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竹
作為中國領先的供應鏈物流數字化服務運營商之一,深圳市易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易流科技”)致力于構建供應鏈物流行業數字化(IoT)的基礎設施,并通過軟硬一體化的技術和服務,實現物流基礎設施物聯網化、供應鏈全鏈條數字化和物流全場景智能化。現如今,易流科技已逐漸在制造、冷鏈、快遞、新零售、餐飲、商超等多個細分領域占據重要地位。與此同時,為了更加深入地從食品安全本身出發,研究食品相關的產業鏈和場景,提供覆蓋從工廠到賣場、從農田到餐桌的全場景監測和全鏈條追溯的“食品安全數智化”服務,易流科技成立了全資子公司——深
圳市食易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食易安科技”)。
由《食品安全導刊》雜志、食安觀察網在“食安大講堂”網絡平臺推出的“食安科技助力食品供應鏈安全”系列研討會第四期課程中,深圳市易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食安事業群總經理、深圳市食易安科技有限公司企業事業部總經理王震以《數字化管理技術讓食品供應鏈更安全》為題,從4個方面分享了“數智食安”的相關內容。
從食品安全角度看食品安全供應鏈
食品安全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明確了食品安全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提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和深化改革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也堅持以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這“四個最嚴”來增強食品安全監管的統一性和專業性,切實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水平和能力,從而確保人們舌尖上的安全。
一方面,消費升級推動食品供應鏈不斷完善。特別是2020年全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人們對食品的需求也逐步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轉變。在這一趨勢的驅動下,食品品質體驗將成為社會剛需,食品安全更顯得尤為重要。
另一方面,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已使產業互聯網進入“深水區”。此外,物聯網與人工智能技術的持續優化又為消費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可以說,數字經濟為食品安全的應用與創新提供了更多的機遇。
用食安數智塔的視角解析食品安全
通過與各行業企業頭部用戶的溝通交流,食易安科技立足食品安全供應鏈的全景視角搭建了“食安數智塔”,這也是食易安科技的行業視野和業務發展藍圖,其從上往下是“業務邏輯”、從下往上是“數據邏輯”。
第一層:食品安全服務。用“一體化、數字化、智能化、平臺化”的思維為企業、政府和公眾提供食品安全數智化的便捷服務。
第二層:食品安全數智應用。聚焦從農田到餐桌,從工廠到賣場的各個環節與場景的食品安全的數智化應用,從全產業、全場景的視角,在強調全過程追溯的同時提供智能化應用。
第三層:食品供應鏈協同。實現物流要素和物流設施的透明鏈接,并通過相關信息管理系統和物流追溯平臺,實現供應鏈物流的可視、可控、可協同、可優化。
第四層:IoT基層設施。從技術視角而言包括定位識別、身份識別、環境感知、圖像識別、無線中繼等;從場景視角來說包括智慧農業、智慧園區、智慧餐飲、智能冷鏈等。
由此可見,“食安數智塔”旨在掌握全場景的IoT數據,以及食品供應鏈物流過程的數據,從而打造覆蓋從產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數智應用,進而為企業、政府和公眾提供更優質的食品安全服務。
食品安全供應鏈數字化的實現路徑
食品供應鏈高質量發展需要逐步向科技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向轉型升級,故食易安科技將其實現路徑分為物聯網化、數字化、智能化這3步。
物聯網化就是將物流基礎設施(要素、設施、場景),如種養殖場、產地及運輸環節的車、人、貨、箱、倉、店、場站等的實時連接&在線。通過基礎定位、圖像識別、環境感知、事件識別、駕駛安全、無線采集、ECU采集、人機交互等連接&在線方式,生產、運輸、管理等人員能夠及時了解食品在生產、存儲、運輸等環節的數據,以此對可能發生或存在的風險作出預判或預警,進而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數據是實現可視的基礎,數字化就是要實現供應鏈全鏈條,即訂單、調度、運單、在途、簽收、考核、結算等環節的端到端可視,進而實現上下游——貨主、承運商、車隊、司機、倉庫、收貨人等各環節的協同。實現了可視與協同的數字化食品安全供應鏈不僅能夠優化成本、精準時效,還有助于全程安全的實現及重塑體驗。
智能化可以說是在物聯網化與數字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通過物聯網數據進行動力畫像、業務圖譜等的描述,然后對數據征信、風險預警等實施診斷,繼而對需求、運力等作出預測,最終幫助智能調度、路網規劃等形成決策。
總而言之,食品安全供應鏈數字化的實現路徑就是要讓數據代替經驗、算法輔助決策、機器具備靈魂。
食品安全供應鏈的應用
隨著市場對食品及其安全性的要求不斷提升,數字化管理技術在食品供應鏈中的應用將愈發廣泛。例如冷鏈供應鏈全鏈溫濕度檢測控制,其可以通過使用面向、人、車、貨、倉、廂、柜等動態檢測的IoT設備,以及“軟硬件一體”的方式實現冷鏈全場景的數字化監管。又如供應鏈全鏈條數字化——提供以“物流控制塔”為核心的訂單履約協同,通過OMS(目標管理系統)、WMS(倉庫管理系統)、TMS(數字控制系統)等信息化系統的協同來高效提升物流作業效率,并有效實現業務數據流暢運行。再如品控溯源的雙循環、雙鏈條追溯,即國產商品從種養殖到基地儲存、農貿農批再到加工生產、中央廚房、展銷、餐廳等直至消費者手中的全程追溯,以及進口商品從工廠到運輸再到入境港口、集中監管、貿易商、經銷商直至消費者的全鏈條管控。
事實上,食品安全數字化轉型同樣是政府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一環,更是關系到食品安全戰略實施的重要舉措。尤其是冷鏈市場的食品供應鏈規模龐大、業態復雜,傳統的監管手段和效能難以持續,探索與建立冷鏈安全長效機制已成為行業共識,要由被動監管向主動監管轉變,事后治理向事前防范轉變,構建與市場機制相匹配的監管體系,借助互聯網平臺增強監管的全面性、針對性、科學性,形成事前防范、事中事后監管長效機制。
總結來說,食品安全追溯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對供應數字化進行深度變革。同時,還要打破傳統信息系統孤島,實現全鏈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