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姣
所謂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中相互幫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并且以每個小組成員表現作為獎勵依據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改變了原來以老師為主體,學生為輔的模式,而是讓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參與進來,以學生為主,由被動改為主動,并且每個成員都有責任去幫助其他人學習。課程標準建議“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因此,從低年級開始就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技能。那么如何正確地在低年級課堂教學中實行小組合作學習呢?
一、扎扎實實,一步一腳印,培養合作意識
低年級主要以打基礎為主,教學跟教學生寫漢字一樣,要一筆一畫開始,一時半會還不能發表自己的見解。因此,低年級的課應該選擇一些活潑的方式以啟發學生為前提,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中,我經常聽到學生問我“老師,我們能小組合作嗎?”這時我會肯定的告訴他們——“當然可以”,于是,學生們很是興奮地幾個人一堆相互討論,相互幫忙。在這一過程中,我發現學生都非常喜歡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形式,因為他們在幼上兒園時就是這樣圍坐在一起畫畫、捏橡皮泥、做游戲等等。但是小組合作學習跟幼兒園的這種模式又有所不同。小組合作學習更多關注的是以學生主體為本,而不是以老師為主體,老師說什么,學生就做什么,這種模式已經被打破,更多的是學生充當主角,老師傾聽學生的一些見解。因此,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建立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形式,起步階段扎扎實實的來,一步一腳印很關鍵。
而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特點,在任務分工方面,我認為一開始可以以二人或四人小組的合作學習形式,建立二人或四人學習小組,并且一開始先要分好工,明確他們每個人的任務后,再進行合作。
二、在小組合作中注重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
(1)學會傾聽每個成員的心聲。傾聽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環節。一個只會表達自己想法,卻不能很好傾聽別人的人,不是一個好的傾聽者。在討論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當一個孩子在發言時,有些孩子就只顧自己做自己的事,這是不尊重別人的表現。他沒有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會使整個討論環節進行緩慢,拖慢整節課進程。因此教師要訓練學生學會傾聽:一是要學會傾聽老師的提問,聽老師再說什么,布置任務和小組分工要求;二是認真聽每個同學的發言;三是把同學的發言重點進行羅列和總結。
(2)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合作學習中每個成員都要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小組成員了解你的想法。在小組合作中我經常看到小組中有特別愛發言的,每個問題都是他發言,全然是發言專業戶,而另外一些人默默無語的現象。這時,我們老師就要起到協調者的作用,多鼓勵那些不想發言,培養他們敢說的勇氣,給予他們講話機會,并及時的給予鼓勵和肯定。
(3)學會積極參與討論。遇到問題每個成員都應該表達自己的想法,可能有不一致的時候,這就需要小組進行討論,在討論中找到最終的答案。如果遇到沒有統一答案時,教師要及時給予以指導,并告訴學生討論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三、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中的重要性
(1)在合作中促進學生交流。小組合作改變了原來一答一問模式,以前老師跟學生交流機會很多,但學生跟學生交流卻不多。通過小組合作,學生之間的交流多了。
(2)在合作中培養競爭意識,增強集體榮譽感。小組合作是一個團體,一個人的好壞關系整個小組的命運。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增強集體榮譽感,而且一個人完成的任務關系到整體的利益,小組成員表現影響整組的總體成績,小組成員要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績。各小組組內合作,組間競爭,體現合作與競爭的統一。
(3)取長補短,實現價值。低年級學生作品往往夸張,異想天開。如果用我們成人的眼光去評價跟同伴評價所取得的效果截然不同。而小組合作的目的就是多傾聽同伴的交流,把他人好的之處學習到自己身上,取長補短,實現價值,獲得成就感,激發學習的興趣。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需要。未來,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中還需要進一步改進,豐富合作的形式,使小組合作真正融入到課堂,真正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個人與團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粗淺的體會,希望今后在教學中還將不斷實踐反思,更好的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