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黎黎 徐 貞 崔檸薪 秦瑤
(同濟大學體育教學部運動與健康研究中心,上海 200092)
氣候變化的全球性挑戰之下,低碳減排的發展主旨成為全人類的共識。以“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為引領,上海市“十四五”規劃建設深化推進污染協同治理,轉型綠色發展,奮進“三達”目標:到2025年大氣環境質量全面達標,水環境功能區基本達標,碳排放總量力爭達峰。體育領域的現代化發展,也要秉持減污降碳的基本遵循,而在賽事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探索和綠色環保轉型的倡導中,高爾夫運動也得到了熱切關注。
高爾夫源起歷史悠久,20世紀80年代,高爾夫運動進入我國,以外國僑民消遣運動的形式扎根起步。20世紀50年代起,從停滯到復興、從清理整頓到有序發展,高爾夫運動在我國歷經整理規范,進入健康發展的新時期。然而,球場擴建和賽事如火如荼舉辦過程中,一系列問題也隨之而來:高爾夫球場占地面積大,在選址布局上缺乏用地類型和城市建設規劃的整體全面衡量;草皮選種、灌溉和養護過程中,植被生態位和環境互動考慮不周到、技術條件先進性不足,出現灌溉用水的大量流失浪費、化肥農藥等化學用劑造成的污染、地下水源遭到破壞等現象;設施建設和球場運營中,采用大量高碳材料、生成建筑垃圾,人類足跡中出現資源鋪張浪費、自然環境破壞,碳排放超量,有悖于低碳環保的宗旨。產業發展中違規現象迭出,球場建設經營與環境保護的矛盾突出,使高爾夫運動在蓬勃發展的過程中不得不檢省改變。據國家發改委消息,截至2019年底,通過清理整治工作,全國已累計取締131個高爾夫球場。由此可見,高爾夫產業的健康發展不是一味追求數量的擴增,而科學有效地處理建設與土地資源保護、水資源保護和節約、廢棄物循環再生、節能低碳低消耗之間的協調關系成為當務之急。因此,本研究旨在構建上海市高爾夫球場低碳可持續評價指標,為高爾夫運動的健康運行發展和環保評價提供科學化參考。
本文從政策因素、資源因素、環境因素、社會因素等方面入手選定指標,經過論證修訂形成《上海市高爾夫球場低碳可持續發展影響因素調查問卷》,向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業、負責人;專業技術人員(研究者,環保工作者);高爾夫運動員,高爾夫運動愛好者;高爾夫教育工作者(教師,教練,培訓教師);高爾夫球場管理人員進行發放。
本研究對上海市高爾夫球場進行調研,系統分析高爾夫球場發展的現狀和問題,歸納其影響因素主要包括:高爾夫球場的占地,用水量,能耗,環保隱患,環保草皮,綠色能源,有機認證,低碳賽事,高爾夫球場的運營管理與環境存在的沖突矛盾等;通過專家意見和實地觀察所得的結果,構建《上海市高爾夫球場低碳可持續發展影響因素調查問卷》,對利益相關主體進行問卷發放并尋求其評分反饋;回收問卷進行復核,對有效問卷的指標評分情況利用SPSS.23軟件進行錄入分析,采用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因子分析對指標特征進行分析和歸類。
2.1.1 指標內容設計
高爾夫球場的建設開發需要綜合考慮草皮、水體、土地等自然要素的生態平衡,同時需要多個主體的協調合作,政府的政策效力是其中的引領。球場建設經營過程中,植被栽種、灌溉和施用化肥農藥是關鍵環節。草皮生長期長,維護和休養過程中所耗用水和營養需求量大。我國高爾夫球場所用草皮大多為外來引進,在使用過程中要保持其綠色、根數與覆蓋率,同時需要考慮其在生態系統中的生態位。在肥料使用上,要把控氮肥用量,以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在保養灌溉上,草皮養護所需用水量大,不論是地表徑流還是地下水源或多或少都受到灌溉水循環的影響。一項對上海淀山湖東岸高爾夫球場的水質實驗,通過污水處理削減其污染程度,證明經過處理后,該高爾夫球場污染負荷比原農田徑流削減73%,經球場內池塘生物降解后,進一步削減至96.26%。因此在灌溉過程中,既要創新灌溉形式注重循環節約也要重視水體污染的防治。
在實地調查過程中發現,球場經營管理者的態度和作為對低碳可持續發展也有重要影響。在參考地區商業發展水平和居民素養的前提下,經營主體增辟新興的開展模式和綠色經營理念可以從方方面面、細枝末節對低碳可持續的行動基準進行把控。因此,問卷調查中從政府行為,球場地理區位,球場建設、經營、管理全過程出發,選取了23個影響因素并讓調查對象依據實際情況對其重要程度進行打分,具體內容見表1。

表1 指標得分結果
2.1.2 總體指標庫得分情況
對23個觀察變量按重要性程度遞增賦值1-5分,回收有效問卷、經過計算處理得到均值排列表。從整體來看,23個指標的平均重要性得分都在3.8以上,說明指標的選擇代表性較好,對高爾夫球場的低碳可持續發展影響度較高。
執行主體的主觀認知和管理主體的硬性規定在低碳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居于主導地位。從因素得分情況看,高爾夫球場管理者的環保意識得到了最高評分,相較于管理決策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營銷能力而言顯著分高。在高爾夫球場的環保實施中,最為關鍵的還是圍繞減污降碳對癥下藥,環保意識強化引導執行者更新換代新型技術手段、選擇綠色環保配置與設施,而決策能力、成本控制和營銷能力更加關注球場經營的經濟效益提升。從管理和行業規范的主體政府出發,相應的指標如政府的環保政策、政府的土地政策、政府的服務意識和能力、政府企業的相關行業標準的得分均排在前列,說明了政府作為在低碳可持續發展中的關鍵作用。一方面,建設用地規劃、行業環保標準等為高爾夫球場的建設運行提供了標準化的規范和界定,使其在設施布局到存續經營全過程中有據可循;另一方面,政府的環保鼓勵和政策扶持,以及在環保執行過程中的服務提供為企業經營提供了許多便利的先決條件,使其在簡便手續和審批上少了許多后顧之憂。
從建設、運營管理的過程和草皮選種灌溉、農藥化肥施用、賽事舉辦等關鍵組成環節來看,球場采取節約用水舉措,球場采用低碳環保、可再生回收材料的評分最高,環保草皮使用,倡導低碳賽事、低碳出行、賽事碳中和得分次之,草皮種植維護的施肥噴藥技術、低碳技術知識得分最低。在高爾夫球場環保實施中,水資源節約和材料循環再生杜絕浪費是關鍵。草皮選擇直接關系后續灌溉水源、施藥、賽事進行各環節,不僅需要從源頭治理選用經濟適宜又環保效益良好的植被和草種,而且需要密切相關的各個主體和環節自覺依照低碳倡導。隨著新興技術的研發制造和創新更迭,低碳技術知識的壁壘隔絕愈加打破,可獲性的提升使其在球場運營中得到廣泛采納,因而在低碳可持續發展的球場個體間成為普遍選擇。地區商業、服務業發達程度、當地居民可支配收入、地區居民的素質這些地理區位上的客觀因素,對于球場低碳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力較弱,在評分過程中獲得的得分均值也較低。
此外,標準差計算得到的結果顯示,地區居民素質、當地可支配收入水平、低碳技術知識和行業有機認證的值大于1,離散程度相對較高,說明在這些觀察變量重要性評價上,參與調查者的意見較為分散,相對爭議性較高。為找出影響的關鍵核心因素,需要展開進一步的因子分析對廣泛的指標進行歸類。
2.1.3 因子提取與命名解釋
運用主成份分析法對觀察變量進行因子分析,依據提取結果,主成分1的特征值為7.636,說明該因子是高爾夫球場低碳可持續發展評價影響最大的主成分;主成分2的特征值是2.601,其內容與主成分1不相關且對于評價的影響重要性處于第二順位;主成分3的特征值為1.735,其影響力位居第3,其與前述兩個成分內涵均不相關;以此類推。通過保留結果可以看出,因子分析得出5個因子對總體的解釋達到64.485%,涵蓋原有指標中的大部分信息,原始變量的信息能夠得到較好保留,視為5個因子可以接受。

表2 高爾夫球場低碳可持續影響因素總方差解釋
采用最大方差法對因子載荷矩陣實行正交旋轉以使因子具有命名解釋性。旋轉輸出后的結果見表3。

表3 旋轉成分矩陣
通過得到的分析結果,將23個指標項歸結為5個維度的因子,將5個因子分別命名為:球場保養與維護、球場的環保意識、球場周邊商業與居民素養、球場管理能力與水平、政府政策效力。
其中,第一個主因子包含7個指標。根據因素負載高低依次為:倡導低碳賽事(低碳出行、賽事碳中和)、低碳行業有機認證、環保草皮的使用、缺乏低碳技術知識、球場運行維護能耗、草皮種植維護的施肥噴藥技術、球場是否采用低碳材料(環保、可再生與回收)。其內容同球場辦賽經營息息相關,因此合并后為球場保養與維護。
第二個主因子包含5個指標。根據因素負載高低依次為政府企業的相關行業標準、球場是否與周圍野生動物與自然資源和諧發展、高爾夫球場管理者的環保意識、球場所占荒地與廢棄地的面積、球場采取節約用水措施,合并后歸為球場的環保意識,用其來反映運行中的環保意識水平及其影響下對行業標準的遵循程度和意識指導的環保行為執行動力。
第三個主因子與4個指標相關。根據因素負載高低依次為地區商業服務業發達程度、當地居民可支配收入、球場自身的地形和地理位置、地區居民的素質,主要反映球場客觀所處的地理環境和社會狀況,因此合并為球場周邊商業與居民素養。
第四個主因子包含4個指標。根據因素負載高低依次為高爾夫球場管理決策層的能力、高爾夫球場的營銷能力、當地氣候是否適宜草坪生長以及球場有效成本控制能力。據此歸納為球場管理能力與水平,包括經營決策中的部署規劃、市場營銷、成本控制等能力水平。
第五個主因子包含3個指標。根據因素負載高低依次為政府的土地政策、政府的服務意識與能力、政府的環保政策,總和為政府政策效力,反映政府主體在促進高爾夫球場低碳可持續發展中的影響力。
通過回歸法估算因子得分系數,軟件輸出的結果如表4。

表4 成分得分系數矩陣
假設F、F、F、F、F分別為上述得到的五個主因子,即球場保養與維護、球場的環保意識、球場周邊商業與居民素養、球場管理能力與水平、政府決策效力。根據成分得分系數矩陣可以得到因子得分計算的函數,以球場保養與維護為例:

在具體的實踐應用當中,對于單個高爾夫球場的低碳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可以根據細化的各層面給分、依照因子得分計算函數公式求得各個主因子的得分水平,從而評價球場在“五位一體”評價指標中各水平的環保程度情況,進行內部橫向對比,找到自有優勢,補足欠缺和短板。主成分分析得到了上海市高爾夫球場低碳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內容和具體權重,根據表5可知,球場保養與維護所占權重為0.27,球場的環保意識0.22,球場周邊商業與居民素養為0.2,球場管理能力與水平占比0.18,政府決策效力為0.13。各個指標占比較為均衡,五大指標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減污降碳治理中,球場關鍵主導仍是從自身出發,行動為先,表現在球場保養與維護過程中皆備環保意識和治理理念,在細部環節推陳出新,退出傳統方式的高碳副作用,轉為以指標詳情內容規范運營管理的全過程。通過時段性的得分評價,也可以憑借縱向對比闡明球場在低碳可持續改善中的進展情況。
此外,也可以通過綜合評估五個因子的分數得到球場低碳可持續發展的效應總體得分。依照權重分配情況,將5個公因子的累計貢獻率64.485%設定為1,可以得到綜合得分評價的計算函數為:

據此可以對具體的高爾夫球場進行低碳可持續水平的綜合評價和不同球場的橫向對比。
本文在文獻研究、實地調研、問卷調查和數據統計的基礎上,分析了上海市高爾夫球場低碳可持續發展的現狀和問題。以問卷的收集和數據統計為基礎,運用因子分析法論證了上海市高爾夫球場的低碳可持續發展受五大因素的影響,分別是政府政策效力,球場管理能力與水平,球場的環保意識,球場保養與維護和球場周邊商業與居民素養,基于上述的指標權重和得分系數,文章建構了上海市高爾夫球場低碳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球場保養與維護要求從建設源頭選用環保材料和環保技術手段,球場管理要求采用綠色經營理念和模式,政府決策效力要求出臺保障性政策和規章。此外,在低碳可持續發展中,也需要地區居民、球場管理者、政府部門培養環保意識。因此,上海市高爾夫球場低碳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對球場的環保績效評價和可持續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價值。
3.2.1 建設、經營、管理多主體協同形成合力
高爾夫的健康發展需要多個主體的協調合作。政府的政策效力是其中的引領,除了明確高爾夫球場建設營運中的法治細節和審批過程,也要促成體育、旅游、國土、農業、林業等的聯合執行。雖然《環境保護法》《水土保護法》《森林法》等對于自然環境的規劃和保護給出了所依循的規章,但是針對高爾夫球場的細致化和具體化還可進一步完善。球場管理經營者作為主要執行,必須以環保意識為先,以綠色營銷為發展模式。此外,行業自治的高爾夫群體組織,能夠匯集治理經驗、鼓舞交流合作,在單個開發主體間形成串聯的合力,不僅促進資源共享,而且還敦促現狀改進和優質創新。因此,要發揮不同主體優勢,推動低碳可持續。
3.2.2 提高管理能力水平,創新球場綠色運營模式
在球場經營的過程中,要把低碳可持續作為行動基準,從方方面面、細枝末節進行把控。依據綠色營銷理論,結合高爾夫球場經營的產品和服務營銷的特點,高爾夫球場要開展綠色營銷,促進綠色消費。例如:消費的廢棄物資源化,控制以不可再生資源為原料的一次性產品的生產與消費,如一次性用品、一次性餐具和用品豪華包裝等;倡導使用可降解飯盒、包裝袋等環保用品;餐廳臺布、小方巾等盡量采用棉布等自然纖維制品,合理延長消費用品使用壽命。另外,球場應設置球具維修保養服務機構,延長各類高爾夫球運動用品的使用壽命。此外,高爾夫練習場憑借成本低、容量大的特點,同標準場地相比有更大的盈利優勢。
3.2.3 政府政策因勢利導,球場與環境協調發展
球場選址不僅要考慮場地成本,同時也要綜合水文、土壤類型等關鍵因素。在符合高爾夫市場準入標準和環境保護政策要求的情況下,球場選址應囊括水域、植被、自然風光等必要組成,以滿足灌溉需要和審美意趣。要避免在瀕危動植物棲息地、自然生態保護區、生活用水水源地、可能發生水土流失的陡坡、松散土地等地表區域規劃建設,以荒漠地、荒山、灘涂、鹽堿地等遠郊廢棄地、劣質土地的改良改造為最優選,納入當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為體育休閑旅游專項規劃。要注重地表的水土保持,通過預先鋪設腐殖土、栽植適宜草種等方式,防治土砂危害和土壤侵蝕。政府應重視對球場的環保管理,因為高爾夫球場建設與生態環境、土地資源利用、生活形態、環保維護等方面是密切相關的,生態環境惡化下,人們對高爾夫球場建設中的生態問題的擔心是必然的。只有協調好球場與自然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高爾夫球場與環境協調、與生態平衡才能有利于高爾夫運動的低碳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