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郁,阮德鋒
(1.廣州市越秀區中醫醫院藥劑科;2.廣州市越秀區中醫醫院消化內科,廣東 廣州 510030)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各種疾病的發生率明顯升高。臨床在診治時單一使用西藥治療往往無法取得滿意療效,常需要多種西藥聯合使用以強化治療效果、縮短病程、加快患者康復進度[1]。多種西藥聯合應用雖有效提升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降低了經濟負擔,但會提高不良反應發生率,甚至造成醫療事故和醫患糾紛[2]。此外,由于部分臨床醫師及藥劑師對西藥聯合應用的禁忌證、注意事項、適用人群等認識不明確,導致不合理使用藥物或濫用藥物的現象增多[3]。多種西藥聯合應用的不良反應不但與藥物本身藥性、患者個體差異等有關,還與臨床醫師及藥劑師在開具處方和審核處方時對西藥聯合應用的配伍禁忌、用法用量、注意事項等藥理知識了解不全面密切相關[4]。因此,本研究進一步分析多種西藥聯合應用的不良反應,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12月廣州市越秀區中醫醫院開具的2 000張西藥處方的資料作為對照組,另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廣州市越秀區中醫醫院開具的2 000張西藥處方資料作為觀察組進行回顧性分析。對照組處方患者中男性1 024例,女性976例;年齡18~86歲,平均年齡(42.31±13.80)歲;患病時間3 d~10年,平均患病時間(3.99±1.54)年;疾病類型:心腦血管疾病484例,呼吸系統疾病502例,泌尿系統疾病391例,消化系統疾病442例,其他181例。觀察組處方患者中男性1 019例,女性981例;年齡18~85歲,平均年齡(42.73±13.30)歲;患病時間3 d~12年,平均(4.28±1.97)年;疾病類型:心腦血管疾病480例,呼吸系統疾病504例,泌尿系統疾病393例,消化系統疾病440例,其他183例。兩組處方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廣州市越秀區中醫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在廣州市越秀區中醫醫院內科進行治療,均為急、慢性疾病;②所有處方均開具了西藥,處方完整、真實;③患者意識清晰,溝通及理解能力正常,能遵醫囑嚴格用藥。排除標準:①危急重癥患者處方;②精神或意識障礙患者;③患者用藥依從性差、隨意增減藥量或自行停藥;④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根據常規處方開具流程開具和審核處方,未采用針對性防治措施。觀察組:使用針對性防治措施。①完善醫院西藥聯合應用管理制度,增強藥師的監管作用,對處方嚴格審核,全方位、多環節的監督和管理醫院用藥情況,規范醫院藥品的使用程序,發現不合理處方及時告知責任醫師,并退回重新開具,確保西藥聯用處方的合理、嚴謹,以防人為錯誤,保證用藥安全[5]。②健全獎罰機制,將臨床醫師開具的處方質量及由處方開具不合格所引發的多種西藥聯合應用不良反應與績效考核掛鉤,對多種西藥聯合應用不良反應發生率低、處方開具準確率高的臨床醫師給予獎勵[6]。③對臨床醫師進行藥理知識培訓,提升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嚴格合理用藥,提升臨床用藥的科學合理性[7]。④堅持個體化用藥原則,準確把握藥物劑量、給藥時間、用藥間隔時間及停藥時間等。多種西藥聯合應用的過程中,應充分評估患者的身體素質,熟練掌握藥物的藥代動力學特征,制定個體化用藥方案,向患者詳細說明用藥方法、用藥時間及藥物間隔時間,以防用藥錯誤[8]。⑤加強合理用藥宣傳。醫護人員在治療中將合理使用西藥、聯合用藥作為重點宣傳內容,秉承“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提升患者的用藥知識水平,告知患者濫用西藥的嚴重后果,增強患者對用藥安全的重視程度,嚴格遵醫囑用藥[9]。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處方多種西藥聯合應用情況及患者不良反應情況。對兩組多種西藥聯合應用處方進行統計分析,包括處方數量、西藥種類、給藥方式、藥物成分、劑型、劑量等,統計不良反應發生率。②比較兩組處方多種西藥聯合應用引發的不良反應癥狀。包括過敏反應、乏力、惡心、嘔吐、頭暈頭痛、皮疹、發熱、水腫及失眠。③比較兩組處方多種西藥聯合應用引發的不良反應的原因。④比較兩組處方多種西藥聯合應用引發不良反應嚴重程度。⑤比較兩組處方多種西藥聯合應用引發的不良反應的藥物聯用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處方多種西藥聯合應用引發的不良反應比較 對照組多種西藥聯合應用的處方有1 780張,觀察組有1 820張,觀察組處方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處方多種西藥聯合應用引發的不良反應比較[例(%)]
2.2 兩組處方多種西藥聯合應用不良反應癥狀比較 兩組處方患者過敏反應、乏力、惡心、嘔吐、頭暈頭痛、皮疹、發熱、水腫、失眠等不良反應癥狀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多種西藥聯合應用不良反應癥狀比較[例(%)]
2.3 兩組處方多種西藥聯合應用不良反應發生原因比較 兩組處方配伍不當、重復用藥、劑量不當、給藥途徑不當等在不良反應中的占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上述原因在多種西藥聯合應用中的占比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多種西藥聯合應用不良反應發生原因比較[例(%)]
2.4 兩組處方多種西藥聯合應用不良反應嚴重程度比較 對照組處方有312例患者發生輕度不良反應(88.14%),停藥后自行緩解,未作處理;中度37例(10.45%),停藥后對癥處理可緩解;重度5例(1.41%),立即停藥,明確病因,快速對癥搶救治療,均好轉,無死亡病例。觀察組處方中有97例患者發生輕度不良反應(95.10%),中度5例(4.90%),無重度及死亡病例,輕度不良反應停藥后自行緩解,中度不良反應經對癥處理后緩解;觀察組處方患者不良反應嚴重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5 兩組處方多種西藥聯合應用引發的不良反應藥物聯用情況比較 兩組處方多潘立酮與顛茄、茶堿與大環內酯類、復方磺胺甲噁唑與維生素C、乙酰水楊酸與消炎痛、諾氟沙星與乳酶生等不良反應藥物聯用在不良反應中的占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上述聯用情況在多種西藥聯合應用中的占比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多種西藥聯合應用引發的不良反應藥物聯用情況比較[例(%)]
3.1 不良反應發生原因分析 當配伍不當、藥物間存在配伍禁忌時,聯合用藥可能會影響療效,甚至引發不良反應。臨床可供選擇的藥品種類繁多,很多藥物名稱相近或類似,但用藥指征、治療用途及療效存在較大差異,或有些藥物雖然名稱不同,但藥效相近。若臨床醫師在用藥時未能詳細了解藥物說明書、適應證、用法用量等信息,可發生重復用藥、錯誤用藥現象,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10]。劑量過大導致患者體內血藥濃度升高,可引起多種不良反應,而劑量偏低,則影響治療效果,延長治療時間,無法達到預期治療目的。給藥時間不合理、給藥時間間隔不合理等也可引發不良反應。這大多與臨床醫師對患者的病情把握不準確、未按藥物說明書合理開具處方、或患者用藥時自行增減劑量等有關[11]。
3.2 不良反應藥物聯用情況分析 多潘立酮是促進胃腸動力的藥物,而顛茄能改善胃腸平滑肌功能,延長胃排空時間。兩藥聯合使用,功效完全相反,藥效可相互抵消,進而影響療效,引發不良反應[12]。大環內酯類藥物可升高茶堿的濃度,甚至造成患者中毒或死亡。臨床盡量不要將兩藥聯用,若需合用,務必嚴格控制茶堿的濃度[13]。磺胺類藥物容易在酸性尿液中結晶,導致排出困難,明顯增加腎臟負擔,維生素C屬于酸性藥物,可增加磺胺類藥物產生結晶,從而增加腎功能損傷風險。臨床使用磺胺類藥物時,需給予碳酸氫鈉或囑患者大量飲水,有助于減輕腎臟毒性[14]。消炎痛對胃部刺激較大,容易引發惡心、出血、腹痛等不良反應。乙酰水楊酸在體內被水解為水楊酸,也會對胃腸道黏膜產生一定刺激。兩藥聯合使用時進一步刺激胃腸道,可引發嚴重胃腸道不適。乳酶生進入腸胃中可酵解糖類物質,生成乳酸,抑制腐蝕性細菌的生長及繁殖,提高腸胃中的酸度。而諾氟沙星可抑制乳酶生的藥效,導致兩藥聯用影響療效,并可能引發不良反應[15]。
多種西藥聯合應用引發的不良反應不僅影響療效、威脅患者的健康,而且也增加了醫患糾紛、影響醫療質量。臨床應根據多種西藥聯合應用引發不良反應的原因、藥物聯用情況等制定針對性的防治措施,提高用藥的科學合理性,提升用藥安全性。
綜上所述,多種西藥聯合應用的臨床不良反應較多,引發因素也較為復雜,臨床應加強處方審核、健全相關管理制度、嚴格獎懲、定期培訓,保證西藥聯合應用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