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歌
自2013年頒布"一帶一路"倡議后,我國在近十年的時間內經濟有了跨越式發展,亞歐政治經濟文化圈的交流也日益密切。經濟合作朝制度化、便利化邁進,企業的轉型升級、創新經營也在這一戰略背景下走向繁榮。從微觀角度來看,"一帶一路"合作規劃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創新的迸發也有多重作用。本文將以此為切入點,探究"一帶一路"對企業創新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未來發展的注意方向。
“一帶一路”倡議借助漢代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符號,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新旗幟,將東亞和歐洲經濟文化圈彼此緊密相連。在新的世界發展格局下,中國作為世界上具有影響力的大國之一,經濟的迅猛發展也為全球矚目。發展速度如此之快的中國,背后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國企、民企、中小私企均在接續創新。企業作為市場活力的微觀主體,在國家的經濟發展中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企業要想有長遠的發展與進步,核心驅動力必不可少。我國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后,無論是國企、私企還是中小企業的發展勢頭迅猛,創新動力也不斷攀升。本文以"一帶一路"為著眼點,重點闡述其對企業創新有何影響,并提出合理化措施。
創新方式與效率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創新,就會被扼住發展的咽喉,只有牢牢握住創新這一關鍵命門,才能在始終屹立不倒。“一帶一路”戰略為企業創新的方式和效率提供了多種途徑,技術、管理、研發等多個方面都能帶動企業創新實力進步,具體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1.管理層面創新
“一帶一路”倡議對我國企業管理創新具有溢出效應。從管理、運營效率多角度考慮,盡管國企在速度上領先一步,但無論是國企還是民營企業,均采取了快捷、靈巧的措施來加快管理創新。國企和民企相互扶持,協同進步,利用民企的靈活優勢,加之國企的管理創新,努力形成互幫互助的有利格局。
2.研發、技術層面創新
企業技術、研發層面的進步離不開資本的流動,一帶一路則為跨國經營與并購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臺。在地域分布上,跨國并購對企業的研發強度和力度呈現明顯的地區差異:東—中—西部順次遞減。就其原因而言,東部地區原有的經濟科技實力相對較強,在技術研發方面依舊占有資本實力優勢。在模式和機制上,通過吸收國際化精英人才和創新資金的途徑來實現技術的全面革新,資本密集型為主的產業受跨國并購和經營的創新研發影響更為顯著。
3.企業創新效率
創新的周期長,成功率低是永恒議題。如何讓創新能力和效率做到進一步提升,這是每個企業都在研究的議題之一。企業創新的三條強有力渠道依舊把自主研發、人力資本、對外投資擺在前列。但由于對外投資大多以發達國家為主,“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普遍是發展中國家,部分地區的宗教、種族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創新效率是否得到提高仍然存疑。現有學者研究后發現,“一帶一路”倡議從短期來看的確顯著提升了企業的創新投入;長期來看也顯著增強了企業的創新效率和創新產出。這一過程是不斷演進的,整體呈現逐步攀升態勢,隨著時間的遞增,企業綠色創新效率的動態邊際進程也隨之加快。國際競爭,資源優化配置,技術逆向溢出等效應也有助于激勵綠色創新水平提升。
投資貿易
由于我國的外匯儲備穩居世界首位,這給予對外投資充分的經濟保障與支持。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后,對外直接投資在沿線各國所占比重也是相當之高。現有研究指出,重點像電器,鐵路等基建領域,基礎設施水平的提高對于吸引外資具有明顯的正向作用,在改善和增強基礎設施的可行性后,就可以進一步提升我國的對外投資水平進而促進貿易便利。此外,我國向沿線國家的直接投資對于提升區域創新效率、技術效率具有顯著成效,還可以進一步使對外投資風險降低,不僅為企業供應各種充盈的創新資源,還使在開放經濟中的融資、物流、商品成本等大幅下降,減輕企業融資束縛壓力,反向加快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
轉型升級
“一帶一路”戰略不僅從企業管理制度層面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還為企業的轉型升級角度打開了另一扇門。已有學者研究得出:"一帶一路"倡議加快了沿線不同省份企業的創新升級,相對于非國有企業、新興型和瓶頸型企業,國有企業和成熟型企業的企業創新升級的效果更為顯著。從數量和質量層面推動企業專利創新,進而帶動了企業的創新升級。進一步看,研發創新等環節對瓶頸產業助力的效果相當顯著,對國企和民企的轉型升級也有著錦上添花的作用。第三產業集聚更是展露出強烈的中介效應,對企業的創新能力發展與變革提供活力。
企業績效
創新激勵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中有突出影響。盡管“一帶一路”倡議頒布實施后,參與建設的部分企業創新水平呈現下降態勢,但政府補助對于非國有企業創新意愿與創新產出的激勵有明顯效果。企業的創新績效提升方式分為多種,每一種方式都需要權衡內外部狀況,搭配不同的舉措和路徑來實現,所以要根據本國真實境況對符合條件的國家進行投資抉擇。而且技術獲取型跨國并購對主并方企業創新績效呈現正相關,各種文化制度等方面差異則使主并方企業創新績效受到制約。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大規模高水平的企業在精準扶貧參與方面也對企業創新績效有顯著提升,這也為服務業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和結構整合起到了推動作用。
制度環境
“一帶一路” 戰略作為一項政策激勵,在去產能、降成本等層面加快資金、資源配置效率,進而促進了企業創新效率,提高了創新產出,從正向調節企業創新路徑,使企業發展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投資風險
從研究中國企業OFDI對企業產出與技術人員所占比重看好像并未有明顯提升,這在某種程度上看來我們的OFDI效果并不令人滿意。除此之外,由于密集的海外資源配置使得企業的創新投資被擠出,從而在短期內會致使企業的創新資源欠缺,對其具有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稅收會對企業的現金流與留存收益帶來擠出效應,進而導致企業的內部融資能力被制約,外部融資約束加大。更有融資壓力無法負擔的企業甚至會通過避稅等違法行為來減輕資金流壓力。
環境不確定性
伴隨環境不確定性增強,國際市場競爭重壓,企業資金管制,各種緊急突發情況等問題會源源不斷顯現,這很有可能會讓企業的管理人員只看重企業短期的經濟效益而忽略對企業長期發展進步有利的技術研發等項目的投資,從而使企業的創新水平呈現明顯下跌趨勢。然而這一負面效應也并不是那么絕對,現有學者的研究發現,倒U形關系存在于環境不確定性和企業的技術創新之間,當企業所面臨的不確定性低于某一臨界值時可以顯著地對企業創新進行激勵,而當環境不確定性高于這一臨界值時則會對企業創新行為產生抑制效應。
“一帶一路”倡議對于企業的研發、管理、技術等方面都起到了促進作用。不僅從短期顯著提升了企業效率和績效,而且在綠色科技成果和精準扶貧上也有突出貢獻。通過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來倒逼企業創新,通過產業集聚和創新專利,國有企業和成熟企業在這一方面的效果更為明顯,政策激勵的調節效應也尤為突出。
基于以上分析,給出如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提升投資力度,拓寬融資渠道
“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大多是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覆蓋面的大小直接影響著當地人民生活水平的優劣。盡管如此,由于基礎設施投資耗費巨大,建設周期也相當之久,投資回報收益速度也異常遲緩的突出特點,再加之沿線國家政府的規劃掌控經濟的能力未知,單一的經濟產業結構,抵御經濟沖擊危機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水平與速度還有待提高,因此急需進一步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對外融資渠道,充分了解融資政策,不斷加大對外投資力度,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升級產業結構,利用好創新給企業帶來的有效紅利,不斷提升沿線國家和本國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推動產業升級,努力優化新技術
要充分利用好“一帶一路”戰略所帶來的原有政策紅利,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為投資透明化、便利化提供支持與幫助。進一步擊破妨礙創新資源要素流動的壁壘,促進區域創新的協調發展。加快國際合作進程,在保護原有知識產權不受侵犯下打造創新技術共享資源庫,學習并改進從國外引進的先進技術,對其進行深層次優化,從而加快培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努力實現兩者平衡,打造適合自己產業發展的獨特創新之路。
(山東科技大學)
參考文獻:
[1]李延喜,李笑沖,史金艷.“一帶一路”倡議、風險容忍與企業創新效率[J].科研管理,2020,41 (06) :65-79
[2]楊波,李波.“一帶一路”倡議與企業創新升級[J].科研管理,2021,42 (01):47-56.
[3]李秋梅,林靈,曾海艦.“一帶一路”倡議是否有利于促進企業創新能力提升[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9,36 (17) :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