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倩,何慧玲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河南 南陽 473000)
支氣管哮喘是兒童常見的慢性氣道疾病,具有發病率高、病程長等特點,其發病主要是由氣道慢性變應性炎癥或環境因素刺激等引起。肥胖作為哮喘發病的危險因素,可影響哮喘患兒治療和康復效果。有研究[1]報道,當前我國肥胖兒童約占兒童總數的8.9%以上,且近年來肥胖兒童哮喘發病率在不斷上升。免疫調節功能在哮喘發病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輔助性T細胞1型(Th1)、2型(Th2)細胞因子在哮喘氣道炎癥中的作用被廣泛認可[2]。肥胖不僅會影響肺功能,同時還會加重哮喘病情,增加治療難度。鑒于此,本研究旨在通過對肥胖型支氣管哮喘患兒Th1/Th2平衡狀態、肺功能進行檢測,探討上述各方面肥胖對哮喘患兒的影響,報告如下。
回顧性分析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2019—2020年收治的92例支氣管哮喘患兒的臨床資料,按體質量指數(BMI)分為2組:對照組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齡3~11歲、平均(6.48±1.18)歲,病程10~37個月、平均(15.18±3.57)個月;肥胖組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齡3~12歲、平均(6.85±1.97)歲,病程12~36個月、平均(14.83±3.22)個月。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入選標準:1)符合支氣管哮喘相關診斷標準[3];2)符合中國學齡兒童及青少年超重、肥胖BMI分類診斷標準[4]。排除標準:1)合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病變者;2)呼吸道感染者;3)腦膜炎者;4)入選前1個月內有糖皮質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劑等藥物治療史者。
全面評估患兒病情,2組患兒均給予抗炎、吸氧、解痙平喘等常規治療。1)急性發作期:首選速效β2受體激動劑硫酸特步他林(成都華宇制藥有限公司)2.5 mg(體重<20 kg者)或5 mg(體重≥20 kg者),聯合應用支氣管擴張劑異丙托溴銨(山東京衛制藥有限公司)0.25 mg(體重<20 kg者)或0.5 mg(體重≥20 kg者),2種藥物均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3~5 mL,使用霧化吸入,2次·d-1,療程為7 d。如單純霧化吸入治療效果不好,則靜脈加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布地奈德(正大天晴藥業)0.5 mg(體重<20 kg者)或1 mg(體重≥20 kg者),靜脈滴注,2 次·d-1,待癥狀緩解后再逐漸減量至≤10 mg·d-1,然后逐漸停止用藥或改為吸入劑,療程為5~7 d。2)緩解期:布地奈德氣霧劑(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7歲及以下每日200~400 μg,7歲以上每日200~800 μg;孟魯司特納(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口服,6歲以下每晚服用1次,4 mg·次-1;6歲及以上每晚服用1次,5 mg·次-1。療程為3個月。
比較2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Th1/Th2平衡狀態及肺功能。
1)臨床療效。判斷標準: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為顯效;臨床癥狀及體征得到改善為有效;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病例數×100%。2)治療前后Th1/Th2平衡狀態,包括Th1、Th2及Th1/Th2比值。采集患兒清晨空腹靜脈血4 mL,經肝素(萬邦生化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抗凝后于37 ℃和5%CO2的溫箱(北京京科瑞達科技有限公司)中孵育白細胞介素-4(IL-4)、干擾素-γ(IFN-γ)的熒光體20 min,高速離心(1500 r·min-1)10 min,分離血清和血細胞。采用酶聯免疫法檢測Th1細胞因子(IFN-γ)和Th2細胞因子(IL-4)水平,計算IFN-γ/IL-4的比值,用以代表Th1/Th2細胞平衡指數[5]。3)治療前后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呼吸容積(FEV1)、呼吸峰值流速(PEF)。所有患兒均于治療前和治療后采用肺功能檢測儀(法國迪爾公司)監測FVC、FEV1、PEF,每位患兒的每個指標均測量3次,取其平均值。

與對照組比較,肥胖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效果比較 例
與治療前比較,2組治療后Th1、Th1/Th2比值顯著升高,Th2顯著降低,但肥胖組治療后上述指標變化幅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2組Th1/Th2平衡狀態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2組治療后FVC、FEV1、PEF顯著升高,但肥胖組治療后上述指標升高幅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
肥胖是支氣管哮喘的重要危險因素,機體脂肪組織增多易引起代謝綜合征,導致免疫系統激活。機體免疫失衡是哮喘發作的重要原因,而脂肪組織是炎癥反應的始動環節,脂肪過多可引起血液中的炎癥因子增多,不利于氣道平滑肌收縮[6]。因此,兒童超重和肥胖與哮喘發作關系密切。
肥胖與支氣管哮喘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相關關系,肥胖可影響哮喘的發病率及嚴重程度;同時,哮喘反復發作使患兒畏懼運動,進一步促進其肥胖與超重[7]。本研究結果發現,肥胖組患兒治療有效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肥胖型哮喘患兒治療效果要低于體重正常的哮喘患兒。在本研究中,針對不同體重的患兒采用的治療劑量有所不同,以布地奈德為例,體重<20 kg者劑量為0.5 mg,體重≥20 kg者劑量為1 mg,肥胖型哮喘患兒維持治療需要大劑量吸入糖皮質激素,因此易引起胰島素抵抗,導致代謝綜合征發生,進而促使哮喘癥狀惡化。
有研究[8]表明,與BMI正常的兒童相比,超重或肥胖患兒哮喘發病率明顯增高。Th1及Th2是哮喘免疫發病的重要指標,哮喘發作的免疫機制主要是由于過敏原引起CD4+Th2細胞的特異性免疫反應。Th1主要分泌介導細胞免疫應答的IFN-γ、IL-2及腫瘤壞死因子(TFN)等細胞因子,Th2主要分泌介導細胞免疫應答的IL-4、IL-5等細胞因子,Th1及Th2既相互促進,又相互抑制。當機體受到內在因素或外界因素刺激時,會引起Th1/Th2比例失衡,導致哮喘發作[9-10]。本研究結果中可看到肥胖組患兒Th1/Th2比值明顯低于對照組,這提示哮喘發作可能與Th1亞群功能低下、Th2亞群亢進有關。肥胖患兒喜食高脂高糖食物會導致機體營養過量、脂肪代謝紊亂,引起胰島素抵抗,從而激發炎癥反應;多種白介素和脂肪因子,如瘦素、脂聯素等在一定程度上可影響氣道炎癥。以上多種因素綜合作用,可引起Th1/Th2失衡,引發呼吸道高反應性。
FVC、FEV1、PEF是檢測肺功能的重要指標,對反映患兒呼吸狀態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11]。其中FVC是指將測定肺活量的氣體最快呼出的能力,其百分比值可用來判斷支氣管哮喘的輕重程度;FEV1適用于肺功能損害程度的評判,患者哮喘發作或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均可導致FEV1下降;PEF可以客觀反映氣流受限情況。有研究[12]報道,肥胖型患者哮喘癥狀比非肥胖患者更嚴重,發生哮喘急性發作的風險更大,其肺功能明顯不如BMI正常的患者。脂肪組織作為一些前炎癥因子的來源之一,可刺激機體釋放多種細胞因子,加重肺部炎癥反應[13]。本研究發現,肥胖組患兒FVC、FEV1、PEF及治療有效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這說明肥胖可明顯降低支氣管哮喘患兒肺功能,對治療不利。究其原因,支氣管哮喘患兒脂肪組織過多,使胸腔空間減少,肺容量減小,尤其是肺部脂肪細胞肥大,促使巨噬細胞釋放,進而激發肺部炎癥反應,引起肺部損害。
綜上所述,肥胖可引起支氣管哮喘患兒Th1/Th2失衡,加重肺損害,進而使肺功能降低。因此,對肥胖支氣管哮喘患兒及時開展減重干預,有助于減輕炎癥反應,改善患兒肺功能,對后期治療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