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麗潔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山東分公司,濟南 250010)
對于地下車庫的抗浮設計,當僅靠增加壓重不能滿足結構抗浮要求時,需設置抗浮錨桿或抗拔樁等。因抗浮錨桿相對經濟,且可使防水板所受浮力更均勻地傳給地基,因此,設計通常首選設置抗浮錨桿。而當水浮力較大或基礎的持力層較軟弱時,采用抗浮錨桿可能不是最經濟的方案,可通過設置工程樁兼抗拔樁來承受上部結構荷載和水浮力。
抗浮設防水位為結構設計使用年限內可能出現的最高水位,一般地勘報告會直接給出。對于情況復雜的重要工程,提出抗浮設防水位時應進行專門的研究[1]。
基礎抗浮穩定性應符合下式要求[2]:

式中,G 為建筑結構自重、附加物自重抗浮結構及構件抗力設計值總和,kN;Nw,k為浮力設計值,kN;Kw為抗浮穩定安全系數。計算時需考慮JGJ 476—2019《建筑工程抗浮技術標準》第6.3.7 條抗浮組合系數。
根據《結構設計統一技術措施》,當進行結構承載力計算時,地下水壓力荷載分項系數:當地下水位變動幅度較大時,可按可變荷載取1.5,否則可按永久荷載取1.3。此外,地下水頭乘以荷載分項系數后不應超過地下室的埋深,若抗浮設防水位高于室外地坪,則不應超過抗浮設防水位[3]。
在低水組合下,上部結構傳來的荷載應由樁全部承擔,防水板僅承擔其自重及其上面荷載,并將荷載直接傳給地基。在高水組合下,防水板除承擔其自重及其上面荷載還承受水壓力,同時又將反力傳給樁承臺,通過樁的拔力抵抗水浮力。工程樁兼抗拔樁需同時滿足抗壓承載力及抗拔承載力的設計要求。
3.1.1 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特征值Ra計算

式中,Rsk為樁周極限承載力特征值;Rpk為樁端極限承載力特征值;u 為樁身周長;qsi為樁側第i 層土的側阻力特征值;qp為樁的端阻力特征值;li為樁周第i 層土的厚度;Ap為樁端橫截面面積;ψsi為大直徑灌注樁側阻力尺寸效應系數;ψp為大直徑灌注樁端阻力尺寸效應系數[4]。
3.1.2 樁身正截面受壓承載力N 計算

式中,ψc為基樁成樁工藝系數,對于水下灌注樁取0.7;fc為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Aps為樁身截面面積;fy′為縱向主筋抗壓強度設計值;A′s為縱向主筋截面面積。
3.1.3 單樁抗浮承載力特征值計算

式中,d 為樁身直徑;qsik為樁側第i 層土黏結強度標準值;λi為抗拔系數;l′i為第i 層土內樁長。
3.1.4 抗拔樁正截面受拉承載力N′計算
本文僅考慮非預應力樁:

式中,fy為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As為鋼筋截面面積。
3.1.5 抗拔樁裂縫驗算

式中,ωmax為按荷載效應標準組合計算的最大裂縫寬度;αcr為構件受力特征系數;φ 為裂縫間縱向受拉鋼筋應變不均勻系數,當φ<0.2 時,取φ=0.2;當φ>1.0 時,取φ=1.0;σs為按荷載準永久組合計算的鋼筋混凝土構件縱向受拉普通鋼筋應力;cs為最外層縱向受拉鋼筋外邊緣至受拉區底邊的距離,mm,當cs<20 時,取cs=20;當cs>65 時,取cs=65;ρte為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積計算的縱向受拉鋼筋配筋率;deq為受拉區縱向鋼筋的等效直徑;Es為鋼筋彈性模量。
GB 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2015 年版)中關于裂縫的計算是針對構件正常使用狀態,對于抗拔樁只需正常使用極限狀態下的裂縫寬度滿足要求即可,即抗拔工程樁裂縫驗算可取單樁抗浮承載力特征值。而對于抗拔樁的試驗樁,是為了驗證地基土對樁的極限拔力,裂縫驗算應取單樁抗浮極限承載力標準值。
防水板作為一種特殊的板,受力復雜,一般采用倒樓蓋法計算其配筋。需注意基礎對防水板的沖切作用,當地下水頭較高、防水板較薄且承臺尺寸較小時,極易造成防水板受沖切承載力不滿足。結構設計軟件只有采用筏板計算時,可計算防水板的受沖切承載力,采用防水板計算時不能計算,需根據規范手算復核。防水板受沖切示意圖如圖1 所示。

圖1 防水板受沖切示意圖
以某地下車庫設計為例,地下車庫僅地下2 層,采用框架結構,基礎布置如圖2 所示。車庫基礎采用樁承臺+防水板,主樓和地下車庫相鄰一跨的跨度為8.1 m,通過計算相鄰部分主樓樁基礎最大沉降為12.2 mm,車庫樁基礎最大沉降為12.33 mm,滿足主樓與相鄰的裙房柱的差異沉降不大于裙房邊跨(與主樓相鄰)跨度的0.1%。

圖2 地下車庫基礎結構平面圖
場地抗浮設防水位為-3.540 m(相對標高),地下車庫防水板頂標高-10.750 m,板厚600 mm,地下車庫頂板回填土厚1.55 m。根據地勘報告,樁基設計參數如表1 所示。抗拔樁采用泥漿護壁鉆(沖)孔灌注樁,直徑800 mm,采用C35 混凝土,樁長15 m,樁端入第5 層全風化云母片巖不少于2 m,場地水具有弱腐蝕性,樁保護層厚度為70 mm,樁身裂縫控制等級為三級。

表1 土層主要物理力學指標
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特征值Ra=u∑ψsiqsili=1 663 kN;
樁身正截面受壓承載力Nu=ψcfcAps=5 872 kN>1.35 Ra;
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特征值取為1 450 kN,可滿足計算要求。
單樁抗浮承載力特征值為Quk/2=πd×∑λiqsikli/2=1 020 kN;
單樁抗浮承載力特征值取為800 kN,可滿足計算要求。
Nk=800 kN 時,
ωmax=αcrφσ(s1.9cs+0.08deq/ρte)/Es=0.09 mm<0.2 mm。
回填土的重度不小于16 kN/m3,混凝土重度不小于22 kN/m3。計算時,結構內部填充墻、回填材料重量、地下室頂板及側壁回填混凝土和土的抗浮力組合系數取0.9。
1)地下車庫整體抗浮計算:上部傳來恒載(軟件計算結果)=89 759 kN;防水板及其上恒載(防水板自重+墊層自重+防水板挑板覆土重量)=34 133 kN;圍區水浮力Nw,k=139 524 kN。
地下車庫區域共布設99 根抗拔樁:Kw=G/Nw,k=(上部結構傳來恒載+防水板及其上恒載+抗拔樁可抵抗的水浮力)Nw,k=1.45≥1.1。
所以,地下車庫整體抗浮同時滿足施工期間和使用期間穩定性要求。
2)地下車庫局部抗浮計算:取最不利處,地下車庫無地上結構處(取E 軸上8.4 m×7.95 m 的計算單元)計算。
計算單元內的建筑物自重及壓重G=(地下室頂板覆土重G1+地下一層頂板梁及板自重G2+地下二層頂板梁板自重G3+柱自重G4+防水板自重及其上墊層重G5)=3 357 kN;
圍區水浮力=5 282 kN,柱下需布設4 根抗拔樁,故:
Kw=G/Nw,k=(計算單元內的建筑物自重及壓重G+計算單元內抗拔樁可抵抗的水浮力)/Nw,k=1.24>1.1。
所以,地下車庫局部抗浮穩定性滿足施工及使用期間抗浮穩定性要求。
本工程防水板600 mm 厚,采用筏板計算。該地下車庫為人防地下室,防水板配筋取平時設計和人防設計的包絡值。經復核計算,防水板在承臺附近受沖切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
樁承臺+防水板作為一種重要的抗浮措施,在工程中具有較廣泛的應用。本文以某地下車庫的抗浮設計為例,詳細討論了抗拔樁及防水板的計算及設計要點,為后續工程設計提供一些借鑒。抗浮設計是結構設計的重要一環,關乎結構的安全使用,結構工程師需給予充分的重視并采取安全、合理、經濟的抗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