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光金 曹婉莉 何春冏 李焱森
(西華師范大學管理學院 四川南充 637009)
中小微企業作為我國市場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市場經濟發展的有效推動器。在疫情期間,中小微企業如何快速擺脫銷售受阻、成本上升等困境,從而保證勞動者穩定就業,實現保就業、穩就業目標,最終達到企業與勞動者的雙贏局面,對我國社會經濟穩步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基于此,文章運用CiteSpace文獻計量軟件,通過統計學方法,系統梳理和分析疫情時期中小微企業社會保障研究的演進脈絡、代表成果和研究熱點,并預測該領域的研究前沿和趨勢,以期為后續相關研究提供借鑒與參考。
文章數據皆來源于中國知網(CNKI),運用高級檢索功能,以“中小微企業就業”“中小微企業社會保障”等為主題,“新冠肺炎疫情”“后疫情時代”等為關鍵詞,篩選2019-2021年有關疫情期間中小微企業社會保障的論文文獻。為進一步保證論文的權威性、科學性,人工對文獻進行排查剔除,最終符合篩選要求的文章共有147篇。
文章運用CiteSpace5.8.R2版本,對轉化后的數據繪制知識圖譜,進行可視化分析,客觀呈現我國新冠肺炎疫情時期中小微企業就業保障研究的文獻變遷狀況、發文作者與機構特征、研究熱點,并預測其研究趨勢。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后,就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研究,結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可以將其分為萌芽初始、快速增長、緩慢下降三個階段,各階段承前啟后,研究重點和政策背景不盡相同。第一階段(2019年12月):萌芽初始期。此階段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我國初現,相關研究仍處于萌芽階段,因此本階段的發文量為0篇。第二階段(2020年):快速增長期。該階段發文量持續增加,發文總量為104篇,季均發文量為26篇,遠超第一階段。本階段研究側重于疫情期間中小微企業的困境分析、發展策略。第三階段(2021年1-8月):緩慢下降期。經過國家和全體社會成員一年的努力,我國已基本克服疫情帶來的影響,進入后疫情時代,雖然后續發文量有所下降,但仍存在研究空間。
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國暴發后,中小微企業飽受沖擊,在就業危機與生存危機雙重壓迫下,中小微企業該何去何從?不少機構與學者投身于相關研究并取得豐碩成果。根據CiteSpace運行結果,可以得知該領域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機構與作者如圖1所示。就研究機構而言,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西北政法大學商學院和武漢市標準化研究院在該研究領域的成果相對突出,其余研究機構發文量較少。在發文作者方面,郭良濤、丁月和何麗發文3篇,劉彥雷、張夏恒、李丹青、楊茁等人發文2篇。郭良濤認為在疫情期間,特別是在后疫情時代,我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存,推動中小企業順利轉型,實現復工復產勢不可擋。丁月和何麗提出中小微企業在恢復生產的同時,需要從政策支持和企業發展兩個角度提出應對策略,實現轉型升級。其余4人主要從政策扶持、企業管理和金融支持三個角度研究如何幫助中小微企業擺脫困境。張夏恒從政策主張出發,分析不同企業受疫情影響的程度,認為需實現政策創新。李丹青認為中小企業應實行穩健的現金流管理策略,提升常態化防疫下的企業危機管理能力。張大偉、劉彥雷和楊茁則提出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供給,全力推進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工作,保持經濟社會平穩健康運行。
圖1 作者合作網絡圖譜
就發文機構與作者合作關系看,從圖1可知,共有63個節點、27條連線,整體密度僅為0.0138,說明學者們在該研究領域內并沒有形成緊密的合作關系,多以單線合作與內部合作為主,表明該領域的科研聯結仍有待加強,需要進一步構建多方合作關系。
高頻關鍵詞分析。關鍵詞可以簡明扼要地詮釋文獻主題,通過對一個學科領域關鍵詞的集合分析,可以快速揭示該領域的研究重點、研究熱點、總體特征、研究方向與發展趨勢。因此,本文利用CiteSpace對選取的論文數據進行計量分析。在運行開始前,將Time Slicing設置為“2019-2021”,Year Per Slice設為1,Node Types設置為“keyword”,Top N設置為50,運行所展現的圖譜共99個節點、137條連線,Thresholds設置為1。在運行結果的基礎上,本文呈現出所選文獻排名前十二的關鍵詞,詳見表1。
表1 中小微企業就業保障文獻關鍵詞前12排名
從出現頻次(即關鍵詞被提及次數)上可得知,“中小企業”“新冠肺炎疫情”“小微企業”“影響”等關鍵詞出現頻率較高。在中心性(該關鍵詞在所有關鍵詞中的重要性)方面“中小企業”“小微企業”“對策”等關鍵詞中心性較為突出,與其他關鍵詞共現性密度較高。
關鍵詞聚類分析。在關鍵詞共現圖譜的基礎之上,以關鍵詞為聚類依據,采用MI算法進行聚類分析,由此得出本研究領域的熱點話題與研究趨勢,CiteSpace的運行結果表明:Q=0.5551(>0.3),S=0.872(>0.5)。因此,關鍵詞聚類圖譜效果較好,能夠合理地反映出本領域研究現狀,詳見圖2。
圖2 中小微企業就業保障文獻關鍵詞聚類圖譜
如圖2所示,此次關鍵詞聚類共產生6個核心聚類群,分別是#0區塊鏈、#1影響及對策、#2制度供給、#3中小微企業、#4經濟發展、#5舉措。由此說明,本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這六大領域。
研究趨勢分析。由表1和圖2可知新冠肺炎疫情時期中小微企業就業保障領域的研究熱點,為進一步從時間歷程角度分析研究演變過程,探討出未來研究趨勢,本文運用CiteSpace軟件將2019-2021年的研究文獻進行關鍵詞共現時區,深入展現文獻之間的關系。
結合關鍵詞聚類圖譜、關鍵詞共現時區圖并閱讀相關文獻后可得知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小微企業就業保障研究話題主要集中于“數字貿易”“企業轉型”“金融支持”“地攤經濟”等方面。
首先,數字貿易、企業轉型。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小微企業帶來了巨大沖擊,傳統貿易已不適應經濟發展潮流,數字經濟的發展和數字技術的應用為中小微企業發展數字貿易,完成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可能。中小微企業是我國市場經濟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習近平主席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指出:“數字貿易正在成為全球貿易的新形態、未來貿易發展的新引擎。”數字貿易正逐漸成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未來貿易的發展趨勢,中小微企業須抓住機會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針對中小企業發展數字貿易問題,各學者紛紛表達了相應的觀點。李芊霖、王世權認為政府在出臺企業降本減負政策的同時,要充分發揮各類協會和載體的扶持作用,助力中小微企業轉型升級。政府應加強企業轉型的支持力度,減少轉型阻礙。政府雖采取社保降費的相關措施幫助中小企業解危紓困,但在中小企業轉化經營理念、創新商業模式模塊方面,政府給予支持相對較少,政府應對企業轉型、線上業務的開展提供更多的咨詢指導服務。劉然指出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有助于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其次,金融支持。中小微企業是我國經濟最活躍的力量,數量龐大,優勢與缺陷并存。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中小微企業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在疫情期間,中小微企業的復工復產更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但疫情早期企業經營收入大幅下降,經營成本大幅上升,企業資金已捉襟見肘,融資困境加劇。因此,對中小微企業金融支持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是創新融資方式。基于互聯網、云計算、5G技術等革新中小微企業融資方式,加大融資力度。構建與信用評估、信貸結合、股權融資、風險預警等為一體的金融服務平臺,提高融資便捷程度。將傳統融資模式與現代融資模式相結合,依靠區塊鏈、大數據,建立互聯網融資模式,可以打破空間限制,充分匯集各類融資資源,助力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
二是打破信息壁壘。信息不對稱是融資面臨的又一大障礙,國家和各級政府要加強信息信用共建共享,解決銀企信息不對稱難題。政府需要為中小微企業融資提供擔保服務,建設服務中小微企業的政策性擔保機構,構建適合國情的擔保體系,建立完整的獎懲機制,助力擔保機構蓬勃發展。信息不對稱在于銀行不能及時完整地掌握企業基本信息,互聯網金融融資模式則有助于解決這一難題,通過互聯網平臺,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可以充分搜集各類企業信息,現代信息技術也為企業分析、評估工作提供了便利。
最后,地攤經濟。中小微企業作為我國市場經濟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發展、吸納就業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覷。但新冠肺炎疫情使中小微企業面臨生存危機和就業危機,為實現“六保”“六穩”目標,地攤經濟發展政策應運而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微企業的生存壓力和就業壓力。那么,地攤經濟作為新生事物應何去何從?我國地攤經濟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是地攤經濟對中小企業的影響。地攤經濟有助于促進中小微企業快速發展。地攤經濟不僅可以使暫時失業人員獲得經濟收入,滿足基本生活需要而且可以滿足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幫助企業去庫存,促進企業復蘇。地攤經濟的發展擴寬了企業銷售渠道,增加了企業客群數量,擴寬了銷售市場。
二是地攤經濟對就業的影響。地攤經濟憑借其獨特的優勢逐漸成為失業人員再就業的首選方式。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使酒店、餐飲等服務業飽受沖擊,許多服務型企業紛紛進入“省電模式”,開始大肆裁員,甚至一些企業、店鋪入不敷出,不得不倒閉關門,從而導致失業人員和待業人員大幅增加。而地攤經濟創業門檻低、失敗風險低、商品價格低,可以為疫情下急需現金流“止血”的勞動者提供了一個新的就業方向。
三是地攤經濟發展策略。做好地攤經濟,不僅要給予其合理的生存空間,還要做好長期規劃,激發生存活力。現有文獻對地攤經濟大發展策略的研究主要從頂層設計和發展模式入手。中小企業應結合國家出臺的政策制度調整布局,保存實力;對于參與地攤經濟的企業,政府要給予優惠,吸引更多有創意、創新力的地攤經營者。地攤經濟要根據市場需求和市場環境的變化,適時調整組織結構、營銷方式、服務模式,轉變運行模式,利用大數據統計分析各類地攤商品的銷售情況,發展歡迎度高、銷售額高的地攤行業,增強企業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時期的運營能力。
總體而言,各學者雖對地攤經濟的研究內容不盡相同,但對地攤經濟發展多持積極態度。
通過計量分析,文章得出如下結論:第一,以時間為維度,目前為止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大致經歷了萌芽初始、快速增長、波動發展三個階段。第二,以空間為維度,我國該領域發文作者和其所屬機構合作網絡密度較低,以單一發文、內部合作為主,尚未產生高產、核心團隊。第三,以主題為維度,研究內容主要集中于中小微企業、區塊鏈、制度供給、經濟發展、影響及對策領域,研究的熱點話題集中于“數字貿易”“企業轉型”“金融支持”“地攤經濟”等方面。
疫情時期對中小微企業就業保障的研究有助于中小微企業迅速擺脫生存危機和就業危機。拓展以下研究將會進一步豐富該領域的研究深度:第一,擴寬研究主體。現有研究多以企業為研究對象,未來研究應將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者及中小微企業員工納入研究范圍。第二,豐富研究內容。在疫情期間對中小微企業就業的幫扶主要從企業角度出發,通過免減稅費、金融支持、數字貿易等宏觀政策方面幫助中小微企業緩解壓力,從而間接實現穩就業、保就業的目標。下一步可將微觀設計納入研究范疇,當公共衛生事件突發時,勞動者面對失業威脅,如何通過失業保險、再就業扶持政策幫助失業者滿足基本生存需要、重返工作崗位將是研究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