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
工會組織是連接企業職工群眾與黨的載體、橋梁,處于新形勢下,工會組織所面對的挑戰逐漸增多,要想更好的服務于黨群工作,就需明確黨群工作實況,及時掌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真正做到與時俱進,在持續完善工會組織的基礎上,深入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打造和諧穩固的社會勞動關系,為黨群工作的高效進行夯實基礎。本文主要圍繞工會組織服務于黨群工作的有效途徑展開研究及分析。在企業不斷升級及發展階段,內部員工隊伍的結構也更為復雜,利益需求因人而異,呈現出個性化特點,企業要想實現長遠發展,就需處理并協調好與職工的勞動關系,保證利益分配的合理性,為職工提供可靠的社會保障。因此,處于此種形勢下的工會組織應聯系并服務于黨群工作,將維護職工權益的職能作用充分發揮。
一、現階段黨群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第一,工會政治建設不足。工會政治建設上的不足,會直接導致工會黨的建設被弱化,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的落實也會缺少動力,工會組織的思想政治引領作用也難以充分發揮,因此,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深化改革創新,切實承擔起維權服務的基本職責,把實現黨和國家確立的發展目標變成職工的自覺行動。第二,工會在企業中的融入性不足,黨群工作引領力不夠,難以在服務企業經營中發揮作用。第三,創新活動與雙碳和科技自立自強等結合度不夠。第四,缺少對工會干部的常態化教育。雖然黨群工作進行中也開展了多種類型的理論學習活動,但是學習內容不夠深入透徹,黨員干部的自主性學習意識薄弱,學習強度不足,這就說明工會干部的培訓目標不清晰,教育內容的整合度和切合度不夠,難以從根本上提高工會干部的思想政治素養。第五,兼職較多,人才與高質量要求差距較大。
二、工會組織服務于黨群工作的有效途徑
1.工會組織應代表并維護職工權益。第一,在工會組織的日常化工作中,應加強與企業職工的相互溝通,逐漸拉近彼此間的距離,促使企業與職工之間的關系更為和諧,引導職工自由表達真實想法,了解并滿足職工實際需求,徹底解決職工與企業之間的矛盾。第二,創建企業內部的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全面掌握職工訴求。在開會過程中,職工發表的言論及提出的建議都應進行記錄,會后保持動態性的建議進度跟蹤,確保職工提出的建議能夠實施。第三,對職工的生活環境及住宿條件進行最大程度的改善,職工從事生產活動時,工會也應發揮監督作用,充分保證職工的安全性。工會還應加強與職工的交流,掌握職工思想動態,及時改善職工不良心理。第四,對互聯網平臺進行合理應用,創設微信公眾號,對職工建議進行收集,做到及時反饋及改進。同時應了解職工訴求,職工之間的矛盾問題,對職工情緒進行疏導,保證職工情緒的穩定性。
2.充分發揮工會組織階級新形象作用。第一,大力建設工會組織,在此過程中應突出強調創新的重要性,有方向性的進行工會組織的改革,促使工會組織的凝聚力作用最大化發揮,將職工力量匯聚到一起,為黨群工作的優化及發展夯實基礎。在此過程中,工會組織務必強化自身建設能效,確保黨群工作能夠正常推進。第二,加大工會組織基礎建設力度,以為職工群眾服務為宗旨,明確工會組織基礎建設原則,在建設中逐步增強工會組織的力量,提高黨群工作與工會及建設之間的關聯性,促使工會與黨群工作能夠共同發展。第三,將工會組織的作用充分發揮,工會組織本身屬于職工組織,具有群眾性、底層性的顯著特征,在工會組織為黨群工作所服務時,應全面掌握職工需求,了解基層職工的實際情況,確保黨群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第四,工會組織應做好對職工的教育培訓工作,持續提高職工的綜合素養,這是因企業本身處于社會增速發展的背景下,要想積極迎合趨勢,就需提高職工的專業能力及綜合素養。但是現階段部分職工的專業能力難以達到企業發展中的新要求,基于此,對職工進行培訓十分必要。工會組織可與社會培訓機構合作,對職工的專業能力進行培養,提高企業職工的綜合素養,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人才基礎。工會還可開展多樣化的文體活動,豐富職工業余生活。第五,將工會組織的勞動模范精神發揮出來,通過對大量的資料進行研究可以發現,工會組織的勞動模范精神能夠形成對職工工作態度的積極影響,對職工工作效率的促進性作用加強,基于此,工會組織應將優秀職工作為典型,對其行為進行大力宣傳,公開表揚優秀職工,激發其他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3.發揮工會在企業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處于新形勢下,企業工會應圍繞黨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中心任務,將工會工作與黨群工作置于經濟建設的大環境中謀劃,通過分析明確機遇及挑戰,能夠全面掌握客觀形勢及黨群工作的新要求,有針對性的為黨群工作提供服務。工會組織需始終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根據企業的主要任務推進實質性工作,精準把握工作的切入點,找準工作落腳點,能夠與時俱進的服務于黨群工作,在充分滿足職工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培養職工的價值觀及人生觀,營造和諧的企業氛圍,提高職工在企業的幸福感,能夠更加出色的完成本職工作,為企業的長遠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4.基于“五大工程”,推動工會創新發展。第一,做好職工思想引領工程,應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主義思想武裝工會組織及工會干部頭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第二,做大職工建功立業工程,將職工創新創效及勞動競賽計劃落實到位,發揮好勞模的先進引領作用,通過開展多元化的勞動競賽,打造和諧的企業氛圍。第三,做強和諧勞動關系工程,加強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企業民主管理,積極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拓展工會服務范疇,提高職工群眾的參與感和幸福感。第四,做實職工素質提升工程,將互聯網與工會工作相結合,發揮職工夜校和技能比武作用,豐富職工的文體生活,履行好工會職責。第五,做優工會強基固本工程,加大工會建設力度,著力提升工會干部素質。
5.發揮工會的能動性作用。①將“黨政主導、工會主動”的工作理念落到實處。工會組織在做群眾工作時,應始終以黨的領導為根本,創建起工會主動的工作機制,為維護職工權益、解決職工實際問題、利益沖突及創建和諧勞動關系中,都應形成可靠的制度保障作用。因此,應針對職工利益表達、職工利益協調、解決勞動矛盾沖突及提供法律援助這四個方面建立起完善的機制,基于機制的約束性作用來提高工會工作的有效性。工會組織的核心在于,堅持基層民主,提高民主管理的覆蓋面,確保企業職工能夠正常行使他們的合法權利。
②加強訴求反映及信息報送。工會組織最為主要的職責就是代表及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因此,工會不僅應做好職工訴求的傾聽者及表達者,更應作為訴求傳遞者,將職工最真實的訴求,及時的向上級反饋,以飽滿的熱情、積極的態度,發揮好工會組織在職工群眾及企業之間的媒介作用。企業改革階段,工會雖然參與其中,無法基于組織作用解決企業實際存在的問題,卻能夠全面的掌握企業情況,將企業情況上報給相關部門,對企業絕對負責的同時,維護好企業利益。相對的,在保證職工訴求及時上報、報送信息真實有效的基礎上,能夠在主觀上維護好職工權益,提高工會組織的服務能力。
③大力推進職工“急難愁盼”問題改善工作。工會組織應結合實際情況,創建起健全的職工幫扶體系,帶動工會組織服務職能的優化轉變,由以往的單一服務職能變化為綜合型服務職能。可將幫扶工作的重點設定在范圍更廣的綜合型救助上,突破原有的生活救助模式,幫扶的時間周期也應適當延長,將短期幫扶轉變為長期幫扶。與此同時,關于職工生活的多個方面,都應當納入到幫扶活動的范疇中,例如職工吃穿及醫療等,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幫扶活動,改善職工生活質量。除此之外,應將改善民生作為重點,為企業中的特困職工建立基本檔案,定期組織開展公益性活動,深入到基層中了解職工的生活現狀及身心健康狀態,工會組織應切實解決好職工的衣食住行問題,打造保障性措施,為職工提供全面性的生活幫助,讓職工無生活困擾或后顧之憂的去開展本職工作,增強工作主動性。
6.發揮工會“娘家人”和“貼心人”作用。第一,維護女職工特殊權益。女職工是企業生產建設的生力軍,要充分發揮女工委作用,組織開展女職工爭當“三八紅旗手”“巾幗標兵”競賽活動及有關女職工權益保護、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活動,加大對女職工合法權益維護,發揮女職工在企業發展建功立業的半邊天作用。第二,加大力度提高工會組織服務職工的能力。工會組織應明確現階段職工隊伍結構的新特點及新變化,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去推進相關工作,明確職工存在的困難,及時將之解決。工會組織服務于黨群工作時,應引導職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能夠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及企業變革。可通過應用微信、微博等新技術,加強對網上輿論引導規律及特點的分析及研究,想職工所想,思職工所思,保持耐心的傾聽職工心聲,及時疏導職工情緒,在網上開展職工群眾工作時占據主動性地位。工會應具備處理勞動關系矛盾、應對突發事件、精準表達職工利益訴求、配合黨群工作處理職工問題的綜合性能力,有效縮減企業及職工之間的不安定因素,維護好職工隊伍的穩定性。
綜上所述,在企業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工會組織應更好的服務于黨群工作,與之共同前進,不僅要將黨的優良傳統傳承下去,更應以現實情況及未來發展為根本,加強創新,基于較高的責任感及務實的工作態度,找準工會服務黨群工作的切入點,積極探索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徑,將工會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推動黨群工作的優化發展。
(作者單位:北京浚達環保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