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婧雪
服務價格是以提供勞務為主而收取的相關費用,是最終價格的一種形式。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服務價格管理體制改革也在不斷推進,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其已進入新常態階段,強調“調結構穩增長”。新常態背景下,服務價格運行的基礎和工作環境都發生了改變并呈現出新的特點,因此,在經濟新常態下,如何做好新形勢下服務價格的改革與管理工作已成為當前價格主管部門需要面臨的重要問題。本文通過簡析有關服務價格方面的理論基礎,分析新常態下服務價格改革與管理現狀,借鑒新常態服務價格改革經驗,提出新常態下服務價格改革對策建議,以幫助價格主管部門樹立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服務價格向縱深推進和轉型,從而全面提升服務水平。
新常態下服務價格及其特點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在新常態下服務價格及其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四點:第一,服務價格總水平漲幅總體回落但少部分服務價格波動較大,這主要是由于整個社會經濟增速放緩,使得社會總需求增速回落(如下圖)。第二,服務價格運行結構分化明顯,其價格漲幅總體高于一般日用品和耐用消費品價格。第三,“互聯網+”行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其不僅拓寬了已有的服務形式,也使服務價格的形成影響因素更加趨于多元化和復雜化。第四,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發展,各行業領域的市場競爭形勢日益嚴峻,在整體經濟增長減速和傳統需求減弱的新常態下,市場服務價格也面臨著嚴峻挑戰。

服務價格改革的主要方法
服務價格管理是價格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服務價格改革的主要方法包括:第一,在繼續推進“放開一批”改革辦法的同時,進一步弱化政府參與定價的職能,將服務價格定價權限下放給市場。第二,重新研究確定政府定價范圍,推動政府在定價范圍內進行服務價格改革,并加大對政府定價行為的監督,加大對違法違規定價事項的處罰力度,以督促政府按照公開透明、程序規范的原則建立具有指導性意見的服務價格監管辦法,從而維護各方主體合法權益。
新常態下的服務成本經濟學
服務經濟學是以服務這一無形產品的特殊性作為經濟分析起點,研究服務產品在生產和流通過程中產生的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系。服務成本經濟學是指服務行業或部門想在新常態下拓寬自身市場份額,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就要積極扭轉自身傳統的成本觀念,在遵循服務產品市場特點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服務產品,有效控制其成本,促使更加廉價、優質和適銷,從而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在提高服務水平的同時,降低其經濟成本,最終實現真正的服務經濟。
新常態下的服務價格改革工具
新常態下服務價格改革的目標是通過理順服務價格關系,積極解決對市場經濟穩定發展具有不良影響的因素,而推動服務價格改革離不開價值規律和管理會計等工具價值的發揮。一方面,利用價值規律能夠有效理順不同服務間的比價關系,可以保證各種服務的價格基本上符合價值,有助于實現服務產品供需平衡。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管理會計在分析服務產品銷量、成本、利潤之間的關系,科學預測服務價格可以上下浮動的幅度,對培育市場經濟有重要作用。
新常態下服務價格改革與管理的基本思路
新常態下,服務價格改革與管理應實行國家宏觀調控下由市場形成價格的機制,從而厘清政府定價與市場自主定價的界限。同時,政府要繼續發揮自身對部分重要服務價格的定價管理職能。在服務價格改革與管理過程中,堅持以市場為主導、因地制宜、分類推進與實施的原則,并結合國家各項體制進行改革,以積極穩妥地推進服務價格改革,維護市場競爭秩序,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服務價格改革與管理實施過程
服務價格改革與管理的實施首先要確定科學的目標,作為價格主管部門,要主動認識、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其次,明確服務改革工作的重點,強調服務價格行為監管,重點監督存在服務價格違法行為突出的行業和部門。最后,在依據國家有關法治保障、守住民生底線的基礎上,選擇最佳的服務價格改革路徑,以支撐和保證競爭有序地服務市場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服務價格改革的具體操作流程
服務價格改革的具體操作流程如下:第一,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堅持市場化改革導向,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發揮政府在宏觀層面上的協調職能,強調事中、事后監管,從而規范服務市場競爭秩序。第二,深入推進服務價格改革,細化政府對服務價格調控的目標任務規定,并加大對服務價格改革的宣傳工作,推動服務行業主動向社會公布服務價格信息,從而規范經營者價格行為。第三,堅守服務價格為民生的底線,突出民生熱點和市場失靈監管方向,完善服務價格輿情監測機制,強調價格服務質量。
新常態下服務價格改革政策
近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相繼下發《關于建立完善價格監管機制的意見》、《價格行政處罰程序規定》、《價格行政處罰案例審理審查規則》等相關文件,這都對進一步推動新常態下服務價格改革的有序開展,完善服務價格監管機制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意見和操作性更強的具體規定。隨著《“十四五”時期深化價格機制改革行動方案》的頒布與實施,對深入推進價格改革,完善價格調控機制,提升價格治理能力,推動高質量價格政策體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論基礎。
新常態下服務價格改革創新
首先做到在理論方面進行創新,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職能,明確市場在整個資源配置中的重要價值,以緊跟時代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科學調整服務價格,使其運用市場化方式進行管理。其次,為深入貫徹落實“十四五”時期重點領域價格機制改革,政府要在圍繞國家宏觀調控的基礎上,充分考慮當前市場競爭狀況,建立健全服務價格改革創新機制,從而激發市場活力。最后,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可借助大數據技術,以完成在服務價格管理手段方面的創新,從而推動服務價格轉型。
完善新常態下的服務價格管理制度
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為進一步推動服務價格改革工作的順利開展,價格主管部門要緊密貼合市場發展規律,完善新常態下服務價格管理制度,采用精細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服務價格改革的工作規范和流程。同時制定完善的獎懲機制,探索多種方式交叉配合的監管手段,保證各部門職責明確、責權統一,從而規范服務價格改革工作,推動服務價格改革檢查機制常態化。
提高服務價格,提升市場結構,增強服務水平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為加快促進新常態下服務價格改革,可在總量控制、結構調整的基礎上,通過調整服務價格的方式以及完善政府財政補貼的形式來提升市場結構,規范服務評價體系,突出服務產品價值,以減輕行業或部門的不合理負擔,優化市場秩序,盡量避免甚至杜絕當前市場中存在的惡性競爭服務行為,從而在無形中增強其服務水平,促進市場公平有序發展。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新常態下服務價格改革創新工作的開展必須高效適應新形勢、新背景和新要求。因此,在服務價格改革過程中,價格主管部門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力度,既要保證其能夠正確認知、全面掌握國家和政府有關服務價格改革的相關制度要求,又要具有較高的技術操作能力和職業素養,從而使其在推動服務價格改革過程中,高效發揮大數據等先進信息技術的價值優勢,提升服務價格改革效率。
強化品牌形象
當前服務市場競爭激烈,在新常態下進行服務價格改革,要堅持依法治價的原則。通過建設服務價格誠信體系,完善動態服務價格監管系統和查詢服務平臺,從而增加服務價格改革的公開透明性,以充分發揮市場監管職能,推動企業正確采用市場競爭手段,強化自身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并為構建良好的服務市場競爭秩序、培育服務市場化創新機制、構建和諧社會打下基礎。
新常態下,推進服務價格改革是落實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要求的重要舉措,也是協調各方經濟關系,促進消費結構合理化和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價格主管部門要重視完善新常態下的服務價格管理制度,通過結合市場發展趨勢,有序提高服務價格,提升市場結構,并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以強化品牌形象,增強服務水平,穩步推進服務價格改革有序開展。
(山東省肥城市發展和改革局)
參考文獻:
[1]鄒輝,張興汶.適應新常態.迎接新挑戰.做好市場監管服務價格改革[J].中國價格監管與反壟斷,2015(06):52-54.
[2]聶永芬.新常態下服務價格改革與管理探究[J].現代商業,2015(14):105-106.
[3]胡祖才. 適應經濟新常態 貫徹新發展理念 做好新形勢下價格工作[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6(06):5-8.
[4]江蘇省物價局課題組,張衛東,孔祥平. 經濟新常態下加強價格調控監管研究[J]. 價格理論與實踐,2016(09):62-66.
[5]湯茲,蔡新軍. 做好新常態下價格工作的思考[J]. 中國物價,2015(03):37-39.
[6]羅利麗,劉軍. 經濟新常態下價格管理體制與模式創新研究[J].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7,32(24):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