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以小紅書為代表的社交分享平臺上,涌現出眾多以“讀書”為人設的文化博主、讀書博主。圍繞讀書心得分享、記錄閱讀生活日常的筆記內容吸引著受眾的注意力。
“推書”筆記的密碼
在這股看似蓬勃發展的閱讀分享潮流中,流量高走的多數筆記是教人如何做讀書博主的經驗傳授。從小紅書獲贊數排在前20位的書單筆記標題中不難發現,聚焦具體“改變”是共同的特點。哪類書能夠讀完后讓人“不再想玩手機”“歷史考滿分”“學會畫一幅畫”,甚至“防止亂花錢”等等,這些都指向了當下大眾情緒的痛點,且除了“有用”之外,“有結果”似乎更加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量產式的讀書筆記“意外”受到初高中學生群體的歡迎,多條留言稱“寒暑假作業有了著落”。實際上,為鼓勵學生利用假期時間拓寬閱讀面,教師往往會通過布置讀書筆記、好句摘抄等作業任務加以督促。而金句式的推書筆記無形中充當起了現成的素材物料。
與此同時,此類筆記的主體部分內容質量也參差不齊。曾做過圖書編輯的周佳勛稱不少讀書筆記直接照搬出版社提供的宣傳物料幾乎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
“抄書”賺錢的生意
在一眾從零到一做讀書博主的經驗分享中,圍繞“抄書賺錢”的筆記獲得了過萬的點贊與收藏量。
“抄書賺錢”就是將書中的金句摘抄拍照,作為圖片素材上傳到今日頭條平臺的微頭條欄目中,該平臺通過評估相關數據反饋發帖人收益。
當“抄書”也被認為費時費力時,有博主建議直接“拍照轉文字”。更有博主表示,即便沒書也不影響抄書。可以打開“微信讀書”等應用程序,點擊暢銷書籍的“熱門劃線”部分,直接抄錄高贊的讀者評論。當粉絲積累到一定程度后,部分讀書博主還會通過接廣告的方式變現。廣告內容也并不局限在書籍推銷方面,圍繞書籍的周邊產品如家居裝飾、電子設備等都可能被植入讀書筆記中。
進群賣課的套路
讀書博主內部有一種微妙的“鄙視鏈關系”,抄書博主認為推書博主照搬出版社物料“沒技術”,而抄書需要二次創作“更高級”。不過,相較而言,這些似乎都不如——“寫書”。
一位曾做過實體書店店主,后入駐小紅書當讀書博主的讀者自稱在兩年間見證了這一群體的“亂象”衰變,部分博主逐漸走上了開設寫作課程的變現老路。
這類課程推介最初往往以“免費分享”的形式拋出鉤子。一些粉絲量過萬的讀書博主會在個人主頁上講述自己是如何“零基礎”寫出爆款推書筆記的。當讀者對具體操作生出好奇,并表示“求帶”時,下一步就是“對方向你發出了進群邀請”。
一方面,入群者往往是對如何速成讀書博主有明確需求的群體,因而相關課程的兜售也更容易實現精準觸達。另一方面,社群成員還會彼此互粉、提高互動質量,這些都是“進群”的附贈品。早先加入的讀書博主逐漸成為社群的管理員,主要的工作是日常解答群成員提問、幫助頭部博主批改學員課程作業、并在適當時機推送后續課程廣告介紹。
讀書博主的注意力從管理個人筆記走向打理維護更大的社群——為爭奪流量而博人眼球、為保證數量而拼湊內容、拉人入伙生產的卻是重復內容……在流量驅動下變得精疲力竭,這些與讀書本身又有多遠的距離?
(摘自《新京報》 申璐/文)