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沈陽,有著11萬年的人類活動史,有著2300多年的城市史。自戰國燕秦以來,沈陽地區一直是幽州重地,作為“候城障塞”,是經略遼東的戰略要地,勢若襟要。
兩千余年白云蒼狗,沈陽從一個邊塞小城變成了擁有900多萬人口的大都市,有多少人在這座城市留下了名字。最早的沈陽人是誰?恐怕難以回答,但歷史上卻有一個最早的可查姓名的“沈陽市民”。
第一個留下姓名的沈陽人,當然不是碌碌無名之輩。他是在歷代鎮守“候城”的名將中,正史明確記載的直接掛印“候城障尉”的第一人,他就是東漢延光年間的巴蜀名將陳禪。
陳禪,東漢巴蜀安漢(今四川南充市)人,司馬相如的老鄉。陳禪是一位猛人,年少有名,做郡里的功曹,舉善罰惡,被邦內人敬畏。后來察舉孝廉,州里征召他做治中從事。當時刺史被人檢舉受納贓賂,作為佐官的陳禪應當被逮捕考查,但這位老兄毫不畏懼,被抓之后,所受拷打不算,五種毒刑也全部用上,但陳禪神色自如,口供不變,后來案子也就不了了之了。
陳禪由此聲名大噪,車騎將軍鄧騭聽到他的名聲就征召他,舉薦為茂才(即秀才)。當時漢中蠻夷反叛,陳禪任漢中太守。夷賊向來聽說過他的名聲,立即投降臣服。陳禪后升為左馮翊,入朝拜為諫議大夫。
不過,一個魔術團的到來,改變了陳禪的生活軌跡。
永寧元年(公元120年),西南夷撣國王給漢安帝獻上了一個“娛樂團體”。團隊里的人被稱為“幻人”,能夠吐火,自己“肢解”身體,為牛馬“換頭”。按現在的說法,這是一個魔術團,或者是馬戲團。漢安帝覺得新鮮,第二年元旦,皇帝朝會群臣,請出這些撣國藝人表演,群臣也紛紛稱奇。
不過,參加宴會的陳禪卻很不高興,他獨自離席舉手大聲說:“從前,齊、魯兩國為夾谷之會,齊國作侏儒之樂,孔子斬了侏儒。又說:‘放棄與雅樂相背的音樂,遠離奸佞小人。’帝王的庭中,不適合設置夷狄的雜技。”
本是忠臣的肺腑之言,但尚書陳忠彈劾陳禪,為撣國藝人辯護,說陳禪在朝廷譏諷朝政,要求將陳禪下獄。宮廷“春晚”的魔術節目被陳禪攪和了,皇帝當然不高興,不過還算沒徹底糊涂,沒有逮捕陳禪,只將他降職為玄菟候城障尉,讓他哪里涼快哪里待著去,并且要求陳嬋必須到位,并上交妻子、孩子及隨從者的名單。
陳禪也沒辯解,還真就啟程向北而來。出任玄菟候城障尉,這個候城,就是沈陽建城后第一個名字,陳禪由京官降為了邊塞小城候城縣的長官,雖然有些冤屈,卻讓他自己成為了沈陽歷史上第一個有姓名可查的“市民”。
別看被貶官而來,但陳禪的大名,卻是遠播塞外。他上任時,恰逢北匈奴進犯遼東,一聽說狠人陳禪來了,這些胡人都害怕了,退回去數百里。陳禪不派出軍隊,只派吏卒前去曉喻慰勞他們,并且在禮儀教化方面,講說道義以感化他們。單于心服,送一些胡地珍寶后離去。
陳禪名聲再度響亮起來,加上他被貶后,朝廷中有很多人為他爭辯,朝廷追拜陳禪為遼東太守。陳禪在遼東任上,鎮守多年,兼行文治武功,在重視邊備的同時,還注重對本地的教化與文化傳播。作為知名的官員,陳禪也是一位通讀儒家經典的學者。在遼東,他大力宣揚儒家文化,推行儒家的典章制度與禮儀規范,將這一地區的文化與中原地區的文化相互融合,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