計劃,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利用詳細的計劃指導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使之明確實踐的具體方向,從而找準學習的出發點。初中數學教師應立足于教學目標和教材中的實際知識內容安排,圍繞重難點知識來制訂綜合實踐活動計劃,指導學生在實踐中深入了解和學習重難點數學知識,再通過動手實踐,了解所學知識的重要意義,使之明確學習目標,不斷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初中數學“平面直角坐標系”部分內容的過程中,首先,根據教學目標來制定如下計劃:
1.展示一個直角坐標系以及點的坐標,讓學生根據坐標進行描點,并連線。
2.鼓勵學生思考建立直角坐標系的不同方法,利用勾股定理聯系學生所學的概念知識,幫助學生構建基礎知識體系。
3.引導學生運用實際地圖設計直角坐標系,寫出不同地點的坐標。
然后,要指導學生逐步完成不同的學習任務,使之能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找準學習方向,深入理解直角坐標系、象限、原點、坐標軸等的概念,在探索建立直角坐標系的過程中,形成多角度審視問題的良好素養。在此基礎上,教師可拋出根據點的坐標的特征確定直角坐標系的相關問題,引導學生探索已知點坐標到未知點坐標位置的內在關系,幫助學生在綜合實踐中明確學習目標。最后,要在學生進行探究的基礎上,用彩色粉筆繪制直角坐標系,板書關鍵的理論知識點,引導學生從有序數對的角度入手,確定直角坐標系以及未知點的位置,初步培養學生數形結合思想,使之歷經知識的探究過程,獲得成就感的同時,也能通過綜合實踐掌握解決數學難題的高質量方法,為后續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D5332490-DCB2-44C3-A1A4-FD5833F0E6E6
(二)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問題
情境教學是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可以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數學問題,從而營造優質的課堂學習氛圍,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積極向上。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創設問題、生活情境,利用問題串聯綜合實踐中的不同項目,在生活與數學之間建立起橋梁,從而引導學生全面、深入分析數學問題,使之豐富自身知識儲備,學會利用所學知識和掌握的經驗來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初中數學“因式分解”部分內容的過程中,首先,創設問題情境,利用不同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合理引申出因式分解相關知識內容,具體問題如下:
問題1:整式乘法中的平方差公式表達式是什么?
問題2:多項式“[x2-4]”和“[y2-25]”有何共同的特點?
在兩個問題的指導下,學生能將注意力集中至學習上,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教師則要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根據學生的回答來分析“平方差公式表達式[(a+b)(a-b)=a2-b2]”,讓學生懂得問題2中的兩個多項式均能寫成兩個數的平方差的形式。然后,讓學生在掌握了解因式分解意義的基礎上,創設生活情境,聯系生活中的“以物換物”行為,講解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的相互轉換,即:“[x2-1?(x+1)(x-1)]”。再引申出“提公因式法”,讓學生觀察提公因式分解因式過程“[pa+pb+pc=p(a+b+c)]”,引導其在綜合實踐中深入分析、解決如下問題:
問題3:如何把“[8a3b2+12ab3c]”分解因式?
分析過程:先找出[8a3b2]與[12ab3c]的公因式,再提出公因式,根據系數8和12求出最大公約數為4,選定[4ab2]為要提出的公因式。即[8a3b2+12ab3c=4ab2?2a2+4ab2?3bc=4ab2(2a2+3bc)] 。
最后,教師要根據問題1來講解公式法因式分解技巧,引導學生分析多項式“[a2-b2]”的特點,利用公式法逐步把“[4x2-9]”分解因式,即 [4x2-9=(2x)2-33=(2x+3)(2x-3)]。通過創設情境,可以提高綜合實踐活動的趣味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分析,從而根據教師的指導來完成不同的實踐任務,深入理解數學知識,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技巧。
(三)自主探索,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自我發展意識,教師利用這一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知識,可以進一步優化綜合實踐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初中數學教師應明確當前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深入了解學情,并強化實踐過程引導,讓學生按照正確的步驟動手操作,在一系列的交流、討論、學習中,將實踐中得到的經驗融入知識體系中,不斷豐富自我知識儲備。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初中數學“一次函數”部分內容的過程中,首先,圍繞變量與函數引導學生思考汽車行駛中的速度、路程、時間變化問題,引申出變量、常量等概念知識,引導學生按照如下步驟,自主探索自變量、函數、函數值等知識。
1.通過假設刻畫變量之間的對應關系模型。
2.用函數“[y=kx]”表示問題中變量之間的關系。
3.理解[x]代表自變量,[y]是[x]的函數,當[x=a]時[y=b],則[b]是自變量值為[a]時的函數。
然后,要通過提問、交流等方式來檢驗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同時也要分析學生的學習習慣,在深入了解學情的基礎上,講解函數解析式相關知識,引導學生按照如下步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自主繪制函數圖像。
1.根據正方形面積與邊長的函數解析式[S=x2(x>0)],繪制直角坐標系。
2.根據教材給定的數據,畫出對應點,并連點成線,深入體會函數圖像的概念。
最后,教師應圍繞不同的路程、時間、速度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實踐,使之能運用所學函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懂得運用“描點法”繪制函數圖像。教師為學生總結“描點法”步驟:列表—描點—連線。為學生的自主探索提供良好指導,使之能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在日后的學習中,懂得按照正確的方式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懂得運用所學知識來轉化不同的問題條件,不斷提高數學學習水平。
(四)合作學習,提高學生團隊協作意識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使之能形成良好的集體榮譽感。初中數學教師應著眼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在講解數學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通過合作完成綜合實踐活動,在思維碰撞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獲得對數學知識的全新認知,逐步提高自己的團隊協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初中數學“解一元二次方程”部分內容的過程中,首先,教師要提問有關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知識,引申出利用“配方法”解方程的教學內容,營造良性競爭環境,并鼓勵學生組成合作小隊,以小隊合作的方式完成綜合實踐活動,深入學習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識。然后,教師要為學生演示解方程的注意事項,在各個環節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思考,具體步驟如下:
在演示過程中,教師可以在第2步提問“等式兩邊同時加的原因”,引發學生的思考,在第3步提問有關完全平方的知識,由此讓學生在思考、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橫向和縱向的知識遷移,深入理解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注意事項。最后,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通過合作解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使之能產生合作積極性,經過合理的分工,求解方程并驗證解的正確性,從而激發學生的良性競爭意識,使之能通過合作學習,提高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熱情和團隊協作意識,形成良好的集體榮譽感,不斷在學習中豐富自我認知,積累學習經驗。
五、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改背景下的農村初中數學教學,需要教師立足實際學情,在教學中融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能積極主動地投身于綜合實踐活動中,不斷掌握高質量的數學學習方法,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思維,實現創新發展,為日后的知識學習奠定穩固的基礎。
(宋行軍)D5332490-DCB2-44C3-A1A4-FD5833F0E6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