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舒文,朱 晨
(1.吉水縣人民醫院藥劑科,江西 吉水 331600; 2.吉安市中心人民醫院消化科,江西 吉安 343000)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可導致患者肝功能及胎盤功能損傷,引發宮內缺氧,增加胎兒早產及胎死宮內等不良事件發生的風險。臨床上常用腺苷蛋氨酸治療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可調節患者質膜磷脂甲基化,增強肝細胞活性,提高對肝內物質解毒效率,緩解臨床癥狀[1-2]。但單一使用西藥治療難以獲得理想效果,需聯合其他藥物強化療效。中醫將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歸為“黃疸”范疇,多因濕熱蘊結肝膽,導致肝失疏泄,氣血運行受阻,引發肌膚失養而生瘙癢之癥,治療需以清熱祛濕為主[3]。茵梔黃口服液是由中藥提煉而來的中成藥劑,主治因肝膽濕熱所致的黃疸,具有清熱瀉火、護肝利膽功效,有利于緩解患者臨床病癥[4]。本研究旨在探究茵梔黃口服液聯合腺苷蛋氨酸治療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療效,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吉水縣人民醫院與吉安市中心人民醫院收治的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患者84例為研究對象。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診斷標準:西醫診斷符合《妊娠期膽汁淤積癥診療指南(2015)》[5]中的診斷標準。中醫診斷符合《中醫內科學(新世紀第四版)》[6]中瘀血阻滯證,主癥黃疸日久,膚色暗黃、倉黃,甚則黧黑;次癥肋下癥結、拒按,面頸部有赤絲紅紋;舌有紫斑點或紫點,脈澀。納入標準:1)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2)自然受孕;3)可耐受本研究使用的藥物。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妊娠期疾病者;2)合并其他肝膽類疾病者;3)語言表達能力障礙者;4)先天肝臟畸形者。
將84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2例。其中對照組年齡24~41歲,平均(29.38±3.54)歲;孕周37~42周,平均(39.38±0.24)周;初產婦31例,經產婦11例。觀察組年齡25~42歲,平均(29.98±3.63)歲;孕周37~42周,平均(39.88±0.41)周;初產婦33例,經產婦9例。2組患者的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2組進行常規治療,改變患者飲食結構,以低脂易消化類食物為主,并及時補充所需糖分及蛋白質,給予熊去氧膽酸片(上海衡山藥業有限公司,批號:20191215)治療,15 mg·kg-1·d-1,于早、晚餐后分2次服藥。對照組給予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191124)治療:將1000 mg藥液溶于500 mL 5%的葡萄糖中靜脈滴注,1次·d-1。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茵梔黃口服液(北京華潤高科天然藥物有限公司,批號:20191028)治療:口服10 mL·次-1,3次·d-1。2組均進行為期14 d的治療。
比較2組治療有效率、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包括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總膽紅素(TBil)以及總膽汁酸(TBA)水平等]與血清學指標[包括白細胞介素17(IL-17)、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等]的變化以及妊娠不良結局發生情況。1)療效判定標準[7]:治愈為黃疸消失,臨床體征改善、其他癥狀消失,血清TBA水平降至正常水平(20 μmol·L-1及以下);好轉為黃疸癥狀減輕,膽紅素正常或降低,TBA水平降至正常水平的2倍以下;無效為臨床癥狀沒有改善甚至加重,TBA水平為正常水平的2倍以上。有效率=(治愈+好轉)例數/總例數×100%。2)肝功能指標檢測:于治療前和治療14 d后,采集患者5 mL空腹外周肘靜脈血,以3500 r·min-1離心5 min,取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儀[中生(蘇州)醫療儀器有限公司,型號:ZS-820],應用酶聯吸附法檢測血清ALT、AST、TBil及TBA水平。3)血清學指標檢測:于治療前和治療14 d后按上述方法取血清樣本,應用酶聯吸附法檢測患者血清IL-17、TGF-β水平。4)妊娠結局:觀察并記錄2組早產、剖宮產、胎兒窘迫以及新生兒窒息的發生情況。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90.48%比73.81%,χ2=3.977、P=0.046),見表1。

表1 2組治療有效率比較 例
治療前,2組患者血清ALT、AST、TBil、TBA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4 d后,2組患者血清ALT、AST、TBil、TBA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01),且觀察組治療后顯著低于對照組治療后(P<0.001)。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血清IL-17、TGF-β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4 d后,2組血清IL-17水平顯著低于治療前(P<0.001),TGF-β水平顯著高于治療前(P<0.001),且觀察組改善程度較對照組更為顯著(P<0.001)。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血清學指標比較
觀察組妊娠不良結局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16.67%比35.71%,χ2=3.941、P=0.047),見表4。

表4 2組不良妊娠結局比較 例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主要是因患者機體膽汁酸代謝功能障礙引起,導致小膽管梗阻以及膽汁酸逆流,使患者膽紅素水平異常升高,刺激患者胎盤釋放大量前列腺素,不利于產婦妊娠[8]。目前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臨床治療以西醫方案為主,腺苷蛋氨酸可通過增強蛋氨酸向腺苷蛋氨酸的轉化功能,減少膽汁淤積,控制疾病進展。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接受腺苷蛋氨酸治療后,難以獲得預期療效,需尋找其他治療方案。
祖國醫學認為,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屬“黃疸”范疇,多因濕熱濕氣蘊結體內,肝氣疏松、膽汁外泄,引發血氣瘀結,氣血運行受阻,氣滯血瘀,則引發肌膚失養而生瘙癢之癥,治療以清熱瀉火、保肝利濕為主。茵梔黃口服液是一種中成藥,由菌陳、梔子、黃芩以及金銀花提取而來,方中菌陳可清熱利濕,解毒護肝;梔子可瀉火鎮靜、利肝利膽;黃芩瀉火解毒、消熱安胎;金銀花可清熱疏散,諸藥聯合使用可奏消熱解毒、祛濕消黃[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較對照組顯著升高,治療后血清ALT、AST、TBil、TBA水平較對照組治療后顯著降低,提示茵梔黃口服液聯合腺苷蛋氨酸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標。其原理可能在于:現代藥理證實茵梔黃口服液中菌陳中含有大量菌陳色原酮,可有效保護患者肝組織細胞膜,提高細胞活性[10];黃芩可改善毛細血管通透性,加強肝臟微循環,有促進肝細胞增殖作用,同時降低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強化肝臟解毒功能[11];腺苷蛋氨酸可通過補充外源性腺苷蛋氨酸,促進患者胱氨酸以及谷胱甘肽的分解,達到修復受損肝細胞的目的,發揮良好的肝功能改善作用[1,12]。兩藥聯合使用,標本兼治,降低肝功能損傷程度,提升總體療效。
IL-17、TGF-β均由T細胞分泌,在維持機體免疫平衡中發揮關鍵作用。當患者體內IL-17、TGF-β水平失調時可導致免疫異常,損傷免疫細胞,進一步加重膽汁酸代謝功能惡化[13]。因此,調節患者IL-17、TGF-β水平有利于控制疾病進展。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14 d后IL-17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治療后,TGF-β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后,提示茵梔黃口服液聯合腺苷蛋氨酸可改善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患者血清學指標,調節免疫功能。分析其原因在于:腺苷蛋氨酸進入機體后可產生5-甲硫腺的代謝產物,發揮強效的免疫調節作用[14];而現代藥理學證實梔子提取物對細胞免疫功能具有抑制作用,可調節免疫系統[15];金銀花能提高患者機體內白細胞活性,提高其殺菌效率,并調節淋巴細胞活性,對細胞免疫具有較好的調節作用[16]。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較對照組低,提示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患者接受茵梔黃口服液聯合腺苷蛋氨酸可改善患者妊娠結局。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茵梔黃口服液聯合腺苷蛋氨酸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膽汁酸含量,進而減少膽汁酸對患者胎盤的刺激性作用,從而減少妊娠不良結局發生率[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