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許你不曾想過,在你的生命中會有多少身影,有的只是匆匆過客,而有的卻足以留下深深印痕……
撫順女孩袁麗是我永生難忘的朋友,采訪了她三次,每一次帶給我的震撼都記憶猶新。
第一次見到袁麗是2004年的11月,當時還在上初中、只有15歲的袁麗卻寫出了20萬字的長篇小說《晴天》,并且在網(wǎng)上發(fā)表,那時的她燦爛如星。我們在學校教師辦公室見面,所有的老師同學對她贊不絕口,夸袁麗是個才華橫溢的女孩,而對于我而言,除了這些,袁麗還有同齡孩子的早熟和懂事。袁麗的爸媽都是殘疾人,平時就靠在市場擺攤賣襪子為生,但這一家人身上卻充滿了生活的動力和追求,我知道,這一切都源于袁麗,因為這個健康活潑懂事優(yōu)秀的女孩給這個殘缺的家庭帶來了歡樂。在袁麗那間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里,我們聊得很投機,聽她講自己的理想,她要當作家,要賺錢養(yǎng)活父母,我很欣賞這個女孩身上向上的生命力和對生活的感悟。采訪做完了,我們也成了朋友。
第二次見到袁麗卻是在戒網(wǎng)班,2005年3月,一向懂事聽話的袁麗卻突然輟學離家出走,父母擔心她是迷戀網(wǎng)絡,袁麗媽特意給我打了電話,說:“袁麗最聽你的話,你幫我勸勸她?!蔽覀冊诮渚W(wǎng)班的大門口相見,袁麗低垂著頭,一副無所畏懼的樣子,全然不似一年前的她,但我始終不相信這一切是由于網(wǎng)絡,因為在我眼里,袁麗是對生活充滿向往,對未來充滿憧憬的女孩,這樣的女孩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迷茫。溝通之后,袁麗的表達和這個年紀的孩子該有的“叛逆”如出一轍,不喜歡父母的約束,要自由要自主等等,于是我給了她傾訴的空間和表達的機會,發(fā)泄過后,袁麗終于繼續(xù)上學了,而現(xiàn)在想來,“叛逆”恐怕是一場惡疾的前兆……
最后一次見到袁麗卻是這樣:只有70多斤的體重,蜷縮著的瘦小的身子躺在床上不住地顫抖,兩只小手被針扎得都是眼,這讓我很難把5年前認識的那個活潑爛漫的小女孩跟眼前的她聯(lián)系在一起。就在上次復學后,袁麗被診斷出室管膜瘤,而且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各種癥狀,頭暈迷糊、惡心嘔吐、渾身疼痛,袁麗媽給我打了電話,說袁麗要不行了,就想見見你……放下電話,那一刻我的淚止不住地流下,我的腦海里盡是那個快樂健康向上的身影。牽掛讓我一刻也等不了,放下手里的工作到撫順看望她,一進門,袁麗媽就哭著跟我說:“琳琳你可來了,看到你就像看到親人似的?!?/p>
躺在床上的袁麗掙扎著要坐起來,我扶住她,握著她那雙冰涼的小手淚流滿面。我問她現(xiàn)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袁麗說,就是想看看我,想我了。那一刻,我不知道我還能為她做些什么?袁麗只說,你好好工作就好。我很佩服她的堅強,我沒有她這么堅強,我相信會好起來的,我們約定不要放棄,不管什么時候,別放棄希望。
在我看來,袁麗就像落入凡間的天使,即便心里承受著對死亡的恐懼和對生命的渴望,但是卻不得不表現(xiàn)出超出同齡人的堅強和勇敢。盡管被疾病折磨得體無完膚,但她堅持考完了中考,并且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撫順市重點高中。即使病得很重,袁麗還是天天熬夜學習,在她看來,時間寶貴。而這一年,袁麗說是她最美麗的時候,光閃閃的。她是學習委員,班級第一名,老師同學都很喜歡她,還在文學社校刊寫文章,還寫博客。袁麗的博客叫“我哭了你在笑嗎?”我問她為什么叫這樣的名字?她說:“我總是會遇到一些事情,希望身邊的人都幸福就好,他們可以把痛苦給我,我可以承擔!”
袁麗曾經(jīng)夢到自己快要死了,看到天空里有一個自己的影子,她一直問影子天空的背后是什么?影子告訴袁麗天空的背后是希望。在袁麗自己寫的文章里,我看到這樣一段話:生命本身就是一場必輸之賭,無論下多大的注,最后都會輸給死神,并且輸?shù)靡粺o所有,但我仍然要賭,為的只是贏得過程中的精彩絢爛。
面對這樣一家人,我不知道該說怎樣的話安慰他們,此刻對他們來說最需要的就是扶他們一把。我?guī)驮愓伊俗詈玫尼t(yī)生,然而可惜回天乏術,那年5月,這個落入凡間的天使還是離開了所有愛她的人……這一次,袁麗媽沒來得及給我打電話,我沒能和袁麗告別,知道消息的那一刻,我沉默了很久,腦海里都是我們相識的片段,淚水頓時涌了出來……我把曾經(jīng)采訪袁麗的片子找出來刻成了碟片,想交給袁麗爸媽做個紀念,但至今都沒勇氣。握著那張碟片,我就能想起那個可愛女孩的一切,何況她的父母呢?所以我把那張碟片放在了辦公桌的抽屜里,更珍藏在了我的心里,等到有一天,我一定親手把這份紀念交給她的父母!也會永遠珍藏在我的心里,珍藏她給與我的一切,追尋理想的勇氣、努力生活的堅強!
袁麗去世后的某個春節(jié),我給袁麗的媽媽打電話拜年,電話那頭,聽得出對方的激動,我們都避免去談起那個讓我們難過的名字,我只想知道,袁麗的家人過得好不好。再后來,我的同事去撫順采訪,我托他們給袁麗的爸爸媽媽帶些禮物和錢,這是我的一點兒心意。雖然,多年未見,但我仍舊希望他們能好好生活。
年少時,在《安娜·卡列尼娜》里讀到: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那時正值不知愁滋味的歲月,以為天下的人都該和自己一樣幸福吧。終于拿著話筒采訪了,數(shù)以千計的被采訪對象在鏡頭中話筒前出現(xiàn),分享著喜怒哀樂,才發(fā)現(xiàn)原來,各有各的不易。
十多年后,電影《我不是藥神》上映的時候,我坐在電影院里,一邊看,一邊流淚,當主題歌響起,我又想起了這個叫袁麗的女孩。
有一天也許會走遠
也許還能再相見
無論在人群在天邊
讓我再看清你的臉
……
不要神的光環(huán)
只要你的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