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薇
◆摘? 要:紀錄片欄目化的目的是應對市場,更好的使紀錄片遵從市場運作機制,實現自身的轉型。而要走市場這條道路,就必須解決好紀錄片欄目化下的磨合矛盾,再從紀錄片制作和運作兩方面“雙管齊下”,對現存的紀錄片欄目進行改革。
◆關鍵詞:電視;紀錄片;市場化;欄目化;發展
筆者認為,欄目化下的紀錄片應該首要解決好與電視結合產生的四個矛盾沖突,即“制”與“播”的矛盾,“個性化”與“類型化”的矛盾,“題材”與“定位”的矛盾,“題材”與“定位”的矛盾和“精英化”與“大眾化”的矛盾。因為在這四個問題中,涉及到了紀錄片創作和運作的根基點,這其中涉及紀錄片的體制問題、觀念問題、創作問題、運作問題,因而對于解決欄目化下紀錄片的種種不適應癥狀起到一定作用。那么,欄目化下的紀錄片應該如何更好地與電視磨合,尋求更佳的發展呢?
一、“制”與“播”的解決——制播分離
紀錄片欄目化之后,首要解決的就是如何為欄目化的播出要求輸送源源不斷的紀錄片作品。好的紀錄片往往是“等”出來的,它的真實性要求它所拍攝的是事物真實狀況的反映,因此,它的拍攝制作不像一般的綜藝類節目或是電視劇,可以隨時隨地、改變環境來達到拍攝要求,所以,對于紀錄片來說,它的創作周期相對較長,是一種“等出來的價值”,欄目化下又不能以降低作品價值來滿足播出要求,這樣一來,欄目化下,“制”與“播”的矛盾也就孕育而生。
我國紀錄片精品節目少,整體節目長時間在較低水平上惡性重復運轉,迫切需要廣開渠道,而欄目化下采取制播分離的運作模式,不但能滿足欄目化的播出要求,又可以拓寬紀錄片的生產平臺,通過聚集全社會的力量,生產出豐富多彩的節目。我國大大小小的影視制作公司為數不少,如果能夠在制作公司和電視臺之間建立辛迪加,讓影視制作公司涉及制作一些紀錄片作品,以“投稿”或“特稿”的形式輸送電視臺播放,實現制播分離,這樣一來,不僅為紀錄片的播放在保質保量的基礎上提供了連續不斷的來源,也使紀錄片真正能夠走向市場,激活我國紀錄片市場動力。
二、“個性化”與“類型化”的解決——大統一下的小自由
不可否認,欄目化下的紀錄片個性化的創作的確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不像以前那般為所欲為,但是,類型化是為了更好的實現欄目化,用一種統一的包裝、固定的時長、穩定的模式來吸引觀眾集中觀看,定時有約,這樣有利于紀錄片逐漸開拓市場,培養更多的受眾。
欄目化下,紀錄片“個性化”與“類型化”這一組關系猶如是“自由與紀律”的關系,“個性化”只有順應了“類型化”,才能夠更好的在有限空間發揮出彩,實現大統一下的小自由。類型化并不排斥創作上的個性,但個性不能過于張揚,要服從類型化。因為“沒有類型就沒有規模,沒有規模就沒有市場。”
三、“題材”與“定位”的解決——統一下的多樣性
紀錄片欄目化運作需要有一個統一的目標定位、統一的主題、統一的宗旨來展現統一包裝下的欄目特色,為了讓欄目化下的紀錄片多姿多彩,統一的定位并不要求紀錄片的題材固定化,相反,它需要紀錄片在這種統一的大環境下實現題材的多樣性,只要方向與欄目的定位相一致,紀錄片大可以多元化的來選取、表現主題。所以,紀錄片創作者要敢于去嘗試、敢于去創新、敢于去摸索題材多樣性的表現方式,要能夠做到“帶著腳銬跳舞”,而且要把舞跳得美、跳得歡,從而最大限制的去吸引觀眾,提高收視率。
四、“精英化”與“大眾化”的解決——轉變觀念、雅俗共賞、鑄造精品
時代在變,社會在變,人的思想觀念也在變,所以,紀錄片的創作觀念也要追隨這種發展、變化而改變。從“精英化”到“大眾化”,這對于紀錄片來說,是其創作觀念的一次洗禮,它也要求欄目化下的紀錄片在理念轉變的同時,也要具備三個意識:
第一,市場意識。紀錄片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就要不斷地擴大自己的市場和受眾,因此,欄目化下的紀錄片更要有市場意識,紀錄片面對的是所有收視和可能收視的觀眾群體,觀眾需要什么,想看什么?社會反映什么,體現什么?必須要將收視率作為節目創作的考慮因素之一,要制作能符合觀眾和市場胃口的作品,并且為作品積極開辟完善的流通市場;
第二,大眾意識。受眾是電視業的生存基礎,紀錄片的創作要以觀眾為本,創作觀眾喜聞樂見的作品,以往的“精英拍攝制作給精英觀看”的創作理念需要轉變,紀錄片作品必須“大眾化”,一味的追求“藝術”最終只會讓觀眾叛離,不能被觀眾認可的節目其實也沒有藝術,只是創作者自身的孤芳自賞,只有贏得了觀眾才能真正贏得市場,而要贏得觀眾的第一步,就是需要紀錄片“大眾化”,不可“藝術到底”或“純粹說教”,要能普遍被觀眾接受和認可,甚至在觀眾中產生共鳴,“雅俗共賞”;
第三,精品意識。紀錄片要做到精品化,首先必須闡明,精品化并不等于精英化,精品化是需要紀錄片在保質保量的基礎上,還有注重對內容題材的精心選取、對拍攝、后期制作的高要求、對主題內涵的價值性提取等等,不但在講述事件內容,也能反映社會主流,是引領觀眾思索、探討的入門點。
五、結語
中國電視紀錄片還需要一個較長時間去發展和提升,時代在變、社會在變,紀錄片也要適應這種變化而隨時進行改變。應對變化,紀錄片不能怠慢,面對改變,紀錄片也不能急于一時,要以長遠的目光來看待真正的得失。我相信,中國電視紀錄片只要把握住了發展趨勢,解決好了與電視的磨合矛盾,對創作和運作的變化積極進行改革,堅持市場意識、大眾意識、精品意識,那么,電視紀錄片的全面繁榮將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盧崢.探析中國紀錄片市場化的問題[J].聲屏世界,2007,5
[2]馬嘉,海燕.中國紀錄片路在何方[J].傳媒,2005,1
[3]朱愛武.繁榮電視紀錄片市場的路徑[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6,5
[4]吉喆.論國內紀錄片的娛樂化和市場化[J].群文天地,2010,8
[5]朱景和.紀錄片創作[M].第二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