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玲 王紅蕾 王小軍
摘? 要:截止2021年陜西蘋果栽植面積已達1100萬畝,蘋果總產量900萬噸,約占中國蘋果總產量的四分之一,世界蘋果總產量的七分之一,在面積和產量方面陜西蘋果都穩居全國第一。蘋果產業已成為果區農民增收致富的最大產業。陜西省蘋果面積達1100萬畝,但大部分果園都在旱塬地區栽植,雖然面積和產量穩居全國第一,但在果園管理技術、單產、果實品質等方面與山東、甘肅等省還有差距,尤其渭北旱塬果園施肥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嚴重制約陜西蘋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旱塬地區;蘋果施肥;問題對策
一、存在問題。
1、有機肥施入嚴重不足。
現在渭北旱塬果區大部分果農都不養畜,有機肥基本沒有,由于有機肥源的缺乏,加之果樹二三十年的生長消耗掉大量的有機質和營養元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從80年代的1.8%逐年下降現在的0.5%左右。大部分果農不施或少施有機肥,有機肥的施用量很隨意,有多施多,有少施少,無肥不施的局面,施肥極為不規范,造成蘋果樹勢衰弱、產量和果實品質逐年下降、蘋果大小年時有發生、病蟲害發生嚴重、蓄水保肥能力降低,有機肥的缺乏是嚴重制約渭北旱塬蘋果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2、重施化肥、輕施或不施有機肥。
由于有機肥的短缺,群眾對有機肥重要性認識不足,加之化肥經銷商大力鼓吹化肥的“功效”,給群眾造成誤導,近十年來,化肥的施用量不斷增加,嚴重破壞了土壤理化性狀和團粒結構,降低了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土壤板結嚴重,通透性不良,土壤微生物種群降低,加之渭北旱原果園春季少雨缺水土壤干旱,肥料利用率降低,嚴重的果園肥料利用率不足30%,導致果樹樹勢衰弱、大小年嚴重,蘋果品質逐年降底、蘋果產量下降等現象發生。眾所周知蘋果腐爛病是弱寄生,土壤有機質不足加上產量不穩定,果樹樹勢衰弱以及果園壞境污染,勢必又造成腐爛病嚴重發生。
3、施肥時期與施肥種類不規范。
把基肥放在春季與追肥同時施入,渭北旱塬地區雖然年均降雨量590—690mm,完全能夠滿足蘋果生長需要,但同時降雨量不均衡,春季十年九旱,甚至經常出現冬春連旱現象,1—4月份4個月降雨量不足50毫米,不足全年降雨量的10%,降雨多集中在5—6月和8—10月,春施有機肥,由于前期土壤溫度低,降雨量少,果園土壤干旱,土壤微生物活性低、不利于有機肥的腐解,果樹難以吸收利用,春季果樹萌芽、開花、坐果、長新葉、長新稍都要消耗大量營養,消耗的營養一是果樹上年貯存在果樹樹體的貯藏營養,二是是上年秋季施入的肥料腐解轉換的養分。由于春季施入有機肥,肥料腐解不了,土壤難以吸收極大地影響果樹開花、坐果和果樹生長。同時,果樹生長進入5、6月份時,降雨量持續增加,土壤含水量相應增加,氣溫回升,土壤溫度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施入土壤中的有機肥快速分解,此期正值果樹新梢停長期,進入花芽分化期,大量養分供應果樹造成新梢旺長,破壞樹體碳氮比平衡,擾亂樹勢,花芽營養積累嚴重不足,不利于花芽的形成,形成的花芽質量不高。
4、注重氮肥,輕施鉀肥,忽視中、微量營養元素的使用。從近幾年從果園土壤檢測結果來看,土壤中氮元素超標,鉀元素嚴重不足,許多群眾大量施入高氮復合肥,對鉀肥的施入不足,造成枝條旺長,花芽難以形成,果實脫青不好,鉀肥的缺乏造成果實出現著色困難,品質下降、風味變淡等現象。缺鐵、缺鋅、缺鈣、缺硼等生理性病害發生嚴重,許多中微量營養元素缺失,還有一部分移動性差的微量營養元素被固定到土壤中,果樹難以吸收易造成果樹生理性病害,只有通過人為措施進行補充,既增加勞動強度又增加了生產成本。
二、對策
1、建沼養蓄、廣開肥源、果園種草、秸稈覆蓋等。
一是鼓勵廣大果農建昭養蓄,擴大養殖規模,盡可能多生產優質有機肥,逐年改善果園土壤理化性狀和增加土壤團粒結構,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強土壤蓄水保肥能力,這個過程是漫長的。二是廣開肥源,除增加養殖規模外,廄肥堆積發酵、學習國外枝條粉碎堆積發酵技術,把大田生長的玉米、大豆、小麥、谷物等收貨后留下的秸稈,實行果園樹盤秸稈覆蓋,既增肥保滳,又減少樹盤雜草生長,秸稈覆蓋是曾加有機肥一種方式。三是實行行間種草,草種可選用白三葉、毛苕子、長毛野豌豆草種等,這類草根系含有根瘤菌,通過草的葉片吸收空氣中的氮,通過根瘤菌轉化氮素供果樹吸收,以及結合果園豆菜輪茬等技術進一步提高果園土壤肥力和蓄水保肥能力。
2、加大有機肥施入量,減少化肥的施用量。
果園施肥要根據果樹的需肥特性進行施肥,需什么肥就施什么肥、需多少施多少,什么時候需就什么時候施。施肥原則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葉面噴肥與土壤施肥相結合,大量營養元素與中微量營養元素相結合。要巧施肥,在每年的9月中旬到10月中旬加大有機肥(腐熟)施入量,有機肥的施入量要達到每生產100Kg蘋果,施入有機肥(優質農家肥)100—150Kg,甚至200Kg,通過5—10年持續有機肥的施入,有機肥的增施,不只是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還增加了土壤多種中微量元素,部分移動性差的微量元素容易被果樹吸收,有效解決果樹因缺少中微量營養元素引起的生理性病害,降低了投資成本。在曾施有機肥的基礎上,要減少化肥的施用量,尤其要減少氮肥的用量。
3、改變施肥習慣,春施基肥改秋施基肥。
一是9月中旬—10月上旬,正值果樹第三次根系生長高峰期,傷根容易愈合,同時施入的有機肥中速效營養容易被果樹吸收,既可促進果樹生長,又可提高產量10—20%。二是土壤中微生物活性較高,利于有機肥的分解。三是通過冬春兩季長時間的分解肥效可在萌芽期發揮,提高樹體營養狀況,為開花、坐果、長新葉、新梢等活動打好基礎。。
4、減少氮肥施用量,增加鉀肥施用量,補充微量營養元素。由于現在土壤中氮素超標,要降低氮素的施用量,改變果樹因氮肥施用量過多造成的果樹“貪長”現象,以免擾亂樹勢,營養浪費,造成果實品質下降。合理進行葉面噴肥,主要以中微量營養元素為主,減少因缺素癥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增加鉀肥的施用量,盛果期樹在果實膨大期后每株施入2斤硫酸鉀肥,可顯著提高果實品質,促進果實著色、果面亮度,提高果實固形物含量,增加果實耐貯性。
5、科學施肥。
根據果樹的需肥特性,施肥位置要在果樹主枝延長頭垂直下方開溝式挖坑施肥,基肥開溝深度40—80cm,化肥開溝深度20—30cm,并與表土充分拌勻,尤其在春季土壤干旱時施肥,肥料要和土壤充分攪拌均勻,每株果樹及時灌水20公斤。施肥完成后全園樹盤覆蓋園藝地布或黑地膜,保持土壤水分,以促進肥料分解,利于果樹快速吸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參考文獻:
[1]陳思寒.蘋果施肥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河北農業,2018(12):48-50.
[2]鄧姍姍.蘋果樹施肥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1(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