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東 張龍金 朱愛斌
摘?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愈發重要。人工營造林作為生態修復、林業生產的重要措施也得到了有效普及推廣,通過實踐總結經驗,確定了人工混交林高效營林技術模式。通過此技術的應用,可以使以往單一樹種、樹木成活率低、森林病蟲害問題發生概率較高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從而全面提高林地使用價值,全面提升造林成效。本文針對人工混交林營林技術進行分析,探討了人工混交林營林技術的應用價值,并提出具體的技術要點,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人員起到一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人工混交林;營林技術;價值;應用要點
現如今,我國的森林覆蓋率相對較低,林區分布廣泛,普遍存在樹種單一、抗逆性差、病蟲害問題嚴重等問題。與此同時,在營林造林工作開展過程中,由于人們自身的森林可持續發展理念缺乏,導致部分地區出現了過度砍伐的問題,嚴重破壞了森林資源,對森林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了嚴重影響。因此,針對以上不理因素,采用人工營林措施進行生態修復、林業生產至關重要。科學合理選擇營林模式非常關鍵,人工混交林營林技術可以解決上述弊端,值得進行推廣應用,可以有效保護增加森林資源,而且還能夠促進生態經濟的快速發展。
一、人工混交林營林技術的應用價值
(一)改善林地環境條件
通過人工混交林技術的應用,可以豐富森林植被類型,而且還能夠表現出梯度性的特點,有效改善林內土壤質量。與此同時,人工混交林技術的應用,可以幫助植被完全吸收營養元素,而且還能夠預防出現過量吸收的現象。傳統森林植物往往會分泌出一些有害物,通過混交造林,可以有效減少有害物數量。對比單一樹種林,人工混交林土壤當中的微生物數量也會有所增加,種類十分豐富,可以有效強化土壤酶活性。
(二)加強自然災害防御能力
人工混交林的應用,可以對森林自然災害進行有效預防,通過大規模闊葉林與針葉林混交,可以降低森林溫度,提高森林環境的濕度,改善林內衛生狀況,從而提高森林自身的阻燃能力。除此之外,人工混交林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也相對較強,抗逆性顯著增加。病蟲害問題是制約森林資源安全的不利因素,而通過增加樹種選擇應用,可以使林內有益微生物、昆蟲天敵的數量和種類得到增加,從而增強樹木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促進森林資源的健康發展[1]。
(三)充分利用林木的生長資源與空間資源
通過合理運用人工混交林營林技術,不同混交方式的樹種合理搭配,充分發揮各樹木的生長特性,利用好林內水分、光照、養分、空氣等元素,達到各種元素的合力搭配,快速有效提升森林資源總量。
二、人工混交林營林技術要點
(一)樹種類型篩選
樹種選擇在人工混交林營林工作當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項環節,需要充分保證樹種的正確和合理選擇。具體來說,相關營林工作人員需要嚴格篩選樹木類型,尤其是混交林樹種搭配對營林質量具有直接影響。樹種選擇應遵循適地適樹原則,包括主要樹種、伴生樹種合灌木樹種。主要樹種即造林目的樹種,是林分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林業生產的主要收益對象。主要樹種的選擇標準為:生長迅速、生長量大,抗病強、經濟價值較高,一般確定1-2種以上;伴生樹種在混交林中中發揮的作用是輔助、護土和改良土壤,為目的樹種生長創造生長條件,選擇耐陰、生長速度較慢的樹種;灌木樹種指小型的、可以覆蓋地表植物,減少水分蒸發,防止林地內雜草叢生.樹種還應該根據其生物學特性加以優化組合。其一要對陽性和陰性樹種比例進行合理確定,以此有效提高林木光照利用率,提升營林的經濟和生態效果。其二注意所選目的樹種的干性特征,防止相互競爭。其三注意同科植物易患同種病害,遭受同一蟲害危害,應選擇不同科樹種合理搭配。
(二)明確混交方式
在實際應用混交林營林技術時,需要對混交方式進行明確。確定樹種搭配,因混交方式的不同,樹種間的位置與關系也會有所差別。通過混交方式對樹種進行人為調配,從而提高混交效果。具體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1、行間混交 兩種目的樹種依次單行栽植的方式進行。2、帶狀混交 一種樹種連續栽植三行以上,另一樹種繼續栽植三行以上,依次輪換進行的方式。行數依具體情況而定,確保能形成林帶。3、塊狀混交 兩種不同樹種成塊依次栽植的方式。實際營林過程中,可依實際情況組合使用。
(三)控制混交比例
為了使人工混交營林效益得到有效提升,需要對混交比例進行明確,從而使森林資源的經濟、生態以及社會等效益得到提升。通常來說,混交林當中的針葉樹比例如果較大,可以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但社會和生態效益相對較低。相反,混交林當中闊葉林占比較大,社會和生態效益相對較好,而經濟效益則相對較低。所以,相關營林工作人員需要對混交比例進行嚴格控制,對三方效益進行兼顧,以此來更好的優化資源配置,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在對混交比例進行控制時,需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和外部因素進行充分考慮,嚴格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對立地條件好和競爭力強的樹種進行選擇,調控好混交樹種比例,爭取各項效益最優最大化。
(四)種間關系協調
為了使人工混交營林成效得到有效提高,需要利用好種間關系。即不同樹種彼此以對方作為生態條件,通過不同樹種間具有的復雜相互作用,從而對彼此產生利害作用的最終結果。概括來說有以下幾種方式:1.中性作用。樹種混交時,彼此不發生相互作用,互不影響。2.互利作用。樹種混交時,不同樹種互補利用環境資源,共同生存時相互受益。3.競爭作用。樹種混交時,為獲得生長資源發生爭奪作用,導致對彼此生長都不利。4.偏性作用。具體來說分兩種情況,偏利作用,兩樹種混交時,一種受益較大,另一種受影響抑制或不受影響;偏害作用指兩樹種混交時,一樹種妨礙抑制另一樹種生長,前者不受影響,后者受不利影響現象明顯。實際上混交林樹種間利害關系不是絕對的,種間關系表現出來的是多種因素、多種作用的綜合效應體現。人工混交林是人類高度控制下的一種人工群落,為了使人工混交林營林成效顯著提高,需認真考慮不同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參照多種因素,如光照條件、立地條件、水肥條件等,綜合考量,合理搭配有利因素,從而確保人工混交林中各樹種能形成互利作用,混交林營林成效得到顯著提高。
(五)混交時間調控
在營林工作開展過程中,造林時間選擇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對樹種間的協調發展具有直接影響。營林人員在實際造林過程當中,為了滿足不同樹種的生長速度,根據樹種生長特征和氣候環境條件等因素,需要將種植時間錯開。同時要選擇樹齡合適的苗木。如果只通過混交樹種,無法達到相應的預期效果。因此,需要對造林時間進行管控。簡單而言,錯期進行不同樹種栽植造林,可以使種間關系和發展趨勢得到調整;為了使不同樹種間的生長速度差異得到縮小,需要選用不同苗齡苗木進行造林[4]。
結束語:
綜上所述,人工混交林的經濟、社會以及生態等效益相對較高,對于我國林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對此,林業技術人員需要高度重視人工混交林營林技術重要作用及意義,對混交方式、比例、時間,以及樹種篩選和種間協調等技術要點進行掌握,指導林業技術生產,全面提升人工混交林營林技術應用水平,促進我國林業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馬艷秋. 淺析沙地人工混交林營林技術要點[J]. 農家科技(下旬刊),2021,14(8):173.
[2]劉春雷. 人工混交林的營林技術要點探究[J]. 農家科技(下旬刊),2020,17(2):199.
[3]劉國霞. 人工混交林的營林技術要點的思考[J]. 農業與技術,2017,37(22):192.
[4]何寶旭. 談人工混交林的營林技術要點[J]. 科學與財富,2021,13(5):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