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凌云 張順宇龍 曹倩 王禮
摘? 要:由于人口凈增長過快,土地資源不可再生,人們逐漸把活動空間擴展到了地下。于是在大數據信息化時代,人們更需要一項兼并全息感知、智能分析、全景管控、精準便捷、主動進化五個方面的智慧型城市樞紐綜合體,充分利用地下空間。本產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型技術,面向用戶提供全方位體驗,面向管理提供決策支持,實現更安全的運營、更智慧的服務、更高效的管理目標。
關鍵詞:城市樞紐;地下空間;信息技術服務;智慧型系統
0引言
關于城市樞紐,現主流的處理方式有以下幾種:一是依據樞紐的設計、規劃和建造方案,設計整個系統架構;二是依據樞紐的交通往來互通有無的特點,建立信息資源共享交換機制;三是依據樞紐的周圍交通實況,設計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四是依據樞紐內外建筑結構,設計應急管理協作平臺。這些處理方式都是基于樞紐的設計、規劃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建設和管理模式,把握樞紐內外各交通運營機構的特點,并且必須依照樞紐內建筑結構及周邊交通狀況和換乘通道,而進行設計的城市樞紐模式。
本文所研究的智慧型城市樞紐綜合體,是通過一種更加貼合現代人從簡的思維方式便利人群,實現安全性與舒適性的全方面保證。
1項目立意
通過整合各個獨立的智能系統,把散亂的數據集中起來,實現各個系統間的流程對接,多種交通感知模式發揮作用,全面應用智能數據分析,對交通進行實時分析、預警和響應,實現交通信息融合和深度應用。以“大交通”管理體制改革為契機、深度融合的信息化與行業業務為抓手、“互聯網+”行動計劃為指導,實現信息服務和數據管理模式的創新,提高交通運輸的服務質量,升級轉變運營的組織方式、優化管理決策方式等,推動智慧城市的建設[2]。
因此,我們在項目正在朝這個方向不斷發展,預計項目研發成功后五年在北上廣等重大交通樞紐綜合體試點,使其智慧化,七到八年向一、二線城市和海外市場擴展。
2項目主要內容與功能
本系統由智慧商圈、智慧交通以及智慧安防組成,其間互相配合,兼容運作。各個系統間協調運轉,同時也分工合作,履行不同職責內的工作,其最終目的也為完成智慧型交通樞紐的運作。
2.1智慧商圈
2.1.1基于數據分析“商”與“客”的配置功能
商鋪地段競價:基于商場面積,店鋪數量,各店鋪占地面積的大小,鋪面所處屬實際樓層位置等以上信息,代入相應的算法,給出每個鋪面應付租金。
員工資源配置:
利用客流量波動規律,依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配置服務員、保潔、安保工作人員,并增設機動人員,在客流量高峰期也能按部就班、井井有條。合理布局鋪位及商場內引導人員,為顧客提供更貼切的服務,以便提高顧客購物環境舒適度,最終實現商圈整體利潤的提升[3]。
2.1.2基于大數據分析的消費引導功能
高熱度店鋪商品推選:以熱力圖、銷量排行、客流量的統計等方面,依照一定算法轉換為相應的熱度排行榜。在平臺獨立展示易售空或新推出的商品,吸引顧客購買欲和關注度,以提高店鋪傳播知名度,借此吸引更多的顧客,實現良性循環,增加收益。
2.2智慧交通
2.2.1基于大數據算法轉乘車輔助功能
提供各類交通方式信息:基于LED定位技術,確定用戶位置,或是用戶選擇出發點坐標,系統給出所需轉乘的交通工具以及排班表。提供給乘客自行選擇,展示內容包括:站臺點、交通方式、全程用時、預計花費等。也可提供多種交通方式,如:公交車、周邊共享單車、地鐵、長途汽車、高鐵、網約車等。
自動匹配按需轉乘: 用戶達到指定樞紐后,所處環境通常情況必然吵雜混亂。若是時間倉促,便更加無法自行快速排查路線和選擇合適的通行方案。同時處于室內交通樞紐時,傳統的GPS衛星導航功能也不合適使用,系統將按照以往顧客乘車大數據,系統根據用戶需求,提供多套行程安排,用戶只需要選擇合適的路線,便可獲取單挑路線最佳行程的總信息,例如:從室內導航,轉乘候車站點、發車時間、乘車時間、停靠站信息一系列行程相關信息。若是由地鐵之間的轉乘,每個人以語音形式引導他們換乘。并且用內置算法,如安裝重力感應器,利用每節車廂的不同重力,分析各列車人群密度;或安裝熱力感應器或紅外裝置,分析此時正在等候列車的人群密度,指導換乘乘客前往空間更大的車廂,實現更加合理的列車空間分配,給予用戶正確高效的換乘引導。
2.2.2基于5G技術“車”與“人”的室內導航功能
停車導航:尋找車位時,車主可通過手機APP進行預約和查詢停車場車位信息,預約車位時,系統經過判斷是否有剩余停車位后,根據實際情況分配最佳車位,LED滾動字幕(停車場固定距離設置一個,并從停車場入口開始設置)可以引導車輛(路面也可以安裝LED燈,指引用戶停車的方向,并且每位用戶的顏色不同,方便區分不同人停車的路線,車輛進入的時候開始自動更新當前停車場的停車狀況)。利用紅外傳感器接收相關的停車場的空閑停車位信息,利用LED燈指引車主,將車輛通過AR導航技術指引到最佳位置,并由攝像系統掃描出車牌號,存檔至系統,同時觸發入口處顯示屏更新停車場現狀。當多輛車連續進入時,系統按序分配車位。車主也可以在APP上看到停車場的室內圖,精確定位到每一輛車的停放位置。車位裝有車牌攝像頭,可模擬人眼觀看效果,向用戶APP平臺上傳實況轉動圖,用戶可隨時通過APP看到車輛的實時動態[4]。
尋車導航:尋車時,利用紅外傳感器接收相關的停車、車位信息并發送到車主的手機端APP、管理員的服務端,利用車位反定位系統尋車。尋車基于LED室內定位,確定當前所在的位置,然后使用結合5G網絡的手機端AR導航,結合室內地形圖,提高尋找車輛效率。方法一:車主可通過小程序或APP客戶端,隨時查詢到該車位的所在位置,并配合線上形式的停車場室內地圖找到車輛。方法二:進入車場的入口處安裝一個觸屏引導機器,通過手動輸入車牌號,或者輸入綁定客戶端APP的手機號,就可以顯示車位信息,以減少車主尋車時間[5]。
商鋪尋路、尋物導航:基于室內5G基站環境內,結合搭建好的室內AR地圖,進行室內導航指引。并借助室內基站高速傳輸速率的條件,借助云網絡實現實時信息的傳輸,減少用戶的手機內存波動,更加適用于各類人群。
2.3智慧安防
2.3.1基于實時監控的安防預警功能
危險預警:遇到突發性危險事故時,傳統解決方法時效低,人群混亂,信息傳遞困難,不利于安防人員了解前方信息,同時由于處于商場內大環境下,人群擁擠,圍觀人群也眾多。因此在搭載實時監控下,能有效的把前方信息傳遞給商場管理人員與圍觀人群。
對管理人來說:由AI監控系統監測到的非正常行為,立刻進行系統預警與管理員分析,結合事故周圍店鋪進行反饋,系統通過大數據客流聚散情況判定危險的嚴重性。并且按照算法判定一般事故、較大事故、重大事故,由管理員審核后第一時間向顧客和安防人員下達警報,如有必要則立刻報警。同時分析危險事故信息,發送與安防人員。
對圍觀人群來說:通過手機端預警,要使人群遠離危險區域才能解除警報,并且發送實時撤離路線,APP能夠更好的幫助安保人員分散人群,提高無關人員撤離效率,也能讓此類事故波及到的顧客更少,保障旅客的人身財產安全,大幅度提升室內安保工作質量。
對安防人員來說:收到警報時第一時間做好準備工作,分析系統提供的情況,加快應急響應工作,帶好防護工具第一時間抵達危險事故地點,解決問題并且反饋系統,及時通知管理員解除警報。
人流預警:由AI監控分析樞紐內人流量擁擠的地段,預測人流量大的時間段, 提醒后方前往此地的人群,前方通行不便利,可選擇改道或在周圍等待,并且能夠根據熱力圖,基于事實人群變更情況,直觀展現人群流量的分布情況,在危機情況時,為工作人員疏散顧客提供工作條件。
2.3.2基于識別技術客戶精準識別功能
人臉識別:基于人臉抓拍,采用深度算法技術,智能地捕獲人臉,就可調出人臉對應的相關信息。此技術可用于店鋪識別會員信息、統計顧客重復到店次數、匯總客戶店內停留時長等。在識別會員顧客后,電腦自動識別老會員或是初級會員,并調出其歷史購買信息,銷售可以清楚地根據顧客的愛好進行精準推薦和營銷,并及時對庫存調整、補貨;統計顧客重復到店次數,結合系統保存的購買信息,品牌商可以分析店內商品的受歡迎程度,以數據為線索掌握客戶行為規律;統計客戶店內停留時長,分析門店銷售效率,對比調整門店上架選品和調配庫存等[6]。
特殊人群判別:
對于商場管理者方面來說:結合各崗位排班工作計劃表,可以準確采集員工作業信息,評估員工是否在合理的時間出現在合理的位置,從而提高站務人員工作效率。
對于店鋪經營者方面來說:對前來消費的用戶面部進行識別,分析此用戶的身份信息,目前各店鋪都以會員制模式。若對方為會員,則提醒導購人員或服務人員對方身份信息,按照其往常的購物選擇進行推薦,便于工作人員的接待。若對方不是會員,則也可以通過用戶的性別、年齡、是否佩戴配飾等信息,分析記錄本次消費內容,進行消費習慣統計挖掘與分析。當然,一旦系統比對發現小偷、不法分子等黑名單人員時,也可及時報警,采取應對措施。
本產品簡單的來說就是為交通樞紐綜合體建造一個“大腦”,這個“大腦”的功能主要是監控人流量、客流量并整合車輛交通信息,引導人群動向,確保安全;收集大數據管理和共享發布,促進面向社會的開放大數據應用、服務和交易系統形成,有利于智能城市建設;面向客戶端提供室內停車場定位導航服務。產品也適用于各類室內環境,又以5G為底基搭建的智慧型神經網絡,對于各類環境的適應能力只需要專業人員的考察調度。
此套智慧型“大腦”位于專業領域運用面非常廣泛,不僅僅適用于人們日常出行與檢測復雜交通系統的通行情況。更能給予此類場景推廣至高危行業,及未來在一些信號差、縱度深等地下工作領域,能給予高危地下工作者更加安全、迅速的反饋。由于其獨立中控一體化的構架組成,并可統計收集散點式信號源與結合5G通訊中央信號系統的結構,使得信號收集更加徹底,信息傳輸更加快速,信息分析更加完整。
3智慧停車場模塊
3.1概述
現代人們更注重生活質量,私家車的擁有率也越高,于是在室內停車場中,用戶無法精準地在有著千萬個停車位的停車場中有目的性地找到最優位置,后續也無法便捷地尋找,并且停車場中車輛停放如果過于擁擠,管理人員難以管理,如果無法快速的安排用戶到達適合停車位上,就會導致停車場非常混亂,從而降低停車場的停車效率。因此,室內停車場內需要設置智慧引導功能,減少“飽和”、“無序”的情況,增強用戶體驗感,提高停車場工作效率。
3.2智慧停車場功能
車位隨機分配功能:若停車位閑置數量多,則按停車位次序和用戶入庫順序,一一匹配;若停車位余量少,并且分部零散,則按停車位距離與用戶入庫順序匹配。當用戶有自己的意向停車位,并且與系統指引發生矛盾時,則系統更改指引路徑,以用戶行駛路線為主,提供合適的停車位。
線上查詢管理功能:用戶可通過客戶端或小程序提前預知停車場車位情況,可點擊預測功能,系統會根據工作日或周末,結合以往停車情況,分析停車高峰端,預測出用戶抵達時段的空車位比率。在每個停車位安裝拍攝系統,模擬人眼視覺,向系統和客戶端發送實況轉動圖,用戶可自行監測車輛的安全。
4總結
5G技術的出現讓樞紐智能化變成可能,在原有城市規劃向未來科學智慧城市過渡中,以交通樞紐綜合體為起點,讓智能逐漸發展到整個城市、國家。目前市面上呈現的智慧型精準控制系統少之又少,使得我們“智慧型”交通樞紐綜合體項目置于此市場內有著巨大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周翔.南京交通主樞紐南站綜合管理與信息服務系統的研究設計[D].南京郵電大學.
[2]云行.上海交通委發布智慧交通體系建設指導意見[J].衛星應用,2015(9):1.
[3]余志翔.商業綜合體中都有哪些智能安防應用[EB/OL].2016-11-17[2022-3-13].數字音視工程網
[4]朱劍,禤靜.5G技術在智慧城管項目建設中的應用研究[J].通訊世界,2020,27(6):2.
[5]吳為濱,孫寶貴,李逢林,等.基于人臉識別的智能監控系統的技術分析[J].電子制作,20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