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海琪
【摘要】在電視傳播行業迅速發展,各級電視臺之間競爭趨勢加強的背景下,電視拍攝方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關乎到實際拍攝質量的高低,因此必須要引起高度重視。在很多電視晚會拍攝中,在體育競賽拍攝中,常常會使用多機位拍攝的手法,牽涉到不同的設備,必然需要不同設備的使用者做好配合工作,這樣才能夠拍攝出最好的效果,繼而使得實際節目效果得以不斷提升。本文從這個角度入手,首先對于多機位拍攝的特點進行探討,繼而思考多機位拍攝中攝像師配合的諸多問題,希望可以找到有效的應對方案,繼而使得配合機制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運作。
【關鍵詞】多機位拍攝;攝像師;配合問題
中圖分類號:J9?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7.075
在實際電視直播或者網絡直播過程中,對應直播活動往往是以特定拍攝機器為媒介來進行的,有時候為了呈現現場的拍攝效果,有可能會使用多機位拍攝方案,在多機位拍攝的過程中,不同的攝影師需要有著良好的配合,因為如果拍攝不好,就不能很好的架構對應的場景,可能影響到實際直播的效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對于多機位拍攝中攝像師配合的問題進行探討,是很有必要的。
1. 多機位拍攝的概況
使用兩臺或者兩臺以上的攝像機,對于同一個場景進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拍攝過程,就是多機位拍攝。在實際場景拍攝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場景是比較宏大的,出場的人員很多,場面調度的難度不斷提升,此時為了確保拍攝效果和效率,往往會使用多機拍攝的方式來進行。在此過程中,會選擇一臺兩臺攝影機作為主導,拍攝遠大的景,或者拍攝表現主角的景,其他的可以發揮其輔助效能,這樣才能更好的展現出對應的整體場面。需要看到的是,多機位拍攝能夠很好的完成拍攝任務,但是這會對于拍攝現場的布光,會對于看錄音工作產生負面影響,再者就是消耗的膠片資源大。當然也需要看到的是,多機位拍攝也有自身的缺點:導演可能變得比較懶惰,不會去進行鏡頭的調度,有時候為了避免穿幫,會使用最為基本的走位模式,在此過程中會要求對應的燈光師和錄音室能夠適應這樣的復雜的工作環境。在實際多機位拍攝的過程中,如果不同的攝像師之間難以有效的配合,就可能難以保證實際多機位拍攝模式效果的有效發揮。對于觀眾而言,不同的景依靠鏡頭切換就可以很好的呈現,畫面會更加生動,如果某攝像機上的畫面有瑕疵,可以迅速的切換其他的攝像機,不同的攝像機之間相互切換,觀眾才能夠不會出現審美上的疲勞,這樣才能夠實現持久關注度的塑造,這對于提升與觀眾之間的交互而言,是很有必要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多機位拍攝的過程中,就一定要妥善處理好攝像師配合的問題,配合好了,才能夠使得實際拍攝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進展。從上述的角度來看,在對應的節目拍攝的過程中,要能夠以正確的視角去審視多機位拍攝技術的價值,最好可以設定專門的技術標準和規范,確保對應的執行人,能夠依照對應標準來貫徹執行,這樣多位拍攝技術的優勢才能夠不斷發揮出來。當然,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還需要正確看待該技術使用過程中配合環節存在的問題,思考造成對應問題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架構理想的配合機制,繼而使得實際的配合工作能夠得以有效開展。
2. 多機位拍攝中攝像師的配合問題
電視作為一種聲畫藝術,主要是聲音元素和畫面元素構成的,在實際電視節目錄制的時候,攝像在此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大型活動,攝像師需要靈活的使用攝像設備,將更加好的場面拍攝下來,然后向觀眾呈現出來,這樣才能夠使得電視節目的效能得以發揮。在一些活動中,有一些重要的場景或者關鍵性場景,要展現出人物的表情,要體現出人物的動作,還需要展現出觀眾的反應,體現出重大社會活動的關鍵人物,這些內容都是節目中的重要元素,多數都是稍縱即逝的,因此必須要能夠在實際現場拍攝的時候,迅速的進行鏡頭抓取給客戶,這樣整個節目才能更好的呈現出來。因此,在很多大型活動錄制的時候,多數都是以多機位拍攝的方式來進行,并且處理好不同攝像師之間的關系,確保可以相互配合,這樣才能夠使得多機位拍攝的綜合效能得以發揮。下面結合多機位拍攝的經驗,對于實際配合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進行探討和歸結。
2.1 機位拍攝的問題
從本質上來講述,多機位拍攝的過程,是機器與人實現良好交互的過程,首先就需要確保機位拍攝是正確的,是合理的,是科學的,這樣將為此技術的使用奠定良好的基礎。詳細來講述,在此過程中需要將關注點放在:其一,確保主機位擺放的正確性,在此過程中可以依照傳統文藝晚會的三機位法為主導,來進行合理的架構;其二,對于主攝像機。負責舞臺主攝像的,可以在舞臺左右兩邊的位置來布局,并且分別負責近景中景和遠景,合理的分工和布局;其三,對于全景攝像機,主要是拍攝舞臺全景的,要能合理的進行設定;其四,搖臂的合理設定。一般情況下,攝像搖臂都是用來拍攝大場景,在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就可以獲得俯視的效果,自然可以順利的完成全景拍攝的任務。再者,可以使用搖臂升降搖移的手段,獲取到更加多精彩的畫面。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實際大型晚會拍攝的過程中,攝影師需要頻繁的使用搖臂;其五,軌道攝像機位置的選擇。有一些舞蹈節目,要想保持良好的舞美效果,就需要使用軌道攝像機,在移動中去進行拍攝,一般情況下需要確保在舞臺前1.5米的位置來進行配置,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軌道攝像機的效能。依靠上述的措施,可以使得相機的位置設定在合理的空間,這樣將為后續更好的使用對應多機位拍攝技術奠定良好的基礎。
2.2 攝像師配合的問題
在處理好設備與設備之間關系之后,還需要處理好攝像師與攝像師之間的關系,因為不同的相機位置上有不同的攝像師,為了確保有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不同人員可以合力的參與進去,達到良好的配合狀態,才能夠使得鏡頭內容以更加好的方式呈現出來。對于導播而言,在調度過程中,如果攝像師可以很好的配合,就可以迅速的完成對應的動作,鏡頭的效果也可以達到最佳。詳細來講述,在此過程中需要將關注點放在如下幾個方面:其一,在取景拍攝的時候,攝像師可以針對于拍攝區域進行空間上的合理配置。多機攝像活動中,每一個機位攝像機都有著自己的區域,并且處于最佳的位置中。對于右邊機位的,需要負責拍舞臺左邊區域的人物、景物的中近景,左邊機位主要關注的是右邊區域人物或者景物的中近景,中間的主要關注的是全景。其二,在實現拍攝空間分工的時候,也需要依照科學的原則來進行。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有:各個攝像機位置是不變的,每個相機負責的區域也是相對固定的,對應的人物,在舞臺上表演,會進入到自己的區域,攝像師會將機器穩定好,控制好對應的畫面,并且使得實際的畫面可以達到實際的基準。如果在實際表演的過程中,演員表演離開了對應區域,攝像師就需要迅速的拍攝其他的畫面,為了避免出現來不及的情況,往往會準備一個要拍的畫面,有著一定的提前量,避免出現手忙腳亂。在此過程中,作為攝像師,需要有分工合作的意識,導播有著特殊的效能,每一個攝像師需要嚴格依照區位分工來進行,不能出現自己顧著自己的情況,確保所負責區域有著良好的拍攝時機。其三,在拍攝運動鏡頭的時候,攝像師也需要在時間上進行合理的安排。從理論上來看,電視屬于時間的藝術,無是講話節目,再者是游戲節目,都可以依照時間順序來排列,繼而從一個區間向另外一個區間轉換,在多機位拍攝的過程中,在一個時間點上,攝像師有著合理的分工,這樣才能夠使得運動鏡頭的效果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進展。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節點是:前后時間銜接的運動鏡頭配合。這里首先需要搞清楚什么是運動鏡頭,就是說,在拍攝的過程中依靠推的動作,拉的動作,搖的動作,移的動作,升的動作,降的動作,跟的動作來進行合理的拍攝。當然,需要看到的是完整的運動鏡頭是有起伏的,鏡頭需要保證平穩性和流暢性,這樣兩個鏡頭才能更好的交互。在此環節,如果對應的攝像師難以有效的進行配合,鏡頭之間的銜接機制就難以建立,鏡頭的切換就會出現不流暢的情況,給人的觀看效果也是不理想的。要想解決這樣的問題,就需要有效的采取如下的措施來解決:在運動拍攝的時候,掌握前后機位拍攝的情況,起幅落幅的時間上,需要有著良好的預估量,相互配合,這樣不會出現前后銜接不一致的情況。
2.3 理性認識攝像師配合不好的情況,懂得合理規避
要對于多機位拍攝的經驗進行歸結,找到其中很多配合不好的案例,然后思考配合不好的原因,在此基礎上進行合理的規避,才能夠使得攝像師以更好的狀態融入進去。詳細來講述,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節點在于各個機位送到導播臺的圖像,往往不能進行蒙太奇組合。從微觀角度來看,在此方面的問題可能在于:圖像內容之間的聯系不是很強,拍攝方法處于多樣化的狀態,前一個畫面與后一個畫面難以很好的銜接;沒有注意拍攝的運動方向,前一個鏡頭與后一個鏡頭存在反軸的情況,在實際拍攝的時候,前后鏡頭往往難以進行照應,攝像師可能闖入到對應取景區域,可能會污染對應的鏡頭畫面。從上述的各種現象來看,攝像師之間難以配合好,會使得導播在不理想的環境下工作,這樣鏡頭質量自然不好,臨時的進行調動,自然會使得節目的效果處于差強人意的狀態。要以理性的視角去分析上述問題出現的原因,在此基礎上合理的進行架構,才能夠使得實際的活動拍攝質量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進展。
3. 建立完善的攝像配合機制
在多機位拍攝的過程中,需要確保攝像師可以很好的進行配合,這就需要建立良好的配合機制。為此,需要主動的做好如下幾方面的工作:其一,調整思想認知,樹立正確的配合意識。很多大型活動的多機拍攝,往往是有分工和合作的,相互協調之間,形成一個完善的管控方案。對于攝像師而言,要將自己看作為這項分工合作活動中的重要參與者,樹立配合意識,有集體意識,在此基礎上配合導播做好對應的工作,積極主動的進行交互,相互之間彼此照應,這樣能夠建立良好的播放環境。其二,攝像師要在錄播或者直播之前做好案頭工作,這是保證后續配合有序開展的前提和基礎。
在此過程中,要積極主動的與導播和其他攝影師進行交流,探討實際的配合方案,思考在對應配合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要有全局意識,還能夠做好自己分內的任務,并且在取景拍攝的時候,做到嚴格依照對應基準來進行。在進行錄播的時候,要迅速的實現耳機信息,這樣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活動訴求,掌握表現影像的指令,思考導播切換的方案,探討各個機位取景拍攝的方案。在導播發出對應指令的時候,可以迅速的做出反饋,繼而做好對應信息的傳遞,攝像師在聽到對應指令之后,可以迅速的掌握取景拍攝的情況,繼而更好配合導播或者其他攝像師的工作,這樣可以形成良好的相互配合環境。
要形成對應手動或者自動的系統,確保對于攝像機進行更好的控制,并且依靠回看功能,可以確保在大型錄制項目的時候,更好的進行交互,攝像師依靠這樣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反思自己的工作。在對應按鍵使用的時候,攝像機可以進入到尋找鏡頭的狀態,并且記錄攝像師的各項行為,這樣可以更好的與其他攝像師進行交互。
再者,在此過程中還可以使用通話功能,可以更好的實現信息的交互,對于這樣的細節,每個攝像師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視。還有,在實現攝像師取景的時候,還應該一只眼睛去觀察錄像機,還有一只眼睛去觀察現場,這樣才能更好的實現現場變化的掌控,這樣也可以使得配合機制得以架構。依靠上述的措施,攝像師可以依照對應的合規,合理進行對應攝像行為的管理和控制,繼而架構更加理想的攝像環境和氛圍,由此能夠使得實際的攝像朝著更加高質量的方向進展。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攝像的過程中,常常為了提升實際顯示效果,巧妙的使用對應多機拍攝的技術,該技術效能的發揮,需要確保設備的位置是科學合理的,不同的攝像師可以相互配合,生成良好的配合機制,才能夠有效的發揮其效能。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必須要確保攝像合作機制得以構建,建立良好的攝像配合環境,樹立正確的配合價值觀,才能夠使得對應攝像技術的綜合效能得以全面發揮。
參考文獻:
[1]林臨.影視雙機(多機)拍攝同期錄音之探討(二)[J].現代電影技術,2013(05):19-24.
[2]林臨.影視雙機(多機)拍攝同期錄音之探討(一)[J].現代電影技術,2013(04):11-15.
[3]舒暉.課堂實錄片的多機拍攝與現場編輯[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15):87-89.
[4]熊冰冰.多機拍攝機位設置的變化[J].藝海,2008(02):100-101.
[5]彼得·基維特,蔡衛.何為數字時代的電影?──電影制作視角下的不同定義[J].世界電影,2014(02):32-55.
[6]周鼎文.電影剪輯的新生命——剪輯《高山下的花環》的體會[J].電影藝術,1985(05):56-60.
[7]史踐凡.從多機拍攝看電視劇[J].當代電視,1987(02):4-6.
[8]魯丹,鄧勤.三、電視劇與電影有血緣關系嗎?[J].新聞與寫作,1987(12):3-6.
[9]吳能.走電視劇自己的路[J].當代電視,1988(03):41-42.
[10]沈好放.電視連續劇《家教》的拍攝與多機切換[J].中外電視,1988(06):156-55.
[11]小夫.多機拍攝的《家教》[J].中外電視,1989(04):50-52.
[12]劉欣,孔晨琛.讓歷史鮮活起來——與趙曉時談《建黨偉業》的攝影創作[J].電影藝術,2011(04):144-147.
[13]林宇峰.精品課程課堂實錄的錄制方式[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24):117-119.
[14]馬碧芳.講授型電視教材的攝制[J].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4):78-80.
[15]下牧建春.電影和聲音構造第四章收音技巧(二)[J].數碼影像時代,2016(07):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