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宇卓
摘要:在建黨百年前夕,涌現出一大批現實主義題材的新主流電視劇,其中正午陽光出品的電視劇始終保持在很高水準,被觀眾們津津樂道。本文以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制作的《大江大河》、《大江大河2》、《山海情》三部優(yōu)秀的現實主義題材新主流電視劇作為研究對象,從敘事、創(chuàng)作、宣傳與發(fā)行三個角度,探究正午陽光成功背后的原因,及其值得參考與借鑒的經驗。
關鍵詞:正午陽光 現實主義題材 新主流電視劇
作為優(yōu)秀新主流電視劇的典范,由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午陽光”)出品的《大江大河》、《大江大河2》、《山海情》三部電視劇在業(yè)內獲得了優(yōu)秀的口碑,也為現實主義題材新主流電視劇的制作樹立了標桿。《大江大河》系列電視劇主要通過小人物的故事來講述改革開放四十年間中國南方鄉(xiāng)村的發(fā)展,及為民眾的生活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山海情》主要講述了從1991年開始的寧夏“吊莊移民”政策與對口幫扶政策為農民們帶來的脫貧改變,民眾從在黃土高原上風餐露宿走向了小康生活,是我國脫貧攻堅取得巨大成就的代表,成為新時代改革開放與扶貧的優(yōu)秀獻禮劇。這三部電視劇都是在宏大歷史背景下講述小人物的故事,由民眾生活的改變來描繪時代的變革。《大江大河》、《山海情》分別獲得了第25屆與第27屆上海電視節(jié)白玉蘭獎最佳中國電視劇獎。
正午陽光出品的系列現實主義題材新主流電視劇的劇本創(chuàng)作,在用電視劇記錄歷史的同時,做到了兼顧“中國敘述”與“敘述中國”。
1.中國敘述。中國敘述指以中國人獨有的視角對故事進行敘述,目的是傳播主流價值觀。正午陽光在制作現實主義題材新主流電視劇時,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融入電視劇的制作中,并充分與主流市場相融合,不是對觀眾進行宣教,而是制作得有廣度、有深度、有溫度,人民大眾喜聞樂見,潛移默化地對觀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何協調中國的國家統一性和內部多樣性,這是在研究中國敘述時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我國在國民經濟計劃、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展示出了體制的力量,但是不同地區(qū)的文化存在著多樣性,經濟發(fā)展也存在著不均衡性。所以現實主義題材新主流電視劇要將不同地區(qū)的多樣性與不均衡性向觀眾呈現出來,要做到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這樣才能成為真正的“中國敘述”。
中國敘述中敘述的事實需要被制作團隊挖掘出來,也需要被觀眾認可。正午陽光對現實主義新主流電視劇劇本的創(chuàng)作內容主要著眼于對平民故事的宏偉敘事,將改變中國歷史的宏大背景用小人物的故事講述出來,劇本的創(chuàng)作與特定的時代特征相結合,將適宜影視化的好故事呈現給觀眾,對觀眾進行積極正確的價值觀引導,激發(fā)出民眾的家國情懷。將主流價值觀與優(yōu)秀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結合在一起,夯實觀眾對主流價值觀的認同,滿足觀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與當下愛國主義情懷的抒發(fā)愿景,是電視劇市場的迫切需求與正午陽光的不懈追求。
2.敘述中國。敘述中國指將中國人獨有的時代浪潮中發(fā)生的事件改編成故事,講述不同歷史階段下的平民故事,獻禮新時代脫貧攻堅事業(yè),傳遞人文關懷,使觀眾產生共鳴。現實主義題材新主流電視劇聚焦現實,謳歌時代,關注社會變遷,書寫人間冷暖,正是一個個的小人物、小故事,共同組成了中國在時代洪流下的民生百態(tài),共同構建了“敘述中國”的平民史詩。由正午陽光出品的電視劇劇本力求精益求精,堅持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劇本中的故事都有現實的時代背景作襯托,故事的呈現更具有真實性,以此來拉近故事中的人物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從敘事的角度分析可以發(fā)現,《大江大河》系列和《山海情》都是由真實事件、真實人物改編而成,劇情真實緊湊,懸念設置合理,優(yōu)秀的劇本創(chuàng)作根植于生活也貼合生活,使觀眾產生熟悉之感,通過喚醒觀眾的集體情感,使觀眾沉浸其中獲得共鳴。無論是《山海情》中面對“吊莊移民”政策時積極鼓勵群眾執(zhí)行易地搬遷政策的西海固干部們,還是《大江大河》系列中帶領小雷家在新時代鄉(xiāng)村改革浪潮中走向共同致富的雷東寶,都為新時代的青年人樹立了堅毅的榜樣。《大江大河》系列與《山海情》充分貫徹了國家“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初衷,將扶貧政策與百姓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相彌合,實現真正的雙贏,民眾從最初的“響應國家政策”到后來“助力國家新發(fā)展”。《山海情》中西海固的村民們與《大江大河》系列中小雷家的村民們的脫貧致富寄托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民眾的發(fā)展與國家的發(fā)展息息相關,將同強共富的理念植入觀眾的心中,體現出普羅大眾對美好生活不懈追求的主題,實現價值觀的輸出和情感的升華,樹立文化自信。
想要把一個主旋律的現實題材的新主流電視劇拍得不死板空洞,制作團隊需要不斷探索,尋找恰當的切入點與合適的表達方式。正午陽光在新主流電視劇的創(chuàng)作中,遵循了“真實”的原則,從拍攝地的選擇到道具的還原,再到演員的衣食住行,都對當時鄉(xiāng)村生活進行了細致的還原,表現出了制作團隊對細節(jié)的注重以及對拍攝創(chuàng)作的獨特見解。
1.取景考究。實景攝影指不搭任何布景,在事先決定的真實景物中進行影片的拍攝工作。高標準與嚴要求始終貫徹于正午陽光的電視劇制作過程中,正午陽光制作的現實主義題材新主流電視劇全部運用了實景攝影,雖然耗時又費力,但電視劇背景的清晰度高,視覺效果好。電視劇背景的選擇都更貼近實際,使觀眾有一種極強的帶入感。《大江大河》系列取景于安徽涇縣、安徽省馬鞍山市、江蘇省南京市的六合冶山、安徽工業(yè)大學、南京藝術學院、南京體育學院等地,力求最大程度對當時時代背景進行還原。創(chuàng)作團隊在苦尋小雷家拍攝場景無果后,用了20天的時間在安徽涇縣蔡村鎮(zhèn)小康村重新搭建起“小雷家村”,甚至在一年前便移植了一棵樹種在了拍攝現場,對劇本中的場景風貌進行還原。安徽馬鞍山作為另一個重要拍攝基地,其鋼鐵廠、化工廠、電器市場等場景陳設與劇本中的時代背景較為吻合,對20世紀70年代后的時代展現十分精準。小雷家村民的住所也從最初的毛坯房,升級換代成土坯房與磚房,足以凸顯出創(chuàng)作團隊對拍攝背景的真實還原。《山海情》在寧夏開機,為了拍攝福建省對閔寧鎮(zhèn)的對口幫扶,創(chuàng)作團隊還不遠千里來到福建拍攝,力求還原當年最真實的勞務輸出狀態(tài)。創(chuàng)作團隊為了符合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將建筑做到最大程度的還原,不惜在寧夏戈壁灘上建起了一個村子,甚至第一代的移民居住的土坯房搭配著籬笆墻和木門木窗、第二代移民住的磚包房搭配著夯土墻和鋼架門窗與第三代移民住的磚房搭配著磚墻和小鐵門等,都被制作團隊還原了出來,電視劇中的建筑背景都極富時代感和真實感。當地群眾聽說有劇組在拍關于閔寧鎮(zhèn)玉泉營的戲,不少人驅車前來參觀。一位老大爺一看場景,當場哭了,“太真實,一下子就想起當年吃過的苦”。
2.巧用道具。一部被觀眾廣為稱贊的電視劇,除了擁有精彩的劇情、優(yōu)秀的演員以外,道具的制作與運用也至關重要。許多電視劇在制作的過程中,道具的選擇與使用都是由道具組的主觀臆測而決定,并沒有從當時居民的實際生活出發(fā),因此電視劇在播出后會給觀眾剝離感與跳脫感。在道具的選取上,正午陽光將還原做到了極致,使鏡頭中呈現的故事背景無限接近真實,增強觀眾對劇情的代入感。為了對劇中的年代背景進行細致的還原,導演親自下場對道具進行規(guī)范與要求,創(chuàng)作團隊布置道具時直接拉當地群眾作顧問,甚至很多小道具是直接從群眾家里租借的。《山海情》中出現的雙孢菇是劇組拉著當地的村民親自種出來的,雙孢菇這個道具貫穿了第二個章節(jié),推動了劇情的發(fā)展,塑造了玉泉營村民勤勞勇敢不畏艱苦的人物形象。對道具的精雕細琢也是《大江大河》系列與《山海情》獲得成功的重要支柱,正午陽光創(chuàng)作團隊的高標準嚴要求,使觀眾更容易回到電視劇中的年代,與劇中人物共情,激起觀眾的“回憶殺”。
3.追求細節(jié)。創(chuàng)作團隊選取真實的故事進行劇本創(chuàng)作,將真實的場景搭建起來,就連《山海情》中演員們的方言也都格外真實。演員們或是操著一口泛西北方言,或是“燙嘴”的福建普通話,廣東人黃堯和北京人熱依扎也為劇中的“泛西北方言”感到頭痛,兩個人一點一點地糾正發(fā)音,努力攻克這語言難關。《大江大河》系列中,王凱為了還原電視劇中宋運輝剛出場時年輕稚嫩的外貌,特地減重十幾斤。每一位被正午陽光選中的演員都恪盡職守,盡心盡力用樸實動人的演技為電視劇注入靈魂。制作團隊同樣也在演員們的造型打扮上下足了功夫,根據時間的推移,電視劇中人物生活越來越好,主角和配角的造型打扮都與之前產生了很大差異。無論是《大江大河》中宋運輝的衣著從剛入學時被洗掉色的褲子到成為廠長后的西裝與風衣,還是《山海情》中李水花被曬黑的臉上浮現出的高原紅與為了防西北的風沙而戴的頭巾,制作團隊在演員的各種細節(jié)上追求質感,精益求精,幾近完美地還原了當時當地的人物形象。
正午陽光堅持對優(yōu)秀電視劇的長線宣傳,在國家廣電總局公布當月份全國拍攝制作電視劇備案名單后,從電視劇官宣開機到殺青,再到電視劇的播出,正午陽光的宣傳做到了“不見其人,先聞其聲”。
1.“破圈”傳播,話題引流。現實主義題材新主流電視劇在宣傳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傳播范圍窄、受眾年齡固化等問題,正午陽光將電視劇的傳播擴大化,受眾不再局限于能夠與電視劇中時間點共情的同時代人,而是與新媒體融合發(fā)展,對青年觀眾群體進行宣傳,實現電視劇的“破圈傳播”。青年觀眾群體因與上一代人的生活環(huán)境有著天壤之別,因此會產生不同的文化心態(tài),但在正午陽光的帶領下,以現實主義題材新主流電視劇為媒介,他們從尋求獨立個性到接受主流價值觀,形成“破圈效應”。2019年11月11日,《大江大河2》正式官宣開機,中國新聞網、澎湃新聞、貓眼電影等媒體均對其進行報道,各大視頻網站也相繼推出了《大江大河2》開機實錄與拍攝花絮,在電視劇上映前吊足觀眾胃口。在新主流電視劇的營銷和推廣中,正午陽光充分利用了互聯網的宣傳優(yōu)勢,積極利用多平臺之間的互動,觀眾在觀看電視劇的同時還可以跨平臺討論,增強電視劇與觀眾之間的傳播與互動,增加電視劇的粉絲群體,實現“破圈”傳播。在微博上,“大江大河官微”與“電視劇山海情”兩家官方微博開通,為《大江大河》系列與《山海情》進行宣傳,制作追劇日歷,與演員互動,播放宣傳片,提高電視劇知名度,增加電視劇年輕觀眾。
在《大江大河》系列與《山海情》的創(chuàng)作中,正午陽光充分地利用了粉絲對影視劇的影響力,采用了具有粉絲基礎的演員,這些演員不僅擁有精湛的演技,帶來的粉絲效應還為電視劇的知名度與播放量帶來了保障,同時也為電視劇的口碑發(fā)酵提供了蔭蔽,使得電視劇得以正向傳播。
2019年12月27日,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局長、黨組書記聶辰席同志出席電視劇《山海情》及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創(chuàng)作推進會,體現了總局對該劇的高度認可。《大江大河》系列和《山海情》的粉絲在多平臺進行自發(fā)宣傳和網絡討論,充當電視劇的“自來水”。在微博,#大江大河#話題擁有849.6萬的討論量與37.3億的閱讀量,#大江大河2#話題擁有191萬的討論量與16.7億的閱讀量,#山海情#話題擁有82萬的討論量與17.1億的閱讀量。在豆瓣,《大江大河》與《大江大河2》分別獲得了4萬與6萬的短評,《山海情》在豆瓣中的短評甚至達到了14萬條。
2.臺網聯動,多屏呈現。現實主義題材新主流電視劇的播出曾依賴于央視與衛(wèi)視的黃金檔,發(fā)行渠道單一,且觀看電視劇的時間地點受限。在互聯網時代,電視劇的播出途徑不再單純依賴電視,新興媒體也成了電視劇不可忽視的重要播出渠道。正午陽光將新主流電視劇的播出渠道擴大,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大江大河》、《大江大河2》、《山海情》三部電視劇不僅在東方衛(wèi)視等電視臺首播,同時也在騰訊視頻、優(yōu)酷、愛奇藝三家網絡平臺同步播放,通過對媒體龐大的覆蓋率,觀眾擁有更多的收看渠道,制作團隊獲得了更多的觀眾。當觀眾在網絡平臺觀看這三部電視劇時,不僅可以通過彈幕的形式與其他觀看電視劇的觀眾進行溝通交流,還可以嘗試佩戴彈幕角色、玩轉彈幕表情、解鎖彈幕彩蛋等玩法,實現觀眾與觀眾之間、觀眾與電視劇劇情之間的互動,增強觀眾觀影熱情。這三部優(yōu)秀的新主流電視劇同樣在各大衛(wèi)視多次輪播,形成口碑發(fā)酵,將電視劇的播出渠道做到最大化。
正午陽光在電視劇制作中的精益求精不僅使電視劇獲得了經濟效益,制作團隊也同樣獲得了口碑積累,電視劇的高質量使制作團隊獲得了口碑,口碑使得制作團隊在業(yè)內獲得更多知名度,在制作新電視劇時制作團隊能夠獲得更多的融資,更利于制作出高質量的電視劇。“正午陽光出品,必屬精品”的口號在業(yè)內打響,為公司提供了質量與口碑之間的正循環(huán)。《大江大河》與《大江大河2》獲得了豆瓣8.8分的評價,《山海情》獲得了豆瓣9.2分的評價,成為近5年來國產劇分值最高的作品。這三部電視劇同樣獲得了當年度豆瓣評分最高中國內地劇集前十名。在《2021微博娛樂白皮書》2021年度綜合口碑TOP10劇集中,《山海情》與《大江大河2》分別獲得了第一名和第四名,足以看出觀眾對這兩部新主流電視劇的喜愛與認可。由國家廣電總局評審出的2021年度優(yōu)秀海外傳播作品包含了《山海情》與《大江大河2》,這些優(yōu)秀的新主流電視劇也將在更多的國家、地區(qū)與觀眾相見。
近年來,現實主義題材新主流電視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展現出了其優(yōu)秀影響力的同時,也探索出了適合其自身發(fā)展的道路。正午陽光制作的現實主義題材新主流的電視劇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結合在一起,以尊重真實為基礎,不斷創(chuàng)新,在商業(yè)價值與愛國主義情感融合的創(chuàng)作模式下,將平民史詩的表述潛力激發(fā)出來,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新時代的語境更需要我們以“中國敘述”的手段“敘述中國”,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向人民群眾輸出喜聞樂見又能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的優(yōu)秀新主流電視劇。
作者系東北師范大學傳媒科學學院(新聞學院)碩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1]馬立軍,張軒寧.淺析“正午陽光”電視劇作品成功的原因[J].當代電視,2020(03).
[2]彭健.電視劇制片企業(yè)的“共主體營銷”模式——對“中國電視劇第一股”華策影視的應用分析[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1(03).
[3]侯鴻亮.精品電視劇創(chuàng)作經驗[J].傳媒,2021(11).
【編輯:沈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