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利芬


隨著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國家大力提倡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人們不斷反思網絡時代閱讀碎片化、淺表化、功利化等問題。教育部新修訂的部編版新教材非常重視整本書閱讀,提倡指導初中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深入閱讀。?但對于一線教師而言,整本書閱讀是一個“知易行難”的話題。本文擬以《簡·愛》為例談談教師在整本書閱讀中“巧設計”“妙安排”的推動作用。
《簡·愛》是部編版教材九年級下冊推薦的必讀名著,是一部影響深遠的外國小說。教材要求閱讀外國小說要關注小說的基本元素,以此引導學生深入品讀全書內容。教材也提出了“專題探究”的建議,幫助學生深入地咀嚼書本的情節,更全面和準確地把握人物形象和小說主題。
一、靈活安排閱讀時間
閱讀教學的本質是多重對話。師生在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和相互對話中,交換彼此的閱讀體驗,建構知識,形成理解。對話的基礎是有效參與,只有積極主動、有所準備地投入其中,才能保障教學效果。但是九年級的師生課業負擔重,中考壓力大,很難抽出時間認真讀完整本《簡·愛》,基于以上考慮,我建議將九年級下冊的這部推薦名著提前到九年級的寒假,甚至八年級的暑假來讀。這部外國小說有跌宕起伏又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命運多舛卻越挫越勇的孤女簡·愛能勾起初中孩子讀書的欲望。整本書的內容和文字量對初中的學生來說,都是相對比較好駕馭的。
當然,學生脫離了教師的陪伴和指導,可能會敷衍塞責甚至不讀。所以,教師需要提前制定清晰的分階段閱讀計劃,提出具體的要求,讓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有抓手、有目標。
接下來就是為期兩周的專題閱讀。長時間、有深度的專業閱讀,需要學生投入,更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只有將名著的整本書閱讀從“課時觀”改為“課程觀”,敢于將課上的“專題閱讀”和課下的“自由閱讀”相結合,讓學生既能跟著教師集中地讀、專注地讀、反復地讀,又可以在課下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自由地讀,有選擇地讀,那么名著閱讀的可操作性才會產生。
二、巧妙設置閱讀引導
完成整本書閱讀后,從什么角度,用什么方式再激起學生的閱讀熱情。這就要靠老師的巧妙設計和引導了。
第一周,組織學生進行“小說要素閱讀分享”,將學生分為三個小組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研讀:
①梳理小說情節結構,指導繪制情節結構圖。
②分享小說中主要人物形象,指導制作人物卡片。
③引導質疑:為什么《簡·愛》問世以來經久不衰?(社會環境)
第二周,我將組織學生進行《簡·愛》影視作品經典片段配音朗讀,感受經典魅力。再此基礎上再回到原著分項目對小說人物和主題進行深入探討,師生共讀突破閱讀難點:多角度歸納小說主題。
通過開學兩周的引導和進一步閱讀,教師推動學生從“讀過”向“讀懂”又邁進了一步。在語文教學中,“讀過”是“讀懂”的基礎,沒有對文本內容的熟悉,何談深度理解?但“讀過”和“讀懂”畢竟不同。毫不夸張地說,做好文本分析,實現“讀懂”的目標,是語文教學的關鍵所在,是語文教師的核心價值。在這兩周的引導閱讀、專題閱讀中,教師帶領學生從小說的問題特征出發讀,從經典影視作品的角度出發讀,一方面是點燃學生閱讀的熱情,另一方面是為了給學生打開一扇外國小說閱讀的窗戶:借助多媒體手段進行深度閱讀。
三、勾連所學拓展寬度
完成了整本閱讀和主題閱讀,閱讀不可謂不深入,研討不可謂沒有價值。但,僅僅這樣就夠了嗎?九年級的學生應該要有更寬的閱讀思維。
有思于此,我設計了下面的教學內容:請結合《簡·愛》和推薦的課內外文學作品探討以下主題,選擇其一寫成小論文,在課堂上分享、辯論。
①人應該如何面對孤獨?如何在孤獨中實現自我成長?
②人應該如何對待身邊的各種各樣的人?如何在他們的幫助下實現自我成長?
③人應該如何選擇伴侶?你心中的美好愛情是怎樣的?
我將以主題①為例談談活動的開展。
(一)前置積累
1.整本書閱讀:分章節完成《簡·愛》的整本書閱讀,完成情節梳理(思維導圖)、人物形象分析(人物關系圖及人物卡片)、社會環境學習探究(知人論世小冊子)。
2.主題閱讀及拓展閱讀:
(1)以“簡·愛如何面對孤獨”為主題,在名著中找到相關章節,概括情節,尋找并記錄簡·愛面對孤獨的態度。完成“簡·愛之孤獨”讀書表。
(2)通過課內外推薦篇目的閱讀,思考人應該如何面對孤獨。完成“我賞孤獨”讀書表。
課內推薦篇目(含名著):名著《駱駝祥子》、《平凡的世界》;課文《老王》、《孤獨之旅》、《漁家傲》(李清照)、《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居作》(蘇軾)
課外推薦書目:經典童話《灰姑娘》、《丑小鴨》、梁衡散文集《把欄桿拍遍》
(二)活動流程
環節一:尋找“簡·愛之孤獨”
上周老師提出了“簡·愛是否孤獨”這個問題,同學們都很有興趣,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名著來看一看吧!師生一起回顧名著內容,明確簡·愛感受到孤獨的情節內容,繪制“簡·愛孤獨之旅”線路圖。
環節二:研讀“簡·愛之孤獨”
1.我讀我秀。圍繞著本課時主題,給出三個項目,學生分組進行研討并上臺展示。要求:結合名著具體情節和描寫,言之有理,自圓其說。
項目一:探因簡·愛之孤獨;項目二:簡·愛如何面對孤獨;項目三:孤獨教給簡·愛的。
2.我聽我評:學生互聽互評,教師點評分享。
環節三:領悟“人生之孤獨”
1.我悟我成長。
有同學說,簡·愛的經歷多像童話故事里的丑小鴨啊!一次又一次陷入孤獨,卻一次又一次奮力奔跑。是啊,孤獨是我們人生中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很多優秀的文學作品都探討過這個話題。通過前段時間的閱讀,同學們又對“孤獨”有些什么思考呢?請以“我說孤獨”為題,結合你看過的課內外推薦篇目,說說你對孤獨的看法。
2.師說師分享。
這樣的課堂,教師看似“無備”,實則“有備”,看似“無序”,實則“有序”。學生能從真實的對話中發現有價值的思想、生成有意義的知識,能在無拘無束的討論中增進興趣,領悟讀寫的方法,教師又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形成正確的審美
意識。經典作品的整本書閱讀更應該引導巧設計,妙安排,推動自主閱讀。7F5FB92B-4FEE-4F9A-8598-438DACD1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