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單平 劉欣怡
摘? 要:與我國整體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相比,丘陵山區的農業機械化發展相對緩慢,拉低了推進全國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的進度。農業機械化發展道路是實現收入增加、糧食產量提高、農業現代化的必經之路。重慶是丘陵山區的典型代表,其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仍需解決,探究其農業機械化如何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重慶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加速推進宜機化工作、加大農機補貼力度等建議。
關鍵詞:重慶;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
一、推動重慶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頒布實施后,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2020年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率達71.25%,但其發展過程中出現了眾多不平衡的現象,其中地域發展不平衡問題較為突出。雖然丘陵山區是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一塊短板,但其具有一定的升級潛力。
毛澤東同志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就已經提出:“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2008年和2009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也提出要推進丘陵地區的農業機械化發展。表明我國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現在尤為關注丘陵山區的農業機械化發展。研究如何促進重慶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對于帶動全國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我國的根本性問題,應當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目前,我國正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過程中,推動農業機械化發展是實現現代農業不可逾越的階段。從服務重慶農村現代化建設角度出發,也有必要加速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
重慶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直轄市,糧食生產和供給問題值得重視。糧食的產量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其中一個因素為農業機械化水平,兩者之間密切相關,彭代彥(2005)指出采用機械化的生產手段可以提高糧食的產量。我國始終堅信只有農民富起來了,國家才能富,而重慶丘陵山區多為經濟不發達地區,農民的收入普遍偏低。江澤林(2019)認為農業機械化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農民收入通常會隨著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二、重慶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自然條件制約,缺乏適用的農業機械設備
重慶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緩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自然條件制約,“巴掌田、雞窩地”是重慶市耕地條件最典型的特征。田間的道路都十分狹窄,大型農業機械難以通行,在這樣的條件下進行農業生產,生產效率低、生產成本高、極其耗費人力。在丘陵山區的農業生產過程中,缺乏高性能的、大型農業機械的使用,不同的農作物所適用的農業機械的型號和大小各不相同,農機設備的缺乏就使得農民們的生產項目比較單一。
(二)文化水平低,思想落后
農村地區的人們受教育程度相對于城市而言還是比較低,很多農民即使購買了適用的農業機械也不懂得如何使用和維護。文化水平高的年輕人大部分選擇出門務工,留在農村的老人居多,老人在體力和學習農業機械的使用方面表現出力不從心,這也是農村地區出現土地荒蕪現象的原因。部分農民的思想還是以往的小農思想,往往只是追求眼前的利益,而不做長遠的考慮,害怕支付購買農機的費用。
(三)農民購買力度小,政府扶持力度不夠大
農民的收入水平能夠決定農業機械的購買和使用程度,如果農民收入少,那么他們就沒有足夠的錢購買農業機械設備;如果農民收入高,那么農民的購買欲望和購買力也就更強。丘陵山區多為經濟發展滯后的貧困地區,與平原地區相比,重慶丘陵山區農民的經濟條件相對較差,對于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的購買力不足。
(四)農業管理推廣服務機構體系不健全
重慶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管理水平落后,針對農機的操作與維修技術的培訓、農機具現場示范演示會等公共服務滯后于農民的需求。農機管理、農機推廣和服務機構體系都不健全,農業機械使用的宣傳尚不到位,一些農機系統的職能被弱化,健全的農業機械科研機構很難找到。
三、推動重慶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加速推進宜機化工作
要想推動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重點應該落在改地適機上,“宜機化”改造工作是補齊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短板的有效措施,土地整治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是對農村“田、水、路、林、村”的綜合整治。重慶可以在條件比較適合的地區讓農戶們之間進行土地交換分合,讓土地變得集中化、規格化和標準化,在坡度和垂直高度差較小,土地面積又較大的地區進行“土地平整、道路配套”工作,適合大中型農業機械高質量和高效率作業。
(二)加大農機補貼力度
加大農機補貼力度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擴大農業機械補貼的范圍,二是提高農業機械補貼的比例和額度。此外,還應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實行補貼比率采用區域性差別的方法。重慶市政府在扶持和補貼時應當偏向貧困落后的丘陵地區,政府應充分發揮其在推進重慶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作用。政府有必要根據實際情況給予農機用油補貼和維修補貼,從而調動農民的購買積極性和減輕農民使用農機的負擔。
(三)加大宣傳及培訓力度
丘陵山區的農業和農民都具有封閉性和落后性,需要擴大農機的推廣范圍,建立一個完善的宣傳體系,通過多方面的宣傳,讓農業機械的有關知識得到全面普及。政府是眾多宣傳主體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宣傳最為直接的方法是政府組織帶隊并帶上農機給當地的農民現場演示如何操作,政府或村里面也可以每隔一段時間組織集體去農機使用以及養護的培訓中心進行培訓,培訓可以免費或者按照農民可以接受的較低金額進行收取。
(四)打造特色產業促經濟
為了解決農民購買力不足的問題,需要加速丘陵山區經濟發展,實現農民增收,購買力提升。重慶丘陵山區可以發展特色產業,重慶目前特色產業有巫山脆李、奉節臍橙、江津花椒等,但是僅僅依靠農民自身的力量來打造特色產業是很難的,則需要依靠當地政府和龍頭企業為特色產業的發展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彭代彥. 農業機械化與糧食增產[J]. 經濟學家,2005(03):50-54.
[2]江澤林. 把握新時代農業機械化的基本特性[J]. 農業經濟問題,2019(11):4-14.
[3]羅錫文.對發展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的思考[J].農機科技推廣,2011(02):17-20.
[4]張學佳,茍銀忠.重慶市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07):206-20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