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玲玲
產后惡露是由于子宮內膜脫落,內含血液以及壞死蛻膜組織從陰道順利排出。自然分娩后的產婦,由于缺乏相關知識以及經驗,加之因產后疼痛而導致情緒低落,極易出現產后惡露異常增多的情況發生。如果產婦產后惡露異常增多,會導致其伴隨感染,血壓升高的不良反應出現[1]。現代醫學治療產后惡露異常增多,通常采用注射縮宮素或口服藥物的方法。雖然有一定效果,但是會出現各種不良反應。因此,尋找一種安全可靠,不良作用較少的治療方式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以2018年2月—2020年2月南昌市第一醫院收治的108例產婦為研究對象,探討中藥穴位貼敷對促進子宮復原及縮短惡露時間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南昌市第一醫院收治的108例產婦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54例,年齡 24~33歲,平均(28.47±4.62)歲;妊娠時間為(37.26±1.58)周;體質量為(66~78)kg,平均(68.16±8.53)kg。觀察組54例,年齡26~39歲,平均(32.92±6.88)歲;妊娠時間為(37.09±1.63)周;體質量為(68~77)kg,平均(69.23±10.06)kg。均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產婦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診斷標準納入產婦均符合《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2]中確診標準;且均經過臨床診斷“金標準”(病史分析、病理檢查)。
1.3 納入標準①經檢查明確診斷為產后子宮復原不良合產后惡露異常增多產婦;②疼痛指數評分均經國際數字疼痛分級法(NRS)測定,滿足6~9分疼痛區間內(微痛至劇痛區間),測定過程需利用評價體系參考產婦自身疼痛感受(產婦自行寫出代表性疼痛數字);③無精神異常、認知功能異常或智力障礙者;④無入院資料不全者。
1.4 方法
1.4.1 護理方法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中藥穴位貼敷模式。具體操作:①常規護理模式。護理人員予以產婦心理干預,飲食干預,日常干預以及康復訓練指導,鼓勵產婦母乳喂養等。②中藥穴位貼敷模式。選用生化湯,配方:當歸24 g,川芎9 g,桃仁6 g,炮姜2 g,炙甘草2 g。上述藥物研磨成粉后,加醋混合成糊狀。產婦在產后2 h采取平臥體位,選取主要穴位:氣海、關元、中極以及子宮,對以上穴位進行消毒處理后,取適量藥物貼敷穴位,使用透明膠布固定,在各個穴位按摩5 min,促進血液循環以及藥效的滲透[3,4]。2次/d,敷貼4~6 h,治療3 d。
1.4.2 觀察指標①2組產婦睡眠、焦慮和依從性比較。②2組產婦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QOL)變化情況,包括疼痛程度、食欲、精神。③2組產婦護理前后臨床評價量表(CASCS)變化情況,包括主觀癥狀、臨床體征、社會適應能力。④2組子宮復原情況以及惡露持續時間。
1.4.3 療效判斷標準①睡眠: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7分則睡眠質量較差,<7分則睡眠質量尚可;焦慮:采用漢米爾焦慮量表(HAMA),存在嚴重焦慮為>29分,存在明顯焦慮為>21分,存在焦慮為>14分,可能存在焦慮為>7分;依從性:采用Morisky量表進行評估,分別從服藥經歷的記憶情況,服藥的持續性、疼痛緩解后服藥情況以及疼痛嚴重時,是否停止服藥。肯定回答計“1”分,否定回答計“0”分,<4分依從性較差,4分以上為依從性較好。②生活質量評分(QOL)為百分制,疼痛程度評分越低,食欲、精神指數越高,說明臨床護理療效顯著。③臨床評價量表(CASCS)為百分制,主觀癥狀、臨床體征指數越低,社會適應能力越高,說明臨床護理療效顯著。

2.1 睡眠 焦慮 依從性觀察組護理后睡眠質量得分、焦慮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依從性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產婦睡眠 焦慮和依從性比較 (分,
2.2 生活質量評分觀察組產婦護理后的食欲、精神指標均高于對照組,疼痛強度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產婦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分,
2.3 臨床評價量表觀察組產婦護理后主觀癥狀、臨床體征指數均低于對照組,社會適應能力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產婦護理前后臨床評價量表評分比較 (分,
2.4 子宮復原情況以及惡露持續時間2組產后1~5 d,觀察組子宮復原情況更優,且觀察組血性惡露持續時間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2組產婦子宮復原情況以及惡露持續時間比較 (例,
自然分娩又稱之為順產,是最有效、最安全,同時也是痛苦程度最高的生產方式。由于大部分產婦缺乏生育經驗,對分娩產生畏懼情緒,再加上分娩后,產婦因疼痛感出現各種負面情緒,精神狀態下降,出現各種不良病癥,最為明顯的是產后惡露異常增多[5,6]。中醫學上認為產婦產后惡露不止,原因有:①產婦自身身體虛弱,又加產時氣血耗損,氣虛不能攝納,以致子宮收縮不良;②胎膜剝落不完全,以致子宮腔內創面愈合受到障礙,即所謂“瘀血不去,新血不得歸經”;③分娩以后,陰道及子宮的抗病力差,容易為外邪侵襲而感染發炎,以致血熱內郁,迫血妄行,所以惡露經久不止。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護理后睡眠質量得分、焦慮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依從性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產婦護理前后的食欲、精神的指標均高于對照組,疼痛強度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產婦護理后主觀癥狀、臨床體征指數均低于對照組,社會適應能力高于對照組(P<0.05)。2組產后1~5 d,觀察組子宮復原情況更優,且觀察組血性惡露持續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采用中藥穴位貼敷具有眾多優勢:生化湯主要由當歸、川芎、桃仁、炮姜、炙甘草組成。其中,當歸被稱為婦科圣藥,性溫、味甘辛,歸心、肝、脾經,善于補血,是補血圣藥;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功效;桃仁具有活血化瘀、抗炎鎮痛的功效,臨床主要用于治療痛經、月經不調等;炮姜的功效主要就是溫經止血,溫中止痛;炙甘草具有和中緩急、解毒以及提高免疫力的作用[7,8]。以上中藥相互作用,可有效緩解患者病痛,促進子宮修復能力[9,10]。中藥敷貼采取氣海穴、關元穴、中極穴以及子宮穴進行按摩,促進穴位周圍血液循環加速,已達到擴張血管的目的,促進藥效更好地作用于各個細胞中,同時還能進一步加快子宮惡露排出,促進患者身體康復,縮短住院時間,節省醫療費用。
綜上所述,針對產后子宮復原及產后惡露,常規護理模式的基礎上采用中藥穴位貼敷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減輕產婦疼痛程度,改善焦慮心理,加強產婦身體機能恢復,提升產婦生活質量,值得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