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在新課程標準的改革推進下,立德樹人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已經成為重要的教學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和管理兩方面都要與時俱進地改革和創新,以此來給學生提供正確的指導和積極的影響。對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教師要重視各個教學環節之間的有效銜接,以此來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促進作業設計的多元化,讓學生能夠切實感受到語文學科的趣味和魅力,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
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教師要切實認識到語文作業設計的重要性,改變單一化的作業設計形式,通過豐富多樣的作業內容來鍛煉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提升,最大化地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發揮語文作業設計的重要價值。作業是檢測學生學習效果、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的有效途徑,多元化的作業設計能夠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使其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積累語文素材。
一、核心素養和小學語文作業多元化設計概述
教師首先要明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具體要求,在此前提下再去考慮如何設計語文作業才能實現更加理想的效果。
語文核心素養要求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包括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認知能力、思維水平等。教師不能將語文學科教學當成單一的文化學科教學,而是要在教學中鍛煉學生的多方面能力,同時發揮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促進學生道德品質和綜合素養的提升,這些都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具體要求。教師要在明確這一點的基礎上進行語文作業的多元化設計,設計作業時要把握核心素養與作業設計之間的關系,掌握作業多元化設計的基本原則和主要特征,優化作業內容、作業形式、評價手段等,結合多方面因素展開分析,最大化地保證語文作業的設計效果,讓學生能夠在多元化的語文作業中提升自我認知能力和語文綜合水平。
小學語文作業的多元化設計要遵循趣味性、層次性、探究性的原則。趣味性指的是作業內容和形式要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特征,能夠吸引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提高自我能力;層次性指的是教師要因材施教,要根據不同學生的語文基礎來設計作業內容,讓學生能夠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不斷進步;探究性指的是要適當添加一些拓展性的作業內容,讓學生能夠在夯實基礎的同時深層次地研究語文知識,感受語文的內涵和魅力。
二、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多元化的方式探究
1.設計自主類作業
設計多元化的小學語文作業,教師要始終牢記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體會到教師的尊重和認可,同時要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啟迪和拓展學生的思維,最大化地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讓他們能夠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真正有所收獲。
設計自主類的作業能夠突破書面作業這一傳統模式,打破固有格局,給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作業選擇,強化學生對作業的理解和感受,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這種方式既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作業的趣味性,改變對語文作業的刻板印象,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教學完《北京的春節》這一課后,教師在作業設計環節給學生提供了自主選擇的機會,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在以下幾種作業中選擇一樣來完成:找出文中自己最感興趣的一段,配合音樂朗誦給自己的家人聽;用繪畫的形式將北京春節中的景象呈現在畫紙上;結合文中的描寫和生活經驗寫一寫自己對春節的理解。
教師通過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內容的方式,充分調動了他們主動完成作業的熱情,并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交流溝通,發揮作業設計的價值。
2.設計實踐類作業
在語文作業的多元化設計中,教師應該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最大化地保證語文作業的效果,讓學生能夠在實踐類作業中啟迪智慧、拓展思維,同時提升學生的實踐水平,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能夠真正在實踐類作業中有所收獲。學生親身去體會語文的魅力,理解語文學科的內涵,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能受到人文素養的熏陶。
例如,在《京劇趣談》這一課的作業設計環節,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實踐類的作業內容,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和總結京劇發展的歷史、京劇的特征、類型等,還可以將搜集到的資料或京劇表演視頻在課堂上與同學進行交流分享。教師通過這種方式來加強學生作業的實踐性特征,在夯實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奠定基礎。
3.設計積累類作業
小學語文是一門需要學生不斷積累文化知識、豐富知識儲備的學科,教師要從小培養學生熱愛積累和主動學習的習慣,引導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積累更多的知識內容,奠定語文學習基礎。為此,教師要將積累作為作業多元化設計中的一種形式,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學習體驗,確保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教學完《兩小兒辯日》這一課后,在作業布置和設計環節,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完成基礎練習的前提下進行自主學習,通過課外內容來積累文言文的相關知識。如教師給學生布置這樣的作業任務:通過課外自主學習和查閱資料來整理一些文言文的重要知識點,包括常見文言文詞語的古今異義、一詞多用等,將這些內容積累起來在下節課上進行匯報交流。這種作業模式既可以幫助學生積累文言文的相關知識,又可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4.設計層次類作業
在語文核心素養的要求下,語文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此布置層次類的作業非常有必要。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其語文能力會有一定的差異性,能夠接受的作業難度也有所不同。教師要尊重這種差異性,在作業布置和設計的過程中采取分層的方式,保證每一層級的學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完成作業,從而推動自身語文能力的進步。
“一刀切”的作業布置方式會讓學優生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拓展延伸,學困生因作業準確率較低而降低學習自信。為了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教師要將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根據不同層級來布置相應的作業內容。教師可以將作業分為基礎題型和拓展題型兩種,給學生選擇的權利,學生在完成基礎題型的前提下可以嘗試去解決拓展題型,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去選擇是否完成。大多數情況下學生愿意去嘗試,這要比教師強制要求的效果更加理想。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宇宙生命之謎》時,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安排他們掌握課文中的字、詞、句,閱讀文章,能夠回答諸如“有生命存在的天體須具備幾個條件?分別是哪幾個條件?”等基本問題;而基礎好的學生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能力提升,嘗試拓展型習題,如以“中國夢”“飛天夢”為主題,向同學們介紹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史,并由該部分學生負責搜集相關資料,分成幾大模塊設計展示文本,模塊內容由學生自行設定。設計層次類作業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整體學習效率,進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的要求下,教師要提高對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重視程度,通過設計多元化的作業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多元化的作業中夯實基礎,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真正有所收獲,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和語文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