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皓璞

摘要:吉他的發展歷史源遠流長,在吉他大家庭中,最常見的成員就是民謠吉他。民謠吉他音色圓潤,音質淳厚,演奏姿勢相對自由,主要用于給歌唱者伴奏,也可以自彈自唱,適用于鄉村、民謠及現代音樂。本文介紹了民謠吉他的結構和發展史,以及其彈奏和彈唱技巧,以期為民謠吉他愛好者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民謠吉他;彈奏技巧;彈唱技巧
吉他這一彈撥樂器有著獨特的音色與彈奏手法,其音色細膩清透,深受音樂愛好者的喜歡。本文將分享筆者在學習吉他的過程中所積累的一點點小經驗,以期讓更多人更全面地了解吉他這一樂器。
一、民謠吉他的結構和發展史
(一)民謠吉他的起源
公元前1400年前,生活在小亞細亞和敘利亞北部的古赫梯人,發明了一種樂器,考古學家稱之為“赫梯吉他”,這應該是最早的吉他。吉他這種樂器特有的聲音共鳴方式,是由8字形的內灣琴體決定的,這也是吉他不同于其他種類的彈撥樂器最顯著的特點。雖然最早的吉他出現在東方,但是以“吉他”這個名字成型的弦樂彈撥樂器,卻是在十六世紀的西班牙。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十八世紀初,六弦吉他迅速在西方各國流傳開來,這就是近代意義上的西班牙吉他,或者說是古典吉他。民謠吉他就是由最早的古典吉他演變而來的。[1]
民謠吉他有六根弦,從高音到低音,從最下面的一弦到最上面的六弦,依次為C調的mi、xi、sol、re、la、mi。其中的三度為第三、二弦,其他均為四度,而且是純四度。吉他擁有的自然音程超過三個之多,而且還可以通過改變琴弦的音高來增加音域。這一切使得吉他擁有了相當豐富的和聲。
(二)吉他的發展歷程
在文藝復興時期,吉他迎來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鼎盛時期。其進入第一個鼎盛時期的標志是四對復弦吉他的演奏高峰出現。十六世紀,四對復弦的吉他和由它演化而來的比維拉琴,在當時的演奏與創作方面已經占到了一席之地。它們還在民間得到了熱愛和普及,并且進入了當時較為正規和嚴格的宮廷演奏樂之中。
十八世紀后期,六弦吉他的發展進入了第一個黃金時代。而之前的五、六對復弦吉他已經慢慢被人們所淡忘。十九世紀初,一種全新的由六根單弦組成的吉他以其音色上的優勢和更加利于調音的特點,使吉他徹底進入了民眾的生活當中。[2]
二、民謠吉他的彈奏技巧
(一)吉他入門基本功的練習
彈吉他時,手指熟悉琴弦是吉他入門的關鍵。右手的發力過程是彈撥,大拇指彈撥最上面的六五四弦,食指中指無名指對應下面的三二一弦,這是吉他彈奏過程中右手在琴弦上的基本把位。在整個右手手指撥動琴弦的過程中,是用指肚與手掌的連接處來發力的,遠端和近端的指間關節通過保持彎曲一定的角度來進行對琴弦的彈撥。在右手彈撥琴弦的過程中,整個右手手指基本是保持不動的,這樣可以使手指最大化地處于琴弦的把位上。
在圖1中1代表三根低音弦第四五六弦中的某弦;2代表三弦;3代表二弦;4代表一弦。在彈奏時,六五四弦由右手大拇指全彈奏,三弦用食指,二弦用中指,一弦用無名指。在練習時,一定要按照這樣的指法去反復練習,讓右手手指熟悉琴弦,達到一定的練習時間后,可以不看手指進行練習。
(二)了解基本的樂理知識
在吉他的學習過程中,一定的樂理知識必不可少,通過一定樂理知識能讓大家在吉他練習上有更加清晰的認識。比如了解調式調性,和弦的構成等一些基本的樂理知識后,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去學習和了解吉他和弦,從而更好地去彈奏民謠吉他。
圖2為吉他C大調的音階圖,通過音階中半音全音的關系發展而來,在熟悉了音階關系后我們就可以進入到和弦。
如do、mi、sol按三度音程關系疊置起來的三個音構成的三和弦,就是C大調的主和弦。吉他可以構成的和弦因為調式調性的原因多種多樣,我們可以慢慢了解。
(三)擊勾弦與滑弦等彈奏技巧
在吉他演奏中,一些必要的技巧可以使我們的演奏更加流暢和動聽,其中吉他彈奏主要手法有以下幾種。
(1)顫音奏法:在吉他六線譜中記作(Vib或﹏),分為平行顫音與垂直顫音兩種。
(2)推弦技術:電吉他在演奏過程中經常使用,木吉他在演奏過程中因受張力限制所以較少用。
(3)弱音悶音技術:記作(M和P.M)。
(4)消音技術:又叫切音和止音,有左右手切音和止音之分。
(5)泛音技術:這個演奏技巧有難度且比較少用,可以在以后熟練演奏吉他后再學習。
(6)連音技術:有擊弦勾弦以及滑弦,其中擊弦勾弦可做擊勾弦演奏。
在這里我們主要介紹擊弦、勾弦與滑弦三種技巧。
(1)擊弦演奏法(hammer-on)
在右手彈奏任一琴弦后再用左手手指在該弦上槌擊琴弦至某一品格時為擊弦動作。例如左手食指按在一弦三品右手彈奏之后,再用無名指按壓在一弦五品,就會出現五品的擊弦音。
(2)勾弦演奏法(pull-off)
使用左手食指按住琴弦品格上的一音,在該弦被右手手指彈奏之后,左手按住琴弦的食指將該弦在這一品格內往指板下方勾,隨后松開該弦。即在一條琴弦上完成左手一手指按低音,另一手指按一高音,然后按高音的手指往下勾的動作。
(3)滑弦演奏法(slidle)
將左手手指按在任一琴弦上后(剛開始學習滑弦時最好用六弦,因為六弦較粗,不易傷手),用右手手指彈出第一個音,然后再用同一個左指貼在琴弦上,把琴弦按在指板上,平滑地移動手指,讓其到達指定的品格。在移動過程中要保持手指上的力度,要靠右手撥弦的余振把經過音和最終音演奏出來。
(四)彈奏技巧的實際運用
圖3為趙雷所創作《成都》的吉他六線譜的前奏部分,歌曲為6/8拍。前奏出現了擊勾弦與滑弦的技巧,這些技巧重點構成了這首歌的主旋律并且貫穿在整首歌曲中,因此我們把重點放在這一段上。
(1)在第二小節中的第一拍首先出現了S標記,也就是滑弦演奏法。由于前一小節的最后一音也為1弦3品,所以在彈奏時應由彈奏上一音的手指滑至五品,并同時用右手拇指奏響五弦空弦,這樣就完成了這一拍的雙音彈奏。同理,后面第四拍的滑奏仍為三品滑向五品,只不過左手按弦由一弦變為了二弦。
(2)在第三小節中出現了H標記,為擊弦演奏法。首先確定音符的時值,為這一小節第二拍的兩個16分音符。在演奏時,應先彈奏第一個16分音符的空弦音,然后左手食指快速按向三弦二品,從而達到擊弦的演奏效果。
(3)在第四小節和第六小節出現了P標記,為勾弦演奏法。第四小節的勾弦演奏較為簡單,只需右手彈奏二弦三品后左手松開即可。后面第六小節為擊勾演奏,這里同樣要注意時值,在右手奏響后,左手無名指要迅速按住五品,完成勾弦演奏,然后迅速松開,保持由食指所按住的三品音,這樣就完成了這個為前32后16時值的擊勾演奏。
最后是后面的彈唱環節,應當多聽多唱多練習,在將吉他部分練習熟練后再進行彈唱,連貫的彈奏是吉他彈唱的關鍵。
三、吉他彈唱的方法
(一)音準的練習
在吉他彈唱過程中,音準是必不可少的,在我們已經熟練掌握吉他指板的音程之后,我們可以通過吉他來糾正音準,從最開始的C大調音階彈起并跟唱,重點唱準半音程與三度音程。通過反復的音準練習后,我們就可以掌握音準從而使歌曲演唱正確。(可以嘗試不同大調小調的音階去更好地練習音準,去了解熟悉彈唱的感覺)
(二)彈唱時的方法與技巧
在剛開始接觸彈唱時,我們依然從簡單的曲子開始練習,最好是那些自己熟悉和喜歡的歌曲,這樣更利于找到吉他彈唱的感覺。
(1)在彈唱開始時,我們要確保吉他的音準,這點非常重要。伴奏的吉他音不準的話,就不要說彈唱時的音準了。
(2)彈唱時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曲調。每個人的音域都是不一樣的,如果吉他伴奏的音高太高或太低,那么彈唱時必然會很難受,容易使整首歌都跑調,找譜子的時候盡量找到適合自己的音域演唱的譜子,當然,我們也可以用變調夾幫助調整升高音調。所以,在剛開始彈唱的練習中,變調夾是不能缺少的。
(3)伴奏一定要練習得十分熟練。彈唱的過程中,彈奏好伴奏是前提,如果吉他都彈不熟,就別說彈唱了。要想彈唱,必須要把曲子練到非常熟練的地步。剛開始時速度要放慢,錯誤的練習多少次也不如正確的演奏一次,慢慢地練習才能使演奏流暢,這也是我們的基本要求。如果彈得不行,我們就不可能進行彈唱。
(4)在吉他伴奏練習熟練后,若歌曲仍不熟練,我們可以先通過彈奏時嘴巴哼唱的方式來練習,讓自己的手在更換和弦時能與嘴巴更好的結合,在熟悉之后能更好地利于后面進行完整的彈唱。
只要多練習,吉他彈唱其實并不難,哪怕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彈唱得亂七八糟,也一定不要氣餒。希望在大家堅持不懈的練習下,都能熟練掌握彈唱的技巧,從而更好地了解吉他的魅力。
四、結語
吉他的演奏技巧是吉他演奏的過程中最有趣并且最有魅力的東西,其基礎就是需要大家堅持不懈地去練習。另外,大家在實際學習吉他的過程中,不要片面地強調技巧,吉他彈奏并不是單獨的炫技,而是要把彈奏時的情感和彈奏的技巧,以及自己對音樂的認知相互融合到一起,從而表達出自己想要表達的聲音,這才是真正的吉他彈奏技巧所帶來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張文亮.吉他在中國的發展(上)[J].北京:樂器, 2005(1):92-93.
〔2〕張文亮.張文亮藝術吉他教室初級篇(一)[J].樂器,2005(3):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