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強 羅義楠
摘? 要:通過《農事直通車》農業電視欄目多年實踐和發展,闡明了農業視頻開發在農民培訓當中的重要作用和良好效果,以此總結出新形勢下做好服務“三農”工作的經驗。
關鍵詞:服務“三農”;《農事直通車》;視頻開發
農業問題,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農民,抓住了農民的教育問題,就抓住了解決農業問題的牛鼻子。寶雞330萬人口中200多萬在農村,寶雞的電視觀眾中70%是農民,不關注農民就等于放棄了大部分觀眾。那么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如何解決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偏低這一“瓶頸”問題呢? 十多年來,國家科技部重點建設中心——寶雞市生產力促進中心以培養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職業農民為己任,堅持以電視、網絡為載體,積極開發多種形式的農業技術科普視頻教材,在這方面作了有益的嘗試。
一、農業視頻開發的具體實踐
進入新世紀以來,寶雞市生產力促進中心利用為企業服務形成的技術、信息、培訓等方面的優勢資源,加強與新聞媒體和農業部門協作,積極探索“三農”服務模式,在全省市級電視臺,首家創辦了農民教育培訓電視專題欄目——《農事直通車》。欄目緊緊圍繞《寶雞市農民科技文化教育實施綱要》這條主線,始終堅持“面向農村、突出科技、注重實用、服務農民”的宗旨,共制作播出各類農業實用技術專題節目640多期,推廣各類新技術150多項,每年培訓農民800萬人次,為寶雞農業主導產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1、從農民群眾需求出發,加速農業科技知識的普及推廣。
《農事直通車》節目每周一期,在寶雞電視臺循環播出。內容主要分為實用技術、農事信息、西秦龍頭等三大板塊。實用技術板塊針對農、林、水、牧、草、果、畜等產業生產季節、生產實際中遇到的普遍問題,以及最新技術推廣,請相關涉農專家、技術人員現場操作示范、講解,緊貼農時、農事和農民的現實需要適時制作播出。農事信息板塊內容涵蓋新出臺的涉農政策信息,實用新技術信息,貿易經濟信息,農副產品市場行情走勢等方面。西秦龍頭板塊以陳倉大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涌現出的典型人物、農村新型實用技術能手,產業經營成功者,優秀農民企業家為主,展現業績,介紹經驗,刻畫人物,宏揚觀念,讓農民觀眾從中受到啟發教育。
因為做到了信息準確、技術實用,廣大民群眾通過收看節目提高了生產技能,并在實際生產中見到了效益,不少人還成為當地的致富能手和致富帶頭人如針對全市果業發展實際,先后拍攝制作了《澳洲青蘋》、《粉紅女士》及《疏花疏果》、《春季管理》、《生草技術》、《套袋技術》、《秋季施肥》、《四大技術》等8期蘋果專題科教片,有力地推動了鳳翔、扶風等蘋果基地縣的建設。針對千陽縣建設蠶桑大縣的實際情況,欄目組先后制作播發了《桑園管理》、《蠶桑修剪》、《省力化蠶臺養蠶》、《紙板方格簇養蠶》、《蠶種收蟻》等六部專題節目,完整地介紹了從幼蠶到成蠶的飼喂管理技術,對當地蠶農的生產起到了指導作用。
為加快寶雞市西部山區扶貧開發工作力度,中心實施了以 “農事直通車進西山專項行動”,根據西山農業主導產業發展現狀和農時季節,組織力量,集中拍攝了花椒豐產栽培技術、核桃長放高光修剪技術、蘋果樹大改型、秦川牛的飼養與管理等五大類十四個方面符合西山主導產業的實用技術專題片。并為西山8個鄉鎮建立“農業科技信息工作站”, 送去了DVD、電視機等視頻播放設備。針對偏遠地區電視、網絡無覆蓋或無法使用的情況,實施光盤工程,將農業實用技術光盤送到農民手中。多年來,共制作發放光盤10萬多套,讓眾多群眾受益。
2、與時俱進,開發適應網絡和自媒體發展的新型視頻教程,不斷拓展農民培訓的廣度和深度。近幾年來,隨著網絡和手機等自媒體迅速發展,《農事直通車》欄目緊跟時代步伐,積極開發網絡視頻和適合自媒體播放的短視頻、微視頻,節目覆蓋面迅速擴展。同時與市委組織部緊密合作,充分利用《農事直通車》的基礎設施、技術優勢和品牌效應,創建了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教學資源開發中心。依托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的313個終端站點,通過構建遠程教育平臺和教學資源庫,完善和提升了農村黨員現代遠程教育系統。制作適合農村黨員干部和農民群眾學習的鄉土視頻教材。
每年為市級黨教平臺開發農村黨建、政策法規、農業適用技術等方面教學課件50多部,80%被選報到省遠教平臺。中心服務農村黨員遠程教育,推進農民科技文化教育取得的成效和做法,得到了省、市組織部門的充分肯定。
二、科技部門開展服務“三農”工作的經驗
1、堅持創新進取,贏得政府支持,是科技部門做好服務“三農”工作的根本保證。十多年來,我們的農業視頻開發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并持續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正是因為中心始終奉行有為才能有位的創業理念,時刻緊貼農民群眾的科技需求,不斷創新工作思路,主動承擔政府面向“三農”提供科技和信息等公益性服務的職能,體現了政府推動產業發展的意志。因此,歷屆市政府領導都對我們服務三農工作的精神狀態和取得的成績高度贊揚,對我們工作的大力支持。
2、加強部門協作,整合社會資源,為服務“三農”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礎。中心充分發揮協調紐帶作用,在農業信息服務領域廣泛整合農業、科技、教育、黨建、廣電等部門的信息資源,建立農業信息服務綜合體系,形成區域農業信息服務一盤棋的格局,統籌規劃,分工協作,合力推進,農業科技服務取得了顯著實效。在《農事直通車》欄目創辦運行過程當中,中心與市級農、林、牧、果等部門通力合作,,為欄目提供了切合實際的技術支撐;在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系統建設當中,充分利用組織系統健全的終端站點和教育平臺,我們則發揮優勢,集中精力搞好農業視頻教材開發,取得了雙贏。由于建立了資源整合協同運作的長效工作機制,從而保證了“三農”培訓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3、在科技服務中,要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不僅要當好設計者、組織者,更要當好執行者。我們農業視頻教材的良好口碑,是通過一個個切合農民需求的節目打造出來的,是通過工作人員的辛勤汗水澆灌出來的,更是依靠科技服務“三農”的實效性所帶來的必然結果。當好執行者,到農民和政府需要的環節去做工作,去下功夫,就一定能做出成績。
4、機制創新是服務“三農”工作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面對區域社會經濟的重大發展戰略和特色產業的需求,提供專業化服務,培育特色服務品牌,就必須大膽創新,積極探索政府加市場的運行機制,使來自市場的有償服務成為推動業務快速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必須突破條條框框,確保用人機制的靈活性,確保分配機制的多樣性,不拘一格用人才,不拘一格留人才。
作者簡介:
羅文強,(1971.8--)男,漢族,陜西寶雞人,學士,工程師,研究方向:電子信息工程,科技成果轉化。
羅義楠,(2000.5--)女,漢族,上海長寧人,學士。研究方向: 區塊鏈,國際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