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要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與育人方式的變革,教師是核心,課程是關鍵。江蘇省鹽城市崇禮路小學的“禮智課程”,將學生、學習內容、學習時空等多維視角有機搭建,通過以育人目標為統(tǒng)領的整體規(guī)劃、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學科統(tǒng)整、以多元選擇為方式的實施,形成基于學校教育哲學、符合學生成長需要、遵循學科認知規(guī)律和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的課程體系。
【關鍵詞】禮智課程;體系建構;實施探索
【中圖分類號】G622.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34-0056-03
【作者簡介】鄭萬余,江蘇省鹽城市崇禮路小學(江蘇鹽城,224005)副校長,高級教師。
教育要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與育人方式的變革,教師是核心,課程是關鍵。江蘇省鹽城市崇禮路小學(以下簡稱“崇小”)提出“禮智課程”,是基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時代要求和學校發(fā)展現(xiàn)狀的迫切需要,是學校內在發(fā)展的必然追求。學校自辦學以來,始終秉持“以禮育人,以智啟人”的課程文化理念,努力把學生培養(yǎng)成德才兼?zhèn)?、儒雅知禮的新時代少年,把學校建設成合力鑄魂、聚力樹人的新教育陣地。學校以“禮”為文化元素,優(yōu)化、美化校園“禮”文化環(huán)境,挖掘、提煉“禮”文化內涵,編寫禮儀校本材料,開展“禮智”文化活動和課題研究,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為“禮智課程”體系的建構奠定了實踐基礎。
一、“禮智課程”內涵解讀
“禮智課程”,以“禮”塑造學生完美人格,以“智”鍛造學生思維品質,用“禮智”來潤澤學生的童年。學校從實際出發(fā),在全面落實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基礎上,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踐行“崇德明禮,知行合一”的辦學理念,遵循“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和全面發(fā)展奠基”的育人目標,開發(fā)適合校情、基于師生發(fā)展、內涵豐富的“禮智德育課程”“禮智學科課程”“禮智藝體課程”。
學校立足當代語境和發(fā)展實際,給予“禮智課程”文化新的闡釋,賦予禮智“恭、信、博、敏、善”的新時代內涵。基于此,學校提出建立崇小教育集團“禮智課程”體系。課程目標設計著眼于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謀求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鋪就學生生命底色;課程內容設置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將“禮”融進學科教學,開展形式多樣的“禮”文化活動,增添學生生命亮色;課程實施方式著眼于學生的自主發(fā)展,探究適合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fā)展的教育方法和成長路徑,提升學生生命成色。
二、“禮智課程”體系建構
崇小“禮智課程”體系,將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作為學習客體的學習內容、作為學習發(fā)生的時間空間等多維視角有機搭建,通過以育人目標為統(tǒng)領的整體規(guī)劃、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學科統(tǒng)整、以多元選擇為方式的實施等,形成基于學校教育哲學、符合學生成長需要、遵循學科認知規(guī)律和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的課程體系。
1.做好“禮”文章,讓環(huán)境會說話
學校圍繞文明禮儀教育,精心設計,科學布局,營造生動的育人氛圍,讓每一處環(huán)境都彰顯育人功能,喚起學生對美麗中國、魅力鹽城和尚禮崇小的熱愛,讓學生將禮儀的歷史與自身實踐相結合,在游戲、問答、觀賞中感知體驗,進而達到規(guī)范要求,收獲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2.挖掘“禮”文化,讓理念早落地
學校傳播禮儀教育理念,不僅注重校訓的生動解讀,還著力校本教研、校本課程開發(fā)以及相關課題研究。學校通過學科謀劃、團隊負責、分層監(jiān)督等方法,真正做到將文明禮儀教育的學科滲透精準落地,實現(xiàn)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科育人、全面育人的目標。
3.開展“禮”活動,讓理想巧生根
為讓禮儀特色教育理念生根,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受,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一年級新生入學儀式,三年級十歲成長儀式,每年三月的禮儀月系列活動等,通過多種形式,將“學禮儀、講美德”的重要性通曉于理,落實于行。
4.注重“禮”評價,讓榜樣真引領
學校努力探索多元評價體系,利用“禮儀標兵”“美德少年”“好孩子俱樂部優(yōu)秀會員”等各類評選活動,將“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發(fā)展”與“自主評價、家長評價、教師評價”有機融合,以榜樣的力量激發(fā)學生的內驅生長力,讓良好品行的培養(yǎng)內化為自主意識與自覺行動。
三、“禮智課程”實施探索
1.課程文化:基于學生發(fā)展性
學?!岸Y潤童年”系列課程立足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通過具體、生動、有趣的禮儀教育活動,把禮儀的種子深植于學生心靈,培養(yǎng)學生相待有“禮”,依“禮”立身,實現(xiàn)“以禮育人,以智啟人”的“禮智”課程教育總目標。
“禮潤童年”課程追求的是增強學生禮儀觀念、糾正行為偏差、凈化個體思想,以“八禮四儀”為實施主線,以衣食住行的禮儀規(guī)范為重點,利用生動的圖畫與靈動的文字,講禮儀故事、說禮貌傳統(tǒng)、唱禮儀歌謠、誦禮儀名言等,依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創(chuàng)設適合的知行平臺,激發(fā)童心深處自我人格完善的認知潛能。“禮潤童年”系列課程讓學生學習繼承傳統(tǒng)“禮”文化,發(fā)揚社會主義現(xiàn)代文明禮儀,從小樹立文化自信,做有中國靈魂的知禮、明禮、守禮的智慧現(xiàn)代人。
2.環(huán)境文化:場域設置高品質
崇小在校門前立有“禮儀墻”,以浮雕形式呈現(xiàn)學?!岸Y智”文化的核心元素“禮”,格調高雅,寓意深遠。中心大道即“禮儀之路”,大道上建有“禮儀之風”雕塑、禮儀長廊,策應路側的“博文廣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雕塑”“文明禮儀系列宣傳標識”,引領學生每日在文明禮儀之路上前行。
學校積極營造育人軟環(huán)境,在校園中精心設計、布置“禮儀系列工作坊”——剪紙習禮室、卡通繪畫習禮室、書法習禮室、戲劇習禮小舞臺、小小禮樂池等,其中點綴禮儀形象代言標識,匯“禮”成河。學校還定期組織評選“尚禮好教師”“尚禮好學生”“尚禮好家長”,以榜樣的力量影響人、激勵人。
3.陣地文化:實踐體現(xiàn)豐富性
學校針對“禮智”文化的陣地建設,設計建立微型“八禮四儀體驗館”,并將其納入學生德育文化課程建設。根據(jù)不同學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八禮四儀”體驗館有針對性地讓學生在學習禮儀知識、體驗禮儀樂趣、踐行禮儀活動等實踐中,養(yǎng)成積極向善的文明禮儀習慣,形成新時代好少年的優(yōu)良品質。
學校豐富的“禮智”社團實踐活動,以“禮”為主要內容建有“剪禮興趣小組”“畫禮興趣小組”“唱禮興趣小組”;組建“禮儀宣講小隊”,利用課余時間,宣講“禮智”文化內涵;成立“禮儀服務小隊”,每天以微笑迎送同學,重大集會時以禮儀小志愿者身份參與服務活動。
4.學生文化:平臺搭建多元化
學校成立“好孩子俱樂部”,定期評選優(yōu)秀會員并進行表彰獎勵,在各班級建有“習禮”圖書角,在錄播室開設“禮儀微講壇”。以扁平化平臺展示“好孩子俱樂部優(yōu)秀會員”風采,宣講禮儀常識、禮儀規(guī)范及禮儀故事。開設禮儀課程“崇小講堂”,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對學生進行坐姿、站姿、手勢、微笑等日常行為的禮儀培訓,使學生達到知行合一。
5.教師文化:課程研究系列化
學校組織教師進行“禮智”課程文化研究,開展“禮潤童年”“朵朵花兒向陽開”等校本課程研討會,設計編寫配套的教學活動案例。區(qū)立項課題“‘八禮四儀體驗館’實景育人課程的構建與研究”、市立項課題“新教育背景下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新路徑研究”和省立項課題“建立‘八禮四儀體驗館’促進禮儀課程文化生成的實踐研究”等各級課題研究并頭并進。學校通過對課題研究階段性成果的整理、提煉和歸納,來推動“禮智”課程的研究,這樣課程研究系列化的教師文化在集團成員校、校際活動中進行研討推廣,并經(jīng)由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等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產(chǎn)生了廣泛影響。
6.管理文化:管理彰顯獨特性
教師是“禮智”課程文化建設的創(chuàng)造者和實踐者。作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教師的個性特質和思想行為直接關乎學生的成長質量。學校倡導以禮相交、以誠相待的同事相處之道,樹為人師表的儒雅形象。精準把握學校發(fā)展管理的內在規(guī)律,倡導尚禮為治,彰顯生命關懷的價值導向,努力把握生命成長的客觀規(guī)律,用“禮智”文化塑造、豐盈個體的獨有特質,為教師與學生的成長提供適合的人文環(huán)境,促使集團各學校的管理從自主到自發(fā)、再到自覺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