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以“摳門”出名,他盡量不買東西、不花錢。據聞,他有3個花錢的訣竅。
1.存下一半的薪金。讓家庭財富積累,并慢慢達到財富自由的保證方式之一,就是把所有的薪金和獎金存起來。在實踐行為上,他建議把一部分的薪金和獎金存起來,例如50%。巴菲特認為,心理上來說,“慶祝自己的成功十分重要”。
2.過好生活,合適的房子,但別住大房子。住房的合理花費應該是每月收入的28%,但你也不必花到28%。他仍舊住在他28歲那年花31.5萬美元買下的房子里。
3.讓支出發揮最大效益。如果必須花錢,那么與家人度假等“經歷和體會”,帶來的滿足感會高于購買家具、衣物等物品,部分原因在于花時間與我們愛的人相處,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刻。
他的三個訣竅看似簡單,第二和第三個都容易效仿,唯有第一個堅持儲蓄最難。
日本“公園之父”本多靜六出生于1866年,號稱巨富學人,一生著作超過370本。
他曾經參與日本70多處著名的造林以及庭園設計,是日本近代的林學、造園大師。不過,他除了是一介學者之外,也以獨樹一幟的本多靜六儲蓄法、投資法、生活哲學聞名。他白手起家,在40歲時便累積了巨額的財富,“儲蓄之神”的名號廣為人知。而且在1927年,因到了退休年齡辭去公職時,竟全數捐出財產,所以他也是一位偉大的慈善家。
本多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記錄并實踐如何花錢。下面這5條鐵律,對我們現在大多數人仍然非常適用。
1.以 “本多靜六四分之一儲蓄法”,累積資本
這是著名的本多儲蓄法——改變花錢的順序:不是剩多少就儲蓄多少,要先做儲蓄后,剩多少才花多少。
每個月當收入進來時,本多毫不手軟地預先扣除四分之一的薪水,拿去儲蓄。然后,做好今后生活會過得較為艱苦的心理準備,用剩下來的四分之三薪水,努力堅持下去。
儲備好第一桶金,既是為家庭求穩避險,也是進一步做投資的資本。
2.檢視自己的專業,成為賺錢技能
身為近代林學與造園大師,本多借由自身的林學專業,每天堅持寫一篇有印刷價值的文章,“賣學問”。
他每天寫一頁(約450字)以上的文章,當天未寫完的,來日一定補足。從1892~1952年,即26歲開始到86歲,共60年,完成超過370部著作,平均每兩個月一本。
3.勤于觀察大環境,投資未來的趨勢
本多利用好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進行投資,借由投資新干線與購買林地,不僅財產翻了好幾倍,還成為繳稅大戶。
4.本多式股票投資法
要投資而非投機,選擇有潛力的績優股,價格下跌時就買進。然后他謹守一個原則:兩成就套利,翻倍就賣掉一半。
只要漲幅到達買價的兩成,他就會斷然轉賣套利,絕不貪求更多。接著,把兩成的利潤金加到本金里,重新存為銀行的定存,他總是這樣就滿足了。這就是所謂的“兩成就套利”的方法。
"“接著,以前買下來的一些股票,有時候在經過漫長時間后,會漲到兩倍以上。相對的也有可能跌價,但由于保有這只股票也沒什么不好,我會一直持有下去。因此,絕不會虧損。如果股票價格達到翻倍,這種時候,我一定會先把手邊的一半持股賣掉。也就是說,只先回收投資的本金,確保為存款。因此,剩下來的股票,就完全是免費的了。免費的股票,再怎么暴跌也不會有損失。這就是所謂‘翻倍就賣掉一半’的方法。”
他最推薦的致富哲學是,在經濟好的時候勤儉儲蓄,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敢于下決心投資。
5.如何以資金引出資金?
將投資賺來的錢以及存款利息,存在另一個銀行賬戶,借由存款增加的信用,向銀行貸款。
總之,能否儲蓄與年收入的多寡無關,重要的是培養正確花錢的習慣;而具體付諸行動的人,才能掌握金錢,確實達成儲蓄的目標。
古人在《增廣賢文》中說:“富人思來年,窮人思眼前”,便是我們常說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投資的眼光和選擇,都需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
儲蓄,是為未來的自己留下做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