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強社區建設與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推進改革發展穩定的大量任務在基層,推動黨和國家各項政策落地的責任主體在基層。
關鍵詞:團場;社區建設;? 管理;對策;建議
當前兵團團場的社區建設與管理工作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加強新時代兵團團場社區建設與管理,夯實社會治理的基礎,就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一、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促進兵團團場社區建設與管理的觀念轉變
社區建設與管理工作要從實際出發,從老百姓的需求出發,廣泛征求意見,確立服務項目;要通過深入開展以居民會議、議事協商、民主聽證為主要形式的民主決策實踐,使廣大居民有機會進行廣泛的交流,形成共同的社區文化及思想的認同,以實現社區的和諧穩定。
(一)社區建設與管理的領導層面:要改變重經濟發展輕社會建設與管理,重管理輕服務的思想,樹立以人為本,服務為先的理念,改變重管制控制,輕協商、協調的思想,改變用和行政強制手段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為社區建設創造良好的氛圍制度環境。
(二)社區建設與管理的工作人員:應充分認識到社區建設與管理應當成為團場對城鎮管理職能的重要承載體,承擔著大量社會管理實務及社區服務職能,上為黨委分憂,下為職工解困。
(三)社區的居民方面:團場可以利用冬季大培訓對連隊職工要進行的引導和教育,讓團場連隊職工群眾了解社區,認識社區,相信社區,自愿接受社區建設與管理和服務,自覺遵守社區公約制度,想方設法吸引居民廣泛參與社區工作。
二、創新團場社區體制,理順行政與社區關系
(一)完善團場社區與管理的組織建設。以社區黨組織為領導核心、以社區自治組織為主體、以社區社會組織和志愿者組織為基礎的新型社區組織框架。建立分工明確,協調配合的管理機制。整合社區資源,協調多方力量;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相關部門配合,企業廣泛參與,社會力量積極支持的社區服務管理機制,共同建設管理社區。
(二)轉變團場社區建設與管理的職能。團場要從根本上解決對社區事務管得嚴、統得死、包辦過多的傳統管理方式,發揮對社區建設的規劃、指導、組織、協調的職能,強化其服務功能。要把本該社區做的事項還權于社區,推進“政社分離”,發揮居民自治的作用,講求社區事務的程序化運作。
(三)積極探索“費隨事轉”的新機制。團場社區承擔著大量的由上級機關部門交派的工作,這給經費本已十分緊張的社區帶來很大的壓力。上級下派給社區的工作任務,可以根據具體工作任務,以政府支付勞務報酬的方式,來解決工作過程中形成的費用。這樣既保證上級下派的工作任務能夠較好完成,也避免由于工作開展增加社區經濟負擔,從而形成互相促進、互相協調的工作機制。
(四)建立社會化服務,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發展的運作機制。對于福利性的社區服務業項目,要調動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服務的積極性,促進社區公共服務社會化。對于營利性的社區服務項目,引入市場化、產業化經營運作機制,推進服務主體企業化服務市場化。
三、加強團場社區建設與管理,為社區正常開展工作提供保障。
(一)加強社區建設與管理的隊伍建設。選拔年富力強、有工作經驗、有事業心的同志充實到社區干部隊伍中。提升社區干部隊伍素質,注重大中專畢業生的選拔和送出去培訓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機制。
(二)加大財政資金對社區建設與管理服務業的投入。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長效投入機制。設立社區服務業發展專項經費,列入團場財政年度預算,并結合工作性質特點,多渠道、多途徑,解決社區經費問題。
(三)不斷完善社區建設與管理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要充分利用好中央財政對兵團公共事業發展的保障政策,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關鍵作用,完善社區相關文化、生活等設施建設,實現社區的公共服務職能。
(四)創新團場社區建設與管理的體制。建立以團場社區為中心和集并連隊社區相輔的團場社區新模式,完善連隊與社區創建結對掛鉤機制;將連隊工作融入到社區建設與管理體系中。發揮社區的團隊作用,建立由團主管部門、社區、居委會集并連隊組成的三級管理聯絡體系;建立一個完整高效創新的社區建設與管理的長效機制,充分開展社區建設與管理百分考核制度,使社區建設與管理各項制度落到實處,增強社區工作者的責任感和任命感。
(五)加強團場社區建設與管理的黨建工作。團場社區黨建是由社區黨支部和社區內單位的黨組織組成的聯合體。要把黨建工作融合到社區建設各項工作中,明確社區黨組織的主要工作職責,按照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原則建立新的工作運行機制,打造社區黨建工作新平臺,構筑團場、社區和社會三個層面的工作新框架,以團場黨委領導,組織部門牽頭,社區黨支部為基礎,社區內各類基層黨支部組織為網絡,社區黨員為主體,各類社會團體及居民群眾廣泛參與的社區黨建工作機制,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社區黨建組織網絡。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圍繞建設平安中國、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團場社區建設與管理就是兵團社會治理的重要基層單位,要完成好這項任務,需要認真分析團場深化改革后發生的新變化,進一步加強兵團團場社區建設與管理。
參考文獻:
[1]? 黨的十九報告
[2] 《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意見》
[3] 《關于加強兵團屯墾戍邊新型團場社區建設的意見》
作者簡介:冉叢軍(生于1970年9月),男,漢族,重慶忠縣人。工作單位:新疆雙河市市政服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