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丹萍
◆摘? 要:素質教育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希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認知和文化學科水平,實現全面健康發展的目標,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學好語文是提升其他能力的基礎,所以語文教師的教學任務不僅是傳授語文基礎知識,還要讓小學生能夠感受到語文的魅力,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素質教育;小學語文;教學難點;教學方法;探索研究
一、引言
素質教育要求下,對于小學語文學科來說,強調的是讓學生愛上語文,發揮出主體地位的作用。此時,語文教師必須做出教學思想和模式的改革,可以想方設法設置內容多樣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輕松自由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教學效率,在學習中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基于此,教師要圍繞學生的綜合發展展開教學,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
二、語文教學的難點
(一)學生缺乏學習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只有保持濃烈的興趣愛好,才會自主、積極地去學好語文知識。實際上,由于小學生剛接觸語文知識,對于課本知識不是特別理解,帶著“三分鐘熱度”的態度進行學習,用于專注課堂學習的時間較少,難以體現出學習的有效性。基于此,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綜合分析學生興趣內容,針對性展開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二)教育觀念較為落后
目前,還有很多語文教師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課堂上只顧完成傳授知識的任務,并沒有考慮學生是否掌握。良好的教學理念是學好語文的基礎,理應緊跟時代發展而發生改變。但是,信息化技術背景下,教育理念和手段并沒有得到相應的發展,深究原因就是因為教師的教育理念落后,語文教學的優勢無法發揮出來,與素質教育要求背道而馳。
三、面向素質教育優化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互聯網背景下,充分利用網絡科技
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保證教學效率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學《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開國大典》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開國大典現場磅礴的場面,直觀感受舉國同慶的雀躍氛圍,感受祖國的偉大,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基于此,學生還可以借助網絡了解更多關于我國發展歷程,學習我國革命英雄堅韌的品格,越挫越勇的精神等。進一步落實素質教育活動。
(二)走出教師,拓展視野
現階段,很多語文教師會采用體驗式的教學方法,也就是說,當教師在了解學生對語文知識掌握程度下,適度調整課本內容,帶領學生走出教室,領略大自然風光,讓學生在輕松環境下不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從中體會語文魅力,深層次了解語文,發展活躍性思維。例如在教學著名詩人賀知章《詠柳》的時候,古詩表述方法和現代文差異較大,所以要想讓學生理解“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的內涵,教師可以帶學生前往大自然,近距離接觸和觀察柳樹,加深柳樹印象,鍛煉學生細致的觀察力,提升綜合素養。
(三)加強合作互動,學會溝通
面向素質教育,語文教師不但要傳授語文知識,還需要讓學生學會溝通,即是幫助學生學會主動與人交流,懂得利用語文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在此基礎上,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教材需求采用合作互動的教學模式,將全部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按照語文掌握能力高低平均劃分,并由小組內部選舉一名組長,在課堂開始之前教師先設置問題,教材內容傳授完畢后,每個小組進行討論,解決問題,讓學生在交流和思想碰撞下培養傾聽和交流能力,豐富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例如,在教學《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精衛填海》一文的時候,教師要先明確課文的主旨,梳理知識點后提出問題:精衛為什么填海?進而讓學生通讀全文,概括主要內容后將文章內容層次劃分,最后小組內部暢所欲言,針對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從一定程度上分析組員的想法,充分把握課文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四)優化授課結構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習語文、學會應用語文。優化語文授課結構就是要從省時、高效為標準的方向出發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獨立發展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語文課堂上,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學會聽、說、讀和寫,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一般來說,優化授課結構主要從三個方面出發,首先是根據教學目標實現結構優化。其次是針對性優化,梳理課文重點,整理出符合學生發展需求的教材內容。最后是豐富課本內容,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型學生的角度出發,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任務不僅是準確地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還需要培養學生們的審美能力和質疑能力。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時是處于主觀狀態,對于作品內容傾向于個人化,那么,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的時候理解課文的意象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鼓勵學生學會閱讀欣賞是一種審美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閱讀實踐中提高自身的語言美感。其次是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能力。新課改明確指出:我們要以自己的方式、思維能力和判斷力來提出質疑,如此一來,學生才可以快速地找到文章的主旨,更深層次地理解文章內容。發出疑問是深入體會課文主要意思的重點指標,從而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那么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敢于提出疑問,鍛煉學生能力。
四、結束語
總之,學生要想學好語文并活學活用,興趣必不可少,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根據學生的興趣點設置形式多變、內容豐富的語文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學習語文提供輕松有趣的學習氛圍,不自覺地投身到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學會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勇于分享并學會獨立學習語文,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盡情暢想。但是實際上,現階段我國語文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學生需要根據學生的發展要求,與時俱進,提出更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推動我國語文教學事業的發展,為我國語文教學改革工作提供新思路。
參考文獻
[1]吳春花.面向素質教育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方法探索[C]//2020年現代教育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二).2020.
[2]徐園園. 素質教育下小學語文思維可視化課堂構建思考[J]. 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電子版,2020(36):2.
[3]周海容. 素質教育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小班化教學的意義與實踐探索[J]. 文理導航,2019,(12):38-39.
[4]羅麗牡. 素質教育下小學語文智慧課堂構建途徑探微[J]. 教育界:基礎教育,2019,(0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