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蒙蒙,周甜甜,舒 越,李星茹,張 超
(南昌大學a.第二附屬醫院護理部; b.護理學院,南昌330006)
未破裂顱內動脈瘤(UIA)是指無破裂史或病理證實瘤壁未完全破裂的顱內動脈瘤[1]。全球50歲人群中發現率平均約為3.2%,國外報道發生率在1%~6%;我國年齡在35~75歲的成年人中,UIA的總患病率達7.0%[2-4]。一旦破裂,致殘、致死率高達60%[5]。UIA患者神經心理損害的概率高于軀體功能障礙,67.9%的UIA患者會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50.0%的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心理[6-7]。因此,如何改善患者負性情緒與自我效能感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
5A護理模式是一種以循證為基礎的方法行為改變和自我管理模式,包括評估(Assess)、建議(Advice)、共識(Agree)、協助(Assist)、安排隨訪(Arrange)5大環節[8-9]。5A護理模式已在癌癥[10]、糖尿病[11]、COPD[12]、戒煙[13]患者中逐步推廣,但鮮見將此理論應用于UIA術后患者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擬探索基于5A模式的護理干預對UIA患者自我效能及負性情緒的影響。
本研究經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并通過。納入標準:1)經CT血管造影術(CTA)、磁共振血管造影術(MRA)或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檢查首次診斷為UIA;2)在全身麻醉下行介入栓塞治療者;3)年齡為18~70歲,能溝通、交流,配合問卷調查者;4)均自愿參加本次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既往有動脈瘤手術史,動脈瘤復發行二次治療者;2)為血管炎等結締組織病激發顱內動脈瘤者,合并有其他血管畸形者;3)既往有嚴重神經系統疾病或合并其他嚴重疾病者;4)術中動脈瘤破裂者;5)失訪或者中途退出者。
選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本院神經外科收治的UIA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即術后常規的病情監測、體位安置、飲食指導、出院指導。
觀察組予常規護理+基于5A模式的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 團隊組建與培訓
團隊由9名成員組成,其中護理部副主任(主任護師)負責制定干預方案及研究指導;神經外科醫生(主任醫師)負責疾病的專科治療、病情評估;護士長(主管護師及以上職稱)負責干預方案執行的督導與推進;心身醫學科醫生(主治醫師)負責分級心理干預方案的制定以及執行;神經外科護士(臨床工作年齡≥5年)負責患者綜合評估、建立健康檔案以及研究方案落實;研究生負責數據分析的處理及撰寫。所有成員均經過統一培訓,學習UIA的相關理論知識以及5A護理模式工作流程等。
1.2.2 干預過程
1)評估。入院24 h,由神經外科護士對患者進行綜合評估,建立個人健康電子檔案。研究人員與患者進行一對一交流,評估的主要內容包括一般信息、既往史、一般自我效能感、焦慮、抑郁、吸煙、酗酒及其他不良生活習慣。
2)建議。根據評估結果,采用床旁一對一講解、文字資料發放、觀看視頻等形式給予患者及其家屬4次健康教育,每次20~30 min。①第1次:入院24 h內,由神經外科醫生向患者及其家人介紹UIA相關知識和治療計劃。②第2次:術前24 h內,由1名神外護士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述手術當天的“經歷”,UIA破裂危險因素的識別等;現場演示體位擺放、肢體按摩、患肢關節被動運動、床上四肢運動操等。③第3次:術后24 h內,由神經外科護士進行術后早期康復指導,包括運動指導、血壓管理等。④第4次:出院前24 h,由神經外科護士進行強化教育,包括:運動指導、血壓管理、戒煙酒方法,以及定期隨訪。
3)共識。根據患者評估情況,由神經外科醫生、護士與患者及家屬共同設定康復目標,制定實施方案;并監督目標的執行情況,定期評估患者康復目標實現情況,實時調整實施方案,并制定下一步目標。
4)協助。該環節在患者入院24 h內至患者出院3個月,由醫護人員給予患者康復幫助。醫務人員或家屬通過“醫為”或者微信監督他們的日常完成情況,以提高他們的依從性。①血壓管理:術前觀察患者血壓情況,血壓不穩定者遵醫囑監測血壓并正確使用血管活性藥物。術后持續心電監護72 h,控制血壓在(100~130)/(70~80)mmHg(1 mmHg=0.133 kPa)。出院前指導家屬掌握血壓測量“四定”方法;出院后通過電話或微信指導家屬督促患者按時服藥,測量血壓,反饋血壓變化情況,如遇特殊情況,及時與醫護人員聯系,門診復診。②運動指導:于入院24 h內至出院3個月內,采用面對面講解、現場演示、在線講解等方式進行運動指導,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運動時間控制在20~60 min·d-1。術后8 h內術側肢體制動,進行床上平移活動。動脈鞘管拔除后8 h內按摩比目魚肌、腓腸肌,90 min·d-1;踝關節被動運動30 次·組-1,6組·d-1。術后24 h生命體征平穩者給予床上四肢操。a.握拳;b.屈肘,手臂抬起,獨立完成,必要時給予協助;c.屈膝,抬腿,獨立完成,必要時給予協助;d.踝泵運動,踝關節屈伸;e.床邊坐起,小腿下垂,屈伸雙腿。每個動作5 min,共25 min,3 次·d-1。可下床活動至出院前由四肢運動操、床邊活動,逐步過渡到有氧運動,20 min·d-1。出院至出院3個月期間進行全身訓練,如步行,上下樓梯,太極拳等其他有氧運動,30 min·d-1。③心理干預:于入院24 h到出院3個月內,及時和患者交流,觀察其心理狀態,與心身醫學科醫生共同采取分級心理干預[14]。三級[SAS<50分和(或)SDS<53分]患者;通過視頻、宣傳手冊或微信向患者、家屬普及UIA基本信息、治療方法及治療成功案例,10 min·次-1,1 次·2 d-1。二級[SAS50~60分和(或)SDS53~62分]患者,在前者基礎上,采用輕音樂播放、閱讀書籍、散步等方法來轉移患者的注意力,20 min·d-1。一級[SAS>60分和(或)SDS>62分]患者,在前兩者的基礎上,進行一對一護理,必要時安排心身醫學科醫生進行會診,30 min·次-1,2 次·d-1。④糾正不良習慣:加強對UIA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告知吸煙和飲酒危害,幫助患者樹立信心并指導他們采取替代療法等。
5)隨訪。由研究團隊制定UIA患者隨訪計劃,責任護士利用電話(出院1個月,1 次·周-1;出院2~3個月,1 次·月-1)指導患者或家屬填寫自我管理日記;借助“醫為”“健康樂”以及UIA交流微信群等平臺提供咨詢和答疑服務;對自我管理不佳的患者,通過推送相關內容給予強化教育。隨訪時評估并發癥情況。
入院24 h內收集患者一般資料,干預前(入院24 h內)、干預后(出院前24 h、出院3個月)評估自我效能、焦慮抑郁情況。術后并發癥由神經外科醫生判定,包括再出血、腦血管痙攣,穿刺部位血腫、股動脈血栓形成、感染。
1.3.1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采用由王才康等[15]翻譯修訂的中文版GESE量表。由10個項目組成,各項的得分范圍1~4分,總得分10~40分。<20分為偏低;20~30分為中等;>30分為高。Cronbach’s α系數為0.828。
1.3.2 焦慮自評量表(SAS)
焦慮自評量表[16]31-36包含20個項目,每一個項目分為4個等級,所得總分乘以1.25得出標準分。標準分<50分為正常;標準分50~60為輕度焦慮;標準分61~70分為中度焦慮;標準分>70分為重度焦慮。Cronbach’s α系數為0.897。
1.3.3 抑郁自評量表(SDS)
抑郁自評量表[16]122-124有20個項目構成,每個項目可分為4個等級,標準的臨界值為53分。標準分53~62分為輕度抑郁;標準分63~72分為中度抑郁;標準分>72分為重度抑郁。標準分越高提示抑郁水平越嚴重,Cronbach’s α系數為0.920。

2組患者一般資料及疾病相關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GESE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利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表明,2組GESE得分具有組間效應及時間效應;時間因素與組間無交互效應。見表2。

表2 2組干預前后GESE評分比較 分
干預后觀察組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利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表明,SAS得分存在組間效應和時間效應,時間與組間因素存在交互效應。見表3。

表3 2組干預前后SAS評分比較 分
干預后2組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利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表明,2組患者SDS評分不具有組間效應;具有時間效應;組間和時間因素有交互作用。見表4。

表4 2組干預前后SDS評分比較 分
干預后,觀察組1例、對照組3例出現術后并發癥,2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5%比7.5%,χ2=0.263、P=0.608)。
UIA一旦破裂,致殘、致死率高達60%[17]。UIA患者由于疾病知識的盲區、擔心拖累家人及對治療的不自信等原因,是導致自我管理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18]。本研究結果表明,基于5A模式的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這與段美玲等[19-20]結果一致。原因可能是通過建立對疾病的認知體系,改變患者的意識來調節其行為方式,改正患者以往不良的治療觀念,激發患者潛能,進而提升其心理彈性水平,以提升自我效能[18,21]。
與不可改變的動脈瘤破裂風險因素相比,心理壓力有希望成為降低動脈瘤破裂風險的調節因素[22]。本研究表明基于5A模式的護理干預優于常規護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UIA患者的焦慮水平,與程麗紅等[23]研究結果一致。原因可能是5A護理模式雖然不是直接作用于患者的心理,但是它經過詢問、評估、建議、幫助和隨訪等一系列措施,為患者提供切實所需的護理服務,及時給予患者必要的指導,能夠讓患者更加安心和放心,使患者得到心理上的安慰。
本研究結果顯示基于5A模式的護理干預能降低UIA患者的抑郁水平,但與常規護理比較,優勢并不顯著,與程麗紅等[23-24]的研究結果不一致。原因可能與UIA疾病特征有關,雖然干預前后2組患者總體的SDS平均得分略有改善,但差異不大。PALA等[25]在對UIA患者治療后平均24個月的隨訪發現,UIA治療后焦慮程度較正常人群高,抑郁與正常人相當,與本研究結果類似。本研究中2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差異不顯著,原因可能是納入樣本量較少,干預周期較短,致使干預效果尚不明顯。
與常規護理相比,基于5A模式的護理干預可以提高UIA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降低UIA患者的焦慮水平,增加患者康復的信心;但在降低患者的抑郁水平及術后并發癥方面,無明顯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