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建成了小康社會,正向第二個百年目標奮斗。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滿足后,對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斷增長。各地政府對群眾文化建設越來越重視,文化館作為公益性機構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文化館不僅是精神文化建設重要的一部分,同時它也在群眾文化輔導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夠積極引領群眾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而且能夠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文化館的建設更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環節。但是根據調查研究發現,一些地區的文化館并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本文主要探討文化館在群眾文化輔導中的作用。
一、文化館在群眾文化輔導中的重要性
(一)為群眾文化活動提供場所
在現實生活中,青少年、退休人員等群體可能會有不定期的文化交流需求,比如紅歌比賽、書法交流等活動,文化館便是這些活動的最佳舉辦場所。以筆者家鄉為例,作為著名戲曲五音戲的發源地,每年村里都會舉辦戲曲演唱,時間從幾天到十幾天不等。在很早之前,村里沒有戲曲博物館,演唱地點經常不固定,導致演員和觀眾經常找錯地方。自從戲曲博物館建成以來,每年的戲曲表演便固定在這里,演員平時進行演藝交流也有了固定的場所,有想要學習戲曲的也可以直接到這來學習、練習。這類場館為各類群眾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保障,讓想要參與活動的群眾在這里找到歸屬感。
(二)為群眾文化發展提供正確方向
文化館不僅是文娛活動場所,更是一個文化宣傳單位,在這里人民群眾可以第一時間了解到黨和政府的最新政策以及方針等。中國地廣物博,文化更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網絡逐漸全面覆蓋城鄉,同時有一些不良信息也逐漸顯露出來,這些不良信息對青少年的危害尤其大。由于青少年此時的三觀并沒有完全形成,并且對新鮮事物特別好奇,如果此時沒有進行正確的引導,很有可能會讓他們遭受不良文化的荼毒。文化館通過建立健全的社會文化信息監督系統,積極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對干擾破壞群眾文化建設的各種不利因素進行綜合治理,開展思想健康、內容向上的群眾文化活動,使群眾自動摒棄不良文化的危害,凈化社會環境,弘揚民族文化,對社會文化活動起到了積極的監督和導向作用。[1]由此可見,文化館的建設不僅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還能對他們的三觀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三)促進社會和諧健康發展
文娛活動的形式豐富多彩,有老少皆宜的廣場舞,有運動量較大的籃球、羽毛球,有極具觀賞性的書法展示,等等。由于群眾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每個人的需求也有一定差異,文化館作為公益性場所在為廣大群眾提供服務的同時,也可以普及相應的知識,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加強基層群眾的思想建設。廣大群眾在這些文娛活動中不僅能夠鍛煉身體,結交新友,更能夠接受文化的熏陶,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自豪感。尤其是在團體活動中,各成員之間相互協作,彼此幫助,此時團隊的凝聚力、集體感、榮譽感都能夠深切地體會,在豐富業余生活的同時,群眾的幸福感也會增強。群眾在文娛活動中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變得密切,我們的社會也會更加和諧。
(四)提高人民群眾文藝水平
文化館在發揮職能的過程中,通過促進先進思想、先進知識在群眾間的傳播,指導群眾在業余生活中獲得放松的同時,了解時代發展動態和黨的先進思想,跟上時代步伐,提升自身的是非辨別能力和價值判斷能力,收獲新思想、新知識。[2]我們以文化館紅色展廳為例,在紅色展廳里,我們可以感受到革命先輩為了祖國而義無反顧,是他們的視死如歸和勇于犧牲才換來了我們今天幸福和諧的生活。置身其中,我們能深切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也深知今天的和平生活來之不易,我們為偉大的祖國而感到自豪,同時也慶幸自己生于這個和平年代。此外,文化館下棋、書法、舞蹈、畫展等藝術類活動可以陶冶群眾的情操,豐富他們的業余生活,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以及藝術鑒賞水平,多方面地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在信息全球化的形勢之下,中國的傳統文化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外來文化的沖擊。此時,文化館的作用便發揮出來。不同地區的文化館便成了當地特色文化的載體,文化館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當地歷史民俗的縮影,在不同的文化館里我們可以感受到不同地區的人文歷史以及民俗民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先輩為了當地發展而做出的貢獻。不同地區之間可以互相邀請參觀和學習,在促進合作的同時加強文化交流,提升民族凝聚力,從而促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
二、文化館的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現狀
(一)部分文化館輔導作用未凸顯
目前有部分文化館管理體制尚不完善,還沒有做到對群眾完全開放,這也就導致了文化館的輔導功能沒有完全發揮出來。以筆者家鄉的文化館為例,平時文化館的大門緊閉落鎖,不對外開放,只有在過年以及重大文藝會演時才會開放,這種短時間的開放雖然會在短時間內有大量群眾聚集參與,但是他們對活動的內涵以及意義并不了解,只是單純的湊熱鬧,此時文化館對群眾文化的輔導作用就得不到凸顯。
(二)部分工作人員整體素質不高、服務意識不強
文化館是國家建設的公益性文化場所,其主要目的是為人民服務的,只有讓人民群眾真正參與進來,才能發揮文化館的輔導作用。它需要具有專業知識的工作人員對群眾文化資料進行整理收集,需要他們組建高質量的文化活動來引導更多群眾參與。文化館發揮的是對群眾文化的輔導作用,所以需要與群眾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合作關系,但是目前的文化館缺少群眾基礎,并且無法有效地明確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這樣一來不利于基層的群眾文化建設。[3]根據目前的現實情況來看,文化館工作人員整體服務意識薄弱,專業知識有待提高,這也是導致文化館輔導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的原因之一。
(三)文化館基礎設施不完善
文化館是由政府建設的公益性場所,近年來,雖然政府加大了財政投入,但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部分文化館仍然存在基礎設施不完善的情況。比如文化館內的舞臺設備、音響設備、休閑室、舞蹈室等設施不全,直接影響了群眾的體驗,使文化館的輔導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更有甚者,將文化館的建設工作當成“面子工程”,表面上群眾所需的基礎設施一應俱全,實際上質量堪憂,不僅降低了群眾的體驗感,更加違背了以人為本的理念。以上的種種行為均成了文化活動順利開展的阻礙,對群眾文化建設產生了不利影響。
三、加強文化館輔導作用的策略
(一)逐步實現免費開放
在21世紀的互聯網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多種多樣,尤其是智能手機的普及,人民群眾更是不用出門就可知天下事。文化館工作人員可以組織有意義、主題鮮明的文化活動引導民眾參與,文化活動可以緊跟時事熱點,比如最近熱播的《長津湖》,我們可以據此組織紅歌比賽,讓群眾感受祖國的偉大以及革命先輩的奉獻精神。再比如,我們可以組織詩詞比賽,鼓勵小朋友參與,在增加自身文化知識的同時也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播。這些活動可以拍成短視頻上傳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廣受大眾喜歡的新媒體平臺,讓足不出戶的部分群眾也可以感受到文化館的強大魅力。此外,文化館作為政府所支持的公益性機構,如果需要有償使用,那么無形中會使許多群眾望而卻步,所以政府也要加強監管,逐步實現文化館的免費開放。
(二)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服務意識
群眾在進入文化館后,最先接觸的是文化館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專業知識水平高、服務熱情則往往能夠給群眾留下良好的印象。文化館想要得到長久的發展,首先要注重對于工作人員自身業務能力的提升,這樣才能夠使群眾對文化館有信心有動力,從而促進文化館的可持續發展。此外,文化館還要不斷吸納人才,以優厚的待遇吸引人。[4]要加強對文化館工作人員的培訓,培訓方式可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也要加強工作人員的思想政治建設,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在培訓內容上,除了專業培訓,也可以開展一些藝術類的培訓,以開闊他們的視野,提高藝術鑒賞水平。另外,要設立相應的考核制度,充分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三)豐富群眾文化活動內容,引導全民參與
文化館對群眾文化的輔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文化活動上,所以豐富群眾文化項目,引導全民參與才能充分發揮文化館的輔導作用。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文化也逐漸與經濟、旅游、節日相互關聯,文化活動開展的形式也多種多樣,社會各界對其關注程度也越來越高,文化館應用充分利用這一點,加強自身隊伍建設,提高業務水平,形成自身的文化風格,在文化活動中發揮榜樣的作用,不僅使更多的群眾參與進來,更要使其了解文化活動的內涵。文化館可以組織書畫、歌舞、攝影、詩詞等傳統文化項目,也可以組織比較受年輕人歡迎的電子競技類項目,為群眾提供更多的選擇,那么參與的群眾就會越來越多。
(四)完善文化館的基礎設施建設
文化館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能夠給群眾帶來更好的體驗,但是文化館主要的經費來源是國家的財政補貼,由于各地經濟發展方面的差異,使部分地區對文化館的建設不重視,文化館內部基礎設施不完善,導致利用率不高。文化館的建設單單依靠財政補貼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應該轉變思想,想辦法擴大經濟來源的渠道,做好經濟預算,科學、有計劃地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在信息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我們還要充分利用網絡優勢創建自己的數字文化館。數字文化館要向群眾提供線上預約、網絡視頻點播、在線藝術展覽、當地優質文化作品展覽、網絡課堂、網上培訓等線上輔導形式,同時還要向基層群眾提供互動體驗、美術互動、電子閱覽等線下輔導形式,提高文化館為群眾文化輔導的實時性,使群眾可以隨時隨地依靠網絡享受到文化館的輔導服務,不斷提高基層群眾對文化館文化服務的滿意度。[5]
(五)深入群眾內部,聽取群眾心聲
人民群眾是文化活動的主體,因此,要想充分發揮文化館的輔導功能,文化館的群體活動就不能脫離群眾。在舉辦文化活動前,我們要深入群眾內部,積極與他們交流,了解他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聽取他們的建議,在文化活動中做好監督工作,事后我們要總結經驗,及時向人民群眾進行反饋。關于人民群眾中一些錯誤的文化理念,我們要積極地進行正確引導,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從群眾角度出發,與群眾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此外,文化館工作人員也應該關注社會上小部分特殊群體的需求,比如可以與當地的殘聯取得聯系,開展與殘疾人相對應的文化活動,這樣不僅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更加體現了社會對每一個群體的關愛,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提高民眾幸福感。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文化館在群眾文化中的輔導作用也隨之越來越重要,它具有為群眾的文化交流提供場所,對群眾文化進行正確積極的引導,能夠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水平和藝術鑒賞水平等一系列功能。文化館作為公益性文化機構,必須清楚自身的職責,加強自身的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服務意識,完善基礎設施,深入群眾內部,堅持以人為本,聽取民眾心聲,組織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積極引導民眾參與,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陳孟.當前經濟環境下文化館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分析[J].財富生活,2019(16):10.
[2]巴合提古麗·珠曼.文化館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分析[J].藝術品鑒,2019(18):88-89.
[3]張輝.文化館的群眾文化輔導作用及發揮分析[J].大眾文藝,2017(13):4.
[4]羅樂.文化館如何發揮在群眾文化輔導中的作用[J].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19(7):263.
[5]喬美紅.淺析文化館如何發揮在群眾文化輔導中的作用[J].戲劇之家,2020(20):216.
(作者簡介:鄭雅榕,女,本科,張掖市甘州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心,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輔導)
(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