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
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重要支柱之一的國有企業,近年來發展卻呈現出一種下滑的趨勢,而之所以會出現這一現象,除了全球經濟低迷發展之外,企業本身投資失誤、舞弊行為經常發生等也是重要的原因,使得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形象遭受嚴重損害,而究其根源便是國有企業內部的內部控制管理逐漸弱化。在這種情況下,本文針對國有企業管理在企業內控中的價值進行了分析,隨后針對當前國有企業管理內控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
企業內控
企業為保障其經營管理活動正常有序合法運行,而針對內部的財務、人員、資產、工作流程實施的一系列監管活動便是企業內控活動。企業內控對于企業資產財務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有效性有著較高的要求,以此保障能夠對企業的員工工作流程等實施有效地管控,從而建立起有效監督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機制。對于企業內控實施而言,內部環境是其重要的基礎,主要包括了企業的治理結構、機構設置、權責分配、內部審計等,而風險評估則是企業在內控過程中及時識別分析業務經營活動中和內部控制工作目標相關的各種風險,并以此確定合理應對策略的一個工作流程,隨后企業便可以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采取相應的控制活動措施,將風險控制在企業發展可承受的范圍之內。
國有企業管理意義
在我國國民經濟進入轉型發展的新時代背景下,國有企業內控中應用國有企業管理是進一步提高國有企業內部控制水平的必然選擇。我國的國有企業由于建立時間相對較短,其內部的控制機制健全度有所不足,企業更加關注內部的產品、產值、銷售情況,也正是因為思想層面不夠重視,使得內部控制制度出現了形式化的形象,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通過在國有企業內控管理機制的持續完善,能夠在進一步整合其內部控制資源與制度的前提下,完善相應的制度體系,進一步提高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水平。從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的要求看來,國有企業必須要對其企業法人治理結構進行重構,以此實現內部權力的相互制衡,使用科學化的機制建立規范化的內部管理工作秩序。
國有企業管理內控的環境意識存在缺陷
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由于部分國有企業的管理層人員并未從思想層面認識到內部控制對于企業發揮的重要作用,仍舊使用傳統的管理方式,并未形成對于內部控制的深入理解,從而導致在執行內部控制的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全局觀念和整體意識,將內部控制和內部監督畫上等號,僅在形式上通過手冊、文件的匯編用來制定內部控制制度,從而導致這些制度和文件與實際的工作內容存在著嚴重的脫節現象。由于內部控制工作缺失,導致國有企業內部的管理層難以真正針對內部的各項業務經營活動實施內部控制,致使內部控制工作無法發揮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作用。
內部審計作用發揮不完善
對于國有企業的健康發展而言,內部控制之所以能夠對其產生正面積極的作用,主要是因為內部控制和管理的實行能夠幫助企業及時發現存在于運營過程中的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而這一功能主要是依賴于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落實。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部門作用發揮的主要形式是評價各部門工作以及活動流程的規范性,以此保障各部門所開展的業務經營活動符合相關法律的具體要求,并以此作為基礎促進企業內部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由此也不難看出,內部審計是企業內控以及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國有企業因為其結構與一般企業相比較為特殊,在內部審計工作落實的過程中,獨立性有所不足,換言之,會受到來自企業內部多種因素的制約,再加之各方面利益相關關系的存在,使得審計部門工作獨立性遭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導致審計工作無法及時發現企業內部存在的各種缺陷。
內控制度體系不完善
通常而言,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流程包含了授權、審批、執行、記錄、復核五個工作環節,同時這五個工作環節需要交由不同的工作人員負責。但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因為國有企業人員在思想層面認知的不足,導致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尚未健全,將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制度混為一談,使得內部控制制度并未與企業的各個生產經營環節進行結合,導致內部控制工作制度更加偏向于形式化應用,失去了原有的嚴肅性,操作流程也不夠明晰,最終導致企業內部的控制工作目標無法達成。
風險評估預警機制不夠完善
任何企業在經營發展的過程中都會面臨到來自各方面的風險,國有企業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同樣也會面臨更多的發展風險,具體包括了財務、決策、人員調配諸多方面的風險,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引入,能夠更好的幫助企業避免這些風險的發生。從目前的情況看來,因為企業在管理和技術手段層面未能得到及時更新,忽視了風險評估預警機制的建設,導致只能夠在風險發生之后做出相應的反應,忽視了事前的有效預防,并未安排專業人員實時監控企業發展的相關風險預警指標,導致企業未能在重大風險發生之前有效采取措施進行規避,直接影響到了企業內部控制工作的效果以及企業發展戰略的執行效果。
國有企業內控管理環境意識地強化
管理人員作為國有企業重大項目的決策人員以及各種時代化管理理念的應用人員,需要在認識到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同時,滲透先進的管理理念,并盡可能地將內部控制以及管理工作的要素融入其中,鼓勵全體員工積極參與其中,以此借助規范化的流程開展各項工作,持續提高內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效率。
內部審計監督、監督職能的強化
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工作是一個動態長期的過程,審計和監督是保障內部控制得以良性循環的有效手段,國有企業內控管理實施的過程中,絕大部分企業都能夠針對會計核算實施良好的內部控制,但需要注意的是審計、核算二者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審計工作的有效落實方能夠達成更為優秀的工作效果。和外部審計不同的是,內部審計更加注重國有企業的財務方面,與企業的治理結構、業務流程等各方面有著較為緊密的關聯,國有企業需要建立專門的審計部門,使用先進的方式為國有企業的業務經營提供客觀精準的決策支持。(圖1)
國有企業內控體系的持續完善
為了保障國有企業內控管理的持續優化,則必須建立完善的內控管理工作體系,簡單而言,國有企業必須建立完善組織機構,并在其下設置內控辦公室、專業小組等。選派相關的骨干人員,在各個專業小組的工作之間做出有效協調,以此來保障各項內控管理工作得以順利的落實。同時,國有企業內部各個層級的內控管理組織必須在明確自身權利和職責的前提下,認真落實與之對應的各項工作職責以及內容。對于國有企業設置的內控委員會而言,最主要的工作職責是負責風險管控工作的組織和決策,并協調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審批各種工作報告等。
信息化風險評估預警機制的完善
企業為了保障日常經營管理工作能夠得以有效地落實,必須建立科學合理的風險管控機制,并且在國有企業信息化發展的過程中,風險管控機制也需要實現信息化的發展。國有企業需要根據其實際的經營狀況制定出完善的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并結合信息化的平臺,實時監管企業的資金周轉和使用情況,并以此作為基礎,及時制定出各種風險發生的應對措施。
國有企業的內控工作是國有企業各項業務工作得以順利落實,并實現長遠發展目標的重要支撐。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國有企業內控工作仍存在著環境意識不足、內部審計作用發揮不完善等問題。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國有企業內控管理落實的過程中需要強化內控管理環境意識,針對內部審計的監督職能給出明確的規定,同時也需要針對內部控制體系和信息化風險評估預警體系持續進行完善,以此保障國有企業能夠在認真落實各項業務經營活動的同時,有效規避各種發展風險,真正發揮內部控制工作的作用。
(廣西建工集團智慧制造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黎銳.淺析國有企業的內控管理和風險防控措施[J].科技經濟導刊,2021,29(20):185-186.
[2]雷旻.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內控機制的構建及完善[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21(07):24-25.
[3]王熙.國企加強內控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的措施探討[J].中國集體經濟,2021(19):131-132.
[4]王巧紅.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內控機制的構建及完善[J].質量與市場,2021(10):109-111.
[5]王建林.淺談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中國總會計師,2021(05):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