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佳薇
【摘要】新媒體時代的影視剪輯藝術內涵早已不同往日,這主要是因為技術的更新迭代以及理念思維的變更所致,接下來本文就將從新媒體時代下影視剪輯藝術的發展思路、新媒體時代下影視剪輯藝術的發展困境以及對策等角度出發去分析新媒體時代下影視剪輯藝術的發展。
【關鍵詞】影視剪輯;剪輯藝術;新媒體
中圖分類號:J9?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7.077
當下新媒體時代伴隨著各類電子產品的發展,人們早已習慣于從互聯網、移動端之上去獲取內容信息,同時市面上也在不斷地推陳出新一些符合受眾用戶需求的影視APP出來,這就導致了以往人們茶余飯后消遣的主角“電視”,日漸衰微。除了這個方面以外,新媒體時代本身的“點對點”傳播模式也是提高受眾用戶吸引力、增加受眾用戶粘合力的重要法寶。因此在新媒體時代下整個社會的各個行業都要對以往的運營模式進行變革提升,尤其是處在用戶傳播鏈當中的影視剪輯工作行業,要不斷地去變革更新,以期適應新媒體時代下影視剪輯藝術的發展趨勢。
1. 新媒體時代下影視剪輯藝術的發展思路
1.1 創新思維、拓寬思路
在當今新媒體時代下,相較于往日舊的影視剪輯工作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新型的、更佳符合當下發展潮流的影視剪輯工作形式。當下使用新媒體進行影視頻觀看的絕大多數都為青年,根據《中國互聯網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所提供的數據,2021年我國互聯網使用用戶20歲到29歲的占到了17.4%,30到39歲的占到了20.3%,均躋身至了所有年齡段的前三名。因此面對這個年輕化的受眾群體,新時代的剪輯工作者更是應當具備好創新思維、拓寬思路的能力素養。這就需要剪輯工作者多去關注了解當下的潮流文化發展風向,懂得當下年輕人所追逐的、喜歡的事物。對于素材的使用以及剪輯不能光憑自身的喜好,而是要更多地站到受眾的角度去思考、去制作,并且運用好這些文化內容去為自己的內容作品注入更多藝術元素。因此在當今新媒體時代下影視剪輯藝術的發展要求我們的影視剪輯工作者做到創新思維、拓寬思路,讓自己的作品朝著年輕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前進。
1.2 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進入新媒體時代以后,人民群眾通過各式各樣的終端接收信息,同時和以往嚴肅化的傳統媒體作品內容相較,新媒體時代下的作品由于技術的更新等內容大多都貼近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并且整體都在類如內容傳遞、藝術組成、中心思想等方面向人民群眾積極靠攏。所以新媒體時代下的剪輯工作者要做好把關人,利用當下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藝術表達形式去對內容進行編輯剪輯,貼近群眾、迎合群眾、服務群眾。舉個例子,美食視頻主“苗大東”,就是實現這種貼近群眾、迎合群眾、服務群眾藝術化呈現的一個典型案例。“苗大東”的美食節目中不乏出現一些高端昂貴的食材,例如波士頓大龍蝦等,但他的視頻背景以及場景從來都是在普通人家家中,同時剪輯的過程中也不會為刻意凸顯“高端”而把一些接地氣的場景刪除或是加一些背景音樂以掩蓋背景音的雜亂,而是完全將一些平常人家的聲音、畫面都收錄剪輯,從而形成了自身獨特的鄉土化藝術視頻內容。
2. 新媒體時代下影視剪輯藝術的發展困境
2.1 對于剪輯工作的不重視
傳媒業有句行話,叫作“內容為王、渠道制勝、體驗是金”。可以明確的是好的內容的確是良性發展的必要條件,但是我們還要知曉的一點是好的內容不僅指內容的編排好,還包括后期的制作也要跟上腳步。同時在新媒體環境下,快餐化、碎片化的內容呈現獲取已是司空見慣,因此要更加重視剪輯工作。當下還有一些自媒體運營者將運營思路全部都放在文案的編輯、內容的構思上,而對剪輯工作卻持著一種能有就行的消極態度,這樣逆反當下新媒體時代的運營思路模式必然是會讓自己的作品在眾多優秀作品中石沉大海。
2.2 對于細節方面的注意力缺失
新媒體時代是一個人人皆是“廣播站”的時代,互聯網上的視頻主、視頻內容多如牛毛,而想要在這么多的內容中脫穎而出也就成為了每一個視頻主想要做到并且為之努力的方向。就比如新媒體時代下影視作品內容的代表,短視頻。短視頻是伴隨著互聯網平臺以及人們的快餐化信息汲取方式而誕生的新的視頻內容形式,短視頻一方面迎合了當下人們的快餐化節奏生活,取得了人們的好感。但另一方面由于競爭的激烈以及受眾對于內容的需求量大、要求繁多,導致了很多視頻主在剪輯的過程中過度追求數量而忽略了在制作剪輯工作中的很多細節,繼而連鎖反應直接導致了視頻內容的整體質量低下,這樣長期下去對于細節方面的注意力缺失會對整個影視剪輯制作行業都產生不良影響。
2.3 對于社會效益履行的不足
新媒體時代下自媒體視頻主的運營目的說到底還是為了流量,為了自身的經濟效益。從這個角度出發去看,一些視頻主為了過度地去追求經濟效益從而導致對于社會效益履行不足的情況時有發生。甚至有的視頻主為了吸引受眾注意力去惡意剪輯、制作一些與我們社會價值觀背道而馳的內容出來,并且都大多充斥著低俗,媚俗的元素在內,這些內容面對我們社會的發展起不到一點積極作用不說還有可能帶來極大的負面消極效果來。新媒體時代下,影視剪輯工作者過分去追逐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效益將成為我國影視行業良性發展的一大絆腳石。
2.4 對于創新能力的缺乏
上文提到伴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各類移動端、本地客戶端等的視頻影音類軟件如雨后春筍般冒現,我們也進入到了一個影音內容觀看2.0的時代。除開已發展了數年的優酷、愛奇藝等本地客戶端視頻軟件,一些當下較為流行的比如抖音、快手、西瓜視頻、微視這些視頻APP也都相繼成為了年輕人們所追逐的對象,同時這些視頻主也為了迎合年輕人群體而將視頻的內容制作定位的年輕化、潮流化,從而極大地推進了當下影視行業的發展。但是凡事都是有其正反面的,新媒體時代的影視行業由于入行門檻低、使用基數大,人人都可以成為視頻主,這也就導致陷入了影片內容質量有好有壞,魚龍混雜的困境。其實歸根結底,這還是由于視頻主對于創新能力的缺乏所致。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我國雖然整體人口素質、素養都較之前有了極大的提升,但細致來看參差不齊還是現下所面臨的一個問題,繼而就所致整體的創新能力還是有待提高。因此對于創新能力本身的缺乏是一個方面,同時對于創新能力把控的缺乏也是一個方面。一些新起步的視頻主急切地想要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從而去頻繁地更換自己的剪輯制作模式,他們可能自認為這樣做是在創新,殊不知這樣只會減少用戶的黏性,長期下去將會帶來消極影響。所以,新媒體時代下的視頻主、剪輯工作人員一定要在創新上下好功夫,避免創新能力的缺乏,這個創新的缺乏不僅指對于創新本身的缺乏,還包括了對創新能力把控的缺乏。
3. 新媒體時代下關于影片剪輯藝術的發展對策
3.1 剪輯的多樣化形式探索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不僅要求我們去對內容的創新做出構思發展,還相應的要求對剪輯的多樣化形式進行探索。由于新媒體時代有著“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也就給我們的影片視頻制作剪輯提出了新的任務,那便是要時刻緊隨當下潮流、時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同時現代拍攝技術水平也要不斷提升,鏡頭語言日漸也要豐富多樣,對于這方面也對我們剪輯工作者的藝術品位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那些脫穎而出影片內容的背后剪輯工作者都是有著較高藝術造詣或是獨特藝術理解的佼佼者。比如優秀的剪輯工作者在處理一些主人公的特殊運動狀態時,會采用諸如動作縮減法、動作錯位法、動作分解法等等的手段去實現內容的完整連貫。但這些都不是固定的“背板”,而是要根據制作的內容、要求等隨機靈活應變,在保證藝術性、質量的前提下還能不死板,不套路化。
3.2 多元素的整合使用
接上文,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固定的內容已不能滿足當下的受眾群體,因此作為影片視頻“烹飪師”的剪輯工作者就要多去搜尋以及應用一些多元素的內容融入到自己的內容作品當中去。這些多元素、豐富的內容可以大大提高影片的觀賞度,讓受眾所喜愛。舉個例子,除了最基本元素比如片頭、字幕、音效、濾鏡效果的使用外,還要對這些元素進行良好的配套運用,讓這些元素在影片中能夠起到對影片整體如虎添翼的作用而非生搬硬套。比如剪輯工作者在剪輯的過程中以音樂為內容的串聯線,那么音樂的選取就必須要同影片的內容相契合,在內容節奏明快的地方就選取一些激情、快速的音樂,比如一些電子音樂以及當下年輕人們所喜好的HIPHOP音樂。而在內容舒緩節奏較慢的地方就選取一些相對柔和的音樂比如布魯斯、爵士等,如果這樣音樂與畫面的匹配到位就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影片內容的藝術旨意。
3.3 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線并行”
堅持正確導向、履行社會責任是傳媒業應有的擔當和使命。前文中提到過一些視頻主為了過度地去追求經濟效益從而導致對于社會效益履行不足的情況時有發生。而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就要求新媒體時代的剪輯工作者秉持好自身的職業操守,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前提下不忘將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因為說到底我們作為媒體工作者就是要將人民群眾的需求,將服務人民群眾當做我們自身的工作導向目標,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線并行”,為我們的受眾、社會制作出既有深度,又能打動人心,還能弘揚正能量同時質量上乘的優秀作品出來。
3.4 對于新技術的應用與推廣
新媒體時代有一個重要的特征便是技術的更新迭代,過去的膠片剪輯工作模式已被現在的數字化剪輯模式所替代取代。同時多元化技術的推出也給了當下的剪輯工作者有了更多施展自身拳腳能力的空間,讓當下的剪輯工作者能夠源源不斷地制作出更多優良的作品出來,因此對于新技術的掌握應用是新媒體時代每一個剪輯工作者所必須要具備的能力。除了剪輯工作者自身對于新技術的應用,新技術的推廣也是重要的一個方面,因為影片作品內容到受眾都是一個循環傳播的過程,影片的制作者發布內容,受眾接受內容,再給制作者發回相應的回饋。因此受眾對于新媒體的使用技能方面也至關重要,有最基本的移動端手機、平板電腦的使用,再高端一些的比如有VR等。尤其是VR的使用,VR最為最能與受眾進行“零距離”接觸的技術設備一定會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這些新技術的使用除了受眾自覺接觸外,國家也要不斷地對這些新技術進行推廣普及。
新媒體時代下的影視剪輯藝術工作存在著對于剪輯工作的不重視、對于細節方面的注意力缺失、對于社會效益履行的不足、對于創新能力的缺乏等問題。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求我們秉持好創新思維、拓寬思路等的理念思維,從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線并行”、多元素的整合使用等方面著手發展解決,助力我國影視制作行業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尹珊.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的后期制作和剪輯探析[J].中國傳媒科技,2021(08):86-88.
[2]任東方,羅見聞.新媒體形勢下鏡頭語言的運用[J].科技傳播,2020,12(18):122-123.
[3]劉建華,盧劍鋒,李文竹.中國傳媒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現狀、問題與相關建議[J].傳媒,2020(21):72-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