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雜志5月31日文章,原題:拜登政府對中國的“表演式”冷戰布什第一任期的最初幾個月,充滿對華冷戰的可怕預兆,但“9?11”事件沐口美國發動對伊拉克、阿富汗戰爭的決定,將中國置于次要位置。奧巴馬的外交政策是將重心轉到亞洲,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特朗普發動對華貿易戰,但態度并不一致,指責中國造成疫情,又贊揚中國對疫情的應對……拜登政府如今在表現出與美國前幾屆政府相同的搖擺不定,一方面大談“中國威脅”,但隨后又出于謹慎考慮軟化鷹派對華言論。
這種外交政策持續搖擺背后的邏輯很清晰。若想維護美國的全球霸權,那中國顯然是唯一的主要潛在對手。但中國經濟又與美國經濟交織,任何公開沖突都將導致混亂,也許會接近兩次世界大戰產生的沖擊。鑒于中國構成的所謂威脅幾乎完全是理論上的,拜登對遏制中國的承諾仍是一種愿望而非現實。
但即便是好戰的愿望,也是危險的。拜登正是冒著這樣的風險,近日說出美國將武力介入臺海的話。這違背了美國保持“戰略模糊”的長期政策。之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發表長篇講話,闡述一個中國政策,重申戰略模糊的傳統立場。布林肯的講話,為美國在對華政策上仍存在嚴重矛盾的結論提供了更多證據。細究其講話可發現,盡管中國被列為對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的“最嚴重”挑戰,但布林肯希望兩全其美——在競爭中繼續合作,“我們不是尋求沖突或新冷戰。相反,我們決心避免這兩種情況。”借用職業摔跤的語言,布林肯想要一場“做戲式”冷戰,一場假沖突。雙方在擂臺上是對手,但繼續屬于同一個賺錢系統。
作為恢復舊政策的一部分,拜登想利用虛無的“中國威脅”來重塑兩黨的禮讓。我們只能希望中國領導層能理解這出啞劇,莫把拜登的狠話太當真。布林肯稱:“如拜登總統說的那樣,唯一比有意沖突更糟的是無意的沖突。”拜登言論的危險在于恰恰可能導致這樣的意外沖突。▲(作者吉特?希爾,喬恒譯)
環球時報2022-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