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蓉
對于企業的管理方面,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尤為重要,對企業的安全生產和經濟效益提升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鑒于此,本文以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的研究背景和特點為出發點,探討了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對企業管理所起的促進作用,分析了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對企業管理的提升策略與建議。
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安全風險對于企業管理起著決定作用,因此企業要在管理過程中選取合適的方法來控制企業的安全風險。對于企業管理而言,要從源頭上消除安全風險,構建嚴密的防范措施,利用安全風險分級管控企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并且在經營過程中進行隱患排查治理,提高員工安全意識,重視企業的安全管理。
一、雙重預防機制概述
第一重預防是企業管理要對安全風險進行管控,避免風險管控措施出現隱患。第二重預防是對風險管控措施出現的隱患及時發現及時治理,預防事故的發生。雙重預防機制在企業管理過程中的實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1)制度的建立,企業應當建立風險分級管控制度和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并建立考核獎懲制度。(2)企業要開展風險分級管控工作,主要包括作業單元劃分、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編制控制措施、明確責任部門及責任人、編制風險分級管控清單、風險告知和持續改進等工作。(3)企業要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包括編制隱患排查清單、隱患排查計劃、隱患排查實施和隱患治理等工作。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的基本特征與方法實例如下。風險分級管控:①前瞻;②預控;③全過程管控;④全時段管控;⑤主動性參與。方法實例:①危險源及危險有害因素辨識、評價;②制定風險管控措施并分級落實;③貫穿生產經營各項管理的全過程;④融入各項活動的始終三同時;⑤自我管控。隱患排查治理:①排查;②消缺;③生產過程管控;④定時管控;⑤被動性參與。方法實例:①隱患排查;②隱患分級治理、專業治理;③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④公司月檢、部門巡檢、車間調檢;⑤復查驗收。
二、安全風險的分級管控
1. 管控過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1)相關人員無法對危害因素進行有效辨識。在企業管理過程中,若作業或相關活動沒有按照規范流程進行,并缺少對危害因素的辨識過程,對設備、裝置中存在的危害因素不夠明確,使得對發生安全事故與危害因素之間聯系不夠密切,有關部門沒有及時展開有關辨識作業的環節。
(2)對風險防控重要性認知不足。在企業管理中,在雙重預防機制的建設過程中,部分管理人員或員工對該機制運作實際效果的存疑,使其在正常工作時態度不積極。另外,在不同部門和場站中,危害因素的辨識標準與風險評價樣式有一定差異,使不同部門的工作人員執行標準不同,降低效率。
(3)風險辨識能力有所欠缺。部分企業人員無法自主進行風險辨識工作,部分基層管理人員對風險防控的知識掌握不夠全面,無法承擔基礎的風險辨識培訓工作。
(4)風險防控的責任劃分模糊。防控責任劃分界限模糊,一旦發生安全事故,缺少第一責任人會造成防控質量和效率低下,加重相關企業的經濟損失。另外,風險控制的措施職責若沒有及時分解到相關的生產部門,也會阻礙正常防控工作的有效進行。
2.分級管控的具體措施。在進行分級管控的具體過程中,相關管理人員應對各類防控活動以及裝置、設備等方面展開全面危害因素辨識工作,并及時進行風險評價,針對性制定管控方案。與此同時,管理人員需根據風險的等級進行分層管控,將具體的管控責任合理規劃到各個崗位,以此提高管控效率。
(1)各類資料收集。為確保企業中工作人員能夠全面、正確地辨識風險因素,可在辨識或評估風險之前,對企業單位的外部、內部機關部門以及作業區三個方面進行全面資料收集。首先是外部文件,主要包含適用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等文件。其次是內部文件,主要包括機關所需材料等文件,例如風險分級管控方面的管理制度等。再其次是基層作業區文件,主要包括基層單位對各類危害因素的辨識與風險評估清單及控制清單等。
(2)企業要對風險點進行科學劃分。企業對風險點進行科學劃分,能夠促使風險評估、控制等方面的工作順利開展和進行,基于此,在對危害因素進行辨識并展開風險評估工作之前,企業管理人員應對場內的裝置設備以及各類存在風險的部分進行科學劃分。這種方式劃分風險的措施,能夠將風險點進行集中、系統地管理,以此確保安全風險評估工作能夠全面展開,并且工作流程具有一定的全面性。或者,也可按照地理位置以及企業生產的具體區域、生產工藝等方面進行劃分。確保各個單位能夠形成以風險點為中心的風險防控體系。
(3)高效辨識不同的危害因素。通常來看,危害因素會涉及到不同的環節,例如在工作過程方面出現的危害因素,相關人員應充分利用工作前安全分析法,將工作過程進行拆分并逐一分析,直至確定風險環節,針對展開防控。首先,將每項活動進行拆分,并確保各個環節能夠進行有效連接,在此基礎上可對危害因素的出現位置進行初步預判。其次,具體到設備方面也會出現不同類型的危害因素,相關管理人員可通過現有的規范標準,對具有明顯設計缺陷的裝置以及普通裝置的潛在危害因素進行功能檢查。再其次,設備危害因素還存在于建筑物、作業環境等方面,需要進行全面風險風控分析。最后,施工人員可針對安全檢查表以及設備運行清單等方面進行檢查,并對具有危險源的環節進行標識。
(4)風險分級。在企業管理中,在建立風險分級管控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歸屬地集中管理原則以及專注風險防控重點的原則,對生產活動、裝置運行等方面進行逐一分層管理。同時,還需確定不同崗位以及場站和作業區、處理廠等方面的風險,由于工作內容的不同,風險分類及分級都會有很大的差異。在對風險進行有效分級后,管理人員可將具體的責任確切落實到崗位之中。
三、隱患排查的具體治理措施
1.隱患排查措施。(1)及時登記隱患類別等信息。企業內部的各個部門應在相同登記平臺中,對各崗位發生或出現的隱患進行實時的分類登記,并以此建立隱患的獨立檔案,針對重大隱患應形成特殊的錄入觸發機制,確保該信息能夠直接上傳至信息系統中。(2)規范專項費用管理。在專項費用支出的項目方面,例如集團的專項投資以及公司的成本支出等方面,一定要確保此類支出能夠正式立項,并嚴格履行專項費用的規范申請、審查流程。在申請過程中需及時填報專項申請表,上交完成后可等待審批結果,若通過審核,則表示申請成功。成功通過審批并已經生效的申請表,是項目立項以及進行結算作業的關鍵文件。
2.排查后的治理措施。(1)普通隱患治理。普通隱患的治理流程具有一定的簡便性,若此類隱患屬于安全環保類,則應在生產現場進行治理和整改。若不能進行現場整改,那么此類事故應由責任部門設置有效期限,在規定時間進行整改。其中,整改內容包括現有問題的危害風險因素、具體的整改措施、資金、負責人等方面。(2)重大事故隱患的治理。在各個部門將重大隱患的類型以及相關的評估報告進行實時上傳后,業務部門應在第一時間,對該隱患予以立項。針對重大事故隱患,相關部門一定要優先劃分治理資金。若面臨無法依靠自身力量解決的重大隱患,應立刻將該隱患的文件數據反饋至質量安全部門,申請立項。若立項成功通過并下發針對性治理方案后,各部門可依照方案內容展開有序作業。最后,在治理工作結束后,可依據項目部門進行初步驗收。
四、結語
企業實施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及隱患排查治理對企業的管理發展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是一組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的關系,企業管理過程中要全員參與,形成體系來全方位控制企業的安全風險,同時,雙重預防工作機制是保障企業安全的重要規范,應認真、規范、科學地長期開展下去,對企業管理過程中管控安全風險、消除安全隱患、促進企業的安全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作者單位: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交建工程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