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田蕓
(方城縣人民醫(yī)院中醫(yī)康復科,河南 南陽 473200)
腦出血為臨床常見危急重癥,具有較高發(fā)病率、死亡率,且術后常遺留不同程度后遺癥[1]。既往研究[2]表明,腦出血術后恢復期患者開展有效康復鍛煉可促進其術后功能恢復,提高其獨立生活能力。但腦出血術后恢復期患者需長期在家中或社區(qū)開展康復鍛煉,導致部分患者康復鍛煉依從性差,不利于病情恢復。醫(yī)院-社區(qū)-家庭三位一體化延伸護理是由醫(yī)院、社區(qū)、家庭三方共同參與的新型延伸護理模式,已有研究[3-4]將其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并取得良好護理干預效果。鑒于此,本研究嘗試將醫(yī)院-社區(qū)-家庭三位一體化延伸護理應用于腦出血術后恢復期患者,并分析該模式對患者康復鍛煉依從性、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方城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腦出血術后恢復期患者120例,均行小骨窗開顱顯微手術治療。依照建檔順序不同分為2組:對照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齡41~68歲、平均(54.78±4.26)歲,文化水平:大專及以上14例、初中及高中28例、小學及以下18例;研究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齡42~69歲、平均(55.36±4.02)歲,文化水平:大專及以上13例、初中及高中25例、小學及以下22例。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入選標準:1)符合中國腦出血診治指南(2014)診斷標準[5];2)行小骨窗開顱顯微手術;3)知情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4)居住小區(qū)具有健全衛(wèi)生服務機構;5)可在醫(yī)護人員指導下或獨立完成各項量表評估;6)具備隨訪條件。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慢性疾病者;2)認知功能不全者;3)雙側腦疝者;4)發(fā)病前存在軀體功能障礙者;5)重大臟器功能損害者;6)顱腦損傷、動靜脈畸形、動脈瘤破裂等其他疾病所致腦出血者。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具體措施如下:住院期間進行常規(guī)健康宣教、飲食指導及心理疏導,告知患者術后功能鍛煉目的及重要性,根據(jù)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指導其進行功能鍛煉,并于患者出院時發(fā)放腦出血術后健康宣教手冊,對其內容進行講解,囑患者堅持功能鍛煉,每2周電話隨訪1次。
研究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予以醫(yī)院-社區(qū)-家庭三位一體化延伸護理,具體措施如下:1)組建延伸護理干預小組,由康復科主治醫(yī)師、康復科護士(以下簡稱院內護士)、康復治療師、社區(qū)醫(yī)護人員組成,邀請副高級及以上職稱、具有醫(yī)院-社區(qū)-家庭三位一體化延伸護理經(jīng)驗的相關專家組織開展團隊成員專業(yè)化培訓。2)醫(yī)院護理,針對腦出血術后恢復期患者,護理人員結合視頻、圖片等開展腦出血術后健康宣教,重點講解長期臥床可能對身體造成的諸多不良影響,如壓瘡、下肢深靜脈血栓等,鼓勵患者盡早開展康復鍛煉,告知患者腦梗死術后康復鍛煉的相關方法及注意點,并裝訂成冊供患者閱讀;組織患者及家屬于康復鍛煉室觀看腦出血術后恢復期患者功能鍛煉錄像,便于患者及家屬掌握功能鍛煉方法,還可了解康復訓練后效果,以調動患者功能鍛煉積極性,促進患者主動配合康復訓練;為患者建立個人電子檔案,由康復師根據(jù)患者個體情況制定康復鍛煉計劃。3)社區(qū)護理,經(jīng)主治醫(yī)師確認患者可出院后,院內護士將患者電子檔案發(fā)送至患者所在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機構,重點交代康復鍛煉計劃,由社區(qū)護士與院內護士協(xié)作,每2周于社區(qū)內開展1次腦出血術后恢復期健康講座,邀請康復良好患者介紹自身堅持功能鍛煉經(jīng)驗及受益。4)家庭護理,由社區(qū)護理人員對轄區(qū)內腦出血術后恢復期患者進行上門隨訪,每周1次,每次45 min左右,主要評估患者居家護理環(huán)境,對于不合理設施提出改進意見(如:衛(wèi)生間安裝扶手,去除臺階、門檻等),以預防意外事件發(fā)生;詢問患者及家屬康復鍛煉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針對相關問題傳授功能鍛煉技巧。
2組均持續(xù)干預3個月。
觀察2組干預后康復鍛煉依從性及干預前后神經(jīng)功能缺損(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獨立生活能力(FIM)、生活質量(GQOLI-74)評分。干預前評估時間為渡過急性期、病情穩(wěn)定后,干預后評估時間為護理干預3個月后。1)康復鍛煉依從性評估等級:完全抵觸康復鍛煉,拒不配合為不依從;在家屬、醫(yī)護人員勸說下,可間斷性進行康復鍛煉為部分依從;每日主動進行康復鍛煉為基本依從。依從率=(部分依從+基本依從)例數(shù)/總病例數(shù)×100%。2)NIHSS量表包括11個條目,0~1分為正?;蚪跽?,2~4分為輕度,5~15分為中度,16~20分為中重度,21~42分重度[6]。3)ADL量表包括14個條目,每個條目1~4分,總分14~56分,得分越高,表示疾病對日常生活能力影響越大[7]。3)FIM量表共18個條目,每個條目1~7分,總分18~126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獨立生活能力越強[8]。4)GQOLI-74問卷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狀態(tài)等4個條目,每個條目0~25分,總分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高[9]。

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康復鍛煉依從率顯著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康復鍛煉依從性比較 例
與干預前比較,2組干預后NIHSS、ADL評分顯著降低,且研究組干預后上述指標評分降低更為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2組干預前后NIHSS、ADL評分比較 分
與干預前比較,2組干預后FIM、GQOLI-74評分顯著升高,且研究組干預后上述指標評分升高更為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2組干預前后FIM、GQOLI-74評分比較 分
據(jù)報道[10],世界范圍內腦出血后功能障礙發(fā)生率達12%~39%,給家庭、社會造成沉重壓力,巨大疾病負擔已構成全球公共衛(wèi)生問題。既往研究[11]證實,于腦出血術后生命體征平穩(wěn)、病情無進展48 h后開展功能鍛煉有助于提高患者康復率。因此,采取適當護理干預措施,提高患者康復鍛煉依從性尤為重要。
醫(yī)院-社區(qū)-家庭三位一體化延伸護理服務經(jīng)多學科團隊協(xié)作,為患者提供由醫(yī)院至社區(qū)、家庭的全方面、不間斷護理服務,全面干預患者康復進程,促進患者恢復健康[12]。已有研究[13]將其用于喘息性支氣管炎患兒,在促進患兒康復方面取得良好干預效果。本研究發(fā)現(xiàn),研究組康復鍛煉依從率顯著提高,說明醫(yī)院-社區(qū)-家庭三位一體化延伸護理服務可提高腦出血術后恢復期患者康復鍛煉依從性。腦出血術后恢復期患者加強康復鍛煉,對促進肢體功能恢復,提高自身生活質量尤為重要,但常規(guī)護理干預僅依靠院內護理,對于出院后患者健康行為督促存在明顯不足,難以達到理想的康復鍛煉干預效果,本研究除院內干預外,由社區(qū)、家庭共同參與,將全面高水平的護理服務延伸至院外,更契合腦出血術后恢復期患者康復鍛煉各個方面的護理需求,進而提高患者康復鍛煉依從性。由本研究結果可知,干預3個月后研究組NIHSS、ADL評分較對照組顯著降低(P<0.05),表明醫(yī)院-社區(qū)-家庭三位一體化延伸護理服務可改善腦出血術后恢復期患者神經(jīng)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通過分析腦出血術后恢復期患者各階段特征,于醫(yī)院護理過程中加強患者康復鍛煉認知,調動患者功能鍛煉積極性,在社區(qū)護理過程中邀請康復良好患者分享自身經(jīng)驗,以榜樣力量激發(fā)患者堅持功能鍛煉,在家庭護理過程中以上門隨訪形式,了解其日常生活及鍛煉過程中所遇問題,在提升患者神經(jīng)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具有推動作用。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干預3個月后,研究組FIM、GQOLI-74評分較對照組顯著升高(P<0.05),筆者推測其原因在于: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發(fā)展,腦出血患者生存率顯著提升,但多數(shù)患者出院時仍伴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礙,致使其獨立生活能力較差,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本研究通過指導腦出血術后恢復期患者堅持康復鍛煉,可改善患者功能障礙嚴重程度,進而促進其獨立生活能力,生活質量得到改善。
綜上所述,醫(yī)院-社區(qū)-家庭三位一體化延伸護理應用于腦出血術后恢復期患者,可提高其康復鍛煉依從性,利于患者神經(jīng)功能恢復,在提高患者獨立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方面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