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玉英
【摘要】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是素質教育下課堂教學的重要方向。積極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能夠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從而真正提高課堂質量。然而,當前數學提問過于膚淺,難以促使學生帶著問題融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中,無法實現構建高效課堂的預期目標。因而,結合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深入探討與分析數學教學中的問題情境創設策略顯得尤其重要。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問題;情境;創設
問題情境,通常是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有針對性、有意識地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質疑問難、探索求解,達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圍繞教學目標與內容,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教學設計中激發學生的探索與思考,以解決實際教學中的課堂問題。深入地探討與思考課堂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是打造高效優質數學課堂的重要基礎。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現狀
(一)問題情境創設理念過于滯后
在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部分老師缺乏問題情境創設教學的理念,未能夠在教學設計與開展中突出問題情境創設的重要性,問題情境的創設只是停留在表面層次,更多只是為了應付完成教學任務,而未能夠結合實際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創設。問題情境創設理念過于滯后,必然影響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二)問題情境創設形式過于單一
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灌輸式教學方式成為大多數老師所采取的主要教學方式,造成數學課堂主要以老師的講解為主,在數學問題情境創設中同樣如此。過于單一的問題情境創設形式,存在諸多教學缺陷。比如,數學老師耗費較多的時間與精力在淺層次的問題情境創設,這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培養與提升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過于單一的數學問題情境創設方式,使數學課堂過于沉悶難以激發小學生融入數學課堂的積極性與興趣。
(三)問題情境創設不夠明確
想要突出問題情境創設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價值與作用,就需要提升小學數學問題情境創設的目標性,提升數學問題的應用目標與方向。然而,當前部分老師所創設的數學問題情境,與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內容關聯性不強,過于隨意地設置數學教學問題,影響了問題情境創設的有效性。與此同時,部分老師所創設的數學問題似乎很有技巧性,很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但是脫離于當前數學課堂知識點,影響了數學問題的教學實用性,自然無法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
(四)問題情境創設缺乏趣味性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積極創設相應的數學課堂問題,目的在于降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內容的難度,改變學生對數學知識過于枯燥的學習印象。然而,部分老師在設計小學數學問題時,不注重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關聯,更不注重提升數學問題的趣味性,更多只是為了提問而提問,難以激發學生融入到小學數學問題的積極性。因而,在數學問題情境創設時,應持續提升問題的趣味性,以切實激發學生融入數學課堂的興趣與積極性。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創設對策
(一)注重因材施教,創設課堂問題情境
不同的學生,自身的數學基礎有所差異,直接影響了數學方法應用的有效性。素質教育背景下,創設數學問題情境更需注重因材施教,切實提升數學問題情境的應用價值,改善數學課堂淺嘗輒止的問題。
在執教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乘法》中第4節《電影院》中,我始終堅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設置不同難度的數學問題。
例如:用3,4,5,6組成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算式中,積最大的算式是 。對于基礎好的學生,我會提2個問題。問題一:如何更快地算出積最大的算式 ?問題二:如果算:積最小的算式呢?而針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則更多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確定兩個兩位數十位上的數字,再確定個位上的數字。學生根據提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算式中,乘數十位上的數字越大,積越大。便會從3,4,5,6四個數字中先選出兩個較大的數字作為兩個乘數十位上的數字:6,5,3和4分別放在個位上,可組成:64×53=3392,63×54=3402兩個算式;其中63×54=3402的積最大,再引導思考:把每個算式中的兩個乘數相減:64-53=11,63-54=9,發現:63與54的差小,而它們的積大。所以正確解答:63×54=3402。
通過找積最大的算式,基礎好的學生領悟了其方法,觸類旁通,馬上想到積最小的算式是( )。
(二)提升問題趣味,提高情境帶入效果
小學生對新鮮的、更有趣味性的數學知識更容易產生探究的動力。在數學問題情境創設中,應致力于課堂問題趣味性的提升,從而激發學生融入問題探索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輕重”這一課時,我創設了小兔搬家的童話故事,激發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有效地掌握新知識。
分享故事情境:小兔要搬家啦!兔媽媽打包好三個袋子,小馬、小熊、小貓都很熱心來幫忙背袋子。教師出示3個大小不一的袋子,并請了三位同學扮演這三只熱心的小動物。小貓身體最小,想背最輕的袋子,小馬身體高大些,應背最重的袋子,小熊也在考慮背哪個合適?三只小動物,抓耳撓腮,想來想去,很著急如何選擇?怎樣比較這3個袋子的輕重呢?
臺下的孩子們邊聽故事邊捧腹大笑,在這熟悉而又輕松地氛圍中產生了問題。通過有趣的小童話故事,創設了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為學習“比較輕重”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置身于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有效調動學生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去。
(三)結合生活實際,提升問題情境質量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生活活動是思維的載體,是訓練的基地,是創新的搖籃。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結合課堂數學的內容,去捕捉生活現象,采擷生活數學實例,創設問題情境。52063A11-58EF-4DE5-9324-AF8A0E775828
例如,執教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買電器》這一課。我創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明明家買了新房子,需購買一些電器,他邀請大家一起去超市幫忙購物。(出示例題圖:洗衣機500元,電冰箱960元,電視機800元,電風扇200元。)老師讓同學們說說超市賣什么電器,每種電器的價錢是多少?同學們迫不及待地舉手發言。在活躍的氣氛中,老師又引導學生思考:給你們1500元,看看你們可以買什么?找回多少錢?還可以提出什么問題?每個學生都積極選購合適的物品,各抒己見,在活躍的氣氛中,多種答案出來了。
1.買1臺洗衣機和1臺電視劇一共花多少元?找回幾元?
500+800=1300(元)
1500-1300=200(元)
2.買1臺冰箱和1臺電風扇一共要花多少元?找回幾元?
960+200=1160(元)
1500-1160=340(元)
3.買1臺洗衣機比1臺電視機少花多少元?
800-500=300(元)
4.買1臺電風扇比1臺冰箱便宜多少元?
960-200=760(元)
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有意識地采擷生活數學實例,發揮學生創造性潛能,培養創新意識。
三、巧妙設計“陷阱”,創設數學問題情境
對于小學數學課堂而言,提升課堂知識的探索性顯得尤其重要,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意義重大。在小學數學問題情境創設中,應通過問題的創設引導學生深入探索與分析,提升知識掌握的牢固程度。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地設計“陷阱”,以達到創設數學問題情境的預期目標。
在教學北師大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中,我結合此課程的知識特點,故意設置一些“陷阱”,并積極引導學生在錯誤中得到正確的答案,從而提升學生學生數學知識掌握的牢固程度。在小數的加法與減法知識講解中,小數的進位是學生們容易掉進的陷阱,這就給老師們通過知識掌握中的陷阱設計提升學生的知識掌握牢固程度提供了機會。
例如,學生在計算9.82+24和4.8-3時,由于這兩道題都有整數,而整數上沒有小數點,所以學生就沒有找到小數點來對齊,只是把數位對齊就算了,沒有注意到是要相同的數位對齊。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計算時,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也就是小數點要對齊;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減。
因而,在教學中應結合數學知識的內容,有技巧性地設計問題情境的“陷阱”,從而在數學問題創設中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深度,達到預期的目標。
結束語
問題情境的有效創設,極大提升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然而,當前小學數學課堂問題情境創設中,存在問題情境創設理念較為滯后、創設形式過于單一、創設目標不夠明確以及問題情境創設缺乏趣味性等諸多問題,影響了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持續提升。因而,在小學數學實際教學中,應該從注重因材施教創設問題情境、提升問題趣味實現情境帶入效果、結合生活實際提升問題情境質量以及巧妙設計陷阱創設數學問題情境等多個方面有針對性地創設問題情境,達到素質教育的預期目標。
參考文獻:
[1]周瓊玲.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問題情境創設[J]. 當代教研論叢,2017(2):69-69.
[2]高冰玉.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J]. 未來英才,2015(20):132-133.
[3]林洋.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J]. 當代家庭教育,2020(5):137-137.
[4]多杰.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策略[J]. 考試周刊, 2020(36):64-65.52063A11-58EF-4DE5-9324-AF8A0E775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