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準確表征瀝青混合料的特性,文章提出混合料數字試件生成算法。首先通過隨機切割算法,生成反映粗集料形狀、級配、棱角性的數字集料;其次利用數字圖像處理技術獲取旋轉壓實試件內部空隙分布規律,并按照真實試件的分布規律,通過刪除小粒徑單元球使得數字試件中內部空隙與真實試件的一致;最后通過動態模量虛擬試驗與室內試驗對該數字試件生成算法進行對比驗證。結果表明,虛擬試驗仿真結果與室內試驗結果較為相符,該數字試件生成算法切實可行,為揭示瀝青混合料細觀行為提供了新的手段。
關鍵詞:道路工程;瀝青混合料,數字試件;隨機切割算法;離散元
中圖分類號:U416.02
0 引言
通過離散元建立瀝青混合料細觀力學模型,模擬瀝青混合料的力學性能,是探究混合料細觀特征的重要手段。數字試件,是指將粗集料、瀝青砂漿和空隙封裝在特定的空間內所形成的顆粒集合體,并對其賦予接觸類型、微觀參數等,即構成離散元數值模型。數字試件是分析瀝青混合料力學性能的基礎,而數字試件的生成又是數字試件的關鍵。理論上,理想的數字試件應能表征瀝青混合料各組分的特征(比如粗集料的形狀、紋理、數量,空隙的形態、數量、分布規律等)。由于計算機運行的效率和分析對象的特殊性,當前數字試件生成的重心在于粗集料。粗集料的重構主要有兩種方法:
(1)X-ray CT掃描和重構。基于真實試件的CT掃描生成三維數字試件的精度高,能較好地反映各組分的特征,但成型試件樣本不足時,其數字虛擬試件的代表性差,加上X-ray CT設備昂貴,該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2)計算機隨機生成方法。該技術雖然編程復雜,但是能快捷、經濟地實現混合料性能模型所要求的數字虛擬試件。因此采用計算機隨機技術生成數字試件成為當前的研究熱點。
本文嘗試利用隨機技術重構模擬集料的級配、形狀、棱角、表面紋理及針片狀等信息的數字顆粒,且保證集料的體積和級配特征與瀝青混合料一致。通過X-ray CT掃描和圖像處理技術獲取真實試件內部空隙的分布規律,采用fish語言編程實現空隙在數字試件中的分布,建立數字試件并用動態模量試驗驗證該算法的正確性。
1 數字試件生成
1.1 級配球的生成
(1)根據瀝青混合料的級配、試件尺寸、集料與瀝青密度、空隙率、油石比等參數計算出各檔集料的體積,考慮到計算機運行的效率和數字試件的精度,并借鑒相關的研究成果,只研究集料粒徑>2.36 mm的顆粒。(2)計算各檔集料的平均粒徑(各檔集料的尺寸上限和下限的平均值),并將其作為對應球單元的直徑,接著計算出各檔集料1個球單元的體積。(3)將集料的體積除以對應1個球單元的體積,對其結果取整數,計算出級配圓球數量。(4)將不同粗集料按照一定的規則投擲于預設空間。
[=XDL(]瀝青混合料數字試件隨機生成算法及驗證/韋順敏
1.2 單元球的填充
離散元中小粒徑單元球的排列方式有規則和不規則兩種,不規則排列的無序性不能很好反映集料的形狀,且不規則排列會導致離散元數值模擬過程中微細觀參數的確定十分繁瑣。有規則排列主要有矩陣式和梅花式,如圖1所示。
1.3 粗集料的生成算法
粗集料的生成是數字試件生成的核心內容。級配球的生成為多面體的形成提供了幾何信息和物理信息,且每組幾何信息表示一個球形區域,因此,所有級配球的球形區域就是一個粗集料的級配。粗集料的生成就是在隨機切割的基礎上,將規則排列的小球填充在被切割區域,從而形成能真實有效反映集料特征的離散元顆粒體。由于球體是剛性不可分的,文中的切割是虛擬切割,通過fish語言,切割僅僅保存了幾何信息組,目的是保證填充的規則排列的小球在限定的區域內。現以單個集料的生成作為研究對象,具體如圖2所示。
大粒徑圓球半徑,坐標O(x0,y0,z0),如圖2所示,則球面方程為:
(1)切割平面。以1對平面為例。若定義更多的平面,生成的集料棱角性更豐富。經過球心生成P1,其法向量為:
其中,urand的取值范圍為(0,1)。過O(x0,y0,z0)[WTBZ]的平面參數方程為:
其次,將此平面沿法向的兩個方向平行移動一定距離可到兩個新的平行平面,如圖2所示。短軸長度2×d1,令長短軸比為k,則k=R/d1[WTBZ],從而可得:d1=R/k[WTBZ]。則偏移距離d[WTBZ]1利用式(4)計算。
(2)獲取不規則多面體。規則排列的小粒徑單元球填充在試件整個區域,因此任何一個級配圓球的外接正方體空間內也填充了規則排列的小粒徑單元,則小球位于式(5)構成的空間區域內,根據上述算法,八平面切割后形成的粗集料顆粒如下頁圖3所示。
1.4 膠漿的生成
數字試件的膠漿是由粒徑<2.36 mm的細集料、填料及瀝青組成。由于砂漿各組分的數量較大,無法采用類似于粗集料的算法。本文砂漿生成的方法主要是根據小粒徑單元球與切割區域的位置關系。若小粒徑單元球的球心在切割后形成的區域內,則將該球視為粗集料的構成單元,否則視為砂漿單元。根據瀝青混合料的體積關系,按照此算法得出砂漿體積比實際要大,因為該算法沒有考慮空隙,生成的數字試件是粗集料與瀝青砂漿的二相體系。為了更好地模擬瀝青混合料的力學性能,需要研究數字試件中空隙的生成算法。
1.5 空隙的生成
1.5.1 空隙的獲取與統計
(1)根據《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JTG E20-2011)采用旋轉壓實(SGC) 成型試件,級配如表1所示,試件的直徑為100 mm,高度為60 mm。(2)通過X-ray CT 掃描成型的試件,掃描的厚度為1 mm,對掃描的數字圖像進行圖像灰度化、增強、分割及顆粒特征的提取等技術處理。
圖像中試件的空隙都是空氣,灰度值為0,運用二維最大熵閾值算法進行處理,將空隙與瀝青砂漿較好地區分。通過Matlab編程實現,部分處理效果如圖4所示,其中白色試件中黑色部分為空隙。
對X-ray CT 掃描試件的空隙率進行統計分析后如圖5所示,與文獻[7]基本一致。
1.5.2 空隙分布的擬合與生成
空隙分布的擬合是根據室內試驗(X-ray CT)的空隙分布為基礎,通過對空隙分布進行曲線擬合,嘗試使數字試件中的空隙率數量和分布與實際試件相吻合。盡管通過室內試驗得到的空隙率分布規律具有特殊性,只能代表該類型的試件在特定條件下的空隙率分布,當試驗條件發生改變時,試驗結果可能發生變化。考慮到本次試驗三個試件的空隙分布規律比較類似,本文僅對試件X-3的空隙分布規律進行多項式擬合,如圖6所示。
該擬合曲線的相關系數為0.91,擬合效果較為滿意,可是擬合的多項式系數次數較高,系數微小的變動直接影響到函數結果。另外,在計算過程中會嚴重影響程序的穩定性。為了解決以上問題,將試件的空隙分布沿試件的高度方向假設為對稱的,且對稱軸在試件高度的中間位置。這種假想有一定的根據,從圖5可知,試件空隙分布的對稱位置近似位于其高度的中間位置即32 mm處。根據以上假設,采用對稱的分段多項式表征空隙分布。通過刪除顆粒實現生成空隙,在確定需刪除的單元球的數量后,通過fish語言編程實現。因此,該算法保證了數字試件中的空隙率數量和高度方向的分布與實際試件是基本一致的。
2 數字試件生成示例
以AC-13為例,空隙率為5%,油石比為5%,集料的密度統一為2.8 g/cm3,瀝青密度為1.08 g/cm3。表1是AC-13的級配、各檔粗集料的物理與幾何參數。考慮到切割后,粗集料的體積可能會發生減小,通過試算,適當增加了各檔集料的個數,由于增加的量小,不會導致混合料級配的改變。如圖6(a) 所示,級配圓球在圓柱體中隨機分布,在空間區域和級配圓球確定后:(1)將半徑為1 mm的小粒徑單元球填充在100 mm(高)×100 mm(直徑)的圓柱體空間區域內;(2)利用本文的粗集料算法得到了各檔集料的填充小粒徑單元球的個數。為了保證生產的多面體集料與瀝青混合料的級配一致,需要檢驗粗集料的總體積和各檔集料的體積。
根據表1計算可知,瀝青混合料粗集料總體積為453 cm3,2.36~4.75 mm、4.75~9.5 mm、9.5~13.2 mm、13.2~16 mm四檔集料的體積比為1.86∶3.95∶1.97∶1;生成的數字試件中粗集料的總體積為478 cm3, 2.36~4.75 mm、4.75~9.5 mm、9.5~13.2 mm、13.2~16 mm四檔集料的體積比為1.94∶4.13∶2.04∶1。由以上計算的數據可知,數字試件與真實瀝青混合料的粗集料差異在5%,若再通過顆粒的調試,可以使得兩者的誤差更小。最后,在粗集料之間及瀝青砂漿與粗集料之間根據本文提出的空隙算法刪除小粒徑單元球即可生成具有三相組成的瀝青混合料數字試件,如圖6所示。
3 數字試件驗證
瀝青混合料數字試件的驗證一般是以生成的數字試件為基礎,對其賦予物理參數和力學接觸類型,然后確定離散元模型的細觀參數,細觀參數的確定可通過宏觀參數與細觀參數的聯系來進行。因篇幅的限制,本文對數字試件的接觸類型、細觀參數的標定等不再進行詳細論述。本文以生成的AC-13數字試件模型,預測瀝青混合料的動態模量,根據室內試驗測試的動態模量與預測值相比較(見圖7),驗證數字試件的精度和可信度。
用表1所示的AC-13級配,及上文所述的瀝青混合料參數,根據《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JTG E20-2011),成型直徑100 mm、高150 mm的圓柱體試件,其動態模量和瀝青砂漿的測試溫度為0 ℃,加載頻率分別為0.1 Hz、1 Hz、5 Hz、10 Hz、25 Hz。離散元動態模量數值模擬的接觸類型和細觀參數根據文獻[5]的資料確定。如圖7所示為動態模量室內測試與離散元模擬的結果。由圖7可知,兩者的動態模量數值誤差較小。因此,本文提出的瀝青混合料數字試件隨機生成算法是可信的,能滿足混合料力學特征數值模擬的精度要求。
4 結語
(1)隨機切割算法生成的粗集料真實反映集料的級配、形狀、棱角性等特征,通過控制切割距離可以生成針片狀顆粒。該算法生成的集料總體積與各檔集料的體積等參數與真實集料一致,集料的校核方便、簡單。
(2)空隙生成算法能保證空隙的數量、分布與實際相一致。
(3)瀝青混合料數字試件生成算法真實反映了粗集料、瀝青砂漿及空隙的真實信息。通過動態模量的數值模擬和室內測試,表明該算法的正確性,為從細觀層次深入了解瀝青混合料的力學性能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You Z, Liu Y, Dai Q. Three-dimensional microstructual-based discrete element viscoelastic modeling of creep compliance tests for asphalt mixtures [J].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2011, 23(1): 79-87.
[2]陳 俊,黃曉明. 基于離散元法的瀝青混合料虛擬疲勞試驗方法[J]. 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 2010, 40(2): 435-440.
[3]Zhang D, Huang X, Gao Y. Virtual rutting test of asphalt mixture using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J].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12, 28(2): 215-220.
[4]Liu W, Li L, Tian B,et al. Evaluation indices of an asphalt mixture digital specimen based on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J]. Journal of Testing and Evaluation, 2016,44(2): 812-819.
[5]張 東. 瀝青混合料粗集料的形態特征研究和力學性能的離散元模擬[D]. 南京:東南大學, 2013.
[6]王克利. 瀝青混合料虛擬三軸剪切試驗研究[D]. 南京:東南大學, 2013.
[7]Masad E, Jandhyala V K, Dasgupta N,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ir void distribution in asphalt mixes using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J].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2002,14(2): 122-129.
[8]Liu Y, and You Z. Visualization and simulation of asphalt concrete with randomly generated three-dimensional models [J]. Journal of Comput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2009, 23 (6): 340-347.
[9]田 莉,劉 玉,胡霞光,等.模擬瀝青混合料集料的多面體顆粒隨機生成算法及程序[J].中國公路學報, 2007, 20(3): 5-10.
[10]劉衛東, 高 英, 黃曉明,等.瀝青路面現場壓實細觀特性分析[J].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 2019, 51(3): 99-106.
作者簡介:韋順敏(1976—),工程師,主要從事公路建設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