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榮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幼兒教育應為每一個幼兒的近期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在幼兒教育中,區域游戲的教學方式受到廣大幼兒教師及幼兒的歡迎,教師需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的需求,并鼓勵其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等獲得成長經驗。本文從低結構材料出發,說明其定義及特征并分析其在區域游戲中對幼兒成長的意義,進而展開低結構材料應用策略的介紹,旨在促進幼兒綜合素養的提升。
一、區域游戲的定義
區域游戲是指基于一定的教育思想,在其指導下,教師為幼兒活動提供一定的場地、材料以及道具等,并組織幼兒完成認知學習和綜合提升的一種幼兒教育形式。在區域游戲中,幼兒可以自由選擇活動內容,并通過操作、擺弄、發現、討論、拼搭等活動環節獲取知識,增長技能。區域游戲在我國幼兒教育中的應用非常廣泛,能有效培養幼兒的探究能力、理解能力、合作能力、勞動能力等。
二、低結構材料的定義、特征
低結構材料是指一些沒有規定玩法,并且沒有具體形象特征描述的材料。低結構材料具有適用性廣泛、資源獲取容易、可操作性強等特征。首先,低結構材料適用于各個階段的幼兒教育,根據不同的幼兒水平也可選擇多樣化的游戲材料。其次,低結構材料的來源非常廣泛,教師也可依據一定的教學目標 對材料進行簡單設計。最后,低結構材料可操作性非常強,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自由想象操作,并可以一物多用,在操作過程中滿足自己的探索欲望。
三、在區域游戲中運用低結構材料對幼兒成長的意義
由于低結構材料表現的上述特征,在區域游戲中運用低結構材料能凸顯非常明顯的優勢,對幼兒的成長也具有很強的引導性,主要的意義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低結構材料有利于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區域游戲中,幼兒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維對低結構材料進行組合、排列、堆疊等,可以說給幼兒提供了非常寬闊的成長空間,而且幼兒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形成“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習慣,非常有利于幼兒的思維成長。其次,低結構材料非常利于幼兒操作技能的增強。由于大多數低結構材料都具備一定的可操作性,因此在區域游戲中,教師往往組織幼兒進行一定的手工操作過程,讓幼兒親手體驗低結構材料的特點,也會根據教學目標,為幼兒設立一些體驗活動,增強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其動手能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最后,低結構材料有利于培養幼兒獨立思考和團隊協作的能力。在區域游戲中,教師可以設置幼兒的個人游戲和團隊游戲,強調幼兒的自主參加。當教師將低結構材料投放到游戲中,幼兒同樣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不同材料的玩法,也可以鼓勵幼兒自主結對,合作完成某項材料的變形、制作等。通過這樣的過程,可以很好地增強幼兒的游戲體驗,同時將低結構材料作為一種有效教學工具融入幼兒區域游戲的教育活動,從而突出幼兒學習的主體意識,提升其思考和團隊協作的能力。
四、在區域游戲中運用低結構材料的有效策略
(一)提供多元的原生態低結構材料
在區域活動中,為了提高活動效果,教師應該追隨幼兒的興趣和需要,通過家園配合,發動家長一起收集,科學地為幼兒提供豐富的低結構材料。
1.安全性
安全是開展幼兒教育的前提,也是幼兒完成學習過程的基礎保障,因此在選擇低結構材料的時候,保證材料的安全是教師的首要任務。所以,在區域游戲中投放低結構材料的時候,教師應該確定材料的無毒,不會對幼兒的身體造成傷害,同時不選擇尖銳,或形狀小、易發生吞咽事故的材料,如玻璃球、硬幣等。而在投放和回收低結構材料的時候,教師都要針對這些材料進行清理、消毒,保證材料的安全衛生,為以后的循環使用做準備。
2.操作性
可操作性是低結構材料的特征,也是教師在選擇材料時候應該遵循的要求,這主要是為了能有效地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讓幼兒通過動手實踐的過程,在區域游戲中獲得學習與發展。為此,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首先,選擇可塑性較強的材料,能滿足幼兒自己創作、拼接、裁剪以及組裝等,如廢氣的紙盒、瓶罐以及毛線、布料等,給幼兒寬闊的發揮空間;其次,教師在投放材料的時候可以選擇直接可以拿來用的材料,配合相應的實驗或游戲,引導幼兒積極動手操作,感受這些材料的魅力;最后,教師可以選擇可探索的材料,讓幼兒在區域游戲中能按照操作規范一步步進行操作,如積木、汽車模型等,培養幼兒的探索思維,激發其探索興趣,從而將豐富多彩的生活知識傳授給幼兒,增強他們的求知欲,進一步推進幼兒的成長。
3.層次性
層次性也是教師在投放低結構材料時候應該注重的一個原則,教師應該根據立足于教學目標,根據不同的區域游戲類型,選擇合適的材料,才能充分發揮低結構材料在區域游戲中的優勢。為此,教師應該注意材料投放時應該一邊投放,一邊引導幼兒的思維,不要將全部的材料都給幼兒,那樣只會讓他們覺得繁亂而復雜。教師可以根據游戲的進度,首先將基礎的材料投放到區域,在幼兒熟悉的基礎材料后質疑,鼓勵幼兒積極思考,隨后再逐步增加,讓幼兒在與多元材料的互動中探索、發現,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區域游戲接近尾聲的時候,教師還可以根據不同幼兒的特征以及學習水平,將游戲進行延伸,引導幼兒學習更加復雜的材料結構,吸引幼兒主動探究、積極思考,從而推動幼兒思維發展,實現幼兒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增強。
4.多樣性
低結構材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豐富性,而且來源廣泛,在教師的生活中隨處可以看到低結構材料的存在。所以在低結構材料的投放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材料的多樣性,除了一些簡單的玩具類材料,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或自然界中的物品都可以作為教師低結構材料的選擇,如生活中見到的鍋碗瓢盆、瓶瓶罐罐,以及自然界中的沙土、貝殼、盆栽、樹枝等,這些都是幼兒感興趣的材料。因此,教師在組織區域活動前就要對幼兒進行細致的觀察,發現幼兒的興趣以及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然后精心挑選可適應性更強的材料內容,并且結合區域游戲的目標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和體驗環節,調動幼兒自主學習的意識,循序漸進地對幼兒的認知展開引導,從而充分發揮低結構材料在區域游戲中的教育價值。DEB7C596-30AD-4FA8-9115-C13E7BB4E8E6
(二)區域游戲中尊重幼兒的自主性
自主性是區域游戲最顯著的特征,教師應鼓勵幼兒在區域游戲中能自主嘗試、自主選擇、自主操作、自主探究。這樣自主學習的過程能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對其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都非常有益。在低結構材料融入區域游戲后,教師要尊重幼兒的自主性,其中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低結構材料的選擇
在區域游戲中,低結構材料的應用的首要環節就是幼兒對材料的選擇,教師應該給幼兒充分的選擇自主性,在此,低結構材料的豐富性優勢就體現得淋漓盡致。當教師按照區域游戲的主題開始布置游戲任務的時候,幼兒的心中對游戲的進行是充滿期待的,而且在面對同一個目標任務的時候,不同的幼兒對材料的需求也不同。這時候,教師根據不同的游戲目標設定不同的任務,然后鼓勵幼兒開始自己動手操作的時候,就需要為幼兒提供大量且豐富的材料供幼兒選擇,只有這樣,幼兒的思維才能被完全打開,而且專心投入區域游戲,并且自主性的選擇也讓幼兒的學習更加多元化,從而展現幼兒教育的生機與活力。例如,在“探索不倒的瓶瓶罐罐”區域游戲中,為了讓幼兒發現“瓶罐易倒”的現象,教師首先必須讓幼兒認識到在大量的瓶瓶罐罐中才能發現這樣的規律。所以,教師為幼兒提供了大量的瓶瓶罐罐,并在形狀、大小、材質等方面進行了區分,緊接著教師引導幼兒認識生活中的這些瓶瓶罐罐,在初次嘗試玩瓶瓶罐罐后,幼兒開始利用瓶罐進行平鋪、壘高、圍合等拼搭過程,活動中,幼兒很容易就發現了瓶瓶罐罐會“倒”的現象。通過對這一環節的觀察,教師能發現,保證低結構材料選擇的自主性非常重要,不僅讓區域游戲更加豐富,同時給幼兒更多的嘗試機會,也為游戲的進一步開展做了良好的鋪墊。
2.合作玩伴的選擇
在大多數的區域游戲中,為了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教師通常都會鼓勵幼兒結組游戲,以小組為單位,讓幼兒體驗游戲的樂趣,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在合作玩伴的選擇中,教師同樣要注意幼兒選擇的自主性,充分考慮幼兒的想法和需求,讓幼兒自由選擇想要結組的小朋友。這樣的設定可以很好地讓幼兒主動投入游戲,而不會為了“玩伴是誰”而失去對游戲的興趣。還是以“探索不倒的瓶瓶罐罐”為例,筆者發現,在滿足了幼兒自主結伴的續期后,幼兒的熱情一下被點燃起來,針對教師提出的探究問題,也能積極地參與思考,并且主動選擇瓶罐材料進行實驗和探究。同時,玩伴的自主選擇也讓幼兒合作之間更加默契,不僅分工明確,而且小組內的成員都能互相提意見,區域氛圍非常熱烈,并且在游戲中幼兒學會了觀察、思考、嘗試解決問題,非常有效地提升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3.游戲主題的選擇
在區域游戲主題和內容的選擇上,教師應該給幼兒更多的選項,并且讓幼兒自主決定區域游戲的類型,而教師則只需根據幼兒的選擇準備好低結構材料。這看似簡單的操作背后其實也蘊涵非常大的智慧和技巧。首先,需要教師針對幼兒的需求做好觀察和采訪,總結好幼兒的興趣和對游戲的期待;其次,根據幼兒反饋的學習需求,教師要善于進行歸納,將同一類型的游戲劃分為一個區間,然后選擇占比較多的區間,從中提出幾個游戲主題和內容供幼兒選擇。通過提升游戲主題的自主性,有效地提升了幼兒對區域游戲的熱情,并且在表達游戲需求的時候,幼兒感到了自身的重要性,紛紛向教師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這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的思維更加活躍,想法更加新穎。
(三)低結構材料在區域游戲中運用體現幼兒的主體性
1.注重觀察,在游戲中看見兒童、發現兒童
在區域游戲中,幼兒是游戲的主要參與者,也是教師的重點關注對象,因此要尊重他們的主體性。在低結構材料運用到區域游戲的時候,教師除了要關注材料的投放策略以及使用技巧,也要注重觀察,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在這里,筆者為各位幼兒教師提出“一看問題、二看方法、三看收獲”的觀察方針。這就要求教師要及時發現幼兒在運用低結構材料時候出現的問題;其次看幼兒在遇到問題時候的解決方法、思維模式,發現幼兒身上的長處和閃光點;最后,教師要觀察幼兒在區域游戲中的收獲,通過幼兒的收獲反思游戲的缺陷,從而進行及時調整,以有效促進幼兒的成長。
2.善于提問,在游戲中引導幼兒積極思考
在區域游戲中,教師的提問也是非常關鍵的,不僅能監督幼兒按照一定的流程和標準完成游戲過程,也能從教師的提問中獲取更多的知識信息,從而引導其進行積極的思考。但是,不同的區域游戲,提問的時間、提問的內容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師的提問也需掌握一定的技巧。建議教師結合幼兒在區域游戲中的表現以及游戲的流程進行提問。比如,當幼兒在動手操作低結構材料的時候總是失敗時,教師就可以提問:“大家是不是都發現了這樣的問題?”然后教師給予幼兒一定的解決思路和建議。在合理的時機提出合理的問題,能充分發揮教師提問的價值,也能推動低結構材料在區域游戲中得到有效運用。
3.保障時間,在游戲中鼓勵幼兒自主探究
在幼兒教育中,一場游戲的時間往往是根據幼兒的表現決定,容易、規則簡單的游戲所需時間較短,而動手操作難度大,需要幼兒一步步探究的游戲則需要更長的時間,甚至需要一定的周期才能完成。所以,為了讓幼兒能充分地在游戲中獲取新知識,得到自身技能和素養的提升,教師應調整一日生活環節,保證幼兒游戲時間。除了每天的晨間區域游戲時間外,每周安排2~3次下午的游戲活動為自選活動,以滿足幼兒的活動需求。在寬松愉快的游戲氛圍中,成就幼兒自然真實的游戲狀態。
五、結語
在當前的幼兒教學實踐中,低結構材料在區域游戲中的運用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認可,其所存在的適用性更廣、來源豐富以及可操作性強等特點很好地滿足了幼兒成長過程中對游戲材料的需求。因此,教師要從幼兒教育的目標出發,積極主動地探索區域游戲類型,巧妙地借助低結構材料的優勢,尊重幼兒的自主性,保證材料的科學性,從而充分發揮低結構材料在區域游戲中的運用價值,進一步推動我國幼兒教育水平的提升。
(左毓紅)DEB7C596-30AD-4FA8-9115-C13E7BB4E8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