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濤
摘 要:雖然民族地區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同時,啟動了全面開展鄉村振興示范創建,但是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依然不少。比如基層干部主動參與的思想準備不足,提升能力發展的“風向標”缺乏,政策成效落到實處困難,服務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等。本文依此提出,只有從機制、組織、管理等方面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才能凝聚起鄉村振興合力。
關鍵詞:基層干部;黨組織;鄉村治理
2022年4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省五指山市毛納村考察時指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關鍵靠人。要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鄉村振興涉及各領域的關聯,多方面的運用,“對標鄉村振興戰略要求,村干部的職能角色需要正確定位,并以此為抓手提升村干部‘關鍵少數’的關鍵能力”?;鶎痈刹筷犖榻ㄔO關系到鄉村振興事業的成敗,是當前干部工作急需破解的重點和難點問題。
一、民族地區基層干部隊伍建設所面臨的困境
(一)農村工作領導機制不完善
社會處于轉型中,鄉村主要面臨著農村勞動力結構日趨失衡,老人農業日趨嚴重,而農村精英型人才參與農村組織的積極性不高,且結構不合理,對于農村領導機制漸呈兼職化趨勢,能力與要求不匹配?,F有干部服務意識不強,干部隊伍對新思想、新任務的認識不高,辦法不多,作為不大,影響辦事效率的提高等諸多問題不可回避。雖然近些年來,為了形成一股合力,組織部門相繼出臺了很多具體措施,但是在個別農村地區,將其束之高閣,形同虛設,沒有及時落實把大學生、退伍軍人、致富帶頭人吸納作為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去配強班子,鄉村振興的主力軍難以形成。即便致富帶頭人作為村干部,當個人承擔的成本與其獲得經濟收入產生矛盾時,很大一部分人更愿選擇到外地務工或者從事價值增值的工作,影響了村里干部隊伍的穩定性。在責任落實上,仍沿用脫貧攻堅階段各項機制體系,領導機制、工作部署、工作體系未發生轉變,統籌協調難度大,監督檢查不到位。
(二)農村黨組織的作用發揮不夠充分
農村黨組織承擔著落實鄉村振興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職責,如何將國家政策和資源與農民利益進行對接和掛鉤,政策和資源能否對農村發展切實產生作用,能否真正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黨組織能否進行最大限度的承接和落實。面對農村許多地方凋敝的現狀,當地農村黨組織的核心領導力不從心,常常是求穩怕亂,知難而退。一些基層黨組織缺乏斗志和敢拼敢擔當的責任精神,進一步導致基層黨組織引領集體經濟發展的作用發揮不到位甚至弱化。個別黨支部過于強調自身利益,比如政績考量和黨員利益等,對點燃群眾創造美好生活的激情顯示出“底氣不足”,對待服務工作停于形式,并沒有真正把農村發展作為一項當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務來看,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對群眾的實際意愿和具體需求把握不足,這無疑損害了黨在群眾中的形象。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村級財務管理不專業,村務公開“形式單一”,讓群眾獲得參與的機會少,知曉面不大,礙于“情面”不敢就事論事。
(三)基層干部服務鄉村發展的能力不足
基層干部服務鄉村發展的理論、政策水平不高,對農村工作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認識不足。在與群眾聯系溝通中,總會出現部分村干部遇到群眾疑問無法解答,直接以“不清楚”“不知道”來回答。部分基層干部缺乏提高學習的本領、政治領導的本領、群眾工作的本領、狠抓落實的本領。還有部分基層干部“怠惰因循”,指導鄉村發展威信不足,不能跟蹤服務好群眾,不能及時為群眾提供幫助,有時面對群眾問題含含糊糊不明朗,不能有問題督整改,不能有差距補短板,不能使各項政策紅利充分釋放。有的村干部發展意識不強,產業發展沒思路,鄉村面臨著治理資源內卷化,村民對村委會不信任,對鎮級下派干部也心懷質疑,村民民主參與積極性不高。
二、民族地區基層干部隊伍建設的對策
(一)創新鄉村治理體系,完善獎懲機制
一是鄉村治理在策劃上,要讓農民自身的參與程度與所能獲得的利益相掛鉤,加快補齊農村發展和民生短板,讓農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培育農民自力更生、主觀能動性和主體意識,推廣法治思想,加強農民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實現。強化鄉村內部輿論環境的約束機制,讓農民自身成為鄉村社會公序良俗的維護者和倡導者,使法治與德治形成合力,建設對癥下藥的法治治理體系。二是根據干部之間從事的工作性質、分工不同、個體差異,與干部自身業務水平、業務能力、工作任務緊密結合,成立專業考核領導小組結合履職情況作出考評。三是完善獎懲機制,及時兌現獎懲,對各階段工作進行考核,對工作完成較好且認真負責的同志及時兌現獎勵,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熱情,對工作滯后、不認真工作的同志進行懲處,提高干部工作意識。
(二)建強基層黨組織,發揮領導作用
一是選優配強鄉村干部隊伍。結合脫貧攻堅干部履職調研、跟蹤評估等情況,從脫貧攻堅一線選拔表現突出的村干部、大學生“村官”等人員進入鄉鎮(街道)領導班子,提升整體服務能力和戰斗力。二是全面加強農村管理體系建設。選優配強村級班子,夯實村級執行主體責任,推動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確保貫徹執行黨的基本政策的力量不減,隊伍不散,履職順暢,運轉高效。落實村支書兼任村主任“一肩挑”,開展“強基礎、轉作風、樹形象”行動,做到事有人干、責有人負,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保障。三是扎實開展基層黨組織陣地建設。扎實開展村級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創新激勵機制,完善法規制度,保障工作運轉。健全村(居)務監督制度,不斷探討管理體制的創新,持續提高村民的自治能力。四是強化農村后備干部培養。從退役士兵、致富能手、返鄉創業大學生、民營企業中選拔儲備村干部后備人員,注入新力量,有計劃有目標地開展輪訓,切實制定適合本村的工作條例、制度,強化基層戰斗堡壘建設。
(三)夯實干部隊伍管理,提升服務能力
按事設崗,按崗定人。根據工作任務進行崗位設置,明確工作責任、工作性質和工作量,按照不同任務設置不同崗位,使專事有專崗、專崗有專職。堅持按崗定人、崗位匹配,加強對干部的常態化整治管理工作,措施到位,責任到人。及時發現和培養先進典型,深入了解干部的優缺點,及時發現人才、用好人才,安排工作做到因人而異,打破用人格局。建立對在鄉村振興中作出貢獻的各類人才的評價激勵政策,對各類鄉村人才在職稱評定、資金支持、表彰獎勵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傾斜,支持鄉村人才在農業技術推廣、農業產業發展的創新創業。創新干部管理方式,能者上,庸者下,充分調動干部的主觀能動作用,樹立好責任意識,發揮各項工作齊頭并進的優勢。加強教育培訓,實行按需培訓、按需施教,重點加強政治理論、法律法規、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實用技能、矛盾糾紛排查調處、黨風廉政建設等內容的培訓,并逐步制度化、常態化。嚴肅工作紀律,加強思想教育,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以良好的黨性修養和思想修養,帶領農村黨員干部自覺走勤政之路,做清廉干部。
總之,提升基層干部隊伍建設的成效,一方面需要整合鄉村治理資源,鼓勵引導各類人才向基層一線流動,支持專家下鄉,鼓勵能人回鄉,引導企業興鄉,壯大農村實用型干部人才隊伍。另一方面需要抓好基層干部隊伍培育,完善人才培育扶持政策,鼓勵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農業企業等為干部提供教育培訓和技術支持,培養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的高素質基層干部。
參考文獻:
[1]新華每日電訊.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團結奮斗攻堅克難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貿港[N].新華每日電訊,2022-4-14(1).
[2]張揚金.鄉村振興中村干部的五個角色[N].經濟日報,2020-4-13(11).
[3]王渺.鄉村振興戰略下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9.
基金項目:2021年度貴州省理論創新課題(聯合課題)研究項目(項目編號:GZLCLH-2021-28)
【作者系黔西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原貴州省安龍縣科發村第一書記),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