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宏偉
摘? 要:進一步放活土地經營權,能讓土地資源獲取更加靈活有效的利用,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基于此,本文通過對安寧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現狀分析,并提出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及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安寧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產業化
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是深化農村改革的重要內容,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也是云南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和莊園經濟的重要舉措[1]。一直以來,安寧市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的基礎上,以培育和發展具有典型帶動作用的農業龍頭企業、重點專業生產合作為主要措施,出臺了一系列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和農業園區建設,以及促進土地向業主集中的政策文件,有力地促進了全市農村土地的有序流轉,極大地提高了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農業產業化水平。
一、安寧市耕地現狀
2008年末,安寧市在冊承包耕地總面積12.4萬畝(未確權面積),全市農村耕地流轉累計面積為1.6萬畝,耕地流轉率為13%。2009年,安寧市市委、市政府制定下發了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政策文件,積極引導和規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有序流轉。2021年安寧市在冊耕地面積17.13萬畝(確權面積),累計發生在冊耕地流轉面積4.97畝,累計流轉1.17萬件,占在冊耕地總面積的29%,比2020年下降0.02個百分點,其中:農戶流轉4.52萬畝,占在冊耕地總面積的26.4%,集體機動地流轉0.45萬畝,占在耕地總面積的2.6%。2021年末全市初步統計,流轉300畝以上農村土地的企業和業主共29戶,流轉面積19247畝,占總流轉面積的38.7%。安寧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1)流轉面積出現下降趨勢,但仍有較大增長空間。(2)流轉形式規范。(3)流轉租金逐年提高。(4)集中連片流轉比例大、流轉期限長、流轉對象多為市外業主。(5)流轉方式單一。(6)流轉土地向高產值農業產業集中[2]。
二、農業產業發展方向分析
從以上安寧土地流轉現狀和用途情況分析,安寧今后的農業產業發展方向,主要是以提升現有農產品的品質為目標,以發展有機蔬菜種植、特色水果采摘、生態畜禽養殖為主,發展建設10個左右觀光休閑農莊,實現農業與二、三產業的有機結合,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實現農業的提質增效,可以考慮發展以下七個方面產業的發展:
2.1萬畝無公害蔬菜產業
蔬菜是安寧種植的主要農產品,年蔬菜復種面積11萬多畝,年產量26萬多噸,已基本形成鮮銷蔬菜產業。下一步鮮銷蔬菜產業的發展,應當以目前的萬畝蔬菜種植為基礎,以發展萬畝無公害蔬菜乃至有機蔬菜為目標,確保和提升蔬菜產品的品質,為市場提供健康的蔬菜產品。同時,應大力發展外銷出口蔬菜,適當引進蔬菜加工企業,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
2.2萬畝鮮切花產業
安寧鮮切花種植面積3600多畝,種植面積最大的是縣街街道鳴矣河村云南錦苑花卉公司,種植玫瑰近千畝。下一步,應以鳴矣河錦苑花卉公司為中心,借助錦苑花卉公司強大的市場營銷能力和渠道,發展萬畝鮮切花種植產業。
2.3萬畝食用玫瑰產業
2021年,安寧食用玫瑰種植面積已達0.84萬畝,食用玫瑰鮮花產量5498噸。結合萬畝食用玫瑰的種植和南部美麗鄉村建設,八街街道計劃在以食用玫瑰種植為主的相連村沿線,開發打造“相連玫瑰谷”旅游項目,項目集食用玫瑰種植、觀賞、加工、住宿、娛樂為一體。同時,大力引進食用玫瑰加工企業,開發生產食用玫瑰的初、精加工系列產品。
2.4萬畝紅梨產業
目前,全市紅梨種植面積1.5萬畝,產量1.6萬噸。安寧紅梨種植主要集中在南部縣街、八街片區,種植面積為1.04萬畝。下一步,安寧紅梨應規范種植規程,提高品質。此外,大力開拓紅梨的省外銷售渠道,提高銷售價格。引進紅梨產品加工企業,研發紅梨加工產品,提高紅梨產品附加值。
2.5萬畝特色水果采摘園產業
水果種植方面,除萬畝紅梨外,結合美麗鄉村和鄉村入旅游發展的需要,安寧加快了特色水果采摘產業的發展,擬種植萬畝可供游客采摘的藍莓、草莓、櫻桃、晚桃、楊梅、杏、葡萄等特色水果。
2.6萬頭生態豬養和百萬只生態家禽養殖產業
安寧畜禽養殖業發展較快,居全省前列,2021年畜牧業產值136326萬元,出欄豬27.1163萬頭,出欄牛0.6914萬頭,出欄羊3.2981萬只,出欄家禽1092.7094萬只,禽蛋產量2.0482萬噸。結合越來越多人對生態食品的需求和對身體健康的追求,畜牧業的發展應以目前的畜禽養殖為基礎,從追求量的發展上適時轉變為追求質的發展上,以發展萬頭生態豬和百萬只生態家禽養殖為目標,以滿足市場的需求。
2.7都市農莊產業
安寧自然生態環境良好,第一產業發展資源豐富,應結合安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設美麗鄉村工作要求,以南部縣街、八街二個街道為核心,在全市發展10個左右的都市農莊,更好地實現第一產業與二、三產業的有機結合,把安寧建設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鄉村旅游示范區。
三、當前農村土地流轉和產業化工作中的主要問題
3.1農村耕地流轉增長率較低
耕地流轉和適度向業主集中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2021年全市耕地流轉面積合計4.97萬畝,僅占在冊耕地總面積17.13萬畝的29%,未流轉農村在冊耕地12.16萬畝,農村土地流轉還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3.2、耕地連片規模流轉難度日益加大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產品價格高,部分農戶自己經營,不愿將土地出租。加之農村土地租金逐年上漲,2021年全市平均土地租金已超過1975畝/年。迅速上漲的土地租金,導致部分農戶不愿意將土地長期出租給業主,嚴重影響了業主的基地建設和生產管理,增加了業主的經營成本。
3.3土地流轉矛盾日益顯現
由于耕地的減少、耕地租期較長、耕地租金價格上漲較快的原因,導致土地流轉中農民收益分配不合理,農戶與土地流轉業主的利益沖突時有發生。若長期不解決,極易發生群體性上訪事件,成為當地農村社會穩定的隱患。
3.4打造農業品牌的意識薄弱
各生產基地之間、各企業之間缺乏大局和統籌發展的意識,沒有形成統一規范的管理運作模式,未真正形成品牌效益。許多產品生產規模小、產品數量有限,形不成真正的品牌優勢。在農產品精深加工方面,隨著紅梨、肉雞、生豬生產規模的擴大,我市仍然存在優質農產品少、產品知名度低,缺乏市場競爭力等方面的問題。
3.5農業龍頭企業整體實力不強
安寧市農業龍頭企業雖在逐年增加,但是由于起步晚、帶動能力弱,抗御市場風險能力差,對農戶的輻射帶動作用還不強,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不高,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的聯結不夠緊密,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雙贏”機制還不完善,難以肩負起對商品基地和農戶進行信息引導、市場開拓、產品開發、科技創新、服務農戶的重任。
3.6企農利益聯結機制還不完善
由于我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產業化運行機制還不健全,農戶與龍頭企業的關系還停留在買賣關系上。企業與農民之間缺乏協會、合作社等中介組織,龍頭企業、商品基地和農戶之間還沒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同時,企業和農戶之間履行合約的法律約束力也不夠。
四、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和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對策
4.1加大耕流轉和土地向業主集中
建議市委、市政府繼續把農村耕地流轉工作納入農業農村工作的重點,每年土地流轉面積最少比上年增長5%,使全市耕地流轉率到2025年達到50%左右。耕地流轉率的提高,必然進一步促進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3]。
4.2落實土地流轉和農業產業化扶持政策
由于受財政安排預算的影響,存在許多符合政策規定條件的農戶、企業均無法享受到扶持資金的問題。應落實土地流轉和農業產業化扶持政策,進一步激發農戶、業主土地流轉的積極性
4.3妥善處理土地流轉的矛盾
由市政府、街道應積極協調村民代表與業主就提高土地租金進行協商,制定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土地租金基數和增長比例、幅度的補充協議。在保證業主正常經營的前提下,適當提高農民的租金收入,確保當地農村社會的穩定。
4.4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轉價格定價機制
要結合周邊出租土地的價格合理確定基數,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科學制定租金的增長方式和比例,不僅要維護農民眼的利益,還要考慮土地價值是不斷在增值的問題,使農民在土地流轉期內的利益得到最大保障,并兼顧業主的利益,努力實現業主和農戶雙贏[4]。
4.5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通過對目前生產條件較差的土地進行土地整理、改善水利灌溉條件、修建機耕道路等措施,不斷改善這些地區土地的生產條件,吸引業主進行流轉。
4.6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引進大型農業企業
培育新的農業產業。繼續扶持我市現有的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莊,通過農業企業、都市農莊的生產、加工基地、配套設施建設來帶動農村土地集中流轉,并使轉移出來的農民為這些企業打工,增加收入。
4.7、加強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
重視培育新型農村土地經營主體和專業社會組織,通過這批人將小規模生產的農戶凝聚、組織和帶動起來,帶動農戶在自己的土地上生產經營,提高收益。加大對農村剩余勞力的技能培訓力度,實現更多、更穩定的勞動力轉移就業,從而為農村土地流轉創造條件,促進流轉[5]。
五 結語
土地流轉和土地向業主集中是發展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的基礎,更是踐行家庭農場、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及莊園經濟的基礎。安寧市通過多年來持續對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高度重視,把分散的土地有效地集中到了部分業主手中,逐步發展建成了一批農業園區和休閑都市農莊項目,有力地促進了全市農業的規模化、產業化發展。今后應繼續堅持引導農業產業發展方向,加快農村土地有效流轉,促進農業產業化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學科. 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的重要性及措施[J]. 中國集體經濟,2021(24):15-16.
[2] 張平平,魯成樹. 鄉村振興戰略下蕪湖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問題探究[J]. 安徽農業科學,2020,48(21):258-260.
[3] 汪躍平.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現實風險和法律防范[J]. 農業經濟,2020(3):103-104.
[4]陸冬梅,王述芬.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問題探析[J]. 現代農業,2021(4):84-85.
[5]王雪瑩. 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的重要性及路徑[J]. 鄉村科技,2020(7):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