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要: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求教師從更多角度驅動教學創新,與此同時,對學進行勞動教育也得到了很多關注。基于具體觀察和分析可以發現,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勞動教育環境十分良好,但對學生進行具體教育并不簡單,甚至帶有很大難度。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和作用下,對學生進行的相應教育質量較低,教育成效也并未充分凸顯出來。本文將具體分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的勞動教育現狀,并結合實際提出更為有效的教育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學生;勞動教育
得益于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部分創新教學法的應用,初中語文教學創新性、有效性與以往相比有了一定程度提升。新時期,將語文教學作為學生勞動教育的載體十分可行,但這同時也對廣大語文教師提出了一些新要求。一部分教師在常規教學中進行了相應教育嘗試,但實際效果并不理想,這表明對學生進行高質量勞動教育并不簡單。大部分教師在相應教育上十分被動、茫然,為此,探尋出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有效策略十分必要。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現狀
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是很多教師紛紛在常規教學中進行相應教育嘗試的直接原因。在諸多的教育努力下,部分學生的勞動意識、能力得到了一些培養。但經過觀察、對比和分析可以發現,很多初中學校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的勞動教育狀況并不理想。一方面,整體教學中對教材十分依賴,教材中的知識、內容講解往往貫穿于課堂教學全過程。相反,與勞動教育直接相關的資源十分稀少,相應教育資源較少也導致勞動教育很難順利進行下去。另一方面,在常規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缺乏勞動教育經驗導致其難以將專項教學同勞動教育緊密聯系在一起,這使得對學生進行的勞動教育往往缺乏針對性。加之課堂教學模式相對固化,想要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勞動教育引導也變得十分困難。這些具體不足客觀存在且無法得到有效解決時,教師在勞動教育上也會越發被動,這也要求教師更好結合語文教學實際,優化對學生進行的勞動教育。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具體策略
(一)結合教學內容引入勞動教育資源
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聯系教材講解基礎的語文知識,另一方面則要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勞動教育的實際需要,引入勞動教育資源,并結合特定的教育資源進行相應教育。例如,在《羚羊木雕》一課中,教師不僅要結合課文講解語文知識,同時也可以圍繞著“木雕”、“雕刻”搜集一些視頻資源。通過向學生展示木雕這一傳統技藝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木雕難度與精度的理解,幫助學生更好認識這一門技藝。同時,教師也可以結合“工匠精神”的解讀,聯系具體視頻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相關引導。網絡上的勞動教育資源十分豐富,生活化教育視角下,生活中的勞動教育資源同樣十分豐富。為此,教師應當及時轉變固有教學理念,積極的結合語文教學內容以及勞動教育實際需要,引入更多的勞動教育資源,并結合關聯度更高的教育資源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這也能夠弱化相應教育的難度。
(二)聯系群文閱讀滲透勞動教育
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的勞動教育很容易流于形式,為了提升具體教育的針對性,教師可以聯系專項的教學活動滲透勞動教育知識。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并將群文閱讀教學作為勞動教育的一個具體載體。教師首先需要確定出勞動,抑或是勞動相關的群文閱讀主題,并基于這一主題搜集課外文章,組織群文。具體的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則可以圍繞著如何強化學生勞動意識,如何培養學生勞動興趣,如何加深學生對勞動的理解等核心事宜進行具體教育,引導學生在群文閱讀中對勞動進行更多的感悟與思考。近幾年,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地位不斷上升,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時,群文閱讀這種更為新穎的閱讀教學形式也應當成為一個重要載體。常態化的組織、設計群文,并結合這一專項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后,教師也能不斷積累更為成熟的勞動教育經驗。
(三)多維互動中強化勞動教育引導
固化的課堂教學模式下,不僅教學效率難以進一步提升,勞動教育也很難有效進行下去,且與學生勞動教育相關的引導會帶有很大阻力。因此,教師也應當嘗試構建多維互動的教學模式,提升教學互動頻率,并在多維互動中強化勞動教育相關引導。例如,在《荒島余生》一課中,教師便可以創設“主人公通過勞動獲得了哪些生存上的優勢”,“你怎樣看待勞動與生存的關系”等問題。這些問題本身與勞動教育間具有密切聯系,基于這些問題的創設教師也能驅動學生進行更多勞動相關思考。與此同時,教師也要結合學生反饋,對學生的勞動認知、勞動理解狀況予以把握,并針對性的提出一些勞動教育相關指導。通過不斷進行勞動教育相關互動,教師更加能夠對學生個體的勞動認知差異等予以較好了解,基于這些信息的較好掌握、了解,教師更加能夠從其它角度進行有針對性的勞動教育引導。
三、結語
初中語文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發起者和驅動者,其應當給予整體教學中學生勞動教育事宜更多關注,并積極在動態教學中進行相應教育嘗試。值得注意的是,勞動教育的具體進行,特別是教育成效的充分凸顯并不簡單,且教育層面容易出現一些具體不足。為此,教師要定期審視、回顧、分析相應教育狀況,對學生的勞動意識、能力培養狀況予以觀察。通過定位、分析、解決具體勞動教育不足的方式,在實際教育中進行更為有效的調整、優化,從而促進相應教育質量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梁燕婕.論勞動教育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策略[J].語文新讀寫,2020(34):1-2.
[2]左秀梅.探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J].教育實踐與研究,2021(14):3-4.2F9BFE54-AF23-4AFE-8214-4DCFAD7DB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