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艷清
在小學階段,語文作文授課屬于一大教學難點,對大部分學生而言,寫作令人頭疼。在寫作授課過程中,盡管教師給予學生很多提示和參考材料,但學生還是缺乏自主思考能力,照葫蘆畫瓢、東拼西湊地完成寫作。這樣的作文總是缺少新意、缺乏味道、千篇一律。因此,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授課時,要從個性化角度出發,給予學生創作靈感,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小學語文寫作授課中的弊端
(一)寫作素材不夠充分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能力不夠完善,特別是剛接觸寫作的小學生,由于寫作素材的積累不夠充分,成了學生寫作時的一大弊端,給小學語文作文授課教學的開展帶來了不少難度。在小學生階段,學生受年齡限制,缺乏豐富的生活體驗,對事物、事件、生活的觀察較為單一,缺乏多元性,無法做到全面了解事物、事件、生活本身。此外,小學生在閱讀方面能力有限,而閱讀的好壞直接影響了素材積累的多少。因此,在小學語文授課過程中,學生容易素材不足、語言匱乏,無法提升寫作水平。
(二)作文命題缺乏創新
在語文作文授課過程中,作文命題的個性化設計是重中之重,如若在寫作授課中,作文命題過于常見、普通,則會禁錮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學生無法發揮出正常水平,更無法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例如,“我的母校”“令我難忘的一件事”等命題作文在寫作授課過程中較為常見,學生的思想容易受到禁錮,無法正確表達自身想法和感受,同時也禁錮了學生的創作精神。
(三)寫作構思不夠獨特
應試教育的教育理念下,學生寫作訓練具有一定的標準模式,與此同時,作文考試標準統一,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寫作授課時容易故步自封。例如,在寫作訓練過程中,教師會引導學生多采用擬人句、排比句、名人名言等,淡化學生的個人經歷和自我感受,忽略學生對事物本身的認知,無法保證作文構思的獨特性,使作文內容不夠個性、多樣。在這種傳統授課理念之下,學生的創新精神被束縛,無法發揮正常的寫作水平,無法領悟寫作的真正技巧,學生的作文只能通過華麗辭藻進行堆積,以此完成寫作任務。
(四)教師授課不夠嚴謹
在小學階段,針對語文作文授課,教師缺乏嚴謹性,沒有正確認識個性化寫作的重要性,未擺脫傳統理念的禁錮。在具體授課過程中,以傳授知識為主,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提升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興趣,限制了學生個性化寫作的能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切勿為了授課而授課,要給予學生發散思維的機會,讓學生進行思考、實踐,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二、基于個性化角度的小學語文作文授課策略
(一)結合實際生活,建立寫作樂趣
對小學生而言,建立學生的寫作樂趣是至關重要的。在寫作授課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建立寫作樂趣激發學生興趣,運用正確的授課方式,幫助學生融入寫作學習中,培養學生性格,提升寫作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建立寫作樂趣,運用生活中的所見、所想、所感進行寫作,激發興趣,豐富作文內容,讓學生有話可寫。例如,在教授《什么是幸福》時,教師可以學生結合所學文章,為學生布置寫作任務;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回味日常生活中帶來幸福感覺的事件,組織學生進行分享溝通,引導學生嘗試思考生活、發現實際生活中所隱匿的幸福,通過結合實際生活,使學生正確理解幸福的內涵。與此同時,讓學生在進行相關作文寫作時,圍繞主題思想展開,結合實際生活寫,使作文內容貼合生活,言之有物,使內容更加飽滿,具有人文精神。此外,寫作不僅僅存在于課堂中,還可以讓學生以日記的形式在課后記錄生活,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抒發學生情感,實現個性化寫作
很多優秀作品得以傳頌,并不是毫無理由的,是由于這些作品具有豐富的內涵,可以感染讀者。因此,教師可以運用這一點,設計語文寫作授課方式,引導學生在面對對自身有感觸的事物時,學會借此抒發自身情感,讓學生帶著真情實感進行作文寫作,賦予文章感情,產生高質量作文。例如,在以“春天”為主題的作文寫作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造春天特有的意境,運用多媒體播放有關春天的視頻,讓學生感受春天的氣息、活力;教師可以搜集關于描寫春天的名人名句,帶領學生進行分析和理解,討論語句中的修辭手法;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課外學習,體驗春天帶給學生的真實感受。此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總結出描寫春天的詞語或者句子,讓學生發揮想象,抒發自身真實情感,實現個性化作文寫作。
(三)創建個性化授課理念,建立個性化基礎
在小學階段,針對語文作文授課,教師需創建個性化授課理念,幫助學生改善缺乏個性化的問題,為學生奠定個性化基礎;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為學生創建自我展示的空間和時間,避免向學生灌輸固定寫作模板知識,禁止學生套用;在創建個性化授課理念時,教師要落實“以人文本,教書育人”的理念。小學階段的學生思想會有偏差,部分學生可能喜歡探索新事物,而部分學生不善于表達,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運用差異化的作文授課方法,避免“一刀切”的授課模式,創建個性化授課理念,建立個性化基礎,發展學生個性寫作。例如,關于“人物”的小學語文作文授課中,教師要運用差異化授課模式,針對性格活潑、善于觀察的學生,可以就傳統作文主題進行升級改變,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人物進行觀察、思考,如清潔工人、貨車司機、超市售貨員等,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身邊的人物,將自己的真實感受融入其中,創作個性化作文。針對性格內向、不善表達的學生,這類學生大多情感細膩,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轉換思路,以學生身邊最親近的人物為出發點,引導學生以親人為主題,抒發自身情感,進行個性化創作。通過這樣分層授課,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優勢進行作文寫作,發散思維,創作個性化作文,基于個性化理念,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授課,由此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進行獨立創作,提升學生個性化寫作的基礎。
(四)落實個性化指導方式,強化學生個性化寫作
基于個性化角度,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方式可謂是多種多樣,在具體授課過程中,教師需要詳細制定個性化指導方案,引導學生保持正確的作文寫作思路,創作特色作文。例如,在小學語文作文授課過程中,常常會采用平鋪直敘法,雖然采用這種方法可以使作文看起來事件流暢、思路清晰,但同樣會導致作文平淡無奇、沒有特色。因此,在小學語文作文授課過程中,教師要落實個性化指導方式,強化學生個性化寫作思路,培養學生逆向思維,使學生在作文寫作過程中掌握多種寫作方法,如倒敘和插敘。以故事為例,“曉明同學在上學路上對流浪貓施以援救,導致上學遲到”,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到主要事件:曉明同學遲到;然后再引導學生找出遲到原因:對流浪貓施以援救。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讓學生理解并運用更多的寫作手法,從主要事件出發,不斷擴充內容。在小學語文作文寫作授課中,教師首先要明白,作文的好壞主要在于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好壞,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勤于觀察,善于思考,積累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培養學生對事件的思維能力。小學階段的學生的觀察能力還比較弱,針對這一弱點,教師可以采取個性化指導策略,通過課堂活動,強化學生觀察能力。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活動,在活動結束后引導學生根據活動內容及人物表現,展開作文創作,讓學生了解作文來源于生活,是描寫生活的主要手段,由此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強化觀察能力,產生個性化寫作思維。
(五)設立作文寫作的情景,強化學生個性化寫作
基于個性化角度,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授課時,教師需轉換授課思路,不可為傳授知識而傳授知識,不要一味地灌輸寫作技巧和寫作方法,這樣做的后果只會導致學生產生依賴,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創造出千篇一律的作文內容。因此,教師要靈活創新,設立作文寫作情景,強化學生個性化寫作,在激發學生作文寫作興趣的同時,提升學生想象力和積極性,幫助學生熟練掌握授課內容。教師對作文寫作情景進行設立,引導學生融入情景課堂,全面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通過不斷地發現——思考——解決問題,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小學語文作文授課不是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思維發散,創作屬于自己的作文,創建自己的寫作風格,獨立完成作文寫作,展現自身個性。例如,作文主題圍繞“日常生活中,同學們在逐漸長大,在成長過程中,漸漸明白孝順長輩、珍惜美好生活的道理,從生活中知道很多道理,用自己的話敘述面對生活中的事情,所吸取的經驗、道理,字數限定400字”展開時,可以通過情景設定,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對生活中的人和事進行回憶、思考,討論哪些人、哪些事帶給自己深刻的印象,使自己明白了很多道理。通過這種形式,學生可以快速融入情景授課過程中,將自己的真情實感抒發出來,發散學生思維,將生活中所見、所想、所思融會貫通地運用于作文寫作中,使學生可以獨立完成寫作,而不是依賴家長或者教師,死記硬背、照葫蘆畫瓢。通過情景創設,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生活中的所見、所感,進行作文寫作,充分落實個性化作文寫作的目的。
(六)開闊學生知識視野,擴充學生作文寫作素材
基于個性化角度,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授課時,想要獲得高的作文寫作水平,需豐富學生底蘊,幫助學生建立堅實的寫作基礎,積累足夠的寫作素材。基于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進行閱讀,豐富、積累更多好的詞句,進行有效閱讀,以此擴充自身寫作素材。與此同時,教師要引導、幫助學生將所積累的素材進行內化,達到個性化寫作的目的。例如,圍繞“我愛我家”進行作文授課時,教師可以列舉類似的一些文章,如《家》《草房子》等,帶領學生進行學習、閱讀、揣摩,將文章中較好的描寫家的語句挑選出來,引導學生對這些語句進行細細揣摩,引導學生學習,積累素材,將其內化成自己的東西,運用于自己的作文寫作中,幫助學生奠定堅實的基礎,豐富學生底蘊內涵,拓展學生作文寫作素材,擴充學生寫作辭藻,展現個性化語文作文授課過程。通過寫作授課,讓學生圍繞話題,發揮想象進行作文寫作,此過程中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切勿不斷提示學生,使學生產生依賴性,無法獨立完成作文寫作。最后,教師可以選擇寫得較好的作文進行分享,讓學生從中自我反思,察覺自身不足,進行思想碰撞,積累寫作素材,實現個性化作文寫作。
(七)預留作文寫作空白,引導學生個性化寫作
基于個性化角度,小學語文作文授課中,應加強師生互動,增加交流溝通,學生應該對授課內容不斷進行思考,對個性化作文寫作進行總結分析。教師通過深入分析、總結授課內容,幫助學生逐漸掌握個性化作文寫作內容。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展現自己的語文作文授課水平,采用繪聲繪色的語言豐富課堂內容,激起學生對作文寫作的興趣,激發學生對作文寫作的好奇心,讓學生以教師為榜樣,豐富自身寫作底蘊。與此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分析,了解學生的優點,針對學生的不足之處進行訓練,為學生創建合適的寫作空間。教師除了從學生自身出發,還需要在進行作文寫作授課時,為學生預留作文寫作空白,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素材、詞匯進行填寫,發揮學生作文寫作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幫助學生形成創新思維,落實個性化作文寫作授課目的。在語文作文寫作授課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多種訓練方式,例如,將句子補充完整、照樣子寫一寫等,通過這些訓練,鍛煉學生對知識、詞匯、素材的運用,具體操作如下:將“我家門口有”“在水里游”等句子補充完整,在此過程中,教師切勿不斷提醒學生,要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去完成補充。通過這種形式,學生可以形成創作思維,熟練運用所學知識,將實際生活中所見、所想表達出來,完成思維發散和情景創作,通過自主練習,掌握作文寫作的精髓,熟練作文寫作技巧,形成個性化作文寫作。
綜上所述,學生寫作水平是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對學生文字表達和認知水平形成的綜合評價。在傳統授課理念下,學生的思維受到禁錮,在作文寫作授課過程中,很多學生無法獨立完成作文寫作,具有很強的依賴性,不能發揮自己想象,無法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東西,無法將知識很好地運用于作文寫作中。如何改變這種現狀,使學生可以完成個性化作文寫作,實現個性化授課目的,值得當代教師深入研究。在個性化角度的基礎上,小學語文作文授課要進行創新革新,展現學生作文個性化的一面,教師要創設個性化授課方式,幫助學生提升作文寫作水平、掌握更多寫作內容、積累充足的寫作素材,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