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琪
(武漢科技大學,湖北 武漢 430000)
學校教育由美育、德育、智育、體育四部分共同組成,其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在教育過程中,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及美育特點,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育人,并將德、智、體、美進行有效融合,努力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美育已經成為當前高校教育工作的重點之一。啦啦操是一項集體操、舞蹈、音樂、健身于一體的新興體育藝術類項目,其遵循美的規律,融合了多種藝術形態與元素,具有獨特的表現形式及豐富的美學價值。啦啦操較強的健身性、娛樂性、美感,及其運動量及強度與大學生的運動需求相符合,深受當代大學生的喜愛,激發了大學生對美的探索。同時,隨著我國對學校美育重視程度不斷加強,啦啦操教學已經成為實現美育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其不僅能夠增強學生體質,提高技術水平,還能夠培養學生感受美、表達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進而達到全面育人的目標。當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啦啦操理論與教學方面,啦啦教學對大學生美育培養的研究相對較少,因此本文主要從美育角度探究啦啦操教學對大學生的影響,研究目的在于更好地促進美育與啦啦操教學的有機融合,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提高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美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是指從審美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教育,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啦啦操是運動與藝術的完美結合,為了完成一定的審美目的,教師將美育教育融入到啦啦操教學中,其教學成果必然具有一定的審美屬性。啦啦操項目蘊含著深厚的內涵,其美育功能的實質在于通過極具藝術性的表現形式,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及審美認知,明確審美結構,并在啦啦操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充分感受美,進而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和諧的審美人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啦啦操教學對大學生的身體形態美具有一定的影響,啦啦操的運動量及強度符合大學生的身心特點及運動需求,其對大學身體形態美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身體表現、身體素質2個方面。
2.1.1 身體表現
良好的身體表現影響著大學生整體的自身氣質,對于啦啦操而言,形體美是評價身體表現的重要指標。形體美包括姿態美、體型美和行為美,體現著啦啦操運動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要求。啦啦操運動以“時尚、團隊、活力”為宗旨,研究表明,一定周期的啦啦操教學能夠提高大學生的身體表現。啦啦操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保持身體挺拔、頭部稍仰、腹部收緊,能夠塑造學生的身體形態和外在氣質,進而展現出健康活力、自信和積極向上的行為美,這不僅是大學生參與啦啦操運動追求的目標,更是啦啦操教學的重要任務。因此,啦啦操教學對大學生的青春美和健康美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2.1.2 身體素質
啦啦操運動強調速度、力度與運動負荷,結合轉體、跳步、支撐等難度動作,并通過空間、方向與隊形的變化展現出啦啦操運動獨特的美,因此對參與者的柔韌、力量、平衡具有一定的要求。有學者選用坐位體前屈、縱跳、仰臥起坐、閉眼單腿站立4個指標對啦啦操教學對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進行研究,結果顯示,經過16周的啦啦操教學,大學生坐位體前屈、縱跳、閉眼單腿站立成績顯著提高,表明啦啦操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學生柔韌素質、腿部力量及平衡能力。
2.2.1 規定套路技術的完成度及藝術表現力
啦啦操教學在提高學生身體表現及身體素質的基礎上,對規定套路技術的完成度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研究表明,一段時間的啦啦操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完成動作的準確性、規范性、流暢性及完整性,進而顯著提高學生技術動作得分及規定套路得分。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對于啦啦操技巧美的展現至關重要,在啦啦操教學過程中,通常會對大學生的樂感、技術動作、心理素質等進行針對性教學及訓練,其能夠促使學生將自身的審美情感融入到肢體動作中,進而使動作藝術化,形成簡潔、深入的美感。
精神內涵是體育蘊含及追求的最高價值,啦啦操教學的審美價值不僅體現在身體美和技巧美上,對學生內在的精神美也具有一定促進作用。學生作為啦啦操運動的審美主體,在具有良好審美感官的同時,還要具有一定的審美心境、審美修養及審美能力,進而使學生能夠主觀地創造美并傳遞美。本文將從團隊精神、意志品質以及審美能力3個方面探究啦啦操教學對大學生精神美的影響。
2.3.1 團隊精神
啦啦操運動的特點決定了啦啦操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其團隊精神的提升主要體現在集體意識、合作競爭、交流溝通、自我發展4個方面。啦啦操是一項集體項目,在啦啦操教學過程中通常以團體為主要組織形式,并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團隊進取心為主要情感目標。團體中的每一個學生都具有共同的目標,長時間的啦啦操教學能夠使學生間彼此關懷與信任,互相尊重,學會服從、懂得合作。團隊精神因此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學生間相互幫助、相互包容等內在精神也在啦啦操教學過程中逐漸形成。
2.3.2 意志品質
啦啦操運動傳遞著積極向上、頑強拼搏、勇往直前等精神力量,其屬于難美類項目,隊形變換的高度統一、難度動作的完美配合等是啦啦操運動的基本要求,啦啦操教學能夠使學生更好地面對挑戰、突破自我、克服困難,學生在訓練磨合中逐步磨練自我、提升自我,進而使得學生積極性及創造性得到更高層次的發揮。
2.3.3 審美能力
審美能力包括三個部分,即感覺美的能力、想象美的能力、理解美的能力。學生作為啦啦操教學課堂的主體,其是啦啦操運動的表演者,啦啦操的運動美與形式美通過學生得以體現,因此啦啦操教學對學生的審美意識、審美鑒賞力及審美創造力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啦啦操教學過程中富有感染力的音樂旋律、優美動感的舞姿動作以及彰顯個性的口號,不斷刺激著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感官,同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審美想象,促使學生對啦啦操元素的整理、加工及改造,這一過程需要學生真正理解啦啦操的精神與魅力,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審美意識的提升。啦啦操教學過程也是學生感受美和欣賞美的過程,啦啦操的審美要素多而雜,美學的原理通常在套路講解及組織創編過程中滲透給學生,學生在啦啦操教學生過程中不僅能夠進行實踐性的訓練,還能夠獲得豐富的美學理論知識,二者的相互結合使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審美意識及審美鑒賞力的提升為學生審美創造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礎,啦啦操教學使得學生對啦啦操的認知逐漸上升到理性層面,學生在創造性思維的引導下,審美情感得到調動,表達美與創造美的欲望與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高校啦啦操課堂教學中包含師生、目標、內容、過程與評價5個要素,從審美的角度設計課堂能夠將表現美、感知美和創造美等美學元素充分地融入到啦啦操教學中。本文從教學前期、教學過程、教學評價3個部分對啦啦操教學的審美設計進行探究。
在教學目標方面,首先應對教材進行分析,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及教學內容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審美目標;其次,分析審美視點延伸內容,達到審美感知目的;最后,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及思想,針對性地將審美教育融入啦啦操教學中。審美設計主要是通過深入挖掘教學內容中的審美知識點,來實現學生各項審美能力的提升。啦啦操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安排,應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審美特征,可從身體表現美、運動形式美、藝術風格美、精神內涵美4個方面進行設計。
教學過程是指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從審美的角度對教學過程進行設計,旨在通過美的教育,完成審美知識及審美能力的傳授及培養。在教學組織與實施方面,首先要在制定和執行課堂常規中融入美的元素,其次要在練習隊形、示范位置、組織練習形式方面進行美化,最后要在課堂教學節奏上進行美學設計。教學方法是完成知識教授及能力培養所采用的手段,啦啦操教學內容中的美學知識需要借助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實現有效的傳遞,教學中能夠采用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同一種教學方法在不同教師的運用下所產生的教學效果及藝術性具有一定的差異,這也體現出了教學方法獨特的美,高校啦啦操教學可采用形象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探究教學法3種方法進行教學。教學氛圍是保障啦啦操教學順利進行的重要基礎,具有創造美的教學氛圍能夠賦予啦啦操課堂活力,賦予學生以激情,進而提高教學效果,可通過改善教學條件(如舒適的場地、效果良好的音響及多媒體設備等)、建立良好的審美關系等方式實現教學環境的美化。
合理的教學評價對改善教學管理、提高教學的效率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啦啦操教學評價的審美設計應以教學目標為基礎,將感性評價與理性評價相結合,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注重認知、技能和審美多方面的評價。
近年來,國家出臺眾多美育相關政策,美育已經成為德、智、體、美、勞五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啦啦操教學通過獨特藝術形式顯現出啦啦操運動的思想內涵,對大學生的身體美、技巧美及精神美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能夠使學生形成和諧審美的人格。高校啦啦操教學的審美設計,可從教學前期、教學過程、教學評價3個方面進行。
當前啦啦操教學美育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為促進啦啦操教學美育功能與價值的充分發揮,國家層面應給予更多政策及資金方面的支持,學校層面應加強對美育的重視,為學生拓展美育渠道,教師方面應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與素養,豐富教學內容和組織方法,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